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计算机等级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第八章第一节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 教学策略

 设计问题及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特色。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畜产品和农产品图片,坎儿井、土地荒漠化视频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预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2、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欣赏摄影师眼中、吃货眼中、诗人笔下的西北地区典型图片,并配以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音乐;引导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走廊,是一个广袤而又神奇的地方,激发学生的西北梦想之旅。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感悟西北的美,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联想,调动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一

 读图描述

 巩固方法

 教师: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出示 Google earth 卫星地图显示西北地区。学生:描述范围及包括省区。

 教师:一个区域的位置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描述,出示四大区域图(标注经纬度)及亚欧大陆图中的西北地区(描画我国轮廓线)。

 学生:描述位置,并通过读 Google earth 测得的西北内陆到四大洋的距离,感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地图的应用,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承接:这样的位置条件下自然特征怎样?踏上梦想之旅第一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 P73 一、二段,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和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提示地形一般从地势、地形类型和分布三方面概括。

 学生:上台指图回答,说明“三山夹两盆”及我国最大的沙漠。

 教师:出示我国气候分布图、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我国干湿地区图。

 学生:上台指图描述。明确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设问: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有什么特征?出示西北地区河流图。

 学生:描述并找出主要河流,欣赏塔里木河及两岸的胡杨林图。

 活动:读三幅景观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将景观图与图中拍摄地点对号入座。

 学生:连线并说明理由,一起总结西北地区植被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教师:引导说明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差异大。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巩固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二

 分析归纳

 思维提升

 合作探究:从所给四幅图中选图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指出降水是干旱的直接表现。

 共同梳理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表现及影响,推导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对话,层层推进,感受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活动三

 问题引领

 图示印证

 教师:干旱的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图示说明目前西北地区仍有一些地区基本生活用水短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干旱对农业生产又有怎样的影响?踏上梦想之旅第二步——了解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

 问题引入:西北地区比较干旱,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需求,因此农业类型主要是什么?——畜牧业。

 出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加以印证,学生指出本区的两大牧区。

 微课了解本区畜牧业发展状况:展示主要草原、牧场类型,著名畜种及畜产品,牧区的传统民居及放牧方式的改变。

 出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指出两大牧区界线,探讨天山牧区属于山地牧场的原因。

 【设计意图】微课将相关知识进行图文声像处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承转:本区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设问能不能发展种植业?追问在什么样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推出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需要灌溉,因地制宜发展了灌溉农业。

 教师:出示灌溉农业区分布图。

 学生:自主学习 P75~76 图文资料,合作完成问题 1、2、3。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师生点评。

 过程: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分析利弊;对照地形图学生圈画灌溉农业区并说名称及灌溉水源;展示引黄灌溉的“塞外江南”等主要灌溉农业区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说特色农产品及发展条件。

 教师总结: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还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等作物,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上台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

 链接生活

 拓展延伸

 承转:干旱的西北生态怎样?踏上西北之旅第三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设问:干旱的西北蒸发强烈,当地人民怎样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出示俯视图、剖面图。

 学生:观看坎儿井视频,结合课本图示,回答问题 1、2、3,并说明对坎儿井这一利用自然

 的创举的感想。(该工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顺应自然的表现。) 承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教师:出示沙尘天气、沙尘暴图片。

 学生:谈生活中自己是如何应对沙尘天气的,通过土地荒漠化视频,明确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结合已有知识谈当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措施。

 总结:保护生态势在必行!人类要善待自己的家园,早日实现中国梦。

 梦想之旅启程,学生解说需要带什么物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立体地看待地理现象,渗透人地协调观。

 第四环节

 梳理知识

 总结认知

  教师:自然环境制约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人地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形成人地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释诗词“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理问题。

 课堂检测:设计西北地区位置、植被、灌溉农业及“干旱盼太阳”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也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初步具备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我国某一区域的方法和能力,再加上对西北地区的向往,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浓厚,这些都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对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欠缺,还需要引导,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微课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地图选择可

 以丰富化,如谷歌地球图、区域位置图、要素分布图、要素关联图等,使用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如一图多用、多图综合分析。

 对于人地关系中不和谐的现象,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效果分析

 本节课侧重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导入:展示摄影师、吃货及诗人三种类型的典型图片,描述的草原 沙漠 塔里木河 胡杨林 魔鬼城 雅丹地貌等自然景观,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联想, 位置和范围:教师出示课件 Google earth 卫星地图,显示西北地区,学生描述范围;出示经纬网及亚欧大陆图中的西北地区(描画我国轮廓线),描述位置。出示 Google earth测得的西北内陆到四大洋的距离,感悟深居内陆的特征。通过各种地图的应用,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自然环境:自主学习之后,通过学生读图、指图、画图、选图分析,明确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的特征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共同总结归纳,认识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认识干旱的成因,特征、表现以及影响。

 畜牧业发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图示验证,明确以畜牧业为主。微课将畜牧业相关零碎知识通过声像串联,易于掌握。

 灌溉农业部分:通过自主学习图文资料、问题设置合作探究的思路,了解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灌溉农业区分布及灌溉水源。其中灌溉农业区的确定不加限定,让学生自己对照图示圈画,符合认知规律。特色农产品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出示百度查询图示,提高探究兴趣。。

 生态环境部分:通过展示坎儿井视频、沙尘天气图片及我国土地荒漠化视频,在感悟及思考原因与措施后,从正反两方面明确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本节从图片、视频、微课或自学、合作等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学生都达成本节学习目标,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仍不够新颖,有些问题的设置仍需准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今后教学中还需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教材分析

 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样,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地理差异”的细化和深入,是认识该地区更小尺度区域──塔里木盆地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主要讲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教材分为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为“草原和荒漠”,从西北地区的景观入手,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干旱。第二个标题为“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主要介绍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突出特色——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以干“干旱”为核心讲述,分析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本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之下,分析西北地区东西差异及对种植业和牧业的影响。教学中要挖掘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设置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注重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相处的情感渗透。教学中要适度补充西北地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的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肆虐等,让学生联系自己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评测练习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哪个地区最合适(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

 B.湖水

 C.地下水

 D.雨水 4.新疆有一怪:“干旱盼太阳”。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B.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牧草生长

 C.天气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

 D.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灌溉水源越充足

  课后反思

 本节课带着对西北大地的爱,通过欣赏地理环境的自然美、体会人地关系的和谐美,渗透情感教育,以利内化知识。适度补充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肆虐等问题,从对坎儿井抒发感悟和“沙尘天气你是怎样做的?”教起,学生感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渗透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引领、读图观察、归纳总结、巩固方法,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最让老师感动,他们积极主动,激情展示,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再大胆、创新,评价学生要及时、多样,在今后的课例实践中要继续努力。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课标 :

 1、要求学生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限,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要求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要求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4、本节需要补充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完善知识结构。

推荐访问:西北地区 情分 课后
上一篇:浅析澂江县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下一篇:教育学考试基础知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