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成绩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9 点击:

柳 磊 韩 斌 童 样 田海霞 彭俊华

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1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使各民族间增加了解,各民族文化得到交流、传播与交融,还是传播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经过近70年的探索与发展,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竞赛项目和参赛人数上已经由1953年第一届的5项395名运动员,发展到2019年第十一届的17项7009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在民族分布上也从第一届的13个少数民族发展到第十一届的56个民族。在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北省代表团获得竞赛项目一等奖的数量在全国34个代表团中分别排第七名、第三名和第九名。

2.1 研究对象

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3.1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回顾

近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别于2011年9月、2015年8月、2019年9月在贵阳市、鄂尔多斯市和郑州市举行。

纵观近三届全国民运会的总体情况(见图1),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1)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比赛项目、奖牌数量和参赛人数逐年增加,说明全国民运会的竞赛规模和赛事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
(2)在奖牌设置上,从第九届开始取消竞赛项目金、银、铜牌和表演项目金、银、铜奖,改设一、二、三等奖,既有利于淡化锦标,又能体现适当的竞争性,进一步彰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宗旨;
(3)从第十届开始允许一定比例的汉族运动员参赛,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体现出全国民运会的发展能够顺应我国各民族交融发展的趋势。

图1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奖牌设置及参赛人数折线图

表1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基本情况

3.2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参赛情况及成绩

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北省代表团共派出32名竞赛项目运动员和107名表演项目运动员, 参加了高脚竞速、蹴球、押加、陀螺、独竹漂、民族式摔跤6个竞赛项目和8个表演项目,获得了竞赛项目7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表演项目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成绩(见表2)。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共派出284名运动员参赛, 参加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蹴球、马术、民族式摔跤、毽球、押加、民族健身操、射弩、武术、独竹漂、龙舟13个竞赛项目和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最终获得了竞赛项目11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 表演项目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见表2)。

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派出了286名运动员,参加了高脚竞速、蹴球、板鞋竞速、陀螺、押加、龙舟、射弩、毽球、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共11个竞赛项目以及8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了竞赛项目6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和表演项目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成绩,奖牌总数创历史新高(见表2)。

表2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成绩

3.3 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

3.3.1 整体实力稳步上升,位居全国前列

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上,湖北省代表团的参赛规模和参赛成绩(见图2)均呈上升趋势,并且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参赛规模上,参赛人数由第九届139人,上升到第十届、第十一届的284人和286人,参赛人数翻了一番;
参赛项目方面,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参加的表演项目均为8项,而竞赛项目从第九届的6项增加到第十届、第十一届13项和11项,参赛项目占全部竞赛项目比例达70%以上。

图2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参赛及获奖情况

在参赛成绩上,每届获奖总数持续增涨。从获竞赛项目一等奖的情况来看(见表3),第九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获一等奖7个(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获一等奖11个(8.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获一等奖6个(4.3%),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获得的竞赛项目一等奖数量在全国34个代表团中分别排第七、第三和第九名,可见整体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表3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竞赛项目获奖统计

3.3.2 不断取得突破,书写民族传统体育新篇章

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上,湖北省首次参加独竹漂项目,在仅派出一名选手参赛的情况下,收获了两个二等奖,不仅实现了参赛项目上的突破,而且斩获了奖牌。湖北省代表团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取得的突破最多:不仅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大幅增加,获竞赛项目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第一次参加民族赛马项目并获得两个一等奖,打破了长期以来蒙疆藏包揽赛马项目奖项的局面;
第一次获得蹴球混双项目一等奖;
第一次夺得民族式摔跤项目一等奖等。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首次获得毽球男子双人赛一等奖,并且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共计获得了60枚奖牌,创下了获奖总数的新高。

3.3.3 多个项目具备“夺魁”实力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分别在高脚竞速、蹴球、毽球、民族式摔跤、马术5个项目上累计获得了24个一等奖(见表4)。其中高脚竞速和蹴球分别获得了14个和6个一等奖,说明湖北省在这两个项目上拥有很强的优势。另外,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上,湖北省代表团在参赛的全部13个竞赛项目中,除射弩外之外,其他12个项目均获得过奖牌(二等奖和三等奖,共计98个),其中押加、陀螺、毽球、板鞋竞速等项目获得过多个二等奖,说明湖北省在这些项目上具备一定的夺魁实力,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底蕴不足的问题。

表4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获竞赛项目一等奖情况

3.3.4 勇于尝试新项目并有所收获,但延续性不够

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北省首次参加了独竹漂项目,在仅派出了一名选手参赛的情况下,收获了两个二等奖;
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湖北省继续参加了独竹漂项目,但并未收获奖牌,到了第十一届,湖北省没有再派选手参加该项目。另外在马术项目上,湖北省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首次派出选手参加赛马项目,并且斩获了2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骄人成绩,但是到了第十一届,湖北省却没有再选派运动员参加该项目,这也是造成湖北省在该届运动会上一等奖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之一。

3.3.5 参赛项目和运动员主要来自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

从表5可以看出,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中湖北省的表演项目全部来自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同时,在竞赛项目领域,除了有少数的项目及参赛选手来自于普通高校和湖北省其他地区外,大部分参赛项目及运动员还是主要来自湖北的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可见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是培养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力量的主阵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参赛选手的民族有一定要求,而湖北省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恩施州、宜昌市等民族地区;
二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历史久远、开展相对广泛、竞技水平较高、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等。

表5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表演项目名称及单位

4.1 主管部门持续关注、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近三届全国民运会湖北省代表团参赛规模和比赛成绩的持续提升,与省民宗委、省体育局等领导部门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充足的经费支持、必要的场地设施保障、科学的训练机制等是促进运动员刻苦训练、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保证,除了运动队自身筹措,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因此,湖北省民宗委、省体育局等民族传统体育主管部门应该从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重点着手,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对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将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把眼光放得长远些,避免“急功近利”,使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4.2 强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底蕴

湖北省应继续保持优势项目优势,提升传统项目竞争力,不断强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底蕴。高脚竞速和蹴球项目是湖北省的优势项目,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上,不仅帮助湖北省获得了多个一等奖,而且湖北省在这两个项目上起步早,训练方法多,比赛经验丰富,竞技水平高,但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脚竞速和蹴球项目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省份得到推广和发展,因此,湖北省必须高度重视这两个项目的发展,从运动员选拔、教练员培养、不断创新训练方法等方面着手,继续保持湖北省在这两个优势项目上的优势。押加、陀螺、毽球、板鞋竞速是湖北省的传统项目,并且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上获得了多个二等奖,湖北省应该重点抓一下这些项目,进一步提升这些项目的竞争力,争取在这些项目上实现一等奖的“突破”。

4.3 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

湖北省目前共有1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在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保护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针对湖北省在近三届全国民运会中出现的“勇于尝试新项目并有所收获,但延续性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这一路径:即当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涌现时,有关部门要及时重视起来,以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为基石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避免人才流失,重视对外交流与学习,对内传授与扩散,不断扩大民族体育项目开展范围和后备人才规模,同时也是扩大本省民族传统体育的规模与优势。

由于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主要设于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管理体系不完善、经费渠道单一、教练力量薄弱、运动员培养不稳定、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等问题,所以,作为主管部门的湖北省民宗委和省体育局要真正重视起来,不断探索训练基地潜能,通过加强训练基地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目标、完善日常训练规章制度、建立长期训练机制等),拓宽训练基地经费渠道(联系公司赞助、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商业表演和民族传统体育培训等市场收入等),重视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加强运动员梯队建设、严格管理措施、引入奖惩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等)等手段,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打造更高水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队伍。

4.4 依托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地区与民族院校对民族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提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北省可以依托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打造更多高水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队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依托民族院校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优质生源和特长生,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2)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练(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是发挥民族高校体育学院体育教师高学历、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优势,将先进的科学理论运用到执教实践中去,积累和总结执教经验,不断提升执教水平,二是创造条件帮助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化为教练员,同时完善教练员奖励机制,多措并举打造一批优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
(3)注重积累实战经验,以赛代练,经常派出运动员和教练员外出比赛、交流和学习,不断积累比赛经验和提升运动水平;
(4)根据不同项目建立运动队长期系统训练,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采用科学训练手段,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5)以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为依托,增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省的推广力度,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向外辐射,不断增大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一等奖湖北省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疯狂英语·初中版(2022年7期)2022-07-11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2年4期)2022-05-07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老年博览·上半月(2021年2期)2021-03-11少数民族的服装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19年36期)2019-10-17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农家顾问(2016年11期)2017-01-06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旅游纵览(2016年7期)2016-07-15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农家顾问(2016年6期)2016-05-14《少数民族舞》等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06年6期)2006-06-15推荐访问:湖北省 体育运动 现状及
上一篇:男子中长距离田径世锦赛发展趋势及竞技成绩灰色预测分析
下一篇:《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现路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