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基层院团的困境与破局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3 点击:

□ 吴强龙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曾在全国多地区都建有黄梅戏院团,可谓是遍地开花,其中大多数是一些基层院团。基层院团长期扎根基层,深入乡村,为基层百姓演出,深受百姓的欢迎,是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层文化传播的主力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本应在发展浪潮中乘势而上的基层文艺院团,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处境十分尴尬,生存举步维艰。在困境之中如何求变以获得新发展,是我们新一代黄梅戏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缺乏有力政策支持。戏曲院团大多是20 世纪50 年代左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文艺院团改制后,由原先的事业单位改为国有企业。虽说财政还有一定补给,但无疑是杯水车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院团的发展机制与企业类似,更多是自负盈亏。这就导致基层院团的经费要依托市场来解决。但目前由于影视行业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文艺演出市场收到冲击,很难维持院团基本开销,入不敷出已成常态。但发展是每个院团的基本要求,资金又是发展之根本,尤其是硬软件的添置、人才引进、在职员工的基本福利保障等都是需要经费支持才能解决的。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不仅使得院团能够进一步发展,也让从业人员再无后顾之忧。

2.人才缺失情况严重。人才缺失是当下整个文艺团体都面临的问题,而基层院团所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主创人员、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导演等各方面人才全面缺失,要想演出一台原创剧目就得八方求援。一是主创人员的创作经费难。一台原创剧目的创作与排演耗资巨大,经费成为压在基层院团背上的一座大山,以致基层院团轻易不敢着手投排原创剧目。二是优秀青年演员培养难。戏曲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优秀的青年演员更愿意到省市院团去谋求发展,哪怕是去跑龙套,也不愿意留在基层院团独当一面。剧团缺少资金自主培训,导致艺术人才青黄不接,支撑局面主要靠40 岁以上的老演员,青年演员的缺失成为基层院团发展的瓶颈。三是乐队建设难。演员队伍水平尚且参差不齐,更别提乐队的建设了。基层院团的乐队大多残缺不全,没有完整建制,演出多以锣鼓伴奏加录音的方式为主。长此以往,基层院团的演出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艺术水平下滑在所难免。

3.演出市场的萎靡。基层院团由于其缺乏品牌影响力,又没有能够进行市场营销的专业团队,难以进入城市的高端演出市场;
而本地演出市场的低价格又无法满足一个专业团队的演出成本,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以潜山市黄梅戏剧团为例,近几年,城市大舞台的商业演出场次逐年回落,从几十场到十几场再到零星几场。本地演出市场,一场演出费几千元,基本只能维持演出成本。

4.观众群体的流失。随着市场化转型,对娱乐方式的需求也大不同前。多样化的娱乐、多样化的选择、多样化的欣赏需求,使得许多新兴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戏曲曾经具有的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在新兴文化的冲击之下逐渐边缘化,年轻观众群体的流失不可避免。基层院团的演出市场大多面向农村,农村里的年轻人本来就少,随着信息时代手机、电脑的冲击,观众群里更是鲜有年轻人的身影。

基层院团面临的种种困境,有很多是政策与大环境造成的,但更多是院团自身缺乏改革创新意识,缺乏凤凰涅槃的勇气和胆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保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不少基层院团也尝试着在开拓创新上做出了一些积极举措,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前基层院团带来一丝新的生机:

1.紧扣时代脉搏,唱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唱响主旋律,讴歌大时代,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是每一个黄梅戏艺术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众多基层院团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创作出一大批优秀剧目,如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创作的《榴花不开盼哥回》《相思扣》《凤凰坡》《新四军的母亲》等,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创作的《独秀山下的女人》《挑山女人》等,太湖县黄梅戏剧团创作的《胡普伢》、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创作的《不越雷池》等。这些作品都是结合各地方特色,讲好身边故事,讴歌新时代。这些优秀剧目的投排,既得到了地方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又提高了基层院团的影响力。

2.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基层院团面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很多时候是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造成的。高端市场进不去,可以去寻找二级市场;
跟省市院团比不了品牌影响力,我们可以比较性价比;
只要发挥自身“小快灵”的优势,还是能够获得自己的演出市场。同时,我们一定要牢牢守住基层演出市场这一基层院团的主战场,可以通过兼职、放伴奏等方法来减少演出成本,也可以通过增加演出量来提高演职人员的收入,增加团队凝聚力。

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网络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求变的黄梅戏人紧跟时代节奏,开始在网络上推广自己。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通了微信云直播,再芬剧院开通了自己的企业抖音号,亮相网络。基层院团也不甘居人后,以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推广自己,如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开通企业抖音号,在固定时间进行直播活动,短短3 个月,粉丝量突破60 万人,点赞量达300 多万,获得了很多戏迷粉丝的支持与喝彩,同时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开通微信公众号,在春节期间进行网上云直播。这些举措既宣传了黄梅戏,也提升了自身院团的影响力。

4.培养年轻观众,发掘黄梅戏人才。观众老化是当下戏曲发展所面临的不争的事实。面对大众传媒、网络传播的强势影响,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娱乐休闲空间的拓宽以及青少年趋新求异的心理,黄梅戏要争得年轻一代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年轻观众的有无、多寡,影响和决定着黄梅戏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当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戏曲进高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关注戏曲。创排剧目时要考虑年轻人的审美和思想,在时间的沉淀和方法的多元化中发挥出戏曲本身的魅力。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力度,借助多媒体传播方式,在耳濡目染中让年轻人真正喜欢上黄梅戏,从而达到为黄梅戏人才梯队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的目的。

黄梅戏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层院团常年坚守农村文化阵地,对繁荣人民文化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更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各位从业者的努力付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迎来黄梅戏的春天!

猜你喜欢 院团黄梅戏剧团 河北省艺术类高校与文艺院团合作机制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5期)2022-11-13“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ViVi美眉(2020年6期)2020-04-02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4期)2018-12-10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4期)2018-12-10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友声(2017年1期)2017-06-20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23期)2016-06-08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剧影月报(2015年1期)2015-11-16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艺术评论(2013年10期)2013-06-01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艺术评论(2013年10期)2013-06-01推荐访问:黄梅戏 困境 基层
上一篇:冬奥之喻: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线索
下一篇:舞台美术作品赏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