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理念,革新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0 点击:

语文学科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新课标中,针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以下内容: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难以凭借自身能力钻研运用方式,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积累更多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思维得以发展。其次,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遵循语文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语文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习体验感。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其真实需求运用带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性质的学习方式,带给学生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最后,要致力于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程,语文课程学习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未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重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课堂中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收获相应的实践能力。

一、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实践应用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是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通过哪种方式讲解、怎么讲解,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但如何授课才能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则是教师备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当下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来看,教师教学中不需要对知识讲解的过于繁琐,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符合其理解范围的内容即可。同时,在讲解文章时不要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课堂认真听讲中掌握知识大体结构,结合平时学习中反复练习,逐步转化知识内容并提升综合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百合花》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主旨的掌握,深入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认识作者茹志鹃,掌握文学常识,提高学生初读文章的体验。教师可以用“儿女情”“家务事”“革命斗争”三个词来介绍作者的写作风格及人物生平,同时介绍她的代表作,让学生对其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解读课文,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接着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虽然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过课文,但教师还是要在课堂中为其保留阅读课文的时间,熟悉小说情节,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谈谈自己印象中对深刻的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之后,在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主问题:

如果让大家为课文设计一幅插图,你准备怎么设计?尝试用一段文字描写这幅画面。

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有的描述的是借被子的场景;有的描述的是小通讯员牺牲的场面;多数人选择的是小战士躺在棺材里,身上盖着百合花的被子,年轻媳妇正在为他缝补衣服。“我”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小战士送我的两个馒头,脑海中出现的是他背毛竹或者往前走的身影……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由此,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并快速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紧扣高考政策,把握教学难度

语文教学紧扣高考政策能够让课堂更具针对性,高考改革后,新的政策更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在选择题、阅读理解等题型中都有所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应对这些题型,教师需要认真阅读这些题型,提高对高考题型的熟悉度,再围绕考点合理掌握教学难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

举例来说,在学习《劝学》一课时,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前应先搜集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相关题型,了解考点和出题方式,再灵活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掌握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应以故事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之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翻译课文,对于不理解的重点字词和不会结束的词语,与同桌相互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翻译课文,对全文情感基调有整体上的感知。由此,学生可以对文章主旨和基本文学常识有大致的了解。其次,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再领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把握其中内容。结合高考原题提出问题: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在阐述学习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由此,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让语文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也更贴合真实学习需求。

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写作教学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更突出了写作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的开展,并在课堂中善于利用课外读物,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缺少动手写作的动力,更多是习惯在脑海中根据题目简单模拟写作大纲,这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写作时细节处把握的也不恰当。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或故事,精彩的语文情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阅读后还可以鼓励其改写和编写文章,通过写作和阅读同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写作能力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强化写作教学,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荷塘月色》中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写了月光、微风、流水、远山、荷花、柳树。之后,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读懂课文中的树,找出文章中关于描写树的片段反复朗读,并聚焦其中的重点词句,从中提炼出关键词,概括作者对“树”的状貌描写,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霧里也辨得出。作者在语言上运用了叠词和比喻,描写了柳树的色阴姿丰,旨在表达淡泊的心志。接着,教师设计补写练习: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风姿,(   ),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句子的补充和拓展。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锻炼语言的组织和构建。

其次,设计学习任务二:观察和发现自然中的树,朱自清看到的是柳树的颜色和丰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呢?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品析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积累更多丰富的语言,并学会留心观察。基于此,教师设计写作任务:

描写一棵树。描写对象任选其一,分别为:(1)你印象中的一棵树;(2)教室窗外的一棵树;(3)名家画作中的一棵树。写作要求:仿写《荷塘月色》中的句子,要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并写出树较为突出的外部特征。

基于此,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借助知识迁移,意识到“以文化人”的重要性。

四、把握学科特点,凸显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和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将教材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合作、关系、尊重等社会主流价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熏陶和感染,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鼓励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丰富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指出教学主题:秋天是一个有魅力的季节,从古到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秋天”的佳作,有哪位同学能够列举一二?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积极回答“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这些诗句中有的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有的寄情于景,而郁达夫是一个有着鲜明思想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写出了《故都的秋》这篇散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根据文章大意和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五个画面,思考在第一个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是否很好的体现了故都之秋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有的学生认为“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淡淡日光表现了秋天的‘清’”,有的学生认为“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体现了秋天的‘静’”,还有学生认为“有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破屋、象征着生命的衰竭与凄凉的秋草体现了秋天的‘悲凉’”。

教师要表扬学生大胆阐述的精神,不要急着判断学生答案的对错,而是要鼓励其结合原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观点是存在冲突和矛盾的,教师可以展开一个简化的“辩论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言论。由此,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能够促进个性化发展。

五、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当下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学识和基础能力外,还要拥有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而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局限在课堂问答中,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学生学习时主动性较差,多需要教师指定学生回答。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结合課程基本理念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多设计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环节,促进教学相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针对阅读任务展开合作探究活动。首先,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指导学生掌握文章大致内容和主要结构上,提出任务:初读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说一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解的是什么内容?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初次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并与小组成员展开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根据每段大意提炼关键信息,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高潮、结局:林教头杀敌山神庙。同时,也对课文中“林冲”英勇善战、血性刚烈的性格有了初步认知。

其次,为了加强学生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要继续提出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分析和讨论:课文中林冲并非自始至终都是这样一位英勇无畏、英武勇猛的大英雄,我们也从感受到了他压抑、隐忍的一面,课文中林冲“忍”过几次?根据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需要再次投入到文本中,展开深入的阅读和探究,自主思考后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得出结果为:林冲隐忍了四次,一忍为相国寺里辱娇妻,二忍为富安设计再辱妻,三忍为白虎堂上设毒计,四忍为野猪林中谋性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文章情节,具体说一说讨论成果,借此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情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不难看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专注力和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对文本的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也有所提升,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感知人物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教师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结合学生的成长,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停地革新教学方法,不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孔丹,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17期)2021-10-01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端午节的来历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写字大课堂课堂内外(小学版)(2016年4期)2016-07-04一条鱼游进了课堂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4期)2009-05-11推荐访问:革新 语文教学 理念
上一篇:“慧”玩跃动乐享童年
下一篇:有效导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