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规划

来源:导游资格 发布时间:2020-11-19 点击: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展规划

 ( 2011 - 2015 )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二 〇一一年八月

 目

 录

 错误! ! 超链接引用无效。- -

 1 - -

 序

 言

 “十二五”时期( 2011- -5 2015 年)是白银市 贯彻 省委区域发展战略 、 实施城市转型、推动经济社会 跨越 式 发展的重 要 时 期,也是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下简称高新区)升级后迎来 全 面 发展 的 重要 时期 。

 为了不断 扩大高新区规模,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步伐 , 完善 综合 服务 功能 , 推进高新区城市化水平, 积极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平台 ,促进 白银 高新区 又好又快 发展,依据国家、省 、市有关规划精神, 结合白银市 情 和 高新区实际,制定 本 规划 。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

 1 2001 年 年 0 10 月, 中国科学院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 与 白银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 , 组建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6 2006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

 2010年 年 9 9 月,国务院批准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白银高新区自 自 1 2001 年 组建到 到 0 2010 年 升级为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 10 年间,得到了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省 是甘肃省 2 2 家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是国务院批准《甘肃 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 确定的 7 7 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之一 ;是 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 产业化 基地 、 工信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新型” 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全国三个智能园区试点 之一 ;中国科学院将白银高新区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白银高新区区位优势 明显 ,是连接甘、青、宁、新的交通枢纽, 经过 0 10 年的开发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已经 成为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 重要的 科技 成果转化 和产学研 合作基地,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重要的产业技术密集区和经济增长极 ,高新区 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 不断提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 白银 市委 、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白银 高新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 企业 为 主线 , 努力 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产业,高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竞争优势日益显现 。

  (一)经济 指标 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 着 增强。

  5 2005 年 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0 2010 年 达到亿元,增长 倍,年均增长% % ; 销售收入 5 2005 年亿元,0 2010 年亿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5 2005 年亿元, 2010年亿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 % ;0 2010 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完成- --。

 亿元。

 “十一五”期间 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高新区综合实力 显着增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102030405060708090100营业收入(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2005年2008年2010年图 图 1 1

 【十 一 五期间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图】

  (二)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科技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高新区 高度重视科技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 1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6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 2 个、省级企业心 技术中心 4 4 个。

 中科院 科技力量的参与有力提升了 高新 区的 技术创新能力 , 科技力量显着增强 , 形成了以中科院科技力量为 引领 ,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及技术 研究 中心 为骨干,

 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 等 为基础的科研体系, 已成 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

  高新区作为白银市的高新企业集中区,崛起了一批新兴的工业企业 。0 10 多位“两院”院士主持了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于1 2011 年 年 4 4 月在高新区投入电网运行,是全世界唯一的配电级全超导变电站。长通集团与中科院电工所合作的高温超导电缆研发是国家“双高一优”计划项目,成功开发我国第个 一个 5 75 米、千伏/ / 千安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白银扎布耶锂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年产精制碳酸锂 0 5000 吨,填补了我国盐湖提锂技术空白。银光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年产 5 5 万吨 I TDI 和 I MDI 技术攻关,解决了 0 260 多项难题,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聚银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的重大产学研项目 — 聚碳酸酯( PC成 )研发项目,目前已圆满完成 0 500 和 吨中试和 2 2万吨工艺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长期垄断。白银中科宇能公司已全面掌握多个系列的风电叶片设计制造技术,是国内唯一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叶片模型、叶片模具和叶片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高新区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雏形,科技企业孵化器 加速发展,院地、院企合作日益密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兴起,一批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正在涌现, 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 支撑 。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功能稳步提升。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的原则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配套 建设, 努力 优化投资硬环境, 实现了 资源 供给保障 有力, 交通运输 能力不断提升,规划布局整齐有序, 景观绿化 同步发展,服务设施日益齐全, 各项硬件功能不断增强,整体服务水平 稳步 提高。目前已建成一期和二期 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 ,全面实现了“七通一平”,确保了入 区 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三期建设已全面启动, 开发 面积 平方公里,预计 2 2012 年全面建成,为更多的 企业落户拓展新的空间。规划并开工建设 银东 片 区 和刘川片区 ,打造 工业 经济 发展大平台,有力提高 高新区承载 能力 。

  (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集群初步显现。

 按照“大项目 — 产业链 — 产业集群 — 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

 “项目配套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产业聚集招商”、利用“” 对外窗口招商” 、“小分队招商” 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广交会、 高交会、 兰洽会等重点节会, , 前往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 。

 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建设,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

  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进了 刘化集团白银工业园、西藏扎布耶 锂业公司碳酸锂深加工、北方三泰公司 0 10 万吨烧碱、中科宇能科技有限公司风电叶片、雨润集团 0 150 万头生猪屠宰线、蒙牛集团奶制品基地、颐通管业公司年产 4 4 万吨 PE 实壁管、金轮针布公司纺司 织针布、白银棉纺公司 5 5 万锭棉纺生产线、甘肃汇慈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浓缩汁产业化、甘肃新天际钢铁热高频焊管和精密铸件、甘肃康视达眼镜有限公司软性亲水镜系列产品、甘肃国凯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塔架生产线、甘肃亿维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节能低耗变压器、 甘肃阳明银光化工公司 P DEAP 和海绵生产线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以及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超导变电站、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基地、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试基地、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白银建材化工基地 等一批科研项目。

 目前 高新区 已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 多元化 产业发展框架, 化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等产业 集群正 逐步 形成 。

  以银光集团为核心的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银光集团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I TDI 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聚银公司、刘化集团、北方三泰阳、明银光公司等配套企业间的协作联合,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甘肃稀土集团为核心的稀土产业,充分依托稀土集团稀土分离加工技术和“熊猫”品牌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战略转变,打造新型稀土新材料产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以扎布耶锂业公司为核心的锂产业,以工业级碳酸锂为基础,发展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高纯碳酸锂、金 属锂,正朝更高层次的锂盐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金轮针布公司、中科宇能、颐通管业、 辰旭医科等为主题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聚集。

 高新区 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

  图 图 2 2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高新区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运行体制,通过构筑技术开发、资本运作、政策服务、园区文化“四个平台”, 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为 企业和投资者提供简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氛围。0 2010 年, 市 、 区两级政府政务大厅入驻开发区办公,实行

 “ 一站式”服务,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服务职能日益健全, 服务水平显着提升。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做法,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高新区投资综合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政务环境好,已经成为众多投资商“抢滩登陆”的理想之地。

 形成了 人人关心投资,人人参与项目的创业热潮, 经济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 。

 专栏 1

 “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表

  经济指标

  5 2005 年

  0 2010 年

  增长额

  年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亿元)

  倍

  %

  销售收入(亿元)

  倍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倍

  %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白银 高新 区 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要加快高新区发展步伐,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解不利因素,举全市之力推动 高新 区 快速、 协调、 持续发展。

  (一)发展机遇

  1 1 、 成功 升级 为 高新 区 发展 注入了 新 活力。

  0 2010 年 年 9 9 月 月 6 26 日, 国务院批准原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 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标志着国家对 白银高新 区近十年来工作的充 分 肯定和 高度 认可 , 也 给 高新

 区发展 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白银高新区必须按照国家高新区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和“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的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振奋精神,全面推进白银高新区“二次创业”。

  2 2 、国务院 办公厅 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 意见 为 高新 区发展提供 新 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甘肃的发展要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 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发展,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

 《意见》的出台 为 高新 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3 3 、 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 为高新区 发展提供了 坚强的 政策 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 决定 1 2011 年至 0 2020 年实施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战略 。

 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8 [2011]58 号)。

 该《通知》指出, 对西部 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 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自 自 1 2011 年 年 1 1 月1 1 日至 0 2020 年 年 2 12 月 月 1 31 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0 2010 年 年 2 12 月 月 1 31 日前新办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 [2001]202 号)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 “ 两免三减半 ” 优惠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其享受的企业所得税 “ 两免三减半 ” 优惠可以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

 这一 系列 优惠政策的出台 必 将对高新区 的发展起到坚强 的支持 和推动 作用。

  4 4 、省委区域发展战略 为 高新 区 发展指明了 方向

  甘肃 省委 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 提出了 “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 的区域发展战略 ,其中“ 中心带动 ”是指支 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 — 白银都市

 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

 省委的这一发展战略将白银推向了新的高度, 充分 体现了白银在全省 经济 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 。

 作为“ 兰白核心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白银高新区必须按照 省委 的 要求 ,扎实推进开发 建设,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壮大经济实力。尤其要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理念,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和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重大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新兴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项目;依托重点产业和大型企业,聚集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

  5 5 、白银市跨越 式 发展战略 对 高新 区发展 提出了新要求

  “ 十二五 ” 时期 是白银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新区作为白银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必须勇敢的承担起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引领全市 新型工业化进程。

 进一步拓展空间、构筑平台、聚集产业, 建设好“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基地”、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真正把高新区建设成政策环境最优、投资成本最低、企业服务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 区域经济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6 6 、循环经济 的推行为 高新 区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平台 。

  国务院批准 的 《甘肃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确定 白银市和 高新 区 为 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白银 高新区 为 开展循环化改造 试点 示范 园区。

 高新区必须牢牢抓住 这一 难得 机遇,大力 推进园区 循环 化 改造 ,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以“两低一高”(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发展特征,以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目标,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物质循环的工业经济体系。在精细化工、 新材料 等重点行业探索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 构建高新区 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坚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提高了资源集约利用程度 , 着力打造生态产业园区 。

  (二)面临挑战

 1 1 、地处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

  白银地处西北 内陆地区 ,经济落后,相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而言,没有区位上的优势,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力量都很薄弱, 与 发达地区间 的差距较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又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等投资,生态环境 不佳 ,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 等现状 的改善还 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

  2 2 、科技资源匮乏,创新能力弱。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 高速发展的 时代,传统的依靠 资源优势的竞争已经被依靠科技创新力量的竞争所取代,科技创新 已成为衡量企业、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高新 区 虽然 引进建设了 一 批 科研机构,但 科研机构少、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结构不够合理 的矛盾依然突出; 尤其是 应用开发领域的科技资源 匮乏 ,研发成果 不能 实现 产业 化发展 ,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程度不高,现有科技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在带动整个区城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大多数企业 科研 主体作用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原创性、自主创新性和突破性成果较少 , 对外 依赖 性 较 强。科技经费投入有限,研发资金短缺, 也 制约 了科技 创新能力的提升。

  3 3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 公共财力 薄弱 , 融资渠道单一,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较慢,配套水平较低。对 战略性新兴 产业、重大产业创新 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入 主要依靠争取中央财政补助 , 地方财政 投入非常有限。

  受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适度紧缩银根 控制信贷总量、提高贷款利率等政策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收紧信贷规模, 国有政策性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整顿的影响,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 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

  高新区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尚未形成,投入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资金瓶

 颈严重制约了高新区规模扩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4 、 管理体制 不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发育滞后。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高新区 虽然 初步 构建 了技术开发、资本运作、政策服务、园区文化“四个平台”,但与发达地区高新区相比较,高新区管委会 管理体制 还不 健全 , 不能适应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要求,管委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完善。高新区基本的投融资、创业服务、中介 、信息、物流等支撑服务体系发育滞后,亟需加强和完善。

  5 5 、区域 间竞争加剧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 2020 )》的实施, 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东南沿海地 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纷纷加大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化 的投入,加快建设各类高 科技 园 区、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平台,争夺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 。

 中西部地区 发展较早的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也在相互争夺人才、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 。

 区域间的 竞争 已经 从资源、企业、产业间的竞争 转 向 创新环境 、 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间的竞争。刚刚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白银高新区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吸纳 高科技人才、 聚集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将面临 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白银转型、甘肃振兴和西部开发的战略要求,以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区为核心,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速推进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 四 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集聚高层次人才、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 发展高端服务业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的发展新态势,把白银高新区打造成为白银

 城市转型的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深化院地科技合作的示范高新区,构筑甘肃振兴和西部开发新的 经济增长极。

  二、发展思路

  把白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着力引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产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突出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白银市城市转型,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按照“核心区-辐射区”的空间模式和“一区多园” 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形成 鲜明 特色和产业集群的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 产 业 、 现代服务业等 四 大产业,形成由各具特色的“专业产业园 区 ”构成的网络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甘、青、宁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力争“十二五”末达到西部高新区中等水平。

  三、基本原则

  1 1 、坚持基础先行原则。白银地处西北不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借鉴国内先进开发区的规划理念和方法,科学规划开发区空间与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基础服务功能,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生态环境优美、 服务体系健全、产业发展要素齐全的精品开发区,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2 2 、坚持创新主导原则。高新区立区之本在于 不断创新,要 积极统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有效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处于自主创新初级阶段的白银高新区来说,不断创新院地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实施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3 3 、坚持开放带动原则。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促进“引进来” 与“走出去”,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做到内商外商一起招、内资外资一齐引,既要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资源,又要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4 4 、坚持集群发展原则。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承载, , “拉长补短”,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使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服 务配套体系,实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5 5 、坚持人才强区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引进和培养产业发展的领军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智力资源密集度,不断健全完善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努力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建立一系列稳定长效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积极倡导“尊重创造、崇尚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形成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领 一个创新团队,支持一批先进技术,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良好态势。

  6 6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环境优先,集约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型、低碳型、循环型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 到 5 2015 年,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基本形成,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中 特色鲜明 、西部地区具有 一定竞争优势 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 、 技术孵化和转化的重要新基地和辐射区。

  积极主动吸纳中国科学院、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高新技术成果在开发区转化,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科技产品及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具有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知名产业品牌,建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

 中心。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显着提升,开发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充分体现,工业生态和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1 1 、综合经济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增长 25% 以上,占白银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30% % 以上。到 5 2015 年,营业收入达到 0 380 亿元,工业总 产值达到 0 300 亿元,增加值超过 100 0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0 10 亿元。

 实现 翻两番。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工业生产值(亿元)

 增加值(亿元)1011年2013年2015年图 图 3 3 :【十二五期间 GDP 、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图】

  2 2 、产业发展目标:到 5 2015 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比重超过 50%;打造化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 等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上市上柜企业 0 10 家,新增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 2 2 家、过亿元企业 5 15 家,新注册企业 0 180 家。到 5 2015 年,累计利用外资 亿元,出口创汇 1 1 亿元,引进世界 0 500 强、国内 0 500 强企业 2 2 家。

  3 3 、科技创新目标:到 5 2015 年, R&D 经费支出占营业总收入的 3% ,财政科技拨款占过 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 10%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科技企业总数比例高于10%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0 20 家,孵化毕业企业 0 100 家,新增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加速器面积 0 100 万平方米,新增知识产权申请 0 40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0 10 项,技术成果交易总

 额 额 0 10 亿元。到 5 2015 年,人才总量达到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 70% 以上。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R&D经费 孵化器企业数 知识产权申请数2011年2013年2015年图 4 4 :【 R&D 经费、孵化器、知识产权图】

  4 4划 、区域发展目标:开发区总体规划 0 100 到 平方公里。到 5 2015 年,完成开发配套面积0 50 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0 200 亿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吨标准煤,绿化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到 5 2015 年,建成公共服务优质、园区环境优美、人居生活和谐的园区。

  专栏 2 2 :“十二五”主要指标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数量

  综

  合

  经

  主要经济指标

  年均增长 25% 以上

  占白银市工业产值的比重

  30% % 以上

  营业收入

  0 380 亿元

  业总产值

  0 300 亿元

  增加值

  100 0 亿元

 济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0 10 亿元

  产

  业

  发

  展

  目

  标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

  超过 50%

  新增上市上柜企业

  0 10 家

  新增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

  2 2 家

  过 过 0 10 亿元企业

  5 15 家

  新注册企业

  0 180 家

  累计利用外资

  亿元

  出口创汇

  1 1 亿元

  引进世界 0 500 强、国内 0 500 强企业

  2 2 家

  科

  技

  创

  新

  目

  标

  R&D 经费支出占营业总收入

  3%

  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

  超过 10%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科技企业总数

  高于 10%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0 20 家

  孵化毕业企业

  0 100 家

  新增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加速器面积

  0 100 万平方米

  新增知识产权申请

  0 40 项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0 10 项

  技术成果交易总额

  0 10 亿

  人才总量

  万人

  本科以上学历

  70% 以上

  区

  域

  发

  展

  目

  开发区总体规划

  0 100 平方公里

  完成开发配套面积

  0 50 平方公里

  新增开工建设面积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0 200 亿元

  万元增加值能耗

  低于吨标准煤

  绿化覆盖率

  达到 30% 以上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数

 量

  0 2010 年

  基数

  1 2011 年

  2 2012 年

  3 2013 年

  4 2014 年

  5 2015 年

  年均

  增长率

  综合经济指标综合经济指标

 营业收入

  0 380 亿元

  100

  150

  220

  290

  380

  %

  工业总产值

  0 300 亿元

  90

  130

  180

  230

  300

  %

  工业占白银市工业产值的比重

  30% 以上

 18%

  20%

  25%

  27%

  30%

 增加值

  0 100 亿元

  25

  38

  50

  70

  10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0 10 亿元

  10

 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

  超过 50%

  %

  20

  30

  40

  45

  50

 新增上市上柜企业

  0 10 家

  0 0

  2 2

  4 4

  4 4

 新增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

  2 2 家

  0 0

  2 2

 过亿元企业

  5 15 家

 5 5

  7 7

  12

  12

  15

 专栏 3: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表

 新注册企业

  0 180 家

 15

  20

  50

  50

  50

 累计利用外资

  亿元

  0 0

  出口创汇

  1 1 亿元

  0 0

  1 1

 引进世界 0 500 强、国内 0 500 强企业

  2 2 家

  1 1

  1 1

 科技创新目标科技创新目标

 R&D 经费支出占营业总收入

  3%

  % %

  2%

  2 2

 %

  %

  3%

 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

  超过 10%

  1 1

  5 5

  8 8

  10%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科技企业总数

  高于 10%

  % %

  3%

  4%

  6%

  8%

  10%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0 20 家

 1 1

  2 2

  4 4

  6 6

  7 7

 孵化毕业企业

  0 100 家

 0 0

  5 5

  25

  30

  40

 新增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加速器面积

  0 100 万平方米

 3 3

  30

  30

  35

 新增知识产权申请

  0 40 项

  12

  5 5

  5 5

  10

  10

  10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0 10 项

  1 1

  3 3

  3 3

  3 3

 技术成果交易总额

  0 10 亿

  1 1

  3 3

  5 5

  8 8

  10

 人才总量

  万人

 本科以上学历

  70% 以上

 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

 开发区总体规划

  0 100 平方公里

 完成开发配套面积

  0 50 平方公里

  24

  30

  35

  40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0 200 亿元

  18

  23

  29

  36

  45

  %

  万元增加值能耗

  低于吨标准煤

  五年降20%

  绿化覆盖率

  到 达到 30% 以上

 30%

 第三章

 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对高新区“四位一体”的战略要求,加快产业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实施差别化战略,走“专精化 ” 道路,加强高新区主导产业、要素资源和高质量经济主体的优化组合,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化工及精细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白银高新区由传统政策型、扶持型向理念型、创新型、专业型现代高新区转变,向生态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探索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通过高新技术实现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

  一、培育产业集群,加快高新区规模 扩张

  从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引导优势资源和人才向技术占优的行业与企业聚集, 推动行业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及制度创新,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的目的,实现高新区行业联合、资本聚合、技术融合。

 重视产业集成性和成长性 , 坚持产业集群化方向 , 注重市场导向和技术功能升级 , 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项目 , 促进产业融合 , 不断催生新技术 , 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 发展新兴产业 , 增强产业成长能力。

  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托。依托白银市的比较优势,围绕初步形成的产业框架,实施资源扩张、技术提升、产业集群三大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有利于白银高新区快速发展、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增长的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在园区内形成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创新产业集群(见图)。

 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促进科技支撑、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协同互动,产

 业

 集

 群

 氟材料产业

 生物医药

 锂离子电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有色金属产业

 新材料产业集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

 业

 集

 群

 异氰酸酯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风电设备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生物医药及特色农产品加工

 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图 5:【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

 图 5:【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

 氟材料产业

 异氰酸酯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

 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有色金属产业

 新材料产业集产

 业

 集

 群

 产

 业

 集

 群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超导装置

 特种化工设备

 发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支撑。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图 2 2 中的红色、绿色部分),积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在已初具规模的高端装备、风能及太阳能利用、基因重组药物、特种高分子新材料、锂电池材料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深入挖掘这些已有较强基础和优势产业的潜力,通过内引 外联,积极构建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 2 2 个产值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坚持“合作共赢”原则,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兰州、金昌、天水等省内地区,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以及与国内外高新技术发达地区的合作,吸引它们在白银高新区创办企业或为企业进行配套,逐步加强产业联系,形成坚固、完整的产业链,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凝聚和辐射作用。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 高新区 综合竞争力

  坚持“创新引领、特色发展、促进转型、赶超跨越”的方针,以科技和人才为抓手,促进项目研发、企业 孵化、科技加速、产业化各个环节间的有机衔接、相互融合。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统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创新模式,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提高开发区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 创新院地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深化院地合作改革,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院所、有关科研机构密集的智力资源与科研条件,围绕白银高新区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链,规划、建设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和工程实验室。整合研发机构,做强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加大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高新区建立新的科研机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探索建立产学研各方利益协调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到 5 2015 年,力争形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0 20 家,院士工作站 5 5 家以上,博士、硕士工作站 0 10 家以上,市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达 0 30 家。

  —— 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确保财政 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支持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构建社会化、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切实把科技行政管理重心转移到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

  ——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功能,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项目 、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从单纯技术创新向整合研发方向发展,在整合、集成创新要素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从产业链中选择创新能力最优的企业,构建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企业自主创新“双赢”模式;加强制度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互动,强化企业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 体的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科技重大专项,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新一轮发展赢得主动和先机。支持企业开展科技重大攻关,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突出组织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3 863 计划、火炬计划、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以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带动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分步实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培育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完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

 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搭建创业投融资平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快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大力推

 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加快科技金融、产权交易、专利申请代理、信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评估交易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加强科技信息网络、科技信息库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沟通研发、生产、消费的市场化服务纽带,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

 利用技术、人才、产权交易等市场,促进国内外科技要素向高新区聚集并向周边地区辐射。

  —— 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推进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创新型人才及团队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培养研究开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分园,高 校博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等平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 高新区 生态化建设

  以 建设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高速发展型开发区 为目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构建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引导企业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低碳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开发区循环产业链的链接或延伸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低碳产业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 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高新区。

  重点实施国家批复的白银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围绕精细化工生态工业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间耦合和企业间产业链链接,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下游产业,提高关联度,推进节能降耗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排放,实现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化、技术手段现代化、企业发展集群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开发区管理规范化;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统筹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关键链补充与延伸、能源资源高效 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依托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甘肃银达化工有限公司、甘肃北方三泰化工有限公司、白银氟化盐公司、长通集团、正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汇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要企业,从循环化改造的关键补链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两方面开展工作,从物料闭路循环、副产品及废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高效利用、水的分类和循环利用等角度规划补链项目,从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副产物及废物交换平台建设、循环经济统计信息化及检查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建 设等角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主要的建设项目。力争到 5 2015 年,把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高速发展型开发区。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重点结合开发区主导产业进行科技攻关。使开发区产业结构更为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增强;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年均增长幅度力争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相关配套服务管理设施日趋完善。

  四、提升承载能力, 推进高新区 城市化

  强化高新区承担产业集聚、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实施开发区“增量提质” 工程,有效整合开发区空间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交通资源,加强开发区空间融合功能、产业聚集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把白银高新区建设成西部地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划 拓展空间规模。开发区总体规划 0 100 平方公里,按照“核心区-辐射区”的空间模式和“一区多园、突出特色、统一管理”的思路建设发展,一次规划,分片实施。核心区范围包括:

 中心片区 平方公里、银东片区平方公里、刘川片区 0 50 平方公里。在重点打造核心科技新城的基础上,辐射平川中区分园平方公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平方公里。到 5 2015 年,完 成开发配套面积 0 50 平方公里以上,以已建成区和平川片区为核心的科技新城初具规模。

  —— 优 化 区域 功能 。根据产业集聚和城市转型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和功能,提升开发区现代化水平。规划形成“一核、二区、多园”的格局。

 一核 —— 科技新城核心区。以国批片区为基础,以刘川片区为重点,打造科技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 4 74 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黄河北岸,京藏高速和兰包铁路横贯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生态基础较好。核心区实施功能性综合开发,重点布局新材料(有色金属、稀土、碳材料 、 锂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高温超导导体、“核聚变超导绞缆”、医疗器械、车辆改装、汽车核心组件、特种设备 、风电装备、太阳能设备、生物质能设)

 备)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化工及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循环化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多层次网络化现代服务平台、和谐持续的生态环境平台,建成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

  二区 —— 能源化工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在平川片区辐射建设能源(热电联产、风电、煤矸石发电)、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凹凸棒、陶 瓷、石英石、石膏、建材)产业;中小企业创业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作为高新区项目孵化和加速器,与核心区孵化器、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孵化器毕业的高新技术项目进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加速成长,实现产业化。

  多园 —— 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化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优化配置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分...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开发区
上一篇:江苏社会保障卡网上服务指南2020
下一篇:佛山市停车专项规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