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之形同而质异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0-11-05 点击: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之形同而质异 导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则是将特定“任务”的完成作为评价考生作文能力的硬指标,并以此驱动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使其将作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这里的“任务”包括写作观念、语言的建构与理解、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文化层面,命题要具有强烈的当代社会语境意识,“四个自信”“五大发展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涉及的关键词,看似都是旧词旧语,但是它们因为当代社会语境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意。

 正文:

 壹

 适应新常态

 明确任务之“真” 在高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已经成为新常态。但是如何成功命制符合高考特点的模拟试题,仍然需要我们去研究。

 首先要澄清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真正内涵。因为研究或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者,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存在较大的理解差异。我们无意去辨识孰是孰非,只是基于我们的理解去观察大量模拟试题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真与伪”。

 我们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则是将特定‘任务’的完成作为评价考生作文能力的硬指标,并以此驱动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使其将作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这里的‘任务’包括写作观念、语言的建构与理解、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诸多方面。”①从既有高考真题观察,‘任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观念上,要有明确的话语受众(最典型题——2015 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要突出考生视角(最典型题——2016 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

 思维上,要具有足够强大的归纳思维能力(最典型题——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重点在基于事实建构标准,基于标准分析纷纭复杂的现象(最典型题——2016 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要具有很强的思辨意识,能针对“可能性的误解”进行必要的申述或辩解(最典型题——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

 文化上,要具有强烈的当代社会语境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自信”“五大发展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涉及的关键词,看

 似都是旧词旧语,但是它们因为当代社会语境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意。写作文谈论它们时,就不能忽略当代社会语境。这涉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而且当代社会语境对语言建构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我们不可不察觉而恰如其分地顺随之。

 至于,语言和审美层面也都有一些特点需要把握。

 贰

 抵达实质处

 探察命题之“真”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五花八门,或名言警句汇编(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或漫画对比呈现(2016 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或关键词集束表达(2011 年、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或语文常识闪亮登场(2016 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或故事梗概讲述(2016 年全国课标卷Ⅲ作文题),甚至还有综述材料(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Ⅲ作文题)……形式有别,但是都有考生必须直面的硬任务。如 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该题从“文化”切入,着力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建构的能力。其中分析归纳能力是语言建构能力得以显现的前提,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如将①⑤放在一起观照,可以侧重谈论自强就应该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而且最好将其置于当代社会语境中思考。现如今,有不少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表现上看是畏惧责任追究,实质是缺乏自强的意识,不是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尽情绽放,而是甘于沉沦,甘于走向生命的萎缩。假如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就不

 妨给他或她写封信,谈谈你的善意的劝勉。将③⑥放在一起,可以侧重谈论自信。当然也要有自觉的当代社会语境意识。假如我们知悉“四个自信”的特定背景,针对问题人或事去谈,才切合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真旨意。在我们看来,国人忽而自大,忽而自卑,真正自信的时候并不很多。将②④观照在一起,或许可以立意“行万里路者也需要不忘初心”,可联系的任务,远的如钱学森,近的如黄大年,其实走出家口,走出国门,从而“受光于天下”者,何其只有他们二人?像钱学森、黄大年等数不胜数,回到祖国,回到家乡,不仅是心灵的需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照中国之四方”的价值诉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辉煌业绩以及将继续深化改革的当代社会语境中,这样的话题更具有时代感和在场感。若将⑤⑥放在一起,或许可以立意为“若要做‘风流人物’,势必就要‘敢于正视’,进而‘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想一想各个行业或领域中“时代楷模”无不具有这样的思维品质,反观那些工作推诿、遇事避躲者又如何能成就事业的辉煌?将①③④放在一篮子思考,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自强是必需的,但是选择性却不具有普适性。有人可以选择,正如魏源所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于是勤工俭学者有之,继承家族事业者有之,求田问舍终老一隅者亦有之。付出不同,结果迥异。但是有人不能选择或没有选择的可能,但是他们一样可以在既有的条件甚或重程度的逆境中绽放生命的辉煌,正如李清照赞赏的对象那样——“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不幸者总是存在的,但是面对逆境来袭,我们尤其需要的就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样的达观和自信。在这个有车有房几近于作为生活必须构件的当代社会语境中,那些作为普通阶层人士的儿女考入一线、二线城市的公务员,生活怎样自持,思想怎能挺立,恐怕就需要智慧的思考——“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房,可以租;没有车,有现代的地铁、高效的公交系统,还有方便的共享单车,只要我们干好工作,做出业绩,我们就能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人生箴言。即便②③放在一起,也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那些扎根家乡、从事某种职业(教育、医疗)者,直面家乡的贫困,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也成就着自己,终于在业界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一边在心灵层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慰藉——留在故乡有留下来的好处,一边在事业层面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践行与追寻,于是有了本县

 最好的外科大夫、最好的骨科大夫等,也有了县里最知名的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当然也有身居贫困地区的基层岗位,却做出“光照四方”的业绩者,相信考生的身边一定不乏类似的人物。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活动也能为这样的思考添上生动的例说。更何况坚持城市化道路的同时也注重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代社会语境的重要元素呢!更何况精准扶贫、全民走向小康也离不开坚守故乡而“自是花中第一流”者的奉献呢!……我们有一个感觉,将材料放在时代语境的溶液里,材料立即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是材料选择的智慧处也是其精妙处。当然其中离不了考生或其他审题者的分析归纳能力。

 这只是众多类型的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的一种类型及与其相适应的审题解读。

  叁

 依照此标准

 研判仿题之“真” 这一型作文试题样式,在 2017 年高考之后,就出现众多“仿制品”。这些“仿制品”的内质如何?或许基于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评判。这里我们只是拿出我们的标准(如本文所述)来观照此类题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④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⑤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大利·但丁)

 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古今中外,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这里的六句名言,都是颇富哲理的。但是给我们的初步印象是契合当代社会语境不强或不够直接或者过于间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是针对尚处于逆境中的人事而言的,借此用来鼓励其当事者能增强耐受力,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转机、生机。当然有人会说,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就有无数次的失败,但是这样的

 信息诉诸公开媒体的不是很多。将其作为“任务”来驱动显然有不合适之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话在全国取得解放的前一时期,或者是“文革”后一阶段,其与当代社会语境的契合度更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话在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更富有时代性,在今天我们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特色”,世界很多国家也基本适应了“中国特色”。至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或许正因为如此,它的时代性也不够强。“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句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即理想与自得。这样的名句,即便我们可以联想这样的时代语境——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但是正如架桥一样,其引桥的工程如何规划、设计、实施,都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完成的。既然逐条考察名句与当代社会语境的关系,颇感其契合度不高,那么将它们“合并同类项”后,其契合度更不会达到高考真题那样的程度。这样的作文试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符合当代社会语境的新材料、新思想的涌现。如若不信,请来一起观览相应的作文。限于篇幅,我们请你看其“样本”片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懂得,要热爱生命,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希望,正如裴多菲所言:“生命诚可贵。”梁实秋一生随性,在弥留之际却轻轻呼唤“快给我多一些氧气”;饱受病痛折磨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赶快生活”,于是开始了一天充实的工作;杰克·伦敦的笔下,淘金者面临着饥渴、疲惫、恶狼,却始终不放弃对生存的渴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励着我们,不畏困难、充满希望地生活。② 将眼光收回当下。国家富强,社会太平,“重于泰山”的抱负是否过于沉重?信息时代,舆论与利害相关者众多,又是否应圆滑地适从?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具备这两个特质的人作为它的代表者。当今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崛起之路才成为了世界眼中的大国,正是因为复兴路上不胜枚举的科学家、教育者为了共同目标做出的无私奉献。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这些名字可以念上好长一串。而我们,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面对着先例全无的局面,更需要“爱国报国”的情怀,拿好这个“接力棒”。③

 以上两段,分别来自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班的优秀作文。但是从这里的段落中看不足当代社会语境些许特色。它们作为优秀作文,在《羊城晚报》这样知名的媒体被公开推荐,可见该文的优秀程度。但是这在我们看来,它们却远离高考之“真”,而且由此反观作文命题,也感觉到作文命题与高考真题实际是“形同而质异”。

  肆

 本乎真任务

 命制高仿之真 (潢川高中 2018 年 5 月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

 ④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

 ⑤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

 ⑥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林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准确深刻全面理解名言的含意是审题的第一关键;其次,要学会联系,发现名句之间在不同层面之上的关系,进行适度归类;最后是选取自己有发言权的类别思考作文。立意有“无限”可能,这里例举几个角度:

 ⑴以②中的“为往圣继绝学”统领①④,立意为“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里考虑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契合中央电视台的新栏目《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内涵。

 ⑵站在⑥的高度,辩证看待①⑤,立意为:看待他人的评价要用分析的眼光。从大处说,作为国人,如何看待世界对我们的评价,审写 2017 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也需要或最好针对“世界评价”进行充满自信地自我推介。从小处说,社会开放给国人的各种选择带来了巨大的自由空间,生命个体也就时刻面临着怎样看待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的问题。

 ⑶由④①一正一反的表述,更见出⑥之必要,从而立意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们在跟着“厉害了,我的国”而油然生出自豪之感的同时,也要理性深刻,要知道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追求小康还是我们的目标和攻坚计划,核心技术的缺位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全面深度走向世界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和不确定因素。

 ⑷③④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谈到②中“为天地立心”的话题,从而立意:善待天地(或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善,是核心价值层面的内容,是国人应有的处世态度和精神。就中学生来说,面对高发的校园欺凌现象,尤其是 2018 年 4 月 27 日 18 时 10 分许米脂县第三中学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让友善观的培育和践行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就大处说,无论是我们国人团结一起共建和谐中囯,还是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友善观都因此被赋予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文科学生自然更要关注(文科综合可能会有试题涉及),理科学生也要关注,因为高考很有可能将其作为特殊的“任务”来驱动考生对其加以必要甚或深度关注。再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会止于口号,而且会成为人们践行“为天地立心”之理念的一个切入点。

 ⑸站在②的“为万世开太平”高度,对照观察⑤⑥,觉得“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实乃是缺乏“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和“超出法度外之道力”,从而立意:眼光要高远(世界眼光,有时真的不可缺)。无论是我们国人团结一起共建和谐中囯,还是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除了涉及友善观之外,还有世界眼光和胸怀的问题。类似的试题再如:

 (洛阳市 2018 年 3 月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②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③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④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鲁迅)

 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

 古今名句灿若星辰,无数名句化育世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推荐访问:作文 形同 命题
上一篇: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优秀例文
下一篇:员工个人职业规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