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六腑各主什么 “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谈“心”

来源: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19-04-07 点击:

  心脏在中医的五脏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及意义。单从文字结构上看,五脏“心、肝、脾、肺、肾”中,心是唯一没有“肉月旁的字”,提示对于“心”的认识,我们不能拘泥于解剖学来谈它的功能。
  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外有心包络裹护,内有孔窍相通。《类经图翼•经络》说:“心象尖圆,形如莲蕊。”有文献把心分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主血脉,神明之心主神志。如明代医家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心主血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中医学认为,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脉搏的跳动,例如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等可触及。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心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及(相当于西医二尖瓣听诊位置),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里”。触摸虚里的跳动,有助于对心脏病的诊断。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舌红色鲜而润,胸部舒适,精神振奋,思维敏捷,脉搏不快不慢有力,一呼一吸脉动四次。心脏病的表现:面白无血色,舌淡白或紫暗,胸部感觉心跳过快,心慌(心悸),上气不接下气(气短),心前区憋闷,精神上轻者心烦,重则昏迷讲胡话(神昏谵语),脉象虚且细而无力,或快慢不一(节律不整),或跳动中途停顿一下(结、代脉)或涩滞(脉搏不流畅)等。
  
  心藏神,主神志
  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中医学把神志活动归属于心脏,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二是认为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三是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是分不开的。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的仍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反之,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心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的情志变化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即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喜乐愉悦,一般说来,对人体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故《灵枢• 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应当指出,由于心为神明之主,故不仅喜能伤心,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导致神志病变。所以,《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 本病论》亦说:“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在液为汗
  汗和心脏有何关系呢?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 ,由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因心主血液,中医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而心主血,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心开窍于舌
  指舌为心的外候。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时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而痛;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神志异常则舌强不灵活,舌卷、失语、语謇。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
  
  养生先养心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
  
  养“神明之心”宜调神
  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心胸豁达常喜调节七情要逐步做到心胸豁达。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才能保持内心平静。
  打坐去杂念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打坐的要点是:双腿交叉盘坐,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也可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上半身稍向前倾。舌尖轻抵上腭,自然闭口。坐正后,全身放松,不加意念,呼吸约50次即可。晨起、入睡前或在旅途中都可用此法助安神。
  
  养“血肉之心”,宜益气补血,清心开窍
  心为阳脏,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如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归脾丸等中医经方都有养心之功。四季中夏季火热伤津,最需养心,可用百合、绿豆、莲子、薏苡仁、荷叶等煮粥常食,有养心安神之效。

推荐访问:之大 中医 五脏六腑
上一篇:天冷吃坚果_天冷了,来把坚果吧
下一篇:更年期给女性心脏的“打击” 心脏打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