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4 点击:

冯小燕 张凯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对本科生基本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速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医学的发展方向将面临新的形势。医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课堂教学、书本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运用创新知识服务实践的能力[1]。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实验技术的更新与运用,尤其是系统医学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医学实验技术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培养高水平的医学实验技术人才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传统课堂教学讲授通用性的理论和技术,而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更具精准性和针对性,以科研项目为抓手、课题研究为纽带,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运用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深入挖掘实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利于促进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1 培养目标的定位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兼具社会科学、医学人文及医学实验技术等多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此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成为能在各级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医药相关企业等专门从事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的新型人才[3]。

1.2 医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等众多医学相关知识;
而实践内容主要针对临床手术操作和科研实验技术两大方面,是对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4]。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还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构建交叉互通的桥梁,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1.3 顺应时代的需求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适应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社会对医学实验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提升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临床和医学高校协调的保障,更是独立医学研究所的迫切需要。如何提升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对领域现状的掌握和拓展、实验技术的运用与更新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多方面能力,是重要的教学探索方向。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在广泛涉猎医学基础学科和积累大量基础知识后进入科研团队学习。科研团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优质教师的科研项目资源,为本科生提供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科研团队培养和传统课堂学习的时间[5],并结合自身兴趣和擅长科目合理选择科研团队和研究课题[6]。

为充分了解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随机选取实行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2017级和2018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共计20名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首先对学生科研认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在进行科研团队培养前,大多数学生对科研团队及其培养模式缺乏了解(图1-A),并对基础知识储备缺少自信(图1-B)。

图1 进行科研团队培养前,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认知的基本情况

当学生进入科研团队以后,分别从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思维的建立等角度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

2.1 基本理论知识

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90%的学生认为科研团队培养模式在基础知识的教授方面更为专业和深入。科研团队培养模式将传统的“教授”模式改为“引导”学习,有利于培养本科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弥补课程教学中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例如,通过传统课堂“教授”模式学习消化系统基础知识,进一步通过科研团队培养模式了解胃肠黏膜屏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课题设计更深入聚焦到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对胃肠黏膜机械屏障和化学屏障的调控,并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联系,有效地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科研团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组织构架,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后,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通过更具个性化的培训和系统化的学习,迅速地掌握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科研课题。

2.2 实验操作技术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集“生物化学技术”“仪器分析”和“医学实验技术理论和应用”于一身,此专业的学生兼具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探索能力[7]。有80%的学生认为科研团队的实验学习比课堂教学更具探索性和创新性,95%的学生认为进入科研团队能够接触到更多科学前沿知识,运用最新技术探索未知世界,学以致用。为了探究一个全新的课题,学生需要多次重复相关科研实验操作。在这个看似枯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克服了对于未知结果和实验操作的恐惧,还有90%的学生认为提升了操作先进实验仪器和控制实验环境等多方面的能力。上述调查结果说明,通过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系统培养以后,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精进了实验技术。

2.3 实验动物管理

虽然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学、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和实验动物外科手术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应对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和突发状况等方面学生仍欠缺经验。而进入科研团队后,团队成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全程“手把手”教授实验,努力的学习、长期的相处和反复的操作有效提升了学生进行动物实验的熟练度。随着遗传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动物领域的应用日渐普遍。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需要面对更多品系的实验动物以及更加复杂的实验条件,科研团队系统化地教授实验动物的管理流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80%的学生认为进入科研团队后,自己应对实验动物管理和实验特发情况的能力明显提高。

2.4 科研思维的建立

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更注重提高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8]。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团队研究方向选择课题,由学生提出具体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通过研究团队审核确认后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完成课题。科研课题需要在掌握大量理论基础和科学前沿的基础上,运用严谨的科研思维深入挖掘新的思路或机制并予以验证。因此,通过广泛涉猎和自我学习获取扎实的知识储备是建立科研思维的基石。通过对比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前后主动查询赛特新思、万方和维普等科研数据库获取学习资料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进入科研团队之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明显增强。见(表1)。

表1 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前后主动查询科研数据库资料的情况(名)

通过对20名来自2017级和2018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所有学生均认为采取更为个性化的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职业素质。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正需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兼具扎实知识基础和科研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未来的教育方向。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有助于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构建交叉互通的桥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实行科研团队培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各科研团队涉及的领域不同,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更强,可在传统课堂教学广泛涉猎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某个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某个具体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必然迅速提升,加之团队给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帮助,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势必随之提升[9]。而以课题研究为主导方式的科研团队培养,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科学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开阔了学术视野,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培养模式培养出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有效地推动了医疗行业技术革新和升级,从而促进产学研医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教学还给予师生更多的接触机会,指导教师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学生的科研课题可以作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子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设计和课题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获取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科研课题的进展汇报。学生及时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果,向指导教师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困惑,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学生在跟随指导教师进行系统、严谨的科研训练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提高了科研素养,端正了科研态度[10]。因此,经过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系统的培养后,学生不仅可以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还可以锻炼缜密的创新思维,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然而,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教学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还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合理、盲目实验等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培养仅仅是“走形式”,低年级学生未认真打好基础,高年级学生又忙于考研、找工作,并没有真正投入科研训练中。团队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职业规划,确立最终培养目标。学生按照既定目标确定课题,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找到研究工作与日常学习的最佳平衡点,从源头上杜绝流于形式、应付差事的“形式”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还有的学生在不甚了解课题背景、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实验。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也没有仔细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机械性地模仿和重复,导致科研思路缺乏、实验效率低下。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及时沟通,在深入学习课题研究背景和实验原理后,在指导教师或者高年资研究生的带领下完成实验。在实验受阻时,更应依靠团队的共同力量,积极主动地向指导教师求教并一同分析、讨论实验流程和关键步骤,尽快解决课题瓶颈。

综上所述,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修养,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锻炼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向综合型的新型人才方向发展,为成为一名新时代下合格的医务人员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实验专业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9期)2022-11-04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家庭医学(2021年12期)2021-08-23《安徽医学》稿约安徽医学(2021年1期)2021-03-22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安徽医学(2021年1期)2021-03-2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部分专业介绍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4期)2019-09-10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求学·文科版(2018年11期)2018-01-10声波实验小溪流(画刊)(2017年5期)2017-06-15推荐访问:本科生 培养模式 探讨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短视频应用现状研究——以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为例
下一篇: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波形重跟踪改进算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