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拾养_“养性”安乐观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19-04-14 点击:

  何谓“养生”?愚以为就是保护好人的生命,使之健康长寿,终其天年。何谓“养性”?及时控制好自己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能经常保持平衡,不让它因过激而损伤肌体。
  祖国医学把“养性”看作“养生”的核心。《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又说“百病生于气”,“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孙真人卫生歌》也说:“心若太费费则劳,神若太伤伤则虚。”现代科学也得出了“乐观者长寿”的结论。医学专家观察到:人在愉快的时候,肺部、脑部血液循环状况良好;“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好”。
  关于“养性”也论说不一:道家采取“修真养性”,佛家坚持“参禅入定”,儒家、医家则以“养气存神”、“清心寡欲”、“恬淡虚无”为本。许多专家、学者、达人、寿翁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更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笔者认为,人到老年能安乐,诚可谓养生“养性”之要也。
  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多主张以安乐来延年益寿。宋代理学家邵雍把自己的居处称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并为此吟诗道:“老年肢体所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名人沈复对此讲得更形象,他在《浮生六记》中说:“余自45岁以后,讲求安心之法,方寸之地,空空洞洞,朗朗惺惺,凡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决不令之入。譬如制为一城,将城门紧闭,时加防守,唯恐此数者阑入。近来渐觉阑入之时少,主人居其中,乃有安适之象矣。”湖北一位百岁寿星在回答人们询问长寿之道时说:“心要清静,心清意正,邪气难攻身。”
  那么,安从何来,乐自何得呢?笔者以为“五字妙法”可鉴。
  笑 笑口常开。一个叫奈斯比特的外国人是这样评说笑的神功的:“快乐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药方,它的价值是千百万,但却不要花费一分钱。”笑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扩大医疗效果。老年人要善于寻找可喜可笑之事,多笑笑,劳顿郁结之气随之舒发,自然心旷神怡,步攀百寿。
  嗜 培养有益的嗜好,让身心有所栖泊,耳目有所安顿。加拿大医生威廉・奥斯勒说得好:“没有一种业余爱好的人,他的生活是不会真正幸福安静的。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这关系不大。只要从事一种业余爱好,并且全力以赴就行。”晋代书圣王羲之曾有切身体会:“吾笃嗜种果。此中有至乐存焉。我种之树,开一花,结一果,玩之偏爱,食之益甘。”读书、写作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和“情绪兴奋剂”。它使我忘掉一切杂念,赢得快乐。从而保证“七情”的经常平衡调和。看来,个人爱好之乐,非他人所能感受
  足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富贵贫穷,逆境顺境,大千世界,谁能事事称意?关键在于你怎么个比法。吃饭时,和啼饥者一比,顿觉得饱自乐;穿衣时,和号寒者一比,顿觉得暧自乐;住房时,和露宿街头者一比,顿觉得居自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自寻满足的方法,得此绝招,纵然有千万件拂意之事干扰,亦能一一从容,焕然冰释。
  慎 谨慎养身,严防病痛。饮食量腹而受,略有节制;酒宜少喝,烟宜不抽。衣随寒暑增减,冬防感冒,夏防中暑。遇事冷静,能忍自安,不生烦躁。慎起居,防跌倒,保平安。
  除 涤除一切私心杂念。年事愈高愈要达观开朗。不役于名利,不流于世俗。生活之“沙”淘净后必是“金子”,老人们消除了私念就能进入爱国诗入屈原所追求的境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养性做到四观:遇事要“达观”,精神常“乐观”,摆正“生死观”,端正“人生观”。
  [编辑:安然]

推荐访问:养性 乐观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下一篇:[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服用氯丙咪嗪后能换帕罗西汀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