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

来源:三支一扶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山东财经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学校建设特色名校关键时期。为深化改革,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和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更好履行大学使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结合《山东财经大学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 年)》和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取得重大成绩

  “十二五”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顾全大局,凝心聚力,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五统一”、“三融合”要求,顺利完成山东财经大学正式建校,保持了安全稳定。在此基础上,学校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省部共建成功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如愿获得,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凝心聚力工程”、“特色名校工程”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通过,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学校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办学

 层次进一步提高,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内部治理体系形成新格局 内部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山东财经大学章程》核准生效并逐步落实;学校领导体制、学术管理体系、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和管理服务制度基本建立。

 (二)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 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增 2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 6 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 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立 3 个一级学科协调机构,试建 3 个交叉学科、3 个重点学科国际合作平台。

 (三)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 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整。博士研究生实现招生, 研究生培养层次实现新突破,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本科生 40632 人、硕士研究生 3822 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 15000 余人,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近 20 万人次。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9871 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2059人。

 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水平提高。本科招生专业调减至 56个。新增会计学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金融学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 1 个、省级特色专业 6 个、省级精品课程 29 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 部。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山东省高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13 个。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新增省级应用型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开设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创新实验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行主辅修双专业 6 个,试建交叉专业 3 个,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浪潮集团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海外高校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2000 余篇,其中 A 类论文 40 篇、B 类论文 138 篇;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5 篇、省级优秀创新成果奖 13 项、优秀实践成果奖7 项;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

 教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13 项,其中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5 项。新增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57 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5 项。

 (四)科研水平实现新提升

 高水平项目与成果显著增加。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项目 1309 项,资助经费总额 7978.8 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91 项(含重点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 项,教育部项目 121 项,省部级项目 551 项;承担横向课题 300 余项,合同经费总额 5000 余万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 3420 篇,出版著作 300 余部。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2 篇,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 10 篇,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高水平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SCI、EI、ISTP 和 SSCI 等检索收录论文 400 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文章 2 篇。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6 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07 项,其中重大成果奖 1 项、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33 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4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14 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1 项。

 科研基地平台层次提高。学校成为“中国财政发展 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牵头组建“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新增省级研究中心 3 个、省级研究基地 3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 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 个。

 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推进。组建山东金融发展研究院、齐鲁财经战略研究院、泰山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等财经智库。

 (五)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才引进培养成效初显。现有高层次人才 40 人,高层次后备人才 76 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 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5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1 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4 人。

 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有教师岗位人员 1430 人,其他教师 506 人,生师比 17︰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619人,占教师岗位总数的 43.3%,高级职称教师占 60.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 56.6%。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加强,增选硕士生导师 150 人,遴选博士生导师 46 人。

 (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成;校院两级人事管理逐步落实,副教授以下教师职务聘用权全部下放学院;教授分级定岗基本完成;各类人员岗位聘用和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健全;以绩效工资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薪酬分配体系初步形成。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

 (七)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取得新业绩

 第二课堂育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风建设、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和各类科技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课程全部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入驻企业 144家,注册资本 4.89 亿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

 (八)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 对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组织赴海外访问团组 25 个,与海外高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 64 项;选派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或参加国际及两岸会议 200 余人;开展学生海外学习项目 38 个,选派赴海外学习学生 2000 余人;招收来华留学生200 余人;每年聘请长短期海外教师 30 余人次。重点学科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化课程建设试点、院际国际交流启动实施。

 独立学院效益良好。燕山学院和东方学院培养学生16186 人,现有在校生 13086 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九)基础条件建设创造新环境 教学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共投资 1.59 亿元,改造管道、供电等基础设施,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 15 万㎡。完成图书、实验和校园网络整合。莱芜校区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十)党建和大学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逐步健全,首次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完成,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凝心聚力工程”逐步落实,文化建设重点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党建和大学文化建设呈现新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内部看,学校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良好,提升空间较大,人心思变思进,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氛围;同时也面临多校区分散办学、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办学经费短缺、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学校总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负重爬坡阶段。从外部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制度政策约束放宽,改革发展预期向好,学校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群众新期待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在新起点上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三、“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把握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继续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凝心聚力工程”、“特色名校工程”,坚持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开创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新局面,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办学定位 1.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专业素质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2.学科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经济、管理学科,协调发展文、法、理、工、教育和艺术及其他学科,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3.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4.服务面向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总体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科实力显著增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师资队伍全面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 2020 年,少数学科方向有一定国际影响,部分学科进入全国财经院校一流行列,一批学科省内领先,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财经类院校前 10 名,基本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

 (四)发展思路 围绕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发展目标,突出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加强一个保障,用好六个抓手,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一个主题:推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

 一条主线:深化综合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个保障:坚持依法治校,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六个抓手:用好学科对标定位、教学评估整改、科研评价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岗位绩效考核、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六个抓手,打造学校发展升级版。

 四、“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人才培养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1.优化结构。根据学科发展定位,调减专业数量,逐步实现在校本科生规模稳中有减,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到 2020 年,本科专业控制在 50 个左右,全日制在校生 30000人左右,研究生总量力争达到 4000 人。

 2.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中心配置资源。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少量拔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加强对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和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施教师教学奖评选表彰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3.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人文社科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分别达到 20%和 30%以上。争取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三课合一”,提升社会实践“三千计划”和“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活动水平,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示范效应,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支持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

 4.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学分制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发展需要,推进分类培养和分级教学。

 5.强化课程教材建设。突出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三类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加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和引进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新建校级重点专业 5-10 个、校级精品课程(群)25-30 门。新增国家规划教材 3 部、山东省优秀教材奖 10-15 项。

 6.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发挥教学团队的带动示范作用和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进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改革,广泛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考核机制,完善双导师制,建立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新增省级教学名师 5-10 人,新建校级教学团队 25-30 个。

 7.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高层次教学研究与改革,并积极促进教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教学研究与改革。争取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0 项,获

 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15 项,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2 项。获得省级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 5-10 项。

 8.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学院教学工作主体地位,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制度。

 9.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不断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创新发展指导,建立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构建校院两级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学长领航、校友分享平台,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完善服务保障,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学生工作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改进完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院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科建设 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和学科对标定位,强化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10.实施学科竞争力提升计划。以重点学科对标定位为抓手,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计划”,构筑学科高峰,争创国内一流;实施发展中学科“提升计划”,打造学科高原,争

 创省内一流;实施基础和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强化学科特色,争创社会服务一流。

 11.凝练学科研究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及趋势,整合学科建设力量,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实施学科建设成果认定制度,建立学科建设与教师研究选题、博士论文选题结合的机制。

 12.统筹学科建设资源。将“建设项目-目标任务-资金投入”相结合,建立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适度竞争式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学科建设经费统筹力度,实施学科建设经费余额调配机制。建设一级学科协调机构,统筹一级学科建设工作。

 13.推进学位授权点评估。积极参与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促进一级学科内不同学科均衡发展。实行学位授权点合格(专项)评估,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学位授权点设置、预警和退出机制,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试点部分学位授权点参与国际认证。

 (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推进学术创新,完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和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

 14.推进学术创新。建立以鼓励学术创新为目标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营造学术创新良好氛围。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 165 项、省部级项目 600 项,发表 A 类论文 500 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100 项。

 15.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改进科研组织形式,构筑科研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学院、研究机构和重要科研项目,建设一批研究方向稳定、层次较高、结构优化、善于协作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16.建设新型特色财经智库。围绕山东省“一蓝一黄、一圈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建设金融强省需要,支持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建高水平财经智库,形成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决策的服务山东创新体系,提高学校在财经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与特长,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实现科研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对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17.积极发展继续教育。转变继续教育发展方式,在稳定成人学历教育基础上,扩大高端社会服务规模。加强网络资源开发,推进校际合作,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师资队伍和人事分配制度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健全教师职业发展机制,加强各类岗位聘用管理,完善多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到 2020 年,专任教师规模达到 1600 人左右,外聘兼职教师 200 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生师比控制在 17:1 以内。

 18.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围绕学校学科发展重点领域,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海内外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成长体系,落实各类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9.优化人才管理服务。健全人才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体系,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完善服务保障措施,为各类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和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20.完善教师职业发展计划。把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能力建设、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实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实施“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各类岗位聘用管理,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职员制改革。不断完善以绩效为主的考核制度,将发展性评价贯穿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过程,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制度、激励机制等有效结合。在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基

 础上,规范聘期考核,逐步完善薪酬调整机制。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完善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

 (五)国际交流合作 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以国际化办学为重要动力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升学校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2.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和理念,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参照国际通行标准,积极参与课程国际认证。积极推进学生对外交流活动,扩大学生海外留学规模。完善留学生招生和培养机制,建立以学院为主的留学生招生、教学工作体系,扩大留学生规模。

 23.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以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为导向,拓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渠道。支持教师申报各类海外访学进修项目,鼓励青年教师以团队形式到海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半年以上的学术或教学进修。

 24.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与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研究平台,扩大国际合作研究领域,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实施“课程国际化”和“院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项目,建设院际国际化教学和科研平台,打造国际化

 示范学院。

 (六)内部治理结构 依据大学章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5.健全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章程落实机制,依据法律和章程,理顺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6.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坚持党委会向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坚持校长向党委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权力边界,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7.强化学术组织作用。健全以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8.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教授和专家咨询制

 度。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确保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充分听取师生意见。

 29.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社会合作、扩大决策民主、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完善校友会、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加强校友服务,争得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支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师生员工、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30.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稳步推进教学科研单位整合调整。积极推进学院在培养模式、治理结构、教师聘用等方面的改革,确保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落实学院主体地位,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党政部门与学院协调配合、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有机衔接的管理运行机制。

 31.规范管理运行系统。完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学校管理体系。建立决策执行事前、事中、事后报告和评估系统;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在决策执行中的责任和作用;明晰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作风与效能建设考评为抓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机关。加强对学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建立和完善校情民意反映机制、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32.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加强与莱芜市人民政府合作,

 推进莱芜校区特色发展。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七)资源配置与保障 以服务师生和保障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和保障能力。

 33.完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招标采购管理体制。健全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探索财务预算与绩效评价相挂钩的机制。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规范学校公共物业管理。

 34.加强公共资源建设。强化财务、审计、资产和后勤管理,努力构建节约型绿色校园。建立数据中心与计算平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图书馆智能化与特色馆藏建设。

 35.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资源管理与保障队伍建设。整合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建立校内资源共用共享平台,努力打造公共服务“互联网+”模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36.优化校区布局和资源条件。调整校区布局,探索相对集中办学模式,推进学科融合和文化传承。整合完善校区资源,推进资源共享。

 (八)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和文化引领。

 37.加强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配强领导班子,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能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38.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和参与

 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完善统战工作机制,落实统战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统战成员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

 39.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提升办学理念、弘扬财大精神为核心,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境界高雅、底蕴深厚、开放包容、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文化活动品位,完善学校形象标识,筹建校史馆、博物馆。

 40.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平安校园建设为重点,加强治安、消防、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校园安全有序、和谐稳定。

 五、组织实施

 实现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文化引领,统筹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发展全局,组织协调各方,抓好班子和干部队伍,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把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师生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及时研究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面落实《山东财经大学章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大学文化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文化引领,继续实施“凝心聚力工程”, 全面推进文化融合,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二)明确职责分工 根据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分解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要求。各专项规划小组牵头单位和各学院,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显现度高、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确保本领域、本学院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目标任务落实。要加强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项规划的有效衔接。要定期开展年度讲评、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加强日

 常督办,严格责任追究,落实奖惩措施,确保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如期完成。

 (三)制定推进计划 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均需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和阶段性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标准要求,完善制度措施,精心组织实施。2017 年以前,总体上完成规划目标的 40%。至 2020 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

 (四)强化资源保障 以争创省内一流和国内一流学科为目标,确定部分优势特色学科,实行常态化支持政策,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促进优势特色学科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性资源配置机制,采取项目化资助模式,动态支持学校批准建设的重要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政策,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落实科研成果奖励和学院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励政策。

推荐访问:山东 发展规划 草案
上一篇:最简易劳动合同书
下一篇: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和某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合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