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字成形术【改良Z成形术在重度内眦赘皮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公共英语 发布时间:2019-03-31 点击: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内眦赘皮矫正的较佳手术设计方法。方法:利用Z成形术的基本原理,对Z字上下臂及中轴线的位置、形态、方向、大小及侧臂与长轴夹角等多方面进行改良设计,明确固定标志,形成完整的、合理的重度内眦赘皮手术设计方案。结果:本组29例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术后赘皮消失、泪阜外露适度、睑裂开大并与内眦间距比例协调、内眦角形态良好、睑裂美观自然,所有患者内眦处手术痕迹不显。结论:本改良Z成形术矫治重度内眦赘皮的方法,具有术后效果好、无复发、手术痕迹不显,同时标志点明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度内眦赘皮;改良Z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1-0039-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severe epicanthoplasty by method of modified Z plasty
  MENG Ling-jun1,NIU Lei1,DAI Jin-rong2,ZHANG Jiang3,HUANG Zhi-lin1,WANG Xiu-jin1
  (1.Department of Plastic & Aesthetic Surgery,Tangshan Workers Hospital,Tangshan 063000,Hebei,China;2.Tangshan Jinrong Hospital;3. The 8th Hospital of Tangshan)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good way of design for correction of severe epicanthal fold.MethodsBy applying its basic theorem,we concisely designed Z plasty,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upper and lower arms are each adjusted according to its position,shape,direction,size and included angle. After affixing markers, intact and rational design proposal was yielded. Results After 6~12 months follow-up,29 cases in the group manifested good results with no obvious scar, and palpebral fissure, lacrimal caruncle,angle of eye medial are in harmony. Conclusion The resultant scar is mild and relapse-free with no trail of oper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modified Z plasty for epicanthoplasty are very satisfactory. We propose the clinical use of this technique for correction of epicanthal deformities with simplified manipulation and cosmetic effect.
  Key words:severe epicanthus;modified Z-plasty
  
  重度先天性内眦赘皮的矫正通常采用Mustarde法,但此方法手术后瘢痕十分明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重度内眦赘皮治疗的方法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改良单Z成形术的手术设计方法治疗重度内眦赘皮,临床上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重度先天性内眦赘皮共29例,年龄18~41岁,其中女27例,男2例,24例为双侧内眦赘皮,5例为一侧重度,另一侧为中度,单睑者27例,重睑者2例。随访时间6月~1年。内眦赘皮伴单睑者均同期行重睑成形术。
  
  2手术方法
  2.1术前设计:设计改良单Z成形术,并以1%龙胆紫或美蓝画线标出。先自内眦向外眦沿重睑线或设计重睑切口线,于眼内角点相对应部位的内侧2mm 处稍下方设A点,其水平高度位于睑裂水平线下1mm处;在重睑线与内眦赘皮相交汇处设B点;自B点向下沿内眦赘皮游离缘长轴设计Z字的中轴线止于C点,C点位于内眦水平线稍下方约2mm,BC长度为重睑线与内眦赘皮相交汇处至重睑切口线最内点的长度(即Z字上臂长度AB),至少在3mm以上;中轴线与上臂夹角∠ABC可加大至60°;自C点向内眦角方向设计与Z字上臂方向相反的切口线,向内止于近眼内角点处为D点,CD为Z字的另一侧臂(即Z字下臂),长度可较上臂长度AB稍短,但要在3mm以上,其与中轴形成的夹角∠BCD为Z字上臂与睑裂水平线夹角不能过小,以免影响手术效果;上臂(AB)、中轴(BC)设计时均呈弧线(图1、图2)。
  2.2操作方法: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按术前设计画线沿Z字的中轴线及其上、下臂切开皮肤至眼轮匝肌浅层,于皮下进行充分分离,形成两个游离的三角形ABC皮瓣和BCD皮瓣;对深面附着异常、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进行离断;将Z字中轴线(BC)向内、下沿下睑皮纹方向适当延长,以完全去除下睑部的多余皮肤,并避免以往Z成形术术后下睑处遗留明显的垂直方向瘢痕;三角形ABC皮瓣和BCD皮瓣在无张力下交叉换位,内眦角显露;切口以7-0普利灵线予以缝合(图3)。如需同期行重睑成形术,再沿重睑术设计线切开并完成重睑术。术区无菌纱布覆盖1天,术后5天拆线。
  
  3结果
  29例重度内眦赘皮患者经新改良Z成形术矫正,术后泪阜外露适度、内眦角美观自然、睑裂延长、睑裂长度及内眦间距与面部比例协调,瘢痕基本无外露,赘皮无复发。同期行重睑成形术者,在内眦赘皮得到很好矫正的同时重睑线自然流畅、睑裂外形更加美观(见图4、5)。
  
  4讨论
  4.1 内眦赘皮的矫正应以即矫正内眦赘皮达到美观且不复发,又要使术后瘢痕不显为原则。重度先天性内眦赘皮的矫正,为达到较好的矫治目的常采用Mustarde法,由于该方法需要在内眦部做出多个局部皮瓣,组织损伤较大,术后瘢痕十分明显,甚至和内眦赘皮同样明显,使一些术者和受术者产生畏惧而放弃手术治疗[1-2]。一般认为,目前单Z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内眦赘皮时,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内眦赘皮和条索状瘢痕性内眦赘皮[1,3-4],并多对传统单Z成形术进行改良设计,试图切口尽量隐蔽,术后瘢痕较不明显,术后不复发以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但由于以往Z成形术在Z字位置、形态、大小和中轴与上下臂夹角等方面,均或多或少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诸如Z字上臂方向与重睑线不一致、下臂在下睑部位、两臂方向与皮纹不一致、中轴线未位于内眦赘皮游离缘处、中轴以及上臂呈直线状、上臂内侧止端与内眼角点完全相对应、切口线术后过于靠近鼻侧等等,这些手术设计方法往往会出现术后瘢痕明显、睑裂外形欠佳、易于复发等手术效果不满意情况[5],特别是术后遗有较明显痕迹这一难题迄今没有新的突破,从而,始终没有形成定点确切、效果较佳的单Z成形术矫治重度内眦赘皮的手术设计方案。
  4.2 重度先天性内眦赘皮多伴有单睑,内眦赘皮矫正可同期行重睑成形术,使睑裂形状更加美观。在采用改良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时,可使Z字上臂成为重睑线内侧部份,而不外露。故采用本改良Z成形术矫正重度内眦赘皮时,均与重睑成形术同期进行。为达到术后即可形成美观的睑裂外形,又无术后复发,瘢痕不显的目的,以下几方面是本改良Z成形术的设计及手术操作要点。
  4.2.1 将Z字上臂沿重睑线方向设计为一条弧形线段,中轴线也为一弧形线段,使术后上臂切口与上睑皮纹或重睑线一致;两三角形皮瓣也无需过多修正,避免以往单Z成形术切除部分皮瓣过多,导致内眦局部张力过大。
  4.2.2 上臂长度不宜过短,内侧止点位于对应眼内角点向内2mm、睑裂水平线下方1mm处,确保形成完美的内眦外形和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
  4.2.3Z字下臂内侧止于眼内角点、内眦角深处,可稍短于上臂,一般在3mm以上,切口走向沿内眦轮廓线,术后瘢痕十分隐避,且下臂有足够的长度防止三角形皮瓣转移后产生张力。
  4.2.4Z字中轴线设计也不宜过长,其下端一般不超内眦角水平2mm,避免形成其他单Z成形术方法术后下睑明显垂直向瘢痕;两三角瓣的角度(∠ABC和∠BCD)传统方法要求均为60°,本术式设计根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ABC和∠BCD不必完全相同,内眦赘皮十分严重者∠ABC和∠BCD加大至60°,内眦赘皮稍轻时,其角度可适当减小。
  4.2.5 术中未切除内眦部皮肤组织,避免了以往一些术式切除皮肤时,皮瓣缝合后内眦局部张力的产生,导致术后复发和明显瘢痕形成。
  4.2.6 在形成两个充分游离的三角形皮瓣后,无张力下交叉换位,显露内眦角;另由于解剖学研究证明,内眦赘皮是眼轮匝肌在内眦韧带处错位形成而致[6],同时对内眦深面全部错位、走向异常的眼轮匝肌纤维进行离断,是完全矫正内眦赘皮、防止复发、减少瘢痕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之一。
  4.3 本改良Z成形术矫治重度内眦赘皮具有总体设计合理,同时较以往Z成形术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4.3.1由于设计Z字上臂切口线与上睑皮纹方向、下臂切口线与下睑皮纹方向完全一致,故此,术后上下睑部位瘢痕可达到最小化。
  4.3.2 术中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皮瓣交叉换位后,相交处形成的痕迹及下臂切口线位于内眦轮廓线内,术后痕迹也十分隐蔽,只有为去除下睑多余皮肤时,才会遗有沿下睑皮纹方向一致、十分不显的痕迹。
  4.3.3 由于正常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约为10°左右,而往往重度内眦赘皮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较小,故设计时Z字上臂内侧止点多要在睑裂水平线下方1mm处,术后即可形成较完美的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本设计Z字上臂内侧止点位于对应眼内角点向内2mm、防止了以往Z字上臂设计内侧止点与内眼角点完全对应,造成术后内眦角处瘢痕挛缩形成新的蹼状改变、内眦角外形欠佳情况出现。
  4.3.4 按该设计方法手术局部损伤小,形成的两三角瓣交叉换位后,即可在无张力状况下进行缝合,完全避免了赘皮复发的可能,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术区瘢痕形成的因素。
  4.3.5 Z字设计时,标记点固定、定位标准确切,切口线清晰明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潘葵,陈兵.内眦赘皮矫正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 1204-1206.
  [2]白晋,宋建星.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2):60-62.
  [3]潘宝华,夏炜,宋保强,等.内眦赘皮矫正同期小切口重睑成形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1):4-6.
  [4]冯雷.重睑成形同期Z成形纠正内眦赘皮[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7(6):309-311.
  [5]张海明,徐洋,郑行跃,等.内眦赘皮术式改进同期行重睑成形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4):273-275.
  [6]赵宏武,宋建星.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15.
  
  [收稿日期]2010-09-22[修回日期]2010-12-21
  编辑/张惠娟

推荐访问:矫治 改良 成形术 研究
上一篇:肩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 [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的临床美学观察及探讨]
下一篇:【不同方法修复下唇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研究】唇癌切除手术要多久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