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学案

来源:公务员考试 发布时间:2021-02-19 点击:

 第 中考物理(苏科版)复习九年级上册第 11 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案及练习 第 九上第 11 章《简单机械和功》:杠杆( 一)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会画力臂。

 3、会用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 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 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学法指导] 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对照课本图 11—1 试一试,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什么方法方便、省力?

 2、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力的作用线?

 3、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几个名词是如何定意的?

 4、怎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力臂?自己试一试。

 5、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如何调节杠杆的平衡?

  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交流预习成果,说一说你的体会。(针对课前预习 1 回答)

 2、仔细观察图 11—2 指出图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例题分析:教师以羊角锤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力臂的画法:

  3、做书图 11—4 实验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填入课本上的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中 F 1 表示

  、F 2 表示

  L 1 表示

 L 2 表示

 四、导学导练:

 1、判断正误:

 (1)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 )

 (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 )

 (3)利用直棒撬起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只能向下。

 ( )

 2、画出图只各力的力臂:

 3、一个人用 12m 长的扁担挑起重 200N 和 300N 的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 200N 的这桶水多远? 4、力臂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状态或作________________. 6、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用公式表示为______ 7、当杠杆在

 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是使杠杆在

  平衡。

 8、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9、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10、在一根长2米的杠杆的两端分别挂G 1 =30N和G 2 =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在距 G 1 为

 米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杠杆(二)第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杠杆的有关概念;

 2、能按省力、费力对杠杆进行分类;

 3、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目标 2、3

 [学习难点] 目标 2、3

 [学法指导] 实例分析、典型例题、练习巩固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的学习了解了杠杆的相关知识了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杠杆的定义是:

  ; 2、杠杆的五要素是:

  ; 3、画下列杠杆的各力的力臂: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它也被称为

  。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一)、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2)费力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3)等臂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事例是

 指出课本图 11—6 中各属于什么杠杆。

 (二)、例题分析

 例题: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 为支点,AO=0.2m,当在 A 点悬吊一重 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 F=3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 F 的力臂 L 2 ,力臂 L 2 为________m.

 分析

  如图,画出杠杆 OAB 示意图,找到支点 O,BC 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 l 2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OA=FL 2

 代入数值:6N×0.2m=3N×l2

 L 2 =2×0.2 m=0.4 m 答案 力臂 L 2 如图,L 2 为 0.4m 四、导学导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

 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 A 端下降,B 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4、如图中,杠杆的一端 A 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 B 用力 F 将挂在 C 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 AC=15cm,CB=60cm,则动力 F 跟物重 G 之比是( )

 A.1∶4

 B.4∶1

  C.1∶5

  D.5∶1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滑轮(一)第 (第 3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

 3、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阅读、实验探究、举例、讨论、练习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 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2.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 动滑轮、定滑轮:

 通过看书回答: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做课本图 11—17 所示的实验(师共同做),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把数据填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a)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做课本图 11—18 所示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仿照课本自己设计表格,把数据填在其中。(实验师生共同完成)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滑轮的实质:

 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回答:

 定滑轮的实质是:

 ; 动滑轮的实质是:

 ; b) 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一般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有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显然,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股绳子承担重物的重量.这要看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动滑轮的 个数。(师生组装滑轮组及作图)

 师生根据作图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F=G/n(F 表示拉力,G 代表物重,n 表示绳子的股数)

 指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不记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和摩擦。

 四、导学导练:

 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 4、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1F 、2F 、3F 的大小( )

 A.1F >2F >3F

 B.1F =2F =3F

 C.1F <2F < 3F

 D.2F >3F >1F

 5、在图中,物体 A 的重力为 G,在拉力 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则人对绳的拉力 F 的大小等于( )

 A.0.5G

 B.2G

  C.0.5f

  D.2f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滑轮(二)第 (第 4 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并能分析其特点;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学习重点]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

 [学习难点] 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

 [学法指导] 实验、讲授、练习、讨论、分析。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来巩固滑轮的相关知识。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3、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4、定滑轮的实质是:

 ; 动滑轮的实质是:

 ; 5、使用滑轮组有什么特点?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例题 1、在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已知动滑轮与货物总重 G = 500N,今欲用 110 牛顿的拉力将重物提起,试用笔道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连接起来。(不计摩擦)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先计算出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重所需的绳子段数 N≥500N/110N=4.55 因为动滑轮个数 N = 2,所以承担货物与动滑轮总量的绳子段数 n 是动滑轮个数的 2N+1倍,可知绳子的自由端应通过动滑轮向上拉(见图 2),再由外向内画“螺旋线”(依次见图3、图 4、图 5),最后绳头应挂在与动滑轮相连的钩子上。(如图 6 所示)

  四、导学导练: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 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 G,需要拉力 F 或  F ,F和  F 大小的关系是 F

   F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如图2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 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 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图。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章《简单机械和功》:功第 (第 5 课时)

 一、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功的定义是:

  ;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

 ;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

 3、1J的功相当于

 。

 二、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 100N 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 50N 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 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___J,重力对木箱做功___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 10m,则人做功____J. 2、某人用杠杆来提升重 200N 的重物,当他将杠杆一端压下 lm 时,重物被举高 20cm,不考虑杠杆自身质量及摩擦等因素,此人做功____J,压下杠杆的力是____N. 3、重 300N 的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阻力是物重的 0.02 倍.当它在外力作用下以 10cm/s 匀速运动 0.5min,则在此过程中外力做功____J,

  4、举重运动员把 2000N 的杠铃在 2s 内举高 1.8m 后又在空中保持 4S,则该运动员前2s 内做的功是

 J,后 4S 做的功是____J. 5、某人肩扛 100N 的重物,在下列情况下,他对物体做功的是

  (

 )

  A.人站在原地不动

 B.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10m

  C.沿缓坡匀速前进了 lm

 D.上述三种情况下都做了功. 6、两人在体育课上推铅球比赛中,甲把铅球推出 7m,乙将铅球推出 6m,则(

 )

  A.甲做功一定比乙大

 B. 甲做功一定比乙小

  C.甲、乙做功可能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小明装饰房间需将重 200N 的水泥从一楼提到三楼.有三种方式选择:直接将水泥扛到三楼;在楼上装定滑轮,将水泥提到三楼;人在楼下用滑轮组将水泥提到三楼.比较三种方式提水泥时人所做的功(

 )

 A.直接扛上楼做功最少.

  B.用定滑轮提做功最少.

  C.用滑轮组提做功最少

  D.三种方法做功一样多 8、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

 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9、一个同学用 100N 的力,将一个 4N 重的足球踢到 20m 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 200J

  B、做功 8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 10、下列关于机械的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功 B、使用机械时是为了省力,但不能省功 C、使用机械有时是为了省距离,但不省功 D、使用机械有时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不能省力 三、导学导练:

 1、如图所示滑轮组,物 M 重 50N,在力 F 作用下以 0.5m/s 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此时弹簧秤上示数是 12N,则物体运动时受到地面摩擦力大小是____N。8s 内拉力 F 所做的功是____J,(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因素)

  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

 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

  ;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

  ;

  (3)设一棵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 5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 200t 水,请计算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g=10N/Kg).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功率(一)第 (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学习重点] 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学习难点] 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学习了速度的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那物体做功也有快慢之分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速度的定义是

 、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

  功的计算公式是

  ;功的单位是

  。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功率:

 (1)做功有快慢吗?举例说明。

 (2)功率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

  (3)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

 表示功率,

 表示功,

 表示时间。

 (4)功率的单位是

  ,又叫

 简称

 。

 (5)5W=

 J/s;2kw=

  w;2﹒3MW=

  W。

 2、测量功率:

 估测上楼的功率:

 (1)

 如何比较上楼时的功率?你可以有那些不同的方案?

  (2)

 如果要求测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应用什么测量工具?

  (3)

 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按你的习惯上楼,测出必要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算一算你上楼时的功率是多少?

 四、导学导练:

 1、拖拉机发动机功率是 80kw,合____W=____J/S.其意义表示____

 。

 2、功率是表示物体____

 的物理量.一个 50N 的力在作用某物体时,力方向上移动速度是 40cm/s,则这个力的功率是____. 3、 举重运动员把 2000N 的杠铃在 2s 内举高 1.8m 后又在空中保持 4S,则该运动员前 2s 的功率是____W,后 4S 的功率是____W. 4、 用 40kW 的拖拉机去犁地 2h 的工作量,若改用平均功率为 500W 的牛去犁地,则需要____h. 5、 春游时两个体重相同的学生分别沿缓坡和陡坡爬上同一座山,结果同时到达山顶,则两人爬山过程中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大小关系是

 (

 )

  A.爬缓坡的做功和功率都较小

  B.爬缓坡的功率较小,但做功相等.

  C.两人做的功、功率都相等

  D.爬缓坡的做功较小,功率相等 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 F 拉着重为 1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移动了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20N,则(

 )

 A.重力做的功是 500J

 B.拉力大小为 100N

 C.拉力大小为 120N

 D.拉力做的功为 100J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功率(二)第 (第 7 课时)

 一、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功率定义是:

  ,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

 2、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

  ,又叫做

 ,还有其他的单位分别是:

 。

 3、2KW=

  W=

 MW;25J/s=

  W。

 二、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 1 ) ( a )图中小朋友用力推车,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是车却一动不动.请在(b )图中画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 2 ) ( a )图中,小孩是劳而无“功”,那么你认为(c)图中小鸟做功了吗?_ _ _ _ _ _ _ _ .

 2、关于力、距离、功与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越大,功率越大

  B.距离越长,功率越大

  C.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3、如图 4 所示,一个质量为 50kg 的人,在 10s 内连续向上跳 12 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 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 取 10N/kg)(

  )

 (

  )

 A. 1200W

 B. 10W

 C. 12W

 D. 120W

 4、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登山顶时,小明用了 20min,爸爸用了 25min,爸的体重是小明的 1.5 倍,则小明与爸爸的登功率之比为(

 )

 A.5:6.

 B.6:5.

 C.15:8.

 D.8:15. 5、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时 9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 10s.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 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 P 甲 :P乙 是(

 )

 A.4:3.

  B.27:25.C.3:4

  D.25:27 6、班里组织一次比赛活动,从一楼登上三楼,看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

 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①三楼地面到一楼地面的高度

  ②从一楼到达三楼所用的时间 ③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④一楼到三楼楼梯的长度 A.②④

 D.①④

 C.①②③

 D.② 7、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 5m,扶梯长是 7m,小明体重为 600N。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____J。如果要知道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

 8、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 ①②③ 9、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

 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陈强同学能连续匀速做 16 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现要估测陈强同学做动作时的功率。

 ①请你说出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写出计算陈强同学做动作时功率的表达式。

 三、导学导练:

 1、如图所示,物体 G 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40N. (1)在拉力 F 1 的作用下使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 0.5m,求拉力 F 1 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2)若将该物体放在倾角为 30 0 的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 F 2 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 1m,此时拉力 F 2 的大小恰为 20N,求拉力 F 2 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3)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为了测量佛山市郊空气质量指数,城郊中学的气象活动小组做了一个体积为 100m 3 的氢气球,这个氢气球下面用绳子悬挂了质量为 80kg 的高空探测仪,如图 8—32 所示(g=10N/kg).求:

 (1)在氢气球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探测仪的拉力是多少? (探测仪所受的阻力忽略不计). (2)探测仪匀速上升到 700m 高度的过程中绳子对探测仪所做的功是多少? (3)若氢气球未挂探测仪时是用绳子拴在一水平放置的铁块上,铁块质量为 300kg,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20dm 2 那么在无风的情况下铁块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空气的密度ρ=1.29kg/m 3 ,气球、绳子质量忽略不计)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机械效率(一)第 (第 8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2、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 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方法; 4、通过实验与讨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 目标 1、2 [学习难点] 目标 2、3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练习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老师是这样批判你的学习效果的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

 ; 功的计算公式是

 ,功单位是

 , 2、功率是反映

 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 基本单位是

 。

 3、猜想一下:在图 11—37 所示实验中,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拉钩码做的功相等吗?若不相等,则那一个大?你能说明原因吗?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再探动滑轮:

 1、想一想:

 (1)在图 11—37 所示的实验中,为什么要拉着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运动?

  (2)实验中的各个物理量如何测量?

  (3)记录表格你设计好了吗?把它画在书上的空白处。

 2、做图 11—37 的实验(师生共同完成),把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分析实验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吗?

 4、有用功是指:

  用

  表示。

  额外功是指:

 用

  表示。

  总

 功:

 用

  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5、机械效率:

 。

  其公式为:

 。

 6、问题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机械效率能大于等于 100%吗?为什么?

 (3)讨论书是的议一议,你有什么见解,说一说:

  四、导学导练:

 1. 使用滑轮组提起 20N 的重物,使它上升 0.4m,拉力为 8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 1.2m,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J,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J,这个功叫____功。用来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是____J,这个功叫____功,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2.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额外功只能____不能____,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

 3.某机器的机械效率的大小,正确的可能是

  (

 )

  A.0.07%

  B.82%

 C.100%

 D.120% 4.使用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一定是不

  (

 )

  A.省距离

  B.省力

 C.省功

 D、无法判断。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机械效率(二)第 (第 9 课时)

 一、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有用功是指:

  用

  表示。

  额外功是指:

 用

  表示。

  总

 功:

 用

  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2、机械效率:

 。

  其公式为:

 。

 3、因为有用功

 总功,所以机械效率

 100%。(填:< 、>、=)

 二、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判断题:

 (1)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

  )

 (2)机械效率大的机械一定既省力又省功。

  (

  )

 (3)机械效率越高,则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

 (

  )

 (4)机械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也越低。

  (

  )

 (5)在总功相同时,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就越多。

 (

  )

 (6)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

  )

 2、____

 叫机械效率.某机械在使用时机械效率为 75%,则这机械使用时 W 有 :W 外 =____,额外功占总功的____. 3、用一个动滑轮将 400N 的货物提高 lm,所用的力是 250N,则力所做的功是____J,有用功是____J,机械效率是____. 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C 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高 D 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那么,机械的效率是百分之百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6、每个滑轮的重力为 G 0 如图的三种方式分别匀速提升重为 G 的物体(G>G0,不计摩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 1 、F 2 、F 3 三图 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η 1 、η 2 、η 3

 则 F 1 、F 2 、F 3 的大小关系是

  ,

 η 1 、η 2 、η 3 的大小关系是

  。

  7、用动滑轮将重 150N 的物体在 5s 内匀速提高了 0.5m,人对绳端的拉力为 100N,拉力所做的功为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为 G=85N. 动滑轮重 20N(绳重、摩擦均不计),要使物体匀速上升 2m, 则拉力 F=

 N,有用功 W 有用 =

 J,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η=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如图所示滑轮组甲和乙,动滑轮甲的重力小于

  动滑轮乙的重力.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 η 甲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乙 ,则可判断 η 甲

  η 乙

 (填“大于”或“小于”“等于”,不考虑摩擦和绳重的影响). 理由是:

  10、某工地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 500kg 的物体,在重物上升 0.8m 的过程中,拉力 F 的功率为 2500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g 取 10N/kg)。

  (2)重物上升的速度。

 四、导学导练:

 瑞瑞同学家住楼上,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瑞瑞建议采用如图 14 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 若某次搬运的材料重 765N,被提升的高度为 10m,人所用的拉力为 450N。

 (1)

 请你帮助瑞瑞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2)

 用滑轮组提升材料时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瑞瑞同学家住楼上,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瑞瑞建议采用如图 14 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 (4)

 随后,瑞瑞同学查阅了有关机械效率知识的资料,看到下表中的一组数据,请你找出这些机械设备效率的共同特点.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 九上第 11 )

 章《简单机械和功》:机械效率(三)第 (第 10 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量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方法; 4、通过实验与讨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 目标 1、2、3 [学习难点] 目标 2、3 学法指导] 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继续巩固知识。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叫机械效率,其公式为;

 因为有用功

 总功,所以机械效率

 100%。(填:< 、>、=)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在图示的滑轮组中,思考下列问题:

 (1)

 要测量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在这些量中,那些量 是必须测量?那些量是可以不测也能算出机械效率的?你能说明道理吗?

 (2)需要什么器材呢?把它列出来。

 (3)在测量各个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实验的记录表格是如何设计的?把它画出来。

 2、如果是右图所示的滑轮组呢,又如何测量?

 四、导学导练:

 1、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 A 以 0.5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A重为 20N,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 0.2 倍,水平拉力为 2.5N,则在 2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2、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 G 的物体匀速提升 h . 绳子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假设所用的拉力为 F,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甲、乙两位工人分别用如图所示的 A.B 两种方式,将同样重的一袋沙子提到高处,滑轮的重力小于沙子的重力,不计摩擦阻力的绳子的重力。

 ____用力较小,两人所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选填“>”、“=”或“<” =)

  4、如图所示,在 50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 重 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 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 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__ J.

 5、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 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

 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

 A.(1)

  B.(2)

  C.(3)

  D.(4)

 7、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 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 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 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 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

 8、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 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 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 甲

  η 乙 (选填:>、<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

  固

 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

 。

 9、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次数

  钩码质量

  (g) 钩码上升的

  高度(m). 弹簧秤示数

  (N) 弹簧秤移动的

  距离(m)

  1

  200

  0.1

  1

  0.3

  2 300

  O.2

  1.4

  0.6

  (1)所用滑轮组中动滑轮、定滑轮的最少个数分别为

  。

 (2)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 (3)两次实验所测机械效率

  同(填“不”或“相”),其原因是

  。

 10、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高度 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cm 1 2 5 0.6 25 2 4 8 1.1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在图 16 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 1 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如果将重为 3N 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简单机械 上册 九年级
上一篇:年个人口译工作总结
下一篇:Fat,,Sick,&,Nearly,Dead《濒死病胖子减肥之旅(2010)》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