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四月中旬必读时评阅读材料汇编:脱贫,创新,女足,党史,励志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1-04-24 点击:

 2021 四月中旬最新必读时评阅读材料汇编:脱贫,创新,女足,党史,励志 不忘初心,最美人物 人物二寒门博士 黄国平

 博士论文“致谢”走红背后的精神力量

 202104/1908:36: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络平台走红。(相关报道见 6 A6 版)

 博士论文通常有不少专业名词、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会看不懂。然而,在允许差异化、个性化的致谢部分,博士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情感表达。不论是感谢师长家人,还是感谢恋人,抑或感谢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偶像,如果说博士论文的正文主要是“说理”,致谢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

 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透过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走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 能可贵的拼劲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

 “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同样是博士,有人求学道路轻松而顺畅,有人则是艰辛而坎坷。

 实际上,“博士论文走红”只是一个缩影,在黄国平背后,还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为了“飞得更高”,他们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也承受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悲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

 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托马斯·曼的这句名言 ,无数次激励了《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 同样也激励着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寒门学子。“博士论文走红”不仅是一位寒门学子的情感表达,也应该成为许多青少年应该经历的精神成长。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家境如何,青少年都需要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加坚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时评一战胜贫困,坚持奋斗

 虽然有苦,还是甜多”(人民论坛)

 肖潘潘

 1 2021 年 年 4 04 月 月 6 16 日 日 05:19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要将政策的适用性与群众的接受度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帮到点上”“驻村就要变成‘村里人’”……在基层一线,许多年轻干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赢得认可。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映照着奋斗的足印。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吃劲岗位、重要岗位,往往体现于解决问题的磨炼、攻坚克难的考验。越是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越能让人经风雨见世面;越是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越能给人以“重担压身”的锻炼。

 年轻干部多在这样的岗位历练,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才能健康成长,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

 。

 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成长就有了基石。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直面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方便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出行,浙江杭州市公安局“0 90 后”警察钟毅带领团队研发健康码,8 48 小时不眠不休完成测试版开发,0 40 天内完成 3 63 项功能应用迭代,为健康码 的复制推

 广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年轻干部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成长就有了筋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年轻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争着抢着干重活、进重症病区。张伯礼院士为之感慨:“‘负重前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主动报名到新疆昌吉市阿维滩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康杰,先学语言、再交朋友、多办实事,最终得到村民信任。他由此感叹:“将双脚扎进泥土,青春在磨砺中格外 茁壮。”对年轻人来说,扛几次重活,肩膀就硬了起来;挑几次大梁,责任就担了起来。

 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成长就有了根系 。根系向下,是为了扎进土壤、吸取营养;干部下沉,是为了和群众交心、帮群众办事。一起爬过高山、走过险路,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去过偏远村寨、住过穷困人家,容易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来回奔波、只为拔掉穷根……回首来时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对贫困群众的满腔深情。

 在农民眼中,蹲过的苗,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

 人的成长也如此。习近 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扶贫干部的话语:“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这份甜里,既有战胜贫困的喜悦,也有淬炼成长的甘甜。扎根基层一线,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风雨无阻向前进,广大年轻干部必将收获更多的甜。

  科技创新,青年担当

  时评一太空探索,勇攀高峰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202104/1208:10:29

 来源:人民日报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不

 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实过了把瘾。

 在航天迷看来,1 2021 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 长征七号 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 0 150 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 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 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

 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

 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 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划之中。预计 2 2022 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对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

 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

 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人生成长,青春梦想

 时评二学习党史,薪火相传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师说)

 刘宇辉

 1 2021 年 年 4 04 月 月 1 11 日 日 05:03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

 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熟悉党的历史,准确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的认识,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 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党史中汲取自我修养的力量,养成良好道德素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党史中汲取昂扬奋斗的力量,继承发扬革命精神,不断激活青春动能,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特点,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在组织形式上,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学好党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把党史学习教 育贯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全过程,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与学生“同向同行”。创新教育理念,丰富平台载体,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在青少年群体中澎湃涌流,引导青少年立志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强化时代特色。

 注重“结合当下讲当时”,拉近青少年和党史的距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例如,可以采用穿越时空的“同伴”教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 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党史的写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前赴后继、浴血拼搏。给青少年讲党史,不妨从这些“同龄人”的故事入手,激发见贤思齐的动力,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

 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要引导青少年准确把握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要帮助青少年树立大历史观,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思辨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评四坚持奋斗,托举梦想

 用毅力和恒心托举梦想(金台随笔)

 于

 石

 1 2021 年 年 4 04 月 月 9 19 日 日 05:34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双手成就梦想”,是很多人奋斗拼搏的写照。也有一些人,在用另一种方式托举着希望。不久前,一位名叫彭超的无臂少年,在研究生复试考场用脚写字,最终考入同济大学。考场上,弯曲的身体、认真的神情、执着的眼神,让奋力的书写绽放希望,让多年的坚持开花结果。

 写字、洗脸、刷牙、洗衣、做饭,生活中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的小事,对双臂截肢的彭超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难事。命运的挫折可能不期而遇,但遇见人生的彩虹一定需要顶风冒雨的跋涉。让双脚像双手一样灵活,是“只有这一条出路”的无奈之举,也证明了“别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在宿舍叠被子,用手机发信息,选修足球课……这位少年用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成功向人们证明:托举起梦想的不只是双臂,更是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恒心。

 为梦想而不懈奋斗,谁都了不起。

 以脚代手的彭超在生活能够自理之后,开始向更远的地方出发。喜欢诗词里“带给人力量的豪迈”,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乘风破浪、夺得擂主;经历过高考失利、考研失败,但他总能咬紧牙关、百折不挠,“从不向命运低头”。几年前,彭超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段话,分享一次登山的经历,也映照着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清明去达瓦更扎山徒步登山去了,负重登山 9 19 公里,走 8 8 个小时才走上去……是第一次,可绝不是最后一次”。在迄今为止的人生舞台上,有...

推荐访问:党史 脱贫 时评
上一篇:豹纹草养殖
下一篇:企业党员学党章个人心得感悟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