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第五章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一、基本概念1、教育目的: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和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的规格和标准。2、德育目的:人们对整个德育的一种主观预期和价值设定,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表示“为了什么进行德育”的问题。(课本: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3、德育目标: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过程所培养的品德规格,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二、基本理论德育目的的类型: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凯兴斯坦纳个人本位论: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由、自主的道德主体。

 代表人物:卢梭 、杜威 外在德育目的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外在功利结果。内在德育目的论:强调德性修养本身。理想德育目的论:道德教育的终极是培养趋近于神的理想人格。现实德育目的论:倾向于较为接近生活现实的德育目的。主张从现实社会出发确定德育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尚的道德。三、基本问题1、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关系区别:(1)德育目的是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德育目的是德育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2)德育目标是教育所要完成的德育任务的具体目标,是德育活动具体努力方向,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联系:(1)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德育目的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德育目标才能避免其空泛。(2)德育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德育目的的总要求,和德育目的相联系,否则会流于琐碎,失去其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2、德育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关系(1)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3、德育目的的特性(规定性)和功能特性(规定性):(1)德育目的(应)具有预见性。(2)德育目的(应)具有超越性。(由于道德本身对生活的超越性,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适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应当适当超越日常生活,在价值目标上具有适当的时代超前性。)(3)德育目的(应)具有可能性。功能:(1)德育目的具有教育功能,即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导向功能: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德育目的对教育规划和教育结构的确立和调整等具有指导协调作用;从微观上说,德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评价功能: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德育活动成功和否的根本标准。德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道德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粹内核,是德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2)德育目的具有道德功能,即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作用。引导性功能: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德育目的所描绘的品德就是学生应当努力达成的理想人格,所以,德育目的必然会对德育对象起引导、提升的作用。规范性功能:德育目的可以对德育对象的道德行为起规范的作用,表现在预防和禁止两个方面。4、德育目的的决定因素(1)设定德育目的主观依据:德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不同世界观和形而上理念的影响;德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德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德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德育主体有关理想人格的观念的影响。

 (2)设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德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1)积极意义: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注意到了德育的层次性及德育目标的分类;注意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注意到了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相对稳定性。(2)存在的主要问题:德育目标过于狭窄化;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目标要求绝对化。四、学习重点1、什么是德育目的。(见基本概念2)2、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关系。(见基本问题1)3、德育目的的功能。(见基本问题3)五、本章习题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见基本概念2、基本问题2)2、德育目的的特性和功能各有哪些?(见基本问题3)4、尝试做一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分类工作。答:德育目标可以从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品德心理等角度进行分类,以下为我国小学《品德和生活》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分目标(一)情感和态度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二)行为和习惯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3.乐于参和有意义的活动。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三)知识和技能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四)过程和方法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见基本问题5)

推荐访问:高中数学德育目标 德育 目标
上一篇: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下一篇:小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