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探索——以洱源县凤羽镇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文/张侣训 李灿娟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农村扶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的战略性部署,为脱贫后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大理洱源凤羽的“农文旅结合”为例,对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取得的有效成就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产业结构单一

凤羽镇作为洱海流域内的乡镇之一,为保护洱海,禁止发展具有污染的工业,因此在发展上具有局限性。农业发展一直以烤烟为主,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烤烟面积达到3150亩,产生大约2000万的经济效益。随着烤烟面积的增加,土地循环利用,造成土质发生了变化、烟叶质量降低、成本又逐年提高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种植烤烟的农户逐渐减少,又没有其他的收入渠道,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

(二)劳动力不足且农民发展意识薄弱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成为乡村主体。在凤羽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中,人民群众虽然提高了经济收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脱贫后,农民发展意识薄弱,等靠要思想依旧存在,没有主动发展的意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脱贫后发展缺乏后续动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需要问题,也易造成贫困群体脱贫后出现返贫的情况。

(三)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优秀传统文化缺失

由于经济的开发和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的现象。技术上,绣花、小白糖制作等等技术几乎消失;
在传统节日上,白族特有的“撒籽节”也逐渐消失;
此外,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理解存在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往往只借鉴先进经验,并一味的效仿,把原本的纯天然、原生态的文化和景观进行整齐划一的重建,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特色和传统,生搬硬套,摧残了地方的传统文化原貌,使传统文化出现同质化现象。

凤羽位于洱源县西南部,是云南历史文化古镇。200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020年,凤羽镇佛堂村“农文旅融合”模式成为全州示范,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2018年《新周刊》的创始人之一封新城带领团队在凤羽镇佛堂村竖起了“大理千宿文旅”的招牌,并投资进行古村落的建设。

凤羽镇“农文旅结合”的模式是负责人在对日本、浙江等国内外各地进行多次走访后,决定在乡村发展的一种“文创+艺术+生态农业+田园旅游”的模式。这个模式不仅在时间上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很好的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也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推进。2020年其乡村民宿“退步堂”和“白米文创空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大批的游客;
2020年3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此拍摄了舞蹈剧《春牛图》,进一步宣传了凤羽;
2021年,云南大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和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在此建立了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和三全育人基地,作为其教育实践基地;
自2014年开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连续七年把凤羽作为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进行非遗传承、古村落遗产和文化旅游产业调研。

(一)多层辐射,同频共振

在产业上,凤羽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慢生活”为主题,在“慢生活书院”内开禅修课程;
同时依托凤羽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底蕴,借助国内知名人士的力量,通过艺术、文创、艺术与乡土农业紧密结合,形成了“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凤羽发展模式,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新、艺术植入、古村落保护、休闲度假、农业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层辐射乡村发展综合体。

(二)开办合作社,形成产包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迎合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削减农业污染负荷,保护洱海”的理念,凤羽抓住机遇,鼓励农民实施土地集中流转,发展高端规模的有机农业基地,通过“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除了种植烤烟、水稻、油菜这些原有的传统农业外,还大力发展土豆、大白豆、白菜、豌豆、菊花茶、辣椒等有机蔬菜种植,进而形成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种植、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

在保护洱海的基础上,散户种植,合作社收购,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按照合同进行收购和销售。在销售上,线上开设专卖店和线下实体店销售相结合,拓宽了销售渠道。在农产品的种植上,全部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通过物理防疗和生物防疗等方法治理害虫,保护洱海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取得经济效益,又取得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生态双赢,为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三)五个融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凤羽镇以保护为出发点,“通过文化融入生活、文化融入艺术、文化融入农业、文化融入旅游、文化融入市场五个融入引领文化振兴”。第一,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相结合,挖掘、研究凤羽的白族传统文化,以雍正年间始建的“风翔书院”为核心,依托凤羽传统的古建筑、风俗人文,通过现代的新媒体拍摄技术,在抖音等平台上传播凤羽白族传统文化;
第二,开展娱乐文化活动,使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大力建设文化公共活动场所,将凤羽文庙作为全镇文化建设传承的重要阵地,开展一系列娱乐文化活动和诗书画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以凤羽文庙为核心,向周边各个村辐射的方式,带动凤羽文化旅游发展;
第三,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融合,打造出江登村“白驹过隙”“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星空餐厅”等一系列文创作品;
通过设置露天装置艺术,建设乡愁公园,开展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实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举办星空对谈新书发布会、凯迪拉克等高端品牌发布会,发布《微凤羽》等书刊,同时利用国内外知名人士和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响知名度;
第四,依托“一坝两品”的种植基础,把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融入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稻田画、油菜花海等大地艺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凤羽镇作为大理州12个乡村振兴试点乡镇之一,作为洱海的源头,既要保护也要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用好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多样化发展,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迈进。

猜你喜欢 文创攻坚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铧芯文创锦绣·上旬刊(2019年7期)2019-10-21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6期)2017-06-22推荐访问:洱源县 脱贫 攻坚
上一篇:论数字行政法——比较法视角的探讨
下一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路径刍议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