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理论思考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理论思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理论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思考4篇

【篇一】“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思考

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大众舆论监督的思考
作者:黄艳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新媒体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众舆论是新时代新媒体传播方式之一,新媒体也成为了人民群众表达情感、输出观点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与此同时,大众奥论也存在着紊乱无序、难掌控、门槛低等特征,导致大众舆论的监管难度较高。大众舆论监管作为社会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实际的监管环境里却遭遇诸多“疑难杂症”。因此,本文从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大众舆论的现状分析,以及对于大众舆论监管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还望对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典论监督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时代背景,新媒体环境,大众舆论,监督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254-01

        前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呈现出一种更为包容的状态,正因其时效性、互动性强,新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甚至是各大直播平台都成为了人们互动沟通、表达想法的重要途径。社会现象和新闻热点通过新媒体渠道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大众视野,正如新浪微博的标语所言“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人们对社会热点或各抒己见,追求“针砭时弊”,或争执不休,各执一词,此时,大众舆论监督对于引導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1.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大众舆论的现状思考

        新媒体作为网络舆论的载体,一方面能够较为真实、广泛的反映群众的观点和社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大众舆论监督往人民群众靠拢。然而,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社会,大众萝熟论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1 现阶段大众舆论监督的积极面

        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网络端总能第一时间将资讯带给大众,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单向输出,新媒体让更多的人接收到新闻事件,并且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方式沟通交流,快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针对同一热点,表达意见和思维碰撞的桥梁。从近期的娱乐圈“阴阳合同”和“假疫苗事件”,到前段时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亦或是骇人听闻的“江歌事件”,“现实版农夫与蛇”等一系列社会热点来看,人们群众不遗余力地揭发社会和谐现象,参与欲望强,群策群力快速让舆论发酵,无形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是推动相关部门关注的舆论话题的重要因素,促使舆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彰显文明、和谐社会的共同力量。

【篇二】“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思考

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思考

作者:薛俊武

作者机构: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ISSN:1674-1145

年:2018

卷:000

期:011

页码:196,198

页数:2

中图分类:D26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理想信念的理解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为引导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本文拟就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和加强理想信念建设的路径进行系统阐述.

【篇三】“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思考

第36卷第4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年7月 July,2010 
Vo1.36 NO.4 
关于诚信的理论思考 
姚景照 ,潘伟刚 ,秦启文 
(1.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西南大学2.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3.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 要:从词源学角度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以及当代人对诚信的认识。关于诚信的理论 
还存在争议,非理性选择模型将诚信视为为减少交往复杂性而采取的一种冒险行为;
理性选择.模型则认为它 
是一种基于认知上的理性算计。诚信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人格特质,个体作出诚信行为还受交往对象、情 境特点等诸多因素影响。未来的研究应结合我国文化来考察诚信的概念结构、建立过程以及在促进人际和谐 中的应用。 
关键词:减信;
非理性选择模型;
理性选择模型;
人格特质;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4—0019 05 
也应该努力做到“诚”,这样才能感化他人,正所谓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 


诚信的词源学涵义 
我国古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诚信的思想。在 者,未之有也”。《中庸》认为“诚”是客观事物的属 古代,诚信最初并不是一个词,“诚”与“信”是单独 性,其本身是一种天道,人能充分发挥并能熟练运 使用的。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 用它也就成了人道。所谓“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 中就有关于“诚”的记载:“神无常享,享于克诚”L J, 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 
这里的“诚”指的是人们笃信鬼神的虔诚心理。《周 贵”;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 
易》中提到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是从个 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人的品德方面来讲“诚”,即要真实无妄。对于诚 信,我国古代不同的思想学派都有详尽的阐释。 
“信”的本义是“从人”、“从言”,指言语真实,泛 
指不虚假。和“诚”一样,它最初也是指笃信鬼神。 
儒家特别重视个人内在品性的修养。儒家认 《诗经・卫风・氓》中“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中的 
为“诚”是自然万物的本性,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 “信”指的是诚意、真实可信的意思。《论语》中多次 
界,表现为真实不妄、真实不欺的道德品性,要求人 提到了“信”,有诚实、相信、信任等多种含义。信被 
们去尊敬和效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包括 视为立身、处事以及执政的重要基础。子日:“人而 “克己复礼”和“爱人”两方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 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以行 讲“礼”讲“仁”,用仁爱之心以达天地之诚。《大学》 之哉?”,“人无信不立”,“民不信不立”。孔子把 讲“正心诚意”,将“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是连接 “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五德”(恭、宽、 
“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信、敏、惠)以及“五常”(仁、义、礼、智、信)的组成要 “平天下”的主要环节,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 素,足见他对“信”的重视。 《孟子》认为“诚”不仅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而且人 
不仅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也都十分重视诚信思 
收稿日期:2010—05-19 
作者简介:姚景照(1970),男,河南盂州人,心理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人格与健 
康、组织管理心理学。 
通讯作者:秦启文。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企业组织信任文化对组织效能 
的影响研究”(CSXI,82017),项目负责人:杨思帆。 
】9 

想。《老子・八十一章》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 者认为人们作出诚信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 信”,说话要信实而不过分修饰。《老子・六十三 这是在不知对方真实情况的前提下的一种冒险行 章》提出“夫轻诺必寡信”,即慎重承诺以至于不失 为;
另外有学者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诚信是一种 
信于人。《老子・四十九章》又指出:“信者吾信之, 理性行为,它是在个体对未来利益的理性算计的基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主张用诚信来对待一切。 础上产生的。 
庄子在《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提出“不见 
心理学最早对诚信进行实验研究的是 
 ,他认为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信任是因 其诚已而发,每发而不当;
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 Deutsch[
并且根据这一预期作出相 强调内心的真诚。《庄子・杂篇・徐无鬼》还指出 为他预期这件事会发生,
“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狗不以善吠为美,人 应行动,虽然他明白如果这件事没有像他预期的那 不以善言为贤”,对己真诚对人守信是立身处世的 样出现的话,他所遭受的损失比这件事如期出现所 重要原则。佛教戒律中有“不妄语”戒,也就是说出 可能带来的收益要大。显然,一个人作出这样的行 
家人不打狂语。佛教主张从内心做到真诚无妄,这 为具有冒险性。Hosmer 也认为诚信是个体面临 
样才能取信于人,方能取得正果。佛家的慈悲观和 
的代价。 

个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收益这样一个无法可 
因果报应思想,也可以告诫人们换位去思考不诚信 预料的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既 
然作出诚信行为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么人们为什 
8 提出一种简化理 “诚”与“信”都要求对人诚实不欺,它们的关系 么还要这样去做呢?Luhmannl
密不可分,这一点可以从《说文解字》对这两个字的 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信任是对生活复杂性 
释意中看出:“诚,信也,从言成声”;
“信,诚也,从人 的简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当复杂的,如果要 
言”。也因为如此,从先秦时起,诚与信开始连在一 逐一核实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否安全,那就会占用大 
起作为一词使用。“诚”和“信”放在一起,要求人们 量的心理资源,人会感到沉重的负担。信任的作用 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和古人 就在于简化复杂性,它能够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概 
差不多,认为诚信即为诚实守信 ],是一个人在与 括出对未来的一种预期,从而保障交往的进行。其 
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信守诺言、言 实,在我国也存在这种非理性行为,如熟人之间交 行一致的行为方式,它表现为一个人在说话、做事 往不需要签订契约,只需口头承诺,否则会被人视 
和做人方面真诚不欺、信守诺言 。诚信的基本内 为“见外了”或是“伤感情”。这也是一种在获取交 
涵为真诚、诚实,就是保持自己,讲求信用。首先, 往对象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因为 诚信强调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就是在行事时,发自 熟人彼此知根知底,通过对方以往的行为表现就可 内心,遵从自我,与内心、自我保持一致性。其次, 以大致预期在某一件事情上他的表现如何,这种预 
诚信强调行为上的一致性和言行一致性。行为上 期有着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研究表明,信任程度 
的一致性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具有时问上的一致性, 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就是说关系越密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表现符合诚信的要求。言 切,信任程度越高 。另一项调查l】。。发现:中国人 行上的一致性是指履行先前的言语承诺或其他形 所信任的人群以具有血缘家族关系的亲属家庭成 式的约定,指现在的自我不违背过去的承诺。古人 员为主,同时也包括不具有血缘家族关系却有着亲 
强调讲诚信要讲究原则,《孟子・离娄下》说“大人 密关系、置身于家族成员之外的杀朋密友。可见, 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说通权 对于“熟人”,中国人是愿意承担这种冒险的。 达变的人说话做事不一定句句守信,合乎道义最重 
但有研究者认为,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富有冒 
要。中国人讲“仁义”,个人的诚信也应该建立在集 险精神”才去讲诚信的,它是基于对未来利益的一 体的“义”上面,只要是违背了集体利益,就不必讲 种理性算计。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风险 诚信了,否则一味执行“言必信,行必果”的规则,就 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对各种选择进 
会成为孔子所说的“径径然小人哉”。和古人一样, 行利益计算,并最终作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或损失 
现代社会讲诚信也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违背法律 最小化的决策。所以人们在重复博弈中,为追求长 和道德规范去讲诚信是不可取的。 
期利益而倾向于做出诚信决策口1』。但这种观点并 没有很好地解释人们诚信的原因,遭到一些学者的 
质疑。MarchlJ 就直截了当地指出理性选择模型 
二,诚信:理性选择还是非理性选择? 
对诚信本质的看法,目前还存在着争议,有学 的局限性,认为它高估了决策者的认知能力、他们 
20 

有意识算计的程度以及他们拥有稳定的价值观和 的研究是从分析古人人格特征开始的。燕国材口 
有序偏好的程度。简单说来,就是这个理论太局限 分析了《周易》中描述的理想人格,结果发现古人理 于认知方面了,而对诚信决策中的情感、社会影响 想人格中就包括诚信不欺的正直精神,具体指的是 
的作用重视不够。 
接人待物要真实,不虚伪;
要相互信任,不尔虞我 
鉴于理性模型和非理性模型的局限性,有研究 诈;
要尽其在我,刚正无私。另外,诚信也是《周易》 
者提出“三因素模型”,认为任何信任过程都离不开 所论述的自强者人格特征中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 
信任者、信任对象以及情景特征三个因素lIl 。信 之一 1 。燕国材、刘同辉口 对古人的人格结构分 
任者和被信任对象的特征如何,当时的情景怎样, 析后发现,“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因素人格(仁 
这三者共同决定信任程度。三因素模型很好地弥 义礼智信)中的一个因素,包括自信、信任、守信、忠 补了前面两个理论的片面性。信任到底是理性的 诚老实和认真负责五个基本特征。也有研究者进 
还是非理性的,不能简单地只考虑一种因素,这样 
得出的结论往往会以偏概全。例如,中国人对“熟 人”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与人交往不用签订契约,彼 此向对方说一句话就行了,这在西方学者看来可能 会被认为是一种冒险行为,其实不然。这种信任的 背后,有一张强大的关系网作依托。中国人重视 “关系”,关系与信任程度是紧密相连的。。]。另一方 面,人际圈中形成一张张“关系网”,彼此构成利益 带,互相交换信息,一旦有一方不诚信,这个信息会 迅速传遍整个关系网,失信者随即会遭受更大的损 失,被排除在关系网之外。从这一角度来说,把信 任视为一种冒险是不恰当的,恰恰相反,它是一种 理性选择,因为在人际关系中只有恪守诚信才会使 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三、诚信:人格特质还是权宜之计? 
个体是否表现出诚信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这其中,要考虑个人因素,如有学者认为诚信是一 种人格特质,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倾 向于诚实守信;
也有人认为诚信仅仅是个体在面对 特定环境时的权宜之计,情景不同,作出的行为也 有所差异。 
早期对信任进行研究的学者就将其视为一种 人格特质,如Rotter_1 认为信任是个体将他人的 行为、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看作是可靠的这 样一种概括化的期望,Wrightsmanl_】 将信任视为 人的一种人性观,是对人是否诚实、善良、信任所持 的一种基本信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诚信视为 个体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并在此基础上编制 了问卷对这种倾向加以测量。在对人格结构的探 讨过程中,研究者l1 也发现,人格可能不止五大维 度,还应有另外一大维度,即“诚实一谦卑”(Hon— esty-Humility)维度,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HEXACO人格模型。这样看来,西方研究者确实 将诚信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我国研究者对诚信 一
步从正性和负性两个角度来考察我国古人诚信 
品质的结构,如陈劲l_2叩发现古代中国人诚信心理 
结构的正性取向由义、敬、真、仁、勇5个维度,负性 
取向由虚滑、欺诈、轻妄、奸狡4个维度构成。由此 
看来,诚信确实是我国古人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 的因素,那么现代人的人格结构中是否包含诚信特 
质呢?王登峰等人口 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中 
国人的人格结构,他们认为中国人的“大七”人格中 
善良维度包括了利他、诚信和重感情三个小因素, 并指出诚信指的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 出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这说明现代中国 
人的人格结构中也包含诚信因素。那么,诚信这种 人格特质是单因素还是包含有不同的成分呢?研 
究者利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发现诚信人格是一个 
多维度的结构,它包括正性取向中的实干重义、诚 
实信用、公正无欺、忠实可靠四个因素;
负性取向中 
的自私欺人、钻营世故、多谋寡信、虚伪不实四个因 
素 。
 。 看来,将诚信视为一种人格特质是有实证资料 
支持的,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的人格结构中都包 
含诚信特质。但在现实生活中,诚信行为不仅仅是 由诚信特质决定的,还要考察其他因素。有研究者 
就指出口引,已有的一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 缺点是太过于把信任看成个人的心理特质而没有 把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需要信任的事件以 及为了增加信任而采取的行动连接起来,很少想到 
信任是一个至少包括两个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因 此,展开诚信的心理学研究就不应该仅仅着眼于特 
质取向,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我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交往对象的特征,交往的具体情境等。一些 研究证实了考察这些因素的必要性。张建新和 BondE。胡在一项跨文化研究中考察了中国大陆、香 港地区以及美国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他们让 
被试评价20个人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人物 
(如父亲、同学、同事、老师等)信任程度的高低。结 
2] 

【篇四】“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思考

SomeThoughtsontheNeo-AgricultureEducationin
ChinaintheNewEra

作者:郝婷[1];苏红伟[1];王军维[1];赵磊[1]作者机构:[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出版物刊名:中国农业教育页码:55-59页
年卷期:2018年第3期
主题词:农林高校;“新农科”;乡村振兴

摘要: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农林高校改革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为农林高校学科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是传统农林高校面临严重瓶颈制约,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发展“新农科”,实现转型跨越,着力解决国家“三农”问题,成为农林高校当前及以后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农林高校存在问题、承担使命以及“新农科”内涵等内容的研究,提出加强“新农科”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积极服务国家“三农”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科;准确研判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及时更新“新农科”研究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激发“新农科”建设的内生动力;积极打造农业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服务全球农业发展的能力。

推荐访问:新时代 决策 思考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上一篇:2022年支委会研究入党积极分子会议记录范本
下一篇:2022XX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感想(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