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适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

 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生

 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

 养的关键成分.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这四

 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经

 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伴随着科学态度与社会责

 任的发展过程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基础教育阶

 段的物理课程用物理核心素养一词集中概括了物理学科的教育

 价值,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来引领课程、教材和教学的改革方 向.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一条重要的定律,是更普遍的能量守

 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但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系统内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苛刻,所以机械能精确守恒的情况比较

 少见.另外,由于容易混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在应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解题时,往往会使用动能定理来代替,动能定理的使

 用范围要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宽泛得多.从解题的角度来看,机械

 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没有什么优势,为什么物理教材上和教

 学中还要用大量的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呢?从初中的定性介绍

 到高中的定量计算,再到大学对质点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

 这是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适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在

 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结合自由落体运动,通过

 看得见的变化――高度与速度变化,提出探究问题――高度是

 否转化成了速度?利用已知知识,寻找转化规律,得到看不见

 的守恒量.完成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形成了能量和守恒的观念、

 经历了探究过程、进行了科学推理、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

 度,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该教学内容在培养物理核心 素养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那么,如何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才能突显其地位,发挥其作用

 ,实现其价值呢?下面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在分析与思

 考现行普遍以知识传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

 “同化”与“顺应”来实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构建,?_成

 教学目标、凸显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其教学价值 和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对以知识传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一)现行比较普遍的授课方式

 由于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地位、价值和作用的理解不

 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表1所示的是现行高中比较 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分析与思考

  1.情境引入

 给出的这个情境与能量的结合有点牵强,学生不能就这个情境

 很好地回答“问题一”.因为能量是看不见的,看到的只是摆球 的运动形式、速度和高度在变化.

 希望从机械能守恒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二”,进而引出机械能

 定恒定律,并为推导铺垫.这个过渡很难、也不是必然的.

 这个教学设计中所提供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是给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

 兴趣,调动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对寻找守恒量以

 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没有什么帮助.学生不能根据情境在心

 理上得到明确的暗示,因为摆球来回摆动、快慢变化、升降交

 替这些表层现象会左右学生的思考,这样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构建,反之,如果用已经构建了的机械

 能守恒定律来解释该情境中观察到的现象就顺理成章了.

 2.理论推导

 推导时选择了竖直下落的物体为研究,学生无法将该情境与课

 堂教学引入的情境结合起来思考.一个竖直下落,做直线运动;

 一个来回摆动,做曲线运动.可以看出,这个教学设计的引入不 能很好地切入主题,引而不入,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外,在推导时对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表达使用了综合(如Ek、E

 p)方式,而不是用具体分式(如[12]mv2、mgh)来表达,这样 处理会在认知上增加学生的困难.

  3.归纳总结和应用举例

 归纳总结这个教学环节采用了陈述性知识的表述方法来处理,

 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包括对事实、规则和事件等信息的表达[1]190.也即:只有重

 力做功的情形下,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应用举例这个教学环节采用了程序性知识的表述方式来处理,

 即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

 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

 的具体操作程序[1]190.也即:首先,判断是否只有重力做功;

 其次,选定零势能面,明确始末状态并确定对应的机械能;最 后,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由分析可知,以上的教学设计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经历机械能守

 恒定律的知识构建、形成能和守恒的物理观念,而仅仅当作现

 成知识进行传授,所以学生认识不到该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仅从解题方面这个角度,觉得它在物理学中没 有什么优势.

 三、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的构 建

 “同化”与“顺应”是学生参与和经历知识构建的两个重要过

 程.皮亚杰(J.Piaget)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

 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 与“顺应”[2].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

 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

 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

 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机械能守恒守律的教学适合通过“同化”与“顺应”来构建.物

 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和重力做功

 以及重力势能,这些内容和知识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属于学生

 的原有知识,学生容易“同化”而完成知识构建;而速度与高

 度之间的变化是否涉及能量的转化?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转化?

 按照怎样的规律转化?机械能是否守恒?这些内容和知识不能

 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直接发生作用,要通过“顺应”来完成构建.

 通过“同化”与“顺应”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构建如表2.

 (1)情境引入环节,创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情境,目的在于利

 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在很大程度

 上源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取得原始材料、扩大研究领域、构建科学假说、形成科

 学理论的基本方法.简单的情境利于学生观察与思考并得到心理 暗示.

 (2)现象可以被学生观察到,但问题提出需要老师的帮助.提

 出问题在思维层次上高于观察现象.由于学生有了高低、快慢的概念,直接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原有知识发生作用进行“同化”.

 而提出问题则是对未知的一种假设和猜想,减小的高度是否转

 化成了速度?这是学生认知领域的一个新问题,学生“同化”

 不了这个新问题,必须用“顺应”来处理.这个为下一环节的推 导做好了铺垫.

 (3)推导环节中,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

 数学中的移项和恒等式变换是学生熟知的知?R.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一方面为学生认知搭建台阶,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同化 ”.

 学生对变形得到的公式[12]mv12+mgh1=[12]mv22+mgh2以及该公

 式的使用条件是陌生的,不能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作用,“

 同化”不了,此时给出机械能的定义就是“顺应”,即要用新

 的知识来处理问题.为了提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以下两个环节也

 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分析与观察整个推导过程,是在不计阻力

 前提下推出来的,从而确定这种形式的条件.二是强调推导过程

 的状态选取具有任意性,即说明整个过程都是满足的.这种认证

 与说明的方法,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通过这个环节的“顺应

 ”,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掌握了一种新的处理运动学问题

 的方法――守恒的方法,同时还学会了逻辑推理和论证说明的 基本思路.

 (4)由于经历以上知识的构建,应用举例环节就是让学生尝试

 “同化”,定性或定量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环节可采用程

 序性知识的表述方法来处理,即:选定研究过程、判断是否满

 足条件、选定零势能面并确定始末状态的机械能、利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由上分析可知,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同化”之中穿插“顺应

 ”,在“顺应”之中也涉及“同化”,在“同化”与“顺应”

 的交替之中完成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构建.在知识构建过程

 中明白了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在物理学中 的地位.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价值

 如前所述,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应该不是教学该内容的主

 要目的.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是要学习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

 题的一般思路――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寻求守恒量是

 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所说:“

 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该规律最简单的形式之一

 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 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的构建,

 就是希望通过看得见的变化――高度与速度变化,提出探究问

 题――高度是否转化成了速度?利用已知知识(“同化”过程

 ),寻找转化规律,得到看不见的守恒量(“顺应”过程).在

 “同化”与“顺应”的交替过程中,完成了知识构建,形成了

 机械能守恒的物理观念,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进行了科学思

 维与推理,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发挥了该教学内容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推荐访问: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 机械能 守恒定律 素养
上一篇:某街道办事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例文
下一篇:领导干部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