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20-12-15 点击:

 2012 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分 (总分 100 分)

 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黄,绿,蓝 D.红,绿,黄 【考点】

 光的三原色及色散现象

 PH339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彩色电视和计算机屏幕上的色光是由红、绿、蓝组成的,这三种单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合成任意一种色光,因此选用这三种单色光来合成其他颜色的色光。所以选 A。

 【解答】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色光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且等量的三原色光相加为白光,是光现象中的基础知识点。

  2.(2 分)在听熟悉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

 PH252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乐音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所以人根据声音的特点来辨别对方是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选 B。

 【解答】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判别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物理量,在中考物理试题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考生重点掌握。

  3.(2 分)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直线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考点】

 机械运动

 PH26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主要通过判断速度和运动方向是否变化,若有一者或以上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直线滑行的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将做减速运动,因此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A 错误; B、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因此汽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B 错误; C、正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伞兵,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变,因此运动状态不变,C 正确; D、来回摆动的钟表,速度和运动状态都发生变化,因此运动状态变化,D 错误。

 【解答】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运动状态的概念以及运动状态包含的因素,运动状态的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两者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4.(2 分)一名中学生的重力,最接近的是(

 )

 A.0.5 牛 B.5 牛 C.50 牛 D.500 牛 【考点】

 重力

 PH215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则其重力约为 500N,选 D。

 【解答】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有一定的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现象,这样才能把物理学的更好。

  5.(2 分)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飘动的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PH262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上图中国旗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且旗面向左飘,说明此时由向左吹的风。

 分析甲火炬,火焰向左,则有三种可能:(1)火炬静止,风吹火焰向左;(2)火焰向右运动,产生向左的风和原有的风将火焰吹向左;(3)火炬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风仍然将火焰吹向左。

 再分析乙火炬,火焰向右,则只有一种情况,即火炬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将火焰吹向右。

 对应答案选 D。

 【解答】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运动状态的判断,关键点在于由已知的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判断出环境中的风向,进而对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

  6.(2 分)将重为 G 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在空中所受的阻力小于 G,则篮球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

 )

 A.等于 G B.等于 0 C.大于 G D.小于 G 【考点】

 重力

 PH215;合力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PH216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篮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对其受力分析可知,篮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 和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 f,所篮球所受的合力`F_(合)`=G+f>G,选 C。

 先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方法求篮球受的合力,最后做出判断. 【解答】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要知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方向总是和运动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始终为竖直向下。

  7.(2 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 10 米/秒,乙车的速度为 20 米/秒 C.经过 5 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20 米 D.经过 5 秒,甲、乙两车相距 0 米 【考点】

 路程—时间图像

 PH266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在 s﹣t 图象中,运动曲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若物体静止,则其 s﹣t 图象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具体分析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甲直线斜率为 4,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 v=`(s)/(t)=(20m)/(5)`=4m/s;乙直线平行于时间轴,则乙车静止。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所以 A 错误; B、甲车的速度为 4 米/秒,乙车速度为零,所以 B 错误; C、由图可知,5 秒后,甲车运动了 20 米,乙车静止没动,所以 C 错误; D、由图像可知,5 秒后,甲乙车的位移都是 20 米,因此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相距 0 米。所以 D 正确。

 【解答】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 s﹣t 图象的读取,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是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8.(2 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 18 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找到倒立、放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9 厘米 B.20 厘米 C.18 厘米 D.10 厘米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PH338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首先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 2f>U>f 时,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 2f>18cm>f,解得 18cm>f>9cm,对应选项符合此条件的选项只有 D。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物体离凸透镜 1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2f>U>f,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解答】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即(1)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f>U>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U<f 时,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

 9.(2 分)对于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 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速度跟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运动时间成反比 C.速度跟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跟运动时间成反比 D.速度跟它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都无关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PH265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速度公式说明的是速度与物体的路程 s 与运动时间 t 时间的比值的关系,现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速度为一个定值,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都无关,所以选 D。

 【解答】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速度的定义式及其含义,速度的定义式采用了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上再用此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密度、电阻、场强、加速度、电势差等。

  10.(2 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站在滑板上互相推,结果甲往后退了.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推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往后退了,说明甲同学的推力一定小于乙同学的推力 B.乙同学的推力一定小于甲同学的推力 C.甲同学的推力一定等于乙同学的推力 D.虽然甲往后退了,但甲同学的推力也有可能大于乙同学的推力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PH213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根据相互作用力我们知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甲的推力和乙的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观察选项,只有 C选项描述正确。

 【解答】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判断,它的成立条件是: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

  空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1.(3 分)现有 10 米、2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1 微米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壹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大拇指手指甲的宽度最接近于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

 .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PH11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物体长度的估计我们知道,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在 1mm 左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 1cm 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 2 米。

 【解答】1mm;1cm;2m.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物体长度的估计,我们在生活中要对不同的长度单位有一定的概念,然后根据生活常识即可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这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12.(4 分)单位换算:一间教室的面积为 75`米^(2)`=

 `米^(2)`;一瓶矿泉水的容积为 600 毫升=

 厘`米^(3)`=

 `米^(3)`.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PH11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单位的换算条件我们知道,1`m^(2)`=`10^(4)``cm^(2)` ,1mL=1c`m^(3)`=`10^(-6)` `m^(3)`; 所以(1)

 75`m^(2)`=75×`10^(4)``cm^(2)`=7.5×`10^(5)``cm^(2)`; (2)600mL=600`m^(3)`=600×`10^(-6)``m^(3)`=6×`10^(-4)``m^(3)`. 【解答】7.5×`10^(5)`;600;6×`10^(-4)`.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单位的换算,常用的单位换算有长度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压力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等,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牢牢掌握。

  13.(3 分)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它物质中的传播叫做

 .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的程度叫做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PH25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发声体在空气等传播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递。

 (3)声音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代表了声音的强弱。

 【解答】振动;声波;响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其中要知道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声源→介质→耳朵,三者缺一不可。

  14.(2 分)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

 ;图(b)主要表示力能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PH213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图 a 中可以看到,大熊猫为了吃竹子把竹竿拉弯了,体现了力可以使物体法身形变; (2)图 b 中,足球在经过人的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了干煸,则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即:(1)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结合图中的情况即可轻松的进行答题。

 15.(2 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分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分界面是

 .(选填“CG”或”“BE”)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PH332; 光的折射定律

 PH334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由图所示,光在空气和玻璃分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将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将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首先观察图中只有角 AOG 和角 FOG 大小相等,因此得出 GC 为法线,则 BE 就为界面。

 所以 AO 为入射光线,OF 为反射光线,OD 为折射光线,它们的示意图均满足反射定律或折射定律,因此说明以上分析正确。所 OF 是反射光线,分界面是 BE。

 【解答】OF;BE.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折射定律有两种不同的情况,(1)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光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6.(3 分)力是一个物体对

 的作用,跳高运动员起跳时,使运动员向上运动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考点】

 力和力的图示

 PH21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根据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用力蹬向地面,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地面给运动员一个反向向上的支持力,使运动员向上运动;所以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力物体是运动员。

 【解答】另一个物体;地面;运动员.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力的概念和力的相互作用性,对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17.(2 分)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空气中声速为 340 米/秒,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PH265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根据速度的概念可知,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

 (2)空气中声速为 340 米/秒的物理意义是声音在空气中 1s 传播的路程为 340m。

 【解答】运动快慢;声音在空气中 1s 传播的路程为 340m.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速度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属于基础知识,此外也要知道常见的声速为 340 米/秒,光速为 3×`10^(8)`米/秒。

 18.(3 分)若汽车以 8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0.1 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千米;以

 为参照物,路旁的照明灯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PH265;参照物及其选择

 PH262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根据路程公式 s=vt 求得,行驶的路程:s=vt=80km/h×0.1h=8km; (2)由后面可看出题目中比较的是车和照明灯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以照明灯为参照物时,照明灯与汽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路旁的照明灯是运动的。

 【解答】8;汽车;运动.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路程的计算,参照系的选择,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等知识点,其中要理解物体的运动状况是一个相对的状况,选取不同的参照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19.(4 分)某同学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力压弹簧,弹簧会伸长,如图所示已知`F_(1)`=`F_(2)`<`F_(3)`,箭头方向表示用力方向,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

 ①分析图中(a)可得初步结论:

 . ②分析图中(b)可得初步结论:可得初步结论:

 . ③由此可以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还与力的

 和

 有关.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PH213;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则本实验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

 (1)图 a 中可看出,`F_(1)`和`F_(2)`大小相同,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不同,弹簧的形变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当力的大小、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不同。

 (2)图 b 中可看出,`F_(1)`和`F_(2)`方向相同,作用点相同,力的大小不同,弹簧的形变程度不同,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不同。

 (3)结合上面两次实验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解答】①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②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③大小;方向.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控制变量法,此类题目在中考物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除基础知识点外,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对比分析能力。

 20.(2 分)在简单机械中,把有倾斜的坡面称为斜面,它便于把重物推上某一高处.小明同学在某次课外活动课上设想研究斜面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重为 G 的物体缓慢提起 h 高度,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把该物体沿着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 h 高度,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知:

 . (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知:

 . 【考点】

 力的测量

 PH212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首先观察各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可得`F_(1)`>`F_(2)`>`F_(3)`>`F_(4)`。

 (1)比较 a、b 两图可发现,使用了斜面后拉力变小了,因此可以得出:使用斜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

 (2)观察 b、c、d 三图可发现,它们除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拉力大小不同外,其他各因素均相同,且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拉力越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斜面缓慢提升相同重物(到同一高度)时,斜面倾角越大,拉力越大. 【解答】

 (1)使用斜面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 (2)使用斜面缓慢提升相同重物(到同一高度)时,斜面倾角越大,拉力越大.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斜面的特点以及控制变量法,在做此类题目时关键点在于比较各组实验中的相同量和不同量,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即可得出结论。

 共 三、作图题(共 12 分)

 21.(2 分)重为 6 牛的小球静止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考点】

 力和力的图示

 PH21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首先由力的图示法可知,先要选取标度,且力的大小必须为设定标度的整数倍,则设置本题的标度为 3N。又知道重力作用点位移小球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6N,即可做出示意图如下:

  【解答】解:设置标度为 3N,选一段表示 3N 力的线段,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大小为 6N的重力.如图所示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力的图示法、重力的方向等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力的图示法与力的示意图不同点在于力的图示法需要设置标度。

  22.(2 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

 【考点】

 平面镜成像作图

 PH336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可先做出 A、B 两点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A′、B′,然后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再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是:

 (1)成像;(2)改变光路。且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23.(2 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大小.

  【考点】

 PH333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首先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求出入射角为 90°﹣40°=50°,则在法线左侧根据反射定律做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读数,如下图所示:

 【解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反射定律和光路图的画法,在画光路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24.(2 分)如图,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完成以下的光路图.

 【考点】

 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PH337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折射特点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凸透镜的焦点,据此作图得:

 【解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三种情况分别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5.(2 分)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 A0 的折射光线 OA′.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PH334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图如下:

 【解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折射定律,需要注意的是,折射分为两种情况,(1)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光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一定要注意光是从哪种介质进入哪种介质.

  共 四、计算题(共 20 分)

 26.(5 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10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30 米,第 5 秒内的速度是多少?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PH265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任何单位时间里的速度都相等。通过的路程为 30 米,运动时间为 10 秒,由速度公式 v=`(s)/(t)`即可求出 10 秒内的速度,所以第五秒内的速度也是一样。

 【解答】已知路程为 30m,运动时间为 10s,根据公式 v=`(s)/(t)`………………1 分

 求出物体的速度为 v=`(s)/(t)`=`(30m)/(10s)`=3m/s,………………………………………………3 分 又因为物体在此过程中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速度始终为 3m/s, 所以第 5s 内的速度也是 3m/s.………………………………………………5 分 答:第 5 秒内的速度是 3m/s.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速度公式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7.(5 分)长 200 米的列车,以 36 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长为 700 米的山洞.列车从车头进山洞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山洞,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PH265;匀速直线运动

 PH264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已知火车的长度和山洞的长度,分析列车从车头进山洞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山洞的距离,即为山洞长度加上一个火车长度,又已知火车的速度,再通过速度公式变形式即可求出所需时间。

 【解答】解:已知火车长 200 米,山洞长 700 米,列车速度 v=54km/h=15m/s;………1 分 依题意,列车从车头进山洞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山洞通过的路程s=200m+700m=900m;………………………………………………………………2 分 根据 v=`(s)/(t)`得:

 通过山洞所需时间t=`(s)/(v)`=`(900m)/(15m/s)`=60s.………………………………………………4 分 答:列车从车头进山洞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山洞需要 60 秒时间.………………………5 分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速度公式、单位换算,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计算列车从车头进山洞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山洞所行驶的路程,列车完全通过山洞的路程=山洞长+列车长,也是本题的易错点。

 28.(5 分)假设月球上 g′=1.6 牛/千克,那么在地球上重 19.6 牛的仪器,在月球表面它的质量是多少?在月球表面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考点】

 重力

 PH215;质量

 PH112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无关,因此该仪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质量均一样,已知仪器在地球上 重量 G,重力加速度 g,由公式 G=mg 即可求质量的大小。

 (2)已知物体的质量 m,月球上 g′,根据公式 G=mg 即可求出在月球表面的重力。

 【解答】解:(1)已知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 G=19.6N,地球重力加速度 g=9.8N/kg;…1 分 根据公式 G=mg,求出m=`(G)/(g)`=`(19.6N)/(9.8N/kg)`=2kg;……………………………………………2 分 因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因此无论是在地球还是月球,该仪器的质量均为 2kg。……………………………………………………………………………………3 分 (2)已知仪器质量 m=2kg,g′=1.6 牛/千克,所以在月球上的重力:

 G′=mg′=2kg×1.6N/kg=3.2N.…………………………………………………………………5 分 答:仪器在月球表面它的质量是 2kg,在月球表面它受到的重力是 3.2N.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质量的概念、重力的计算,要理解质量是我物质的属性,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重力的大小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不同则物体的重力不同。

  29.(5 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_(1)`=5 牛、`F_(2)`=3 牛,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求两种情况下(同向或反向)它们的合力的大小. 【考点】

 合力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PH216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第一种情况,两个力同向时:

 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合力 F=`F_(1)`+`F_(2)`; (2)第二种情况,两个力反向时:

 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合力 F=|`F_(1)`﹣`F_(2)`|. 【解答】解:(1)两个力同向时:

 受力分析得`F_(合)`=`F_(1)`+`F_(2)`=5N+3N=8N,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 分 (2)两个力反向时:

 受力分析得`F_(合)`′=`F_(1)`﹣`F_(2)`=5N﹣3N=2N,方向与 5N 的力的方向相同.……………………4 分 答:两个力方向相同,合力为 8N;两个力方向相反,合力为 2N.……………………5 分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此题考查的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最简单的情况,只需根据力是同向或反向直接进行加或减合成即可。

  共 五.实验题(共 20 分)

 30.(2 分)如图所示实验仪器称为

 ,此时它的示数为

 牛.

 【考点】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PH28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如图所示是一个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首先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图中最小刻度值为 0.2N,量程为 0~5N,因此读得示数为 3.8N。

 【解答】弹簧测力计;3.8.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1.(4 分)如图 1(a)所示,他应该先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加减砝码天平仍不能平衡,如图 1(b)所示,则应该移动

 ,使天平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天平平衡时,放在

 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 所示,则物体的质量 m=

 克. 【考点】

 用天平测质量

 PH141 【难易度】容易题 【分析】(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原则我们知道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需要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使用。

 (2)除加减砝码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游码来平衡天平,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

 (3)天平放置被测物体和砝码的原则是左物右码,因此右盘中放砝码。

 (4)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所以物体的质量是 20g+5g+2.6g=27.6g. 【解答】右;游码;右;27.6.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天平的使用,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32.(6 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张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

 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 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

 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如图所示,移动蜡烛

 (“A”、“B”),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它与镜中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PH344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了确定蜡烛在镜子中成像的位置,需要用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来比较,所以实验需要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

 (1)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在防止玻璃板时需要将其竖直放在白纸上,这样在探究蜡烛的像的位置时才不会找不到像的位置。

 (2)蜡烛 A 放置在玻璃板前,因此用另一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移动,来确定成像的位置,当物和像重合时,即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说明了物像的大小是相等的. 【解答】大小相同;(1)竖直;(2)B;验证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其探究实验的方法,平面镜成像属于镜面反射,考生须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也需牢记。

  33.(4 分)如图所示是一组研究声音的实验情境图.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些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 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 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敲打鼓面,用力越大, 纸屑跳动越大 A 实验表明

 ; B 实验表明

 ; C 实验表明

 ; D 实验表明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PH251;音调、响度与音色 PH252; 【难易度】中等题 【分析】(1)A 图中,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些后,空气减少,由声音的传播条件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因此图 A 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 (2)声音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声调和音色,声音变高属于音调增高,将细管不断剪短,会导致吹细管时细管的振动频率不断增大,所以导致了音调增高;因此图 B 表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C 图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说明了发声的物体是在振动的。

 (4)D 图中,敲打鼓面,会使鼓面振动,且发声,且用的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因此纸屑跳动的越厉害;所以 D 图表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 B、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C、发声体在振动; D、响度与振幅有关.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有较广的知识面,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广;我们在做此类得出结论的题目时,首先需要观察实验中哪些条件是变化的,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的得出结论。

  34.(6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部分实验. 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

 ,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 v 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f=10 厘米,物高 4 厘米)

 表二(f=10 厘米,物高 4 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厘米)

 1 50 12.5 1

 4 18 22.5 5 2 35 14 1.6

 5 15 30 8 3 30 15 2

 6 12 60 2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 与 5 与 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⑤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 【考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PH345 【难易度】较难题 【分析】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实验我们知道,实验中需要记录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且有表中的数据也可看出,实验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

 ①观察表格,满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实验序号有 1、2、3 组。所以分析比较 1、2、3 组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对比分析 4、5、6 组,可看出它们的物距都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都大于二倍焦距,像高都大于物高;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③观察表一和表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实像的实验即实验序号 1、3 组,可发现,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④观察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发现,表一中,物距大于像距,则像小于物;表二中,像距大于物距,则像大于物,在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物距于像距的比值等于物高与像高的比值。

 ⑤已知凸透镜成像分三种情况,该实验中只包含了两种情况,因此不全面,且实验中只用了一个 f=10cm 的凸透镜,因采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可靠。

 【解答】焦距;①1 与 2 与 3;②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③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④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⑤不完善,他们只用了一个焦距的透镜进行探究,得出的规律不具有普遍性.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较强,需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各组中的关键性数据,比较它们的差异,进而得出结论。

推荐访问:杨浦区 上海市 中考
上一篇: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与预警机制
下一篇:集料委托检测协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