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推注缩写_浅谈静脉输注过程中静脉的保护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19-04-15 点击: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静脉穿刺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静脉的破坏,继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甚至是疾病的痊愈,作者就静脉被破坏的原因、结果及保护方法做了仔细的观察、分析、验证,愿与广大同仁共勉,已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静脉; 保护; 患者; 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32-01
  
  近些年来,临床上多以见效快、用量大为特点的静脉输注方式摆到了治疗疾病的主要位置。又加之慢性疾病患者也主要依靠静脉输注的方式和控制疾病,为此静脉的使用率日渐提高,。静脉用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护理问题-血管损伤。通过对临床静脉穿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笔者体会到:合理地应用静脉、保护静脉、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防止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使静脉用药得以顺利进行。所以笔者认为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静脉被破坏的原因
  1.1 反复多次的一个部位穿刺
  1.1.1医源性 患者没有进行规范治疗,随便到小诊所就医看病,静脉穿刺由多人操作,甚至非专业人员操作,静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且都选择比较好的静脉进行穿刺;实习护生因经验不足,常把好穿刺的静脉列为穿刺对象,使一条静脉遭受反复刺激;没有选择合适的针头;没有嘱咐患者及时热敷来保护静脉。
  1.1.2 患者方面特殊患者局限在反复穿刺,如烫伤、骨折等患者;慢性疾病反复发病,造成静脉多次、重复使用,而且嘱其热敷不予配合;年龄大的患者静脉弹性差,一有刺激更易硬化;点滴完毕按压时间不够或部位不准确,造成局部淤血,也刺激血管;还有一部分患者自己要求只穿刺一个部位,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教惯、纵容等。
  1.2药物刺激性大抗癌药、钙剂、钾剂等对静脉刺激都较大,容易造成静脉不同程度的损伤。
  1.2.1因经济利益的驱使,个别医务人员不遵循"能吃药不肌注,能肌注不静点"的原则,无论病情轻重,都实行静脉输液,使静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
  1.2.2 个别患者,甚至是大部分患者都以为静脉输液是最快、最好的治疗疾病的方式,自己主动要求静脉输液,更加重了静脉的损伤。
  2静脉硬化的表现穿刺部位的皮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黑色斑点、瘢痕;静脉触之变硬,甚至硬如钢丝,似肌腱,有的干脆看不见,结扎、热敷后也不见充盈。
  3静脉硬化的后果静脉硬化后弹性降低,甚至丧失,腔隙变窄。因结扎、热敷后充盈不完全,治疗时给静脉穿带来很大的困难,往往不能一次成功,造成静脉进一步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困难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继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疾病的痊愈。
  4静脉的保护
  4.1医疗机构 遵循“能吃药不肌注,能肌注不静点”的治疗用药原则,减轻静脉的使用频率,同时还能减轻经济负担和减少时间浪费。
  4.2调整患者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信任,争取患者合作,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穿刺失败。因为在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
  4.3合理选择血管首先选择患者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4.4掌握有效穿刺的技巧娴熟的技术是有效穿刺成功的基础,禁忌试验性穿刺,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再次穿刺效果。经过多年的护理实践,总结出以下穿刺技巧。
  4.4.1促进浅静脉充盈长期输液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常用的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如1%的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20%山莨菪碱等均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4.4.1.1湿热敷的方法。因热敷能有效地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吸收,恢复血管弹性。且湿热穿透力强,效果更佳。用40℃~50℃左右的热水,将毛巾浸透,捞出拧至半干,置于患者头一天穿刺的静脉上,温度降低后及时更换。亦可在毛巾上放一重量、温度适宜的热水袋,可以省去经常更换的麻烦。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热敷的次数可随静脉穿刺时间及硬化的程度而定。还可用95%的硫酸镁热敷。
  4.4.1.2热敷的注意事项
  水温适宜 温度以40℃~50℃最佳。视被热敷患者的感觉:“以热而不烫”为准。尤其是老人、儿童,因感觉不敏感和表达能力不完全,要多加注意,意识不清者更应注意。
  4.4.1.3及时观察,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4.4.1.4保持热敷温度,保证热敷效果。
  4.4.1.5坚持热敷,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良好的效果对治疗的帮助很大。
  4.4.1.6对不配合的患者应做好思想工作,讲清利弊,使其配合,既可为治疗节省时间,又可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4.4.2选择适当止血带绷扎位置传统的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部位上方约10 cm处。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位置,或扎双止血带时(位置在穿刺点上方分别为10~20 cm处时),止血带压力达到10.7~16.0 kPa。此时既能保持肢体远端良好的动脉压和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又能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4.4.3非握拳穿刺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近年来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具体方法是: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可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4.4.4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首选手背乏神经区,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另外,进针时针尖斜面略向左倾斜,并使针尖进入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以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4.4.5增大进针角度传统进针角度为15°~30°,如果静脉较深,血管较粗,可增大进针角度至40°~60°,以减小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损伤程度。
  4.4.6按压方法及时间我们目前使用的拔针方法是:拔针时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端1~2 cm,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此法较传统方法有改进,可有效地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但痛感强度没有减轻。经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4 min左右。
  4.5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注入单纯液体,观察5~10 min,确定静脉滴注顺畅后,方可输注药物,近年来还可将马铃薯切成片涂擦于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皮肤,化疗中间更换1次,联合使用新鲜芦荟汁每日3次涂擦化疗血管。结束时,再给予单纯液体快速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4.6使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可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是冠心病等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既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了疼痛,又保护了静脉。
  4.7中药外用和红外线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燕燕,刘文阁. 芦荟和马铃薯联合使用对化疗患者静脉保护的临床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3,28,6.
  [2] 孙淑云.浅谈静脉合理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10,10.
  [3] 贺亚勤,陈雪萍.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3,21:47-48.
  [4] 孙玉玲.浅谈静脉的保护 [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3,39:834-835.

推荐访问:静脉 浅谈 过程中 保护
上一篇:【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研究】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
下一篇:【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型失语的治疗影响】 脑卒中失语类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