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增寿增长生顺口溜 [遵经养生,修德增寿]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

     顺时养生、顾护阳气   顺应自然养生,是中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防病保健准则。《灵枢・本神篇》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为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我多年来睡眠坚持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使体内的阴阳之气与自然阴阳的消长相适应。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潜藏,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期,此时应注意保暖顾护阳气。背部是督脉循行之处,能总督一身之阳经。背部受寒则最易伤体内阳气。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背宜常暖”的原则,尤其在冬季,注意背部保暖,如晒太阳时多晒背部,寒冬时穿一件以补阳温肾药物制作的棉背心,夜间睡觉时,将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坐椅要有靠垫,长期坚持捶背,以疏通气血,振奋阳气。俗言道“寒从脚下起”,因此冬天的鞋袜要保持温暖干燥,经常洗晒,平时经常活动脚趾,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45度温热水泡脚30分钟,疏通经络,以消除疲劳,保持五脏气血冲和,补肾健脑,利于睡眠。
  对于邪气,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根据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春捂秋冻”,避免冒雨涉水,同时注意预防潮湿,前贤说“湿从下受”,以防风湿关节痹痛。夏季气候炎热,易多汗伤津,须适当饮水。空调不宜常开,度数若低,老人更非所宜。
  
  调养脾胃、注重三杯茶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脾胃的正常运化,有重要的意义。老年人脾胃功能有自然衰退的趋势,对饮食的摄取,要十分注意。我平素饮食,常依据四时五味的相宜选择食物,如春季宜省酸增甘,多食山药、百合等甘味之品,以养脾气。夏季虽酷暑难耐,也不饮冷,喝水要一口一口的喝,不能狂饮,逆之则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还要注意不吃油腻、炙烤、难以消化的食物,饮食保持八成饱,如孙思邈那样,做到“ 饱中饥,饥中饱”,“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反对暴饮暴食,饥饱不调。要注重谷肉果菜,粗细合理搭配,以补益精气津血,保持脾胃健运,营卫和调,气血充沛。
  多年来,我养成了饮茶的习惯,每天三杯茶,上午喝绿茶,下午喝乌龙茶,晚上喝普洱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属于茶中之阳,上午喝绿茶在于使阳气上升,心神俱旺,并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使心脑得以滋养。午后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中国向有“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说法,中午的美食中会有很多油腻食物,势必妨碍脾胃的运化,进而使脾胃功能减弱。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密切相关,饮之可“去人脂,久食令人瘦”。乌龙茶还能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促进脂肪燃烧,可以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含量。下午喝乌龙茶有健脾消食,促进消化的作用,对于健运脾胃,防病养生很有好处。夜间阳气趋于里,气机下降,人体在一天的劳作之后,需要调养心神、脾胃,为明天的工作养精蓄锐。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经过发酵后再加工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会形成一层膜附着在胃的表层,对胃产生保护作用,长期饮用普洱茶可护胃、养胃。由于熟普洱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已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能使人安静入睡,更有补气固精作用,温饮还可治疗尿频,因此是晚上饮用的佳品。喝茶使用的茶具各有不同,饮绿茶宜用瓷杯、玻璃杯、小茶壶浸泡;乌龙茶宜用紫砂壶,品茗杯浸泡;普洱茶使用宜兴紫砂壶、盖碗杯、土陶瓷提梁壶浸泡。不同的茶叶使用不同的沸水,然后再将茶汤倒入茶杯中,每次少量品茶慢饮,不宜过量,饮之使人心旷神怡,气机调畅,这种心境,对身体是十分健康的,我多年饮用,受益无穷。
  
  胸怀宽广、博爱是箴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容易产生失落、自卑、孤独、疑虑、忧郁、恐惧感等,这些消极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具体应做到:一要加强思想修养,调整需要和欲望。《黄帝内经》中告诫我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贪求无厌,非分之想,是养生之大忌;二要以豁达的心境接近自然,热爱生活,做到君子襟怀坦荡,少欲寡思心开朗;三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中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对挫折和不幸要有思想准备,遇到烦恼时要沉着冷静对待,不要耿耿于怀,或反唇相讥,怒气伤人。我遇事会拿出喜欢的书读一读,每使心旷神怡,抑郁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四要科学安排生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和可能,安排好各类生活。特别是老年人应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思想,人老心不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自己所长,做点实事,这样就能从中找到精神寄托,促进身心健康。孙思邈把情志的调养比作:“啬神、爱气”,即珍惜和保养精神,爱惜和养护元气。认为人的精神,就像一个国家的君主或元首那样重要,所以要重视思想情志的修养,喜怒哀乐,均须适度,尤其要戒大怒、大忧、大悲、大恐、大惊,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不伤元气为原则,做到全身气血流畅,人体脏腑及各器官的功能健全,阳气充沛,人体则自然无病。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指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晨练太极晚调息养生要遵从“和于术数”及“不妄作劳”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锻炼身体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我非常重视八段锦的作用,每天早晨起床后,先是吐纳以吸收新鲜空气,然后练八段锦半小时,以外动四极,内养脏气,使阳气含蓄体内,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下午5~6点钟,日渐黄昏,迎着残阳散步一小时,已在阴气渐升之时,生发阳气以外护肌表,内和脾胃,多年来坚持锻炼,颇多受益。另外合理的梳头可起到头部按摩的作用,每天坚持梳头15~20分钟,可使气血流通,提神健脑,精神得到调养和放松。“不妄作劳”,提醒人们劳作不要违背常规,要注重养形养性,节制各种不正常的欲望,做到劳逸结合,使活动有益于身心。如孙思邈所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强所不能堪耳。”
  
  心平气和、提笔习字
  我今已88岁高龄,但仍然不觉老,年轻时养成了练书法的习惯,常常以习字为乐,每天早晨锻炼后,都要写上几笔,偶挥毫而蹴成小作。常年养成的书法爱好,对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也很有帮助。一管在握,心平气和,集右手指、腕、肘、臂力,下笔有神,犹横扫千军之势。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写字之前,要凝神静思,持笔之中,要聚精会神,得心应手的作品完成后,有一种爽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犹如一顿美餐,好似置身精神享受的意境,也会起到畅行气血、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很高的气功养生。
  中医是我一生的事业,从医70余年,临诊看病成了生活中一部分,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我仍坚持每周3次出诊,沿袭白天出诊,晚上读书的习惯,如每天不读书不看报,则惆怅若失。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必先修德,所谓修德,即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人的一生要乐于奉献,少于索取,凡名利之事得让且让,不要过多强求,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融洽相处,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益寿的目的。

推荐访问:养生 修德增寿
上一篇:词汇选择错误 易被错误理解的中医词汇
下一篇:认识心室重构:心室重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