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11-13 点击: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 历史试卷 第 Ⅰ卷 卷

  24.《尚书·禹贡》中有禹划天下为九州之说;周朝进一步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战国思想家邹衍提出了华夏九州为“小九州”,属于“中九州”之一,“中九州”又属于“大九州”之一。由此可知,先秦 A. 已经了解亚洲大陆之外各大洲的情况 B. 人们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视野逐步开阔 C. 逐步放弃了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思想 D. 民族交融改变了传统的夷夏之别观念 25.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倾;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 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B. 统治者“无为而治” C. 君主权力严重衰退

 D. 重农抑商没有落实 26.唐代见于史志的羁縻府州有 856 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同时,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由中央任命长史、司马等官员,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唐代的这些举措 A. 消除了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B. 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C. 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

 D.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7.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 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 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 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28.有学者研究发现,19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 A. 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B. 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C. 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D. 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29.据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可知,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迎神赛会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 A.民国政府对迷信活动采取放任态度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必要性 C.传统风俗的价值取向仍然不容忽视

  D.民主共和思想并未能真正深入人心 30.20 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 30 年代中后期,一次是 60年代后。这两次 A. 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B. 都伴随着教育中心的转移 C. 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

 D. 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31.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图 5 中③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图 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收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32.“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由此可知,古罗马私法 A. 奠定了西方法治精神的基础

 B. 提供了西方社会生活的规范 C. 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

 D. 束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

  33.1815 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 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 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 年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 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 C. 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 D.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 34.1932 年 7 月 23 日,苏联政府决定,手工业合作社不必将产品以固定价格交给中心合作社,它们有权在自由市场上销售产品。在不与大型国有工业竞争的前提下,也允许他们自行购买原材料。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延续了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35.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对这次经济危机理解正确的是 A. 巩固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B. 爆发的根本原因与以往不同 C. 急需推行宽松货币政策

 D. 经济政策具有回归自由主义倾向

  第 Ⅱ卷 卷

 (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 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 1908 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 世纪 30 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 至 1937 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 21640 套。1937 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 16.8 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 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 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 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 年《土地法》和 1938 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 20 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13 分)

 42.(12 分)认识疫灾的演化和时空分布对人类社会防治疫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8

 中国古代疫灾频度的时段变化图 材料二 表 1

 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 时段 频发中心 频发区及扩展 220—581 年 长安、洛阳、建康 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 581—960 年 长安、洛阳 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 960—1127 年 开封 1127—1279 年 临安

  1279—1368 年 大都 扩展到两广、云南 1368—1644 年 京师 海南开始有了疫病流行 1644—1911 年 京师 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 ——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根据材料一、二,选择至少两个历史时期,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12 分)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权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 1917 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思·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9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 年 7 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 月,德第 6 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 62 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 62 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

  率领的第 6 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6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仁东(1945—2017),“中国天眼”奠基人,2019 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1984 年,南仁东回国。他先后在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多国天文机构进行客座研究,推进中国观测站进入欧洲网。他主导“中国天眼”研究历时 22 年,率领团队,仔细比对每个数据,对工程每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对材料和施工都进行精确控制,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工程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他还参加了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 VLBI 精密测轨方案论证。他首次召集全国高等教育天文选修课研讨会,向国家教委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天文选修课的倡议书》,自编教材《射电天文》。他还通过百家讲坛《寻找地外生命》,用科学思想影响公众与媒体对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认识。南仁东临近退休连先进工作者之类的奖项都没有得过,即便是“天眼”这样的工程,他获奖也很少,因为他总是把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

 ——摘编自韩军《南仁东,一颗耀眼的星》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仁东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人民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7分)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 分标准

 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B B A D C B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B A D C D

 二、非选择题

 41.(25 分)

 (1)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6 分)

 积极作用:改善人民住房状况,稳定社会秩序;增加以工代赈岗位,利于经济复苏;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每点 2 分,共 6 分)

 (2))不同之处: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任答 3 点 6 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国家实力有限;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客观环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或“平均地权”)的指导作用;古代中国救济传统的影响。(每点 2 分,回答四点给 7 分)

 42.(12 分)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段转换为恰当的历史时期,准确概括变迁特征,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变迁特征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2分)。

 示例 选择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1)与隋唐五代(581—960年)(2分)

 分布特征:疫灾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降低;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都城是疫灾的

  频发中心。(4分)

 合理解释:

 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并立、战争频仍、人口大规模迁徙、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疫灾频发。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下,疫灾频率低。

 空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农耕区域的扩展,疫灾的区域呈现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强、城市环境等因素影响,都城都是疫灾的频发中心。(6分)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段转换为较为恰当的历史时期,较为准确的概括变迁特征,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变迁特征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分)。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段转换为某种历史时期,较为准确的概括变迁特征,对变迁特征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0—3分)。

 45.(16 分)

 (1)新特征:妇女的社会作用增强;村社管理更加民主;重视文化教育的开展。(每点 2 分)

 (2)意义: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壮大;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每点 3 分,任答三点即可)

 46.(15 分)

 (1)特点: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遭遇战);作战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进行逐巷逐楼反复争夺的巷战;苏军因地制宜实施轻便灵活的战术;渗透战术和发动夜袭战;战争惨烈,城市破坏性大,军民伤亡大;以拉锯战形式为主;双方寸土必争,苏军取得最后胜利。(9 分)

 (2)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期间和战后其他城市的巷战提供借鉴经验。(6分)

 47.(15 分)

 (1)主导“中国天眼”项目成功;促进中国与世界科技交流;推动高校天文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天文学人才;推动天文学的科普;推动探月工程项目开展。(8 分)

 (2)强烈的爱国情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7 分)

推荐访问:长春市 吉林省 长春
上一篇:社区书记个人工作总结汇总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试题一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