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环保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用范文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东莞环保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报告说明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5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5 年全国重点调查了 161,598 家工业企业,其中有废气及废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117,201 家。在重点调查的工业企业中,共安装废气治理设施 290,886套,废气处理能力 168.90 亿立方米/小时,投入年运行费用 1,866.00亿元,占当年污染治理设施总运行费用的 56.80%。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59106.63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5503.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98%;建设期利息 1161.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6%;流动资金 12442.2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05%。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520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16437.38 万元,净利润 22580.8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72%,财务净现值 3289.0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85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业分工格局、能源资源版图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十三五”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省将继续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方针,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打造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凭借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经济总量始终位列省经济发展前列。但随着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需拉动效应明显减弱,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达到上限,以传统外向型、粗放式发展为主的东莞面临巨大压力,亟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社会三期叠加的关键期,东莞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该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第四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说明

 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章

 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管理

 第十三章

 进度规划方案

 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东莞环保设备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沈 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

 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从汽车市场车型分布情况看,四大主要市场中乘用车产量最高,商用车的产量相对较低。近几年,中国市场在乘用车和重型商用车产量一直居于全球市场首位。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2017 年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 99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 29.3%;239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 70.7%。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78.0%,比 2016 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2.0%。其中,338 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 2311 天次、

 严重污染 802 天次,以 PM2.5 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 74.2%,以 PM10 为首要污染物的占 20.4%。以北京市为例,2017 年北京市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全年 PM2.5 本地排放污染中,移动源占比 45%,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污染最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出生态环境的重点防控因子是PM2.5;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在机动车污染方面,优化运输结构,按照“车、油、路”三大要素三个领域齐发力来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抓紧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加快老旧车船淘汰。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继续大力推进 VOCs 和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尤其要着力实施“十三五”VOCs 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业分工格局、能源资源版图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十三五”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省将继续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方针,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打造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凭借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经济总量始终位列省经济发展前列。但随着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需拉动效应明显减弱,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达到上限,以传统外向型、粗放式发展为主的东莞面临巨大压力,亟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社会三期叠加的关键期,东莞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四、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其他相关资料。

 (二)报告编制原则

 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

 四、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待定),占地面积约 127.72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五、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环保设备 30000 套的生产能力。

 六、建筑物建设规模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100472.96 ㎡,其中:生产工程 63800.33 ㎡,仓储工程 11855.81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6329.80 ㎡,公共工程 18487.02 ㎡。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59106.63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5503.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98%;建设期利息 1161.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6%;流动资金 12442.2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05%。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45503.11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39867.45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442.63 万元,预备费 1193.03 万元。

 八、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 59106.63 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 237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

 1、营业收入(SP):152000.00 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6437.38 万元。

 3、净利润(NP):22580.86 万元。

 (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

 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5 年。

 2、财务内部收益率:19.72%。

 3、财务净现值:3289.08 万元。

 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85146.58

 约 127.72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00472.96

 容积率 1.18

 1.2

 基底面积

 ㎡

 48533.55

 建筑系数 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47.27

  1.4

 基底面积

 ㎡

 48533.55

  2

 总投资

 万元

 59106.63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5503.11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9867.45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4442.63

  2.1.3

 预备费

 万元

 1193.03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161.29

  2.3

 流动资金

  12442.23

  3

 资金筹措

 万元

 59106.63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5406.63

  3.2

 银行贷款

 万元

 23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520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16437.3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30107.82

 ""

 7

 净利润

 万元

 22580.86

 ""

 8

 所得税

 万元

 7526.95

 ""

 9

 增值税

 万元

 6009.8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454.8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8991.64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7713.1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9139.93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85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9.72%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289.08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蜂窝陶瓷载体行业概况

 ①蜂窝陶瓷载体所处内燃机尾气后处理产业链及环保准入

 蜂窝陶瓷载体在涂覆催化剂之后,封装并集成于内燃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中,随内燃机装配于整车之上。

 内燃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产业链的具体分工为:催化剂涂覆厂商为蜂窝陶瓷载体的直接使用方;涂覆厂商进行活性组分及催化助剂的涂覆处理;封装公司对催化剂载体进行包裹并完成内燃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的集成;最终尾气后处理系统应用于终端客户内燃机主机厂商、整车厂商或船机厂商等。

 SCR、TWC、DOC 及部分 DPF、GPF 首先送至催化剂厂商完成涂覆,然后由封装厂进行封装,封装后销售给主机或整车厂;部分 DPF、GPF无需涂覆,直接送至封装厂商进行封装,然后供主机厂、整车厂商使用。

 环保准入对内燃机尾气后处理产业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蜂窝陶瓷载体和其他后处理关键零部件及其生产环节均受尾气排放控制管理体制的监督管理,需要监管部门型式核准或型式检验。

 国六排放标准公布之前,监管部门执行型式核准。汽车整车厂商和主机厂商依据当期执行的或即将执行的排放标准就特定车型及机型向环保部门提出核准申请,通过环保部门核准并经公示进入环保部门达标车型目录,取得型式核准证书后进行生产和销售。

 获取型式核准公告的检测程序较为复杂,不仅要通过各项性能试验,还需通过数百小时或十几万公里的耐久性测试(标准越高,耐久要求越长),测试合格向环保部门申报并获准通过后方能进入环保目录。此外,整车企业一般还应开展高温、高寒和高原等极限试验来考察关键零部件包括后处理系统中载体、催化剂等各个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因此,从开始开发设计到最终实现批量配套一般需要 2-3年。也正是因为开发过程的投入高、周期长,一旦形成配套,产业链内的厂商合作关系相对较稳定。

 国六阶段,型式核准改为型式检验。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阶段,排放测试的实施主体从监管部门转移到了主机和整车厂商自身。主机和整车厂商自行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对全社会公开,企业对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新标准下内燃机尾气后处理企业仍需与主机或整车厂协同开发并经国家检测中心测试通过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型式检验与型式核准在程序上不存在重大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型式核准制下,发动机或机动车经过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需要取得环保部门的型式核准证书,然后网上公示型式核准认证证书。目前的型式检验制下,发动机或机动车经过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直接公示相关信息,无需取得型式检验证书。

 国六车型型式检验公告的公告内容中,包含车辆信息、发动机信息、检验信息、污染控制技术信息、制造商/进口企业信息五大部分,其中污染控制技术信息中除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封装/载体/催化剂涂覆)外,还包括增压器、喷油泵、排气消声器等多项内容,任一部件的型号或生产厂商变化均须进行型式检验,因此同一车型可对应多个公告。

 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规模取决于下游终端市场规模。一方面终端客户整车厂商、船机厂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厂商的规模将直接影响载体的规模;另一方面排放法规升级所确定的技术路线决定了蜂窝陶瓷载体单机用量增加,扩大了市场容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 年全球汽车产量为 7,770 万辆,2018 年增长到 9,563 万辆,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 2.63%。全球汽车市

 场中,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四大主要汽车市场的产量较大,合计占比高达 70%,其中中国市场占比最高,达到 29.82%。

 从汽车市场车型分布情况看,四大主要市场中乘用车产量最高,商用车的产量相对较低。近几年,中国市场在乘用车和重型商用车产量一直居于全球市场首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 年我国汽车产量为 1,826.47 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2018 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 2,780.92万辆。我国商用车领域主要包括商用货车和商用客车,其中商用货车的份额高达 85%左右。我国重型商用货车的产量自 2015 年至 2018 年的产量分别为 53.61 万辆、74.14 万辆、114.97 万辆、111.24 万辆。

 我国重型商用货车领域呈现高度的行业集中现象,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陕汽汽车和福田汽车市场占比总和超过 80%。

 2017 年 1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 年)》,该计划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 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达到 35%和 40%左

 右,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大国。因此未来我国船舶行业的市场规模将逐渐扩大。

 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机组、园林机械、渔业机械、铁路机车等,大多数采用柴油动力,与道路车辆同属于移动污染源。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2017 年我国内燃机销量达到 5,645.38 万台,其中近 1,000 万台用于非道路移动机械。

 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运力,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大量的尾气排放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根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还将新增机动车 1 亿多辆,工程机械 160 多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 1.5 亿多千瓦,车用汽柴油 1 亿至 1.5 亿吨,由此带来的移动源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目前,蜂窝陶瓷载体主要应用于道路车辆。我国的国四、国五阶段中,重型柴油车主要采用 SCR 技术路线,轻型柴油车采用 SCR 技术路线或 DOC+DPF 技术路线,根据排量大小加装相应的载体;而到国六阶段,柴油车不论车型大小,均需采用 DOC+DPF+SCR+ASC 技术路线。

 国四、国五汽油车主要采用 TWC 技术路线,国六汽油车在 TWC 载体的基础上还需加装 GPF。

 汽车内燃机排量越大,尾气排放越多,需要更大的载体为尾气处理化学反应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所使用的蜂窝陶瓷载体体积越大。在确定排量与适配载体体积时,需要平衡尾气处理效果与蜂窝陶瓷及催化剂的成本。在行业实践中,在行业实践中,重型商用车平均排量为 10L,轻型商用车平均排量为 3L,柴油乘用车平均排量为 1.8L。

 我国船舶尾气排放标准第一、二阶段分别于 2019 年 7 月 1 日和2022 年 7 月 1 日实施。为达到该排放标准,船舶内燃机须加装 SCR 载体和 DPF。我国非道路尾气排放标准第四阶段将于 2020 年实施,届时非道路移动机械须加装 SCR 载体、DOC 载体和 DPF。

 和汽车排量与蜂窝陶瓷载体配比关系类似,船舶内燃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蜂窝陶瓷载体的体积随排量的增加而增加,我国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后处理市场巨大的需求,将为蜂窝陶瓷载体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蜂窝陶瓷载体市场规模取决于下游应用市场。下游机动车、船舶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产量与相对固定的蜂窝陶瓷适配体积,共同决定了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规模。

 根据汽车排量与蜂窝陶瓷载体使用量的配比关系,以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全球四大主要汽车市场产量为基础测算,2017 年全球新车蜂窝陶瓷载体市场规模约为 38,120 万升。

 2011 年至 2018 年,中国乘用车和美国轻型商用车的产量增长显著,其他地区及车型的产量较为稳定。按照该趋势预测,2025 年全球乘用车产量可达 6,700 万辆,轻型商用车产量可达 1,650 万辆,重型商用车产量可达 290 万辆。由此带来新车市场对 SCR 载体、DOC 载体、TWC载体、DPF、GPF 的需求分别约为 14,000 万升、6,020 万升、11,240 万升、12,900 万升和 11,240 万升,合计约为 55,400 万升。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的优势,机动车排放法规出台较早且排放标准一般领先于其他国家,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均有对颗粒物的排放限制,尾气后处理系统需要加装 DPF或 GPF,DPF 及 GPF 市场应用先行于其他国家。柴油商用车 DPF 在使用期间,捕集颗粒物到一定程度需清洗再生,经过约 3 年时间需要重新更换;柴油乘用车 DPF 一般 5 年需进行更换。

 因此,欧美地区及日本 DPF 的再生问题促进了 DPF 汽车后市场需求的发展。2007 年美国环保署(EPA)修改排放法规,要求大多数美国重型车辆需配备 DPF。截至 2010 年,DPF 已成为美国所有新产重型商

 用货车的标准设备。近年来,美国汽车的保有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DPF 需要定期进行更换,DPF 在美国汽车后市场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内蜂窝陶瓷载体生产商在大尺寸高标准 DPF技术上取得突破,2018 年开始量产 DPF 并出口到美国汽车后市场,成为美国 AP、Skyline 等主要汽车后市场服务商的直接供应商。

 汽车使用寿命一般为 9 年,因此在使用寿命期内柴油商用车至少需要更换两次 DPF、柴油乘用车至少更换一次 DPF。按照前述四大市场的商用车产量预测,2025 年全球汽车后市场对 DPF 的需求约为 18,700万升。

 2017 年全球新车市场及汽车后市场的蜂窝陶瓷载体规模约为49,620 万升,2025 年全球汽车市场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4,100 万升,较 2017 年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我国商用车和乘用车国五标准均于 2017 年开始全面实施。根据2017 年我国商用车的产量以及不同类型商用车的单车使用载体量估算,2017 年我国商用车蜂窝陶瓷载体市场规模约为 4,900 万升。

 我国轻型商用货车、重型商用货车国六排放标准分别于 2020 年和2021 年全面实施,届时要求商用车加装 DPF。使用一定年限后,DPF 更换带来后市场需求。因此,我国轻型商用货车和重型商用货车 DPF 汽

 车后市场需求估计分别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出现。预计 2025 年,中国DPF 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 3,200 万升。

 综上,2025 年我国汽车行业蜂窝陶瓷载体的总体市场需求量预计达到 26,010 万升,市场空间近 100 亿元;全球汽车市场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74,100 万升,市场空间约 250 亿元,相对 2017 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除汽车之外,我国于 2019 年实施的船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将为船舶用蜂窝陶瓷载体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我国对非道路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相对落后,且其排放治理工作相较于道路车辆明显滞后,相对于排放控制较为严格的道路机车而言,非道路移动机械具有更大的减排潜力以及市场空间。我国非道路尾气排放标准第四阶段将于 2020 年实施,届时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后处理系统需加装多种蜂窝陶瓷载体,这将显著提升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需求。

 (2)VOCs 废气处理设备行业概况

 ①VOCs 废气与 VOCs 治理

 近年来我国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仍是大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

 随着脱硫脱硝环保措施的实施,来源更为广泛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逐渐成为工业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种类繁多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不仅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有破坏臭氧层和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

 工业源排放的 VOCs 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具有排放强度大、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局部空气质量的影响明显。工业源 VOCs 排放严重的行业包括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医药化工、化学化工、塑料橡胶等。

 根据 VOCs 的理化性质,其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收技术,另一类是销毁技术。目前主流的 VOCs 治理技术是销毁技术中的蓄热催化氧化技术、蓄热氧化技术和直燃焚烧技术,而这三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应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加快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原环保部于 2016 年 12 月 12 日发布了 2016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VOCs 防治领域)》,将固定式有机废气蓄热燃烧技术、旋转式蓄热燃烧净化技术、蓄热催化燃烧(RCO)技术、含氮

 VOCs 废气催化氧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净化技术以及吸附浓缩+燃烧组合净化技术选定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先进技术。

 ②VOCs 废气治理行业市场规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这将为工业废气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废气处理市场的升温,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将迎来市场红利,特别是 VOCs 处理市场空间将逐步释放。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5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5 年全国重点调查了 161,598 家工业企业,其中有废气及废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117,201 家。在重点调查的工业企业中,共安装废气治理设施 290,886套,废气处理能力 168.90 亿立方米/小时,投入年运行费用 1,866.00亿元,占当年污染治理设施总运行费用的 56.80%。

 2013-2015 年,在我国的石化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每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投入的工业废气治理设备数量,以及工业废气治理设备所产生的运行费用,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

 二、产业 发展分析

 (一)行业相关政策

 1、《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计划指出到 2020 年,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率明显提高,柴油和车用尿素质量明显改善,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鼓励自主研发传统内燃机高效节能减排技术,提升发动机热效率,优化尾气处理工艺;鼓励自主研发柴油车(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高效增压中冷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柴油颗粒物捕集器等技术。

 2、《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 年版)》

 对高性能蜂窝陶瓷载体的目数、壁厚、热膨胀系数、耐热冲击性等性能,对过滤器材料的孔隙率和颗粒捕捉效率等性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3、《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指出生态环境的重点防控因子是 PM2.5;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在机动车污染方面,优化运输结构,按照“车、油、路”三大要素三个领域齐发力来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抓紧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加快老旧车船淘汰。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

 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继续大力推进 VOCs 和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尤其要着力实施“十三五”VOCs 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2018 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

 方案对于 VOCs 监测的城市、监测项目、时间频次及操作规程等做了详细规定。监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共计 78 个城市;监测项目包括光化学反应活性较强或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 VOCs,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等。

 5、《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提到,将逐步加严新生产机动车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对于新生产机动车,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制定国家排放标准,并鼓励地方提前实施更严格的新生产机动车国家排放标准及油品质量标准,鼓励研发排放控制技术及装置,包括 SCR、DPF 等技术及关键零部件。

 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明环保装备制造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研发 PM2.5 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等趋势性、前瞻性技术装备。推广垃圾焚烧

 烟气、移动源尾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净化处置技术及装备。

 7、《“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要求到 2020 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 VOCs 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 VOCs 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

 8、《十三五规划纲要》

 提出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针对大气环境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实施国五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

 (一)面临的机遇

 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日渐成熟,“十三五”期间产业化曙光将更多显现;新国际经贸规则密集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际合作重要内容,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

 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战略,以及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积极创建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示范区,工业转型明显提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二)存在的挑战

 一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仍待释放。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在一段时间内压缩总需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终端补贴,市场内生需求仍待培育。

 二是研究开发风险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和终端产品成熟度较低,核心产业技术储备不足,导致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均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基本依赖进口。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没有形成。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我市技术实力仍然有限,研究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三是要素约束趋于多重化。经过多年高强度开发,我市在土地空间、劳动力、管理水平、生产技术、环境等关键资源方面的约束不断

 加大。在招商引智、市场拓展等增量资源获取上,面临来自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城市的有力竞争。

 四是配套改革难度加大。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法制建设、社会治理等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协同推进任务艰巨。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蜂窝陶瓷载体行业发展特点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对汽车排放控制标准趋严。在此背景下,美国康宁公司发明了堇青石蜂窝陶瓷作为尾气后处理催化剂涂覆的载体,为尾气后处理化学反应提供了高效的反应中心。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以蜂窝陶瓷载体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

 蜂窝陶瓷载体行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行业特点:

 ①排放法规与蜂窝陶瓷载体技术相互影响

 排放标准一般为强制标准,从而使法规涉及到的排放技术所需蜂窝陶瓷载体成为事实上的法规件。排放法规的升级与蜂窝陶瓷载体技术的革新相互影响。一方面,蜂窝陶瓷载体的技术创新为法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排放法规又决定了排放净化技术路线进而推动蜂窝陶瓷载体技术的发展。

 A.法规升级促进陶瓷载体技术创新

 从 2000 年至今,为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按照欧盟的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中国的排放法规,完成了从国一到国五的跨越。目前已实施的国六标

 准是根据目前国五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国内机动车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自主创新,也是目前全球最严的汽车排放法规之一,对蜂窝陶瓷载体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针对重型柴油车,国一至国五标准分别于 2001 年、2005 年、2008年、2015 年、2017 年全面实施,排放标准对污染物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国六标准于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分阶段逐步实施,目前重型燃气车国六排放标准已开始实施,对污染物排放更加严格;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城市车辆(指主要在城市运行的公交车、邮政车和环卫车)应符合国六标准限值要求;自 2021 年 7 月1 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应符合国六标准限值要求。

 针对轻型汽车,国一至国五标准分别于 2001 年、2005 年、2008年、2013 年、2017 年全面实施。轻型汽车的国六排放标准分两个阶段实施,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标准 6a 限值要求;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标准 6b 限值要求。

 2007 年和 2014 年我国相继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和《非道路移动

 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将于 2020 年实施的第四阶段标准比第三阶段 NOx 加严了 17%-45%,PM 加严了 50%-93%,增加了 PN 限值。2016 年我国发布的《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是我国首个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第一、二标准分别于 2019 年和2022 年全面实施。第一阶段要求与中国船机排放现状相比,PM 排放将削减 70%左右,NOx 排放将削减 20%以上;第二阶段,PM 和 NOx 将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分别进一步降低 40%和 20%。

 为了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蜂窝陶瓷载体需提高处理尾气的效率,不断提高各项性能指标。SCR、DOC、TWC 载体向着高孔密度、超薄壁方向发展;DPF、GPF 向着高孔隙率、窄孔径分布和高耐热冲击的方向不断提高。

 B.蜂窝陶瓷载体是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的基础

 主机或整车厂商执行排放法规,需要明确相关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技术路线。蜂窝陶瓷因其结构、理化性质等特点天然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其发展也助力排放法规升级,并影响着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的确定,载体一般也以技术路线中某处理环节的原理命名。

 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尾气治理技术路线主要借鉴柴油车尾气后处理系统,开发柴油车蜂窝陶瓷载体技术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物控制具有先导和示范作用。

 蜂窝陶瓷载体既因排放法规而发明,又因排放法规升级而发展;排放法规既借助蜂窝陶瓷载体具有了实施路径,又因蜂窝陶瓷载体技术的发展具备了持续升级的产业基础。排放法规和蜂窝陶瓷载体技术呈现出互相影响并融合发展的特点。

 我国蜂窝陶瓷载体也伴随着排放法规的革新不断发展。对于 TWC载体,由于我国汽油车从国一标准开始即采用加装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机外净化技术以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因此 TWC 载体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长。对于 SCR 载体,由于我国柴油车从 2015 年国四标准才开始采用加装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机外净化技术,所以 SCR 载体在我国仅不足五年的发展历程。相较汽油车,柴油车用 SCR 载体目前尚属一个新兴的市场领域。

 ②蜂窝陶瓷载体技术壁垒较高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康宁公司发明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之后,我国部分科研单位从 80 年代开始试制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因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难度较高,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落后,经过三十余

 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摸索,直到近些年,以宜兴化机、王子制陶等为代表的国内蜂窝陶瓷厂商才取得技术突破。蜂窝陶瓷载体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蜂窝陶瓷技术研发因涉及多个学科、难以通过逆向工程模仿、人才短缺、技术升级快等因素,导致技术研发难度高。

 首先,蜂窝陶瓷载体的技术研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研发人员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其次,该技术难以通过逆向工程模仿。一方面,康宁和 NGK 公司凭借其在蜂窝陶瓷载体领域的先发优势,树立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需要在高温中生成堇青石,堇青石材质的晶型定向排列状况是影响载体热膨胀系数的关键因素,材料本身一般难以通过逆向工程进行模仿,只能依靠自主研发,从原材料配方到烧成工艺,研发人员对每个环节的技术研发都要从零开始。

 第三,蜂窝陶瓷载体发明以来,仅不足 50 年的历史,技术集中于康宁公司和 NGK 公司,行业人才稀缺。蜂窝陶瓷载体对研发人员综合知识储备及运用能力均有较高要求,也导致本行业高水平研发人员数量较少。

 此外,蜂窝陶瓷载体不但进入门槛高,随着排放法规升级,产品的升级和技术迭代也越来越快。在重型柴油车国四标准中,壁厚 7mil、热膨胀系数≤1.25×10-6/℃的 SCR 载体即可满足要求;到了国五标准,需要壁厚 5-7mil、热膨胀系数≤1.00×10-6/℃SCR 载体才能满足要求;国六标准则需达到壁厚 3-5mil、热膨胀系数≤0.50×10-6/℃SCR 载体,加装的 DPF 也需要满足孔隙率和中值孔径指标。美、日厂商通过技术的持续提高,保持着技术的领先,国内厂商追赶的难度不断加大。

 B.蜂窝陶瓷载体制造过程中,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工序繁杂且制造设备多为非标设备,量产出性能合格稳定、符合客户标准的产品难度高。

 首先,蜂窝陶瓷载体的核心指标是壁厚和热膨胀系数,制造过程中对主、辅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混料工艺、模具工艺、挤出工艺、干燥工艺、烧成工艺、温场控制、后续处理等多个环节均有特殊要求,各环节因素互相影响,控制难度高。

 其次,蜂窝陶瓷生产工艺精密复杂, SCR 载体的生产工艺有 19 道工序,DPF 的生产工艺有 23 道工序,关键控制点较多。繁杂的生产工序环节对产品质量一致性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工序环节未能达到技术要求,都有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出现质量瑕疵。

 此外,蜂窝陶瓷载体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长期处于国外垄断的环境之下,市场上缺少适用的通用型生产设备,一般需要蜂窝陶瓷载体企业定制或对通用型设备进行改造,这对蜂窝陶瓷载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蜂窝陶瓷载体具有关键核心汽车零部件的特点

 目前,大气环保排放法规强制要求新车出厂需具有尾气后处理系统。在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中,蜂窝陶瓷载体为尾气处理化学反应提供了反应场所,其结构和物理性能决定了尾气处理的效率,是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具有以下行业特点:汽车产业链上的发动机主机或整车厂商确定蜂窝陶瓷载体新供应商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审核;要求蜂窝陶瓷载体企业在供货前具备规模量产的能力;蜂窝陶瓷载体企业通常需要先进行产能投入,以达到主机或整车厂商对供应商量产能力的要求等。出于时间成本和质量风险考虑,主机或整车厂商一般不轻易更换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这些亦形成新进入者的壁垒。

 ④寡头垄断的全球市场格局

 长期以来,蜂窝陶瓷载体全球市场由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 NGK 公司垄断,二者合计约占全球蜂窝陶瓷载体 90%以上市场份额,蜂窝陶瓷

 载体制造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发展亦由这两家公司主导推动。随着以宜兴化机、王子制陶等为代表的国内蜂窝陶瓷载体企业的技术突破,国内企业在汽油车、轻型柴油车载体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全球汽车尾气处理载体市场尤其重型柴油车用大尺寸蜂窝陶瓷载体由康宁和NGK 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国外巨头发挥自身技术和市场优势,通过以下途径,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垄断优势:

 A.建立与整车厂直接合作的商业模式,主导尾气后处理产业链。康宁和 NGK 两家载体厂商越过催化剂涂覆、封装等中间环节直接向整车厂供应蜂窝陶瓷载体,与整车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整车厂的信任,在业内赢得了口碑和信誉。

 B.形成产业同盟,掌握市场定价权。历史上康宁首先发明了蜂窝陶瓷载体,NGK 在取得康宁的授权之后开始生产蜂窝陶瓷载体,在发展过程中两家公司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掌握了更多的市场定价权。

 C.进行海外扩张,巩固市场地位。随着全球蜂窝陶瓷载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康宁和 NGK 近年来趋向于在海外投资和建厂,两家公司均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在中国投资建设了蜂窝陶瓷载体生产基地。

 垄断厂商对市场和技术控制力较强,同时影响行业标准、排放标准和技术路线的制定。作为下游客户的主机或整车厂商,为了降低企

 业未来出厂汽车尾气不达标的风险,不轻易更换供应商,使得蜂窝陶瓷载体新进入厂商开发客户面临较大的困难。

 (2)VOCs 废气处理设备行业发展特点

 VOCs 废气处理设备行业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纵深推进而逐渐形成。2015 年 8 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 VOCs 纳入监测范围;2017 年 9 月,由原环保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重点行业 VOCs 污染减排。当前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领域呈现如下主要特点:VOCs 废气种类繁多,治理技术较多;VOCs 废气排放企业所处行业、监管要求、排放状况、厂址布局等差异较大,对 VOCs 废气处理设备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个性化,VOCs 废气处理设备多为非标设备。国内 VOCs 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收技术,另一类是销毁技术。目前主流的 VOCs 治理技术是销毁技术中的蓄热催化氧化技术、蓄热氧化技术和直燃焚烧技术。这三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应用。

 二、市场分析

 (一)行业概述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2017 年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 99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占全部城市数的 29.3%;239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 70.7%。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78.0%,比 2016 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2.0%。其中,338 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 2311 天次、严重污染 802 天次,以 PM2.5 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 74.2%,以 PM10 为首要污染物的占 20.4%。以北京市为例,2017 年北京市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全年 PM2.5 本地排放污染中,移动源占比 45%,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污染最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出生态环境的重点防控因子是PM2.5;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在机动车污染方面,优化运输结构,按照“车、油、路”三大要素三个领域齐发力来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抓紧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加快老旧车船淘汰。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继续大力推进 VOCs 和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尤其要着力实施...

推荐访问:东莞 环保设备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一篇:2021年时事政治—租赁消费真题汇编含解析(1)
下一篇: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