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来源:建筑师 发布时间:2020-10-05 点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盗传必究 简答题 1.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有一些领导者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改革旧的决策体制,是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3分)
(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项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但如果没有控制能力,结果会是实施不力或实施走样,甚至导致政策法规半途而废。(2分)
(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带有某些试验性的新政策法规出台较多,有的新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之间配套不够,时常出现互相碰撞和摩擦(2分)
(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如果缺少了监督,就有可能使错误的政策法规得以出台,使政策法规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3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答:政策法规终结的内容可分为4类:
(1)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法规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2分)
(2)机构的终结。即伴随着政策法规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机构终结的困难也比较大,因为它关系到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时难免遭到有关人员的强烈抵制,使得机构终结无法顺利进行。(3分)
(3)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与前两种终结相比,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2分)
(4)计划的终结,即执行政策法规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3分)
3.简要说明德尔菲法的特征。

答:德尔斐法是为了克服专家决策法的缺陷而产生的,它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等无法量化的且带有一定模糊性的信息,运用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逐步取得一致意见。(3分)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匿名性。德尔斐法采用函询的方法征求意见,被征询者彼此陌生,互不相知,背靠背地发表意见。(2分)
(2)信息反馈沟通使专家之间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影响,排除或减少面对面接触可能带来的缺陷。专家们也可由此而避免受到没有根据的判断或意见的影响,同时,反对意见也不会受到压制。(3分)
4.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社会政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
5.简述瑞典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答: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不是享受福利的选择性,而是福利的普遍性,把社会权利作为提供福利的核心依据,它努力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需要并在这种层次上追求平等。(4分)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强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普遍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公民活着,他就有权获得福利。(3分)
(2)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3分)
6.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3分)
(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才能实现。(2分)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3分)
(4)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2分)
7.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答: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
(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
(2分) (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2分)
(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2分)
(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2分)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2分)
8.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策法规的正效力之所以会向负效力转化,在于政策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变易性。(2分)
(1)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它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当人们遵守政策法规的规范去指导行为的时候,事物就发生变化,这正是政策法规的正效力在发生作用。(4分)
(2)政策法规促使社会事物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了的事物又要求政策法规跟上事物的发展。政策法规却依旧用原来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本来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政策法规正效力,就会转化为阻碍事物向前发展的负效力。(4分)
9.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事前评估? 答: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2分)事前评估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法规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政策法规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政策法规的成败。(3分)
其次,是对政策法规可行性的评估。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政策法规的可行性作出评估。通过事前评估就可以使得决策者在选择或实施政策法规时,对它作严格的时空限制和规定。(3分)
最后,是对政策法规效果进行评估。即通过对政策法规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政策法规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评估。(2分)
10.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2分)。

(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3分)。

(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2分)。

(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3分)。

11.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5、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3分)。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3分)。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2分)。

(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2分)
12.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答:(1)社会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5分)。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但有些公共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或全社会的注意,有些则没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引起政府及全社会注意的问题,政府才能制定相应得社会政策进行解决(5分)。

1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5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
14.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答: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分)
(2)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2分)
(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2分)
(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2分)
(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2分)
15.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社会政策问题的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
(2)相关性。社会政策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他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
16.政策可以转变为法律需具备何种条件? 答:社会政策立法时社会政策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而形成的,这期间经过一个政策向法律转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转化为法律,要转变为法律需具备下列条件:(4分) (1)只有成功的或成熟的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
(2分) (2)只有具长期稳定性的政策才能转化为法律;
(2分) (3)只有对全局有重大稳定性的政策才能转化成法律。(2分)
17.社会政策与法规有何区别? 答:社会政策与法规虽然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作用,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2分) (1)它们制定的主体不同;
(2分)
(2)制定程序不同;
(2分)
(3)表现形式不同;
(1分)
(4)适用范围不同;
(1分)
(5)稳定程度不同;
(1分)
(6)灵活性不同。(1分)
18.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社会保障法不是单一的法律,而由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组成,是有关社会保障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同样社会保障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2分)
(1)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2分)
(2)具有给付性;
(2分)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分)
(4)时间性和地域性。(2分)

推荐访问:最新电大专科《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电大专科《管理学基础》简答题题库 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试卷号2038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物业管理法规》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经济法学》题库及答案 题库之简答题答案 电大专科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西安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题库及答 简答题及答案
上一篇:乡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方案
下一篇:在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工作会议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