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含解析)

来源:计算机等级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

 1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答案:1.B 2.C 解析:第 1 题,图中三条曲线反映出该流域具有降水集中、河流具有明显汛期和含沙量大的特点,含沙量大是水土流失严重的结果。第 2 题,流失的泥沙在下游河道、湖泊中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容易诱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严重说明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拦泥蓄水的功能降低,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河床抬高,河道变浅,不利于航运。

 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第 3--4 题。

 3、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

  B.地形平坦 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 4、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 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

 答案:3.C 4.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据此完成 5--6 题。

 5.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6.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答案:5.D 6.B 解析:第 5 题,根据材料可知,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 项对。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 项错。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 两项错。第 6 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 项对。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壤盐渍化,A、D 两项错。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壤盐渍化,C 项错。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7--8 题。

 7、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8、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答案:7.C 8.D 解析:第 7 题,由图中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可以推知,该地在土地利用中,可能过度开垦草原,使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第 8 题,图中畜牧用地转变成农业用地,将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造成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草原载畜量降低以及河流含沙量增大等。淮河不流经该地区,其洪涝与此无关。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 9--10 题。

 地区 超载起止 时间(年) 超载持续 时间(年) 年平均超 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9、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 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B 10.C 解析:第 9 题,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第 10 题,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2 题。

 11.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 答案:11.B 12.D 解析:第 11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 12 题,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护林,可以抵御台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 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作用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读材料和下图,完成第 13--15 题。

  1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地退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答案:13.D 14.B 15.B 解析:第 13 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以风蚀为主的沙漠化,黄土高原以水蚀为主,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第 14 题,注意分析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荒漠化形成的异同点。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这正是二者不同之处。第 15 题,江南丘陵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之后红壤裸露,因而主要是水蚀作用产生的。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 16~17 题。

 16.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17.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 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度增加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答案:16.C 17.A 解析:第 16 题,由图可知,随着干燥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率减小最明显,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强,C 项对。图中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湿地率最小时,干燥度最小,A项错。干燥度与湖泊湿地湿地率不呈正相关,所以 B 项错。随着干燥度增加,河流湿地湿地率呈波动变化,所以干燥度不是影响河流湿地湿地率变化的主要因素,D 项错。第 17 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该河段湿地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的大小,当上游来水量大时,该河段的湿地面积就扩大,反之就减小。

 二、非选择题 18、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 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 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

 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重度和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第(2)题,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可知,过度放牧是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第(3)题,合理放牧、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等都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之间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加勒比海及红海等热带海区,同纬度的非洲、美洲西海岸及南美洲东部沿海珊瑚礁却分布很少。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来发现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或者退化,估计全球有 60%的珊瑚礁受到威胁,东南亚遭受威胁尤其严重。

 (1)指出亚马孙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

 (2)说明东南亚珊瑚礁遭受威胁严重的原因。

 答案: (1)大量淡水的注入降低了盐度;河流带来的泥沙使海水浑浊、光照变弱,不适宜珊瑚的生长。

 (2)对珊瑚礁直接破坏: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度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影响珊瑚生长: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气候变暖或者海洋酸化。

 解析:第(1)题,亚马孙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从水温、盐度、光照等方面分析。亚马孙河河口大量淡水的注入降低了盐度;河流带来的泥沙使海水浑浊、光照变弱,不适宜珊瑚的生长。第(2)题,东南亚珊瑚礁受到威胁的原因要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分析。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度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会对珊瑚礁直接破坏。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变暖或者海洋酸化,会使得生存环境变化,影响珊瑚礁生长。

 20、白鹤是极危物种,全球仅存 3500~4000 只,其中约 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以前白鹤主要在鄱阳湖浅水和泥滩中挖掘苦草的冬芽为食。近年来,鄱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收割之后散落在农田里的稻谷和藕已成为白鹤的重要食物来源。鄱阳湖周边农业用地距离居民区较近,散养了多达 1400 万只家禽,由于白鹤与家禽争食,养殖户会驱赶白鹤,干扰白鹤觅食。

 分析白鹤生存环境变化对其生存的威胁并为保护白鹤提出建议。

 答案:威胁:白鹤与家禽混群,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农业生产使用

 农药,对白鹤的生存构成威胁;受人类活动干扰大,觅食难度增加,栖息地减少。

 保护建议:加强宣传教育,让当地居民了解白鹤的濒危程度,培养爱鸟、护鸟意识;控制家禽养殖的规模、散养范围和农药使用,推进生态补偿(政府对受损农户进行补贴);恢复水生植被,为白鹤提供安全、稳定的觅食环境。

 解析:读材料可知,白鹤是极危物种,近年鄱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由于湖周边居民散养了多达1400万只家禽,导致白鹤与家禽争食,白鹤与家禽混群,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白鹤的重要觅食地是农业用地,农业生产使用农药会对白鹤的生存构成威胁;养殖户会驱赶白鹤,干扰白鹤觅食,觅食难度增加,栖息地减少等使白鹤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其生存造成威胁。对白鹤的保护措施与建议可以从加强爱鸟、护鸟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将家禽养殖与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相分离;控制白鹤重要觅食地中农业用地的农...

推荐访问:高考 成因 环境问题
上一篇: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
下一篇:2020-2021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教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