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十四)_中医把脉诊断疾病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哈孝贤研究员      (接上期)   二、舌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前面介绍了舌诊的主要内容。在对舌象进行观察过程中,具体方法的运用、舌象的分析以及对舌诊临床意义的总体把握等,对于疾病的诊断确当与否,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诊舌方法
  舌诊以望为主,有时也要结合扪、摸、揩、刮等方法全面诊察。
  望舌时,要求患头略仰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下垂,舌面向两侧展开,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颜色。望舌的顺序,一般要先望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并且要先望舌质,再看舌苔。医者望舌要迅速准确,一望即得,不宜让患者伸舌过久。若一次判断不准,片刻后再重新望舌。必要时也可以结合刮或揩的方法,以鉴别舌苔的有根无根,以及是否染苔。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光线 望舌要尽可能在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门窗或有色墙壁的影响。如在夜间或暗处望舌,以日光灯或较强的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还需白天复检。因为,光线过弱能使白苔类似灰色,红舌类似紫舌;普通灯泡的光线下常使舌苔黄、白难辨,舌质皆红。所以有“灯下不观色”之说。
  2.注意饮食 某些饮食物常能使舌象发生改变,例如,进食后由于食物的磨擦,会使厚苔变薄;饮水后,会使干燥的舌苔变湿润。饮食过热或食辛辣刺激品,可使舌色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转为绛色;饮食过冷则淡红舌可变成暗紫色。过食肥甘油腻之品,可致舌苔厚腻。
  有些食物可使舌苔染上颜色,称为“染苔”。如饮牛奶、豆浆后,可使舌苔变白、变厚;吃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含脂肪的食物后,短时间内舌面可留有黄白渣滓,易与腐苔相混;吃蛋黄、橘子、柿子、黄色糖果等,可将舌苔染黄;吃乌梅、酱菜、橄榄等黑褐色食品,可将舌苔染黑,若吸烟多者舌苔也黑或灰黑。所以,观察舌象最好在患者漱口或进食前进行,或在进食后2小时再察舌。一旦发现舌苔变化突然或与病情不符时,应注意询问饮食情况。
  3.注意用药情况 有些药也常常对舌象造成影响。如中药黄连粉可使苔色黄染,西药核黄素、阿的平等亦然。长期服用抗生素,舌苔多呈黑腻或霉腐;正在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舌质多较红;服用含朱砂的丸散剂,可将舌苔染红。这些在望舌时均应加以注意。
  4.注意口腔的情况 有牙齿脱落的一侧,舌苔往往较厚,这是因为食物磨擦减少所致,睡中张口呼吸者,可使舌苔增多、干燥。这些情况均应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二)舌象分析
  在观察舌象时,还要注意对舌象的分析。首先是观察舌的神气,以把握气血、津液的盈亏,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转归。舌有神,表明精神气血充足,虽病也是善候,具体表现为舌色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舌无神,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衰,疾病预后较差,具体表现为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辨别舌有无神气的要点是舌色是否“红活润泽”。另外,要观察舌的胃气盛衰情况。舌的胃气可以从舌苔的有根无根表现出来,舌苔有根,提示胃气充足;舌苔无根,表明胃气虚衰。
  一般说来,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侧重。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舌苔则主要反映病邪的性质以及邪正的消化和胃气的存亡。例如,舌色淡红,而苔的厚薄干润或色之白黄灰黑等异常时,表明的是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消长等方面的情况,而正气尚未损伤,故治疗时要以祛邪为主。若舌苔薄白,而舌质出现的胖瘦老嫩或舌色之淡白、红绛、青紫等变化,则反映的是脏腑功能强弱,气血津液的盛衰及运行的畅滞等情况,故治疗时应着重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然而,人是个有机整体,而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舌质和舌苔的变化都是内在病变在舌上的反映,所以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分析。
  在舌质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有两种情况,即二者的变化一致和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一致,反映了其所主病机相同,病证统一。例如,舌质红而干,舌苔黄燥,是内有实热;舌绛红有裂纹,苔焦黄而干燥,主热极伤津;舌瘦红,苔少或无,主阴虚内热;舌淡嫩,苔白润,主虚寒;舌青紫,苔白腻,是血瘀痰阻。以上舌质与舌苔是一致的,提示病变比较单纯。但是,在疾病的过程中,也常有舌质和舌苔变化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应将二者的病机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分析。例如,舌红绛而苔白腻的舌象。舌红绛本属内热,而苔白腻属于寒湿,舌质与舌苔反映了寒、热两种不同的病机。这种舌象如果见于外感病,提示热入营分,而气分有寒湿;如果见于内伤疾病,则表明患者平素阴虚火旺,又感受了寒湿之邪,痰食停积。总之,舌质与舌苔不一致,表明病机复杂,体内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对这样的舌象综合分析,也就是辨证的过程,但在临床上还应分析病变的标本缓急,以制定相应治法。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
  临床实践证明,舌象是反映疾病比较敏感的一种体征,舌象的变化能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反映病情,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如《临床验舌法》说:“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可见舌诊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盛衰 脏腑气血之盛衰,可在舌上反映出来,如舌质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为气血充足,津液未伤;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干苔燥,是津液已伤;舌苔有根,是胃气充足;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是胃气衰败,胃阴大伤。
  2.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性质的病邪,在舌象上能反映出不同的变化。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而滑;外感风热,苔薄白而干;寒湿为病,苔白腻;湿热为病,苔黄腻;食积痰浊,苔厚腻;内有热实,苔黄燥舌红绛;内有瘀血,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等。
  3.分辨病位深浅 从舌苔的变化中,可以分辨病位的深浅。如外感热病中的苔薄,多为疾病初起,病位浅;苔黄厚,则是病已逐渐入里,表示病位较深。苔黄厚,舌质红为气分热盛;若舌质红绛,属于热入营分;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表示热邪已入血分。说明不同舌象可以提示病位的深浅不同。内伤杂病中,舌尖红起芒刺,属心火亢盛;舌边红属肝胆热;舌颤属肝风内动等,均提示了病位的渐次深入。
  4.推断病势的进退 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的消长与病位的深浅,所以察舌苔可以推断病势的进展。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的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是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盛而津液渐伤;若舌由燥转润,由厚变薄,往往是津液复生,病邪渐退的表现。
  但也应该指出,在临床上有时也能见到舌象变化与病情不相应的情况,如病情重而舌象变化不大,或正常人而见有异常舌象等。因此,在望舌的同时还必须联系病史,以及其他方面的症状、体征,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才能做出确切诊断。(待续)

推荐访问:漫谈 诊断 中医 疾病
上一篇:每天锻炼2小时癌症自愈【心理干预让癌症患者走出生命沼泽】
下一篇:春季慎防流脑 防流脑疫苗什么时候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