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核心素养检测(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1-02-25 点击:

 单元核心素养检测(七)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郭军平 时下散文领域有一些学人喜欢把那些精短类的散文称为“快餐化散文”,我认为实在不妥。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持这种观点的学人无非就是喜好那些长篇大论的三五千字以上或者洋洋万言的散文,总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大散文,就是厚重,有分量,有历史责任感,有生命感悟力的好散文,就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流传百世万世的好散文,甚至有些学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上的散文,称其大都是些快餐型散文。这种狭隘散文观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域的错误指导。

 散文创作和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一样,都要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指导生活,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为散文素材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大到天文地理,中到国家大事,人物春秋,小到家长里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所有的文学体裁里,最能够表现真实生活的恐怕还是散文家族,散文其实就是所有文学体裁里的一个泱泱大国。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几乎所有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文学大师们都有散文著作。

 散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所可写你自然可以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深厚的思想内

 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为准的。

 有些散文看起来短,却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以中国古代散文来看,无论是《论语》的简短的对话体,还是《孟子》的论辩体,或者是《老子》的格言体,以及《荀子》《韩非子》《庄子》的学者体等,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以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甚至包括影响较大的《古文观止》里所收录的所有散文,哪一个不是依照这样的标准?如果要按照有些学人的标准以字数来论,这些岂不都成了快餐散文?如果给它们加上“快餐”二字,岂不是对古代文化的亵渎和不尊吗? 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像鲁迅、郭沫若、巴金,胡适、周作人,冰心、郁达夫等,他们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恰恰相反,他们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那么外国散文呢?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等,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名中外的呢?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有些散文的长反而让人感到啰唆、乏味,无聊;而有些散文的短反而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因此,散文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渎,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一种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文体,大师们可以写,无名作家甚至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写,“以吾手写吾心”,自由倾吐,自由抒发,何必规定这样写、那样写。东指点,西指点,好像他就是散文大师一样,其实让他自己来写,也不见得就比谁高明。所以,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不要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毕竟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长篇大论的散文并不是好的散文。

 B.散文素材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内容长短的不同。

 C.散文的质量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有关,散文应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

 D.散文创作容不得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才会让散文创作繁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A 项,“长篇大论的散文并不是好的散文”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为准的”,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散文的好坏与长短无关;B 项,“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内容长短的不同”错误,散文的长短不是由素材决定的;D 项,“容不得批评”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不要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文中说的是“不要随意贬低”,并不代表“容不得批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 2 段详细说明有些学人提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实质,为下文的批驳打下基础。

 B.作者在文章第 3 段宕开一笔,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在第 4 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文章第 5,6 段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证明观点,论证严密。

 D.文章第 7 段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本题 D 项,“文章第 7 段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表述错误,第 7 段只选取了朱自清的事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这是正面事例。本段没有列举反面事例。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散文前面加一个“快餐化”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贬称,不利于散文的繁荣。

 B.散文是文学体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能够表现真实生活。

 C.散文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它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大师可以写,无名作家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写。

 D.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的贬称,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鼓励大家写短文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 D 项,“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鼓励大家写短文章”错误,目的应该是呼吁不要随便给散文创作定框架。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 8 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 3 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 5 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

 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4.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亲生命性”这一概念在材料三中,“生物恐惧症”这一概念则在材料四中。A 项,歪曲文意,“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误,原文说的是“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B 项,表述绝对,原文说“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选项去掉了“可能”二字。C 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A 项,改变范围。文中说的是聊天中的孩子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而不是指喜欢自然的孩子中的一半人。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 分)

 (1)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概括归纳能力。材料一二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事实,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他们偏爱自然界中的某一方面,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他们在自然界的行为比较自我随性,可能会妨害生物。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可见自然教育受众群体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比较单一。材料三四主要阐述自然教育的理论,根据材料三可知,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根据材料四可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危险反应过激,因此要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话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位于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润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春景图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气,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蔬莱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显现,露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看,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草蔬菜,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色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生长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襄着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儿,让人据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蓬勃的生机在缠绕的枝叶间展现。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诗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人,演奏着浪漫的交响曲,提琴、簧管、长笛……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

 怕她在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性情操持,就像蜜蜂在花丛中辛劳,像莱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止这天生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的脚步移动着,在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个芽;在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一片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的生命,相互依靠,相互缠绕,寂寞中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了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的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进行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我”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我”“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我”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作品对“母亲”的情况只是一般交代,没有具体描写,也没“采用多种手法”,因而也不会“栩栩如生”。故选 D。

 8.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6 分)

 【答案】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②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题中给出赏析的角度“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答题的关键是找打运用额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情感,从段落看“院子”和“花草、果蔬”是点面结合,从修辞看“拟人、比喻、对比”,从表现手法看是“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情感是“对院内花草、果蔬的喜爱和对社会上弄虚作假,失去本真等‘赶潮’现象的遗憾之情”。

 9.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①小院之所以弥漫着花草的气息,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作品赞美小院,更是为了赞美“母亲”;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文章最后两段写母亲的劳动,抒发了对劳动的赞美之情;③小院里布满了花草果蔬,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是包容坚定的生命的象征,而母亲也恰恰像土地一样包容“性格迥异的孩子”,作品以此作结,升华了作品主题。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额结构安排的能力,要求回答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的原因,答题时注意分析这两个的内容和作用,首先从语段内容的关系看,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从主旨看,作者赞美花草院落,更是为了赞美“母亲”,“母亲”辛勤劳作展现出“母亲”包容一切生命的胸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蓬勃向上;让小院充满温情,让作者在花草院落中感受到“母亲”的爱,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依恋之情。因此文章的最后加上这两个段落。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传(节选)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是闻其名,将推毂① 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提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② ,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 ③ ,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④ 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⑤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①推毂:比喻推荐人才。②汉武帝杀王恢:王恢率军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③子玉缢而晋侯喜: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④繇:通“由”,从,自。⑤缗:指成串的铜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

 /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本题“横行”为动词,后面需要加地名,“齐魏”是地名,应为“横行”的宾语,所以是“横行齐魏”,排除 AD;“今青溪盗起”是说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陈述已经完整,“不若”即不如,后面是假设的情况,所以在“起”后要断句,“以”表目的,“使讨方腊以自赎”这句不能在中间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即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口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口死”。侯蒙属大夫,故其死称为“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表述错误,古代男子 20 岁成年,举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 18 岁。故选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混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侯蒙援

 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 D 项,“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错误,据原文“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可知,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故选 D。

 13.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答案】(1)侯蒙告知他们说:“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2)到这时,皇帝就私下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臣下敢做的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晓”,告知。“无庸”,不用,无须。“第”,只管。(2)“谕”,告诉,使人知道。“要”,读 yāo,讨好。“进”,做官,这里引申为晋升。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他还不满二十岁的时侯,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他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后来有一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

 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官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告知他们说:“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侯蒙)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在郊外祭祀天地(都是)提前办理,(户部)尚书就执掌此事。到这时,皇帝就私下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臣下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来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查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毫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青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臣。”命他任东平知府,(侯蒙)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谒金门

 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① 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② 了。

 (注)①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②温(wèn):揩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点明时间在暮春,一个“又”字,写出时光流逝之快,并暗含女主人公的深深叹惋之情。

 B.又是梅小之时,回想起当年在城外“南陌”离别的情景,思念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将笔触拉至梦境,“悄”字写出沉浸回忆而浑然不觉,情意之深厚可见一斑。

 D.上片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既有眼前实写之景,也有虚写之景,二者彼此呼应。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D 项,“上片句句写景”说法错误,上片第四句没有景物描写。上片的意思是:春天又快过去了。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子尚小。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沉浸在梦中。故选 D。

 15.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人表达烦恼之情的。(6 分)

 【答案】(1)写信遣怀,相思难以尽诉,徒增烦恼;(2)饮酒难消愁苦,醉后字迹又小,烦恼更是加深;(3)情难自已,泪洒红笺,使得字迹模糊,烦恼之情达到极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入表达烦恼之情的,可以具体分析词的下片写了哪些内容。词人先是写信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相思,可是刻骨铭心的相思怎么是小小“红笺”能倾诉尽的,所以写信只是“添烦恼”。然后词人想通过喝酒来消除自己的愁苦,醉后字迹又小,烦恼更是加深,情到深处,难以自已,眼泪湿了红笺,使得字迹模糊,烦恼之情达到了极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出了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3)《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挟、遨游、终(2)

 喻、义、利 (3)歇、自可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月,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尘世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清冽,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水,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心灵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_____________的素书。她婉约,曼妙,_____________,不愠不喜,用_____________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_____________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潺潺流水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5 分)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A 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B 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水墨画卷的清淡”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C 项,句子结构与后文一致;D 项,“清淡的水墨画卷” 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故选 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5 分)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此句缺少主语;B 项,“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 C 项,“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D 项,“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恰当,全句句子结构合理,句子成分完整。故选 D。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5 分)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百读不厌:一遍又一遍地读,也不觉厌烦。形容作品有吸引力,耐人寻味。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修饰“素书”,应选用“百读不厌”。(2)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根据“婉约”“不愠不喜”等分析,应选用“不骄不躁”。(3)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波澜起伏:波涛一起一落,比喻文章像波涛一样壮阔起伏,也比喻思潮的起伏变化。根据语境,应选用“柳暗花明”。

 (4)百转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波澜起伏: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修饰“境界”,应选用“百转千回”。故选 B。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如果用功读书,时间就留在你优异的成绩里; 如果积极锻炼,时间就留在你健康的体魄里; 【答案】示例:如果为人热诚,时间就留在你美好的人缘里;如果辛勤耕耘,时间就留在你丰硕的收获里;如果善于思考,时间就留在你睿智的思想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问题:注意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词性要相当。句子仿写四大禁忌: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忌结构不一,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忌修辞不符,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忌色调不合,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比如本题中,仿照句式“如果……时间就留在……里”,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四、写作(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如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叙述过程中适当添加人物或环境描写;(2)不少于 800 字 。

 【参考例文】

 走过,才明白 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题记 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

 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华的古老华夏。

 那是外网上挂着的宣传汉服的视频。穿上了汉服,一个个便都成了诗画中走出的人。或浓妆恣情饮酒,张扬而热烈,或淡抹执卷而读,素雅而明秀。有佳人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亦有才子广袖翩飞玉树临风。交领,右衽,束腰,一丝不苟。再在腰带上用绳线松松挽个结,压一块精雕细琢的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真真是绝世无双。古老的汉服就这样走向世界,在偌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想想唐明皇的时代,大明宫里灯烛高悬,处处皆是皇家华贵与威仪。丝竹齐喧,有倾国之颜踏歌而入缓扭纤腰,一个盛世的繁荣便在翻转舞动的袖中流转。如此,便有了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舞》。我总想着,纵使贵妃天人之姿,若是没有了羽衣的增色,终归是少了几分灵动。汉服就这样,走过了盛唐。

 忆及几年前,如果有人穿着汉服走街过巷,那必是引得一路的侧目议论,更有甚者,

 觉得那是韩服或者和服,皆是止不住的鄙夷。实在可悲!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我倍加珍惜的汉服,你却说它属于扶桑?思及现在,内心止不住的庆幸,且不说满街的汉元素,便是穿上汉服,路人也大多报以微笑和赞赏。失落的汉服,终于走出尘埃,散发出更加耀眼绚烂的光华。

 去年的时候,曾经去安徽宏村旅游。粉墙黛瓦中有一位姑娘身穿汉服在拍照。微风拂过,轻轻撩起她月白的裙角,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坠着流苏,根根纠缠。树影斑驳,她倚着树,低眉浅笑,熙来攘往的人群无意识间为她留出一块空地。尘世浮华,手执折扇的她淡雅得如同裙角绣着的杏。后来,我也买了这样的两把扇子,竹骨纱面,隐藏着一折一折的流光,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便依稀嗅见淡淡的杏香,清幽而绵长。

 正是因为走过才明白,汉服不仅仅是衣服,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沉重,因风骨而意蕴深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推荐访问:上册 选择性 课时
上一篇:2021-2022年新党章知识应知应会考点主题党日答题活动竞赛测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家长大课堂倡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