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病损电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9 点击:

苏 醒,高学林,马帅军,胡 伟,郭 凡,张 瑞,秦卫军,王福利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32)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增殖性、化生性病变,其典型病理特征为固有层中出现中央囊性扩张的尿路上皮细胞巢,继而囊腔衬里可化生为分泌黏蛋白的腺上皮细胞[1-2]。CG病因尚不明确,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反复尿路感染、下尿路梗阻、留置导尿管及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 lipomatosis,PL)等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4]。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切除病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最大程度切除病灶的同时,可对慢性刺激性合并症进行相应的处理[5]。然而,无论是经单纯TUR或TUR+膀胱灌注化疗,该病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多次复发,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6-8]。目前,国内外关于CG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对于术后是否应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尚有较大争议。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近1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C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1 预处理变量的选择根据我国专家共识推荐的CG预后危险分层[5],本研究首先将CG膀胱镜下形态、病理类型及病变位置作为预处理变量。此外,临床中我们发现男性、青壮年患者就诊时病情较重,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因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首发症状等一般情况可能与预后有关。持续的炎症刺激在CG的发生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3,9]。术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等是反应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成本低廉、易获取的指标,在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价值中已经得到证实[10]。本研究拟探索该类炎症标志物在CG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2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20年12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电子病历系统共记录GC连续性病例332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G;
②手术方式为TUR;
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病理资料缺失;
②合并膀胱肿瘤;
③未行手术治疗;
④失访病例(随访时间至少1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检查。最终纳入GC患者230例,其中男性139例(60.4%),女性91例(39.6%);
中位年龄44(18~77)岁;
BMI 24.1(17.2~40.6);
首发症状: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98例(42.6%)、无痛血尿50例(21.7%)、排尿困难15例(6.5%)、下腹不适11例(4.8%)、无明显症状56例(24.4%);
病程6(1~180)月;
合并PL 14例(6.1%);
术前 NLR中位值1.85(0.61~4.67),PLR 108.79(12.22~255.65),LMR 4.83(1.63~17.00)。

1.3 手术方法手术均使用30°膀胱电切镜(Wolf),电切功率130 W,电凝功率40 W,电切病灶及周围黏膜1.0 cm,深达浅肌层。同时,对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膀胱颈肥厚等合并症进行相应处理。

1.4 病灶位置及病理类型本组病灶位置:三角区/膀胱颈123例(53.5%)、弥漫型(侵犯2壁以上)79例(34.3%)、其他位置(侧壁、后壁或顶壁)28例(12.2%);
膀胱镜下形态:慢性炎症型(黏膜粗糙呈砂砾样)34例(14.8%)、滤泡样153例(66.5%)、乳头瘤样43例(18.7%)。病理类型:经典型,囊腔衬里为立方/柱状上皮细胞(图1),共202例(87.8%);
肠化生型,可见分泌黏蛋白的杯状细胞(图2),共28例(12.2%)。

A:经典型(HE,×40);
B:肠化生型CG(HE,×100)。

1.5 术后治疗及随访术后143例患者行抗感染、中草药等保守治疗,87例于1周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吡柔比星30 mg,1次/月,共6次)。患者于术后第1年每3个月来院随访,后每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均复查血、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对其中有异常者行膀胱镜检查+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有无复发。本研究随访期开始时间为患者手术当日,截止时间为患者出现CG复发或2021年12月前的末次随访。

2.1 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各因素的比较本组患者TUR术后53例(23.0%)复发,中位复发时间6(1~36)个月,平均7.1个月。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患者BMI、病程、PLR及LMR(Mann-WhitneyU检验),首发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既往治疗史、术后治疗方式(Pearsonχ2检验)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年龄(t检验)、性别、病理类型、膀胱镜下形态、病灶位置(Pearsonχ2检验),合并PL(连续性校正χ2检验)、NLR(Mann-WhitneyU检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腺性膀胱炎患者TUR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2.2 TUR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合并PL、病理类型、膀胱镜下形态、病灶位置、NLR等指标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01)、合并PL(P<0.001)、肠化生型CG(P=0.008)、膀胱镜下形态(P=0.024)以及NLR(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TUR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胚胎学特性,正常尿路上皮其具有向其他上皮组织转化的巨大潜力,如鳞状、柱状或肾实质上皮[11]。CG是一种良性、化生型尿路上皮病变,最早于1887年首次报道,其病因及生物学行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12]。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G的发病率约为0.1%~1.9%,并可累及各个年龄段[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及泌尿外科腔内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的提高,CG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文献中报道的CG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膀胱灌注、单纯TUR或手术后辅以膀胱灌注等。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均不能有效阻止其复发。HU等[6]多中心纳入278例经TUR治疗的CG患者,在中位随访27个月后,165例患者(59.35%)出现病理性复发或症状复发。姚友生等[13]对523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女性C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平均8年的随访期内,各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复发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分析表明术后行化疗药物灌注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5,14]。鉴于尚无明确证据表明CG与膀胱腺癌有关,我们认为术后膀胱灌注有过度诊疗之嫌,并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目前,如何识别高危复发患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本研究表明,年龄与术后疗效显著相关,年龄越小复发的可能性越高。既往文献已报道了许多青壮年患者经TUR治疗后反复复发的病例[15-17]。类似的,LEE等[18]回顾性分析年龄对鼻息肉切除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青壮年组及未成年组。此外,有研究表明上皮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Ki67等表达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19]。我们认为,高龄患者往往合并前列腺增生、尿道肉阜、膀胱颈肥厚等器质性病变,术中解除此类慢性刺激因素可有效预防复发。P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其特征是盆腔中的脂肪组织过度生长,进行性压迫输尿管、膀胱、肠道及脉管系统,且75%的病例可合并CG等增殖性膀胱炎[20]。由于PL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膀胱持续受到脂肪组织压迫,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尿路上皮细胞受损脱落,可诱发随后的增殖及腺性化生[21]。本队列中,合并PL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78.6%。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并严密监测肾功能,必要时可行尿流改道术。

CG两种病理亚型的发病率、生物学行为和免疫表型有着显著差异[21]。本研究中,肠化生型仅占所有患者的12.2%,且主要累及青壮年男性。然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术后复发率为经典型CG的3.712倍,这与HU等[6]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一致。此外,MORTON等[22]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证实了肠化生CG的端粒长度较邻近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显著缩短,且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似的染色体异常。鉴于肠化生型患者术后易复发并存在恶变风险,临床中应对其进行长期的规律随访。我国专家共识根据膀胱镜下黏膜形态将CG分为低危型(慢性炎症或小范围滤泡样改变)和高危型(红润乳头瘤样)[5]。WEI等[23]研究发现高危型CG中PCNA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黏膜。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膀胱镜下形态是CG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乳头状瘤样改变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慢性炎症在C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的失控性发展以及促炎介质的过度释放与组织细胞增殖、化生、损伤与恶变密切相关[24]。QU等[9]对CG黏膜炎症因子水平进行研究后发现,复发组黏膜中IL-1、IL-6和TNF-α等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健康对照组,且CG患者血清中相应炎症因子也呈升高趋势。近年来,文献中已广泛报道了术前NLR、PLR、LMR等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预后价值[10]。本研究发现NLR同样是CG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循环中相对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产生大量IL-1、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进而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可能导致术区病灶组织的增殖和复发[10]。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可能无法很好的代表总体CG患者;
②NLR等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可能受CG以外的其他炎性疾病或身体状况的影响,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③膀胱镜下形态的判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还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综上所述,年龄、合并PL、病理类型、膀胱镜下形态以及术前NLR是CG患者TUR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人群应积极随访并及时干预。此外,我们认为膀胱化疗药物灌注并不能使患者显著获益。本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前瞻性、多中心数据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尿路膀胱病理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2期)2022-08-11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家庭医学(2022年6期)2022-06-07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2期)2022-04-19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6期)2022-01-18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1期)2021-06-09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特别健康·下半月(2019年9期)2019-09-24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家庭科学·新健康(2018年5期)2018-06-08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5期)2004-03-09推荐访问:膀胱炎 尿道 术后
上一篇:毛线大改造
下一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体会(“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