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1-06-10 点击:

 第 第 1 1 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基础达标] 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国诸侯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答案 B 解析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张,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2.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

 ) A.编订“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文化贡献。孔子晚年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著《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故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与“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不符,故可排除。

 3.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这说明他(

 ) ①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 ②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③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 ④重点阐释了“仁”和“礼”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重在阐释中庸之道的含义,②④与其无直接联系,①③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故选 B 项。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他认为“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他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他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 答案 D 解析 孔子认为“仁”“礼”和刑罚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依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排除②,故不选 A、B;轻徭薄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 C。

 6.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抓住保守的一面,进而被“鬼化”。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 A.仁者爱人 B.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孔子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要求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实质是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的斗争,带有保守性。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推荐访问:孔子 作业 课时
上一篇:总承包招标建议书20200528
下一篇:综合管廊总目录(完整段施工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