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源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征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需要和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正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方位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在凸显乡村特质的同时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

  [作者简介]黄骏,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邱仁富,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推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本质上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向现代性变革

  一、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的内外因素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是其产生量变与质变的重要条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就内因而言,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就外因而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追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这些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不可分割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其自我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诉求

  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我们有两种抉择:要么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消极应付,被动地接受社会的现代化“改造”,甚或退出历史舞台;要么积极主动地在社会文化的大变迁中扮演主角,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定位,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实现自我超越,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的选择将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本身的命运及价值向度

  其实,文化本来就应该是个开放的系统,文化本质上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不断地更新自我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价值向度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按照威廉(W.F.Ogbum)的理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发展一定要同步,才能尽可能地缩小因为非物质文化滞后于物质文化发展而产生的“文化堕距”(Culture lag),最大限度地消除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才能使其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其价值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换言之,先进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而是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也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自我提升是其价值实现的根本,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转变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追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事实上,文化本质上就是由经济社会决定,反过来又作用于经济社会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文化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因而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作支撑,不断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要。随着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传统文化显然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与整合的需要,传统文化向现代乡村文化的变革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现代性变革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我国正处于各种矛盾凸现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加上国际局势极不稳定,民族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使这些地区的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面临严峻挑战,其主要问题表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广大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相对紧缺,农村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有的农村还是比较贫困,群众生活比较艰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发展。如素有“无山不瑶”美誉的瑶族居住地区,广大瑶族群众居住在高山区,乡村交通极为不便。据近几年广西年鉴资料统计,直到XX年,有些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还普遍不足1500元。其中,XX年,广西的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元,高于XX年,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高于XX年,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元,高于XX年连一次电影也没放过,农村图书馆也因书籍过于陈旧无人光顾而名存实亡。虽说近几年实行了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的电视机拥有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农民喜欢的电视节目却不多,不少村民甚至反映现在的电视节目过于时髦花哨,难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鸿沟继续扩大,而农村各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的差异应

  该如何整合也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些都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的制约因素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落后的亚文化因素制约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社会,各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生存的合理性,但也必须与先进的主流文化相适应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传统文化中,也不同程度上夹杂着一些落后的亚文化因素,如落后的民族习俗、封建迷信、不健康的文化生活诸如赌博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与落后方面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需要我们加以审慎的扬弃。落后的亚文化因素往往拒斥先进文化的影响,阻碍自身的现代性变革。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文化独裁主义、文化孤立主义、文化蔑视主义和文化悲观主义等。当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宗教迷信之所以还十分盛行就是这个道理。具体表现为对牛鬼蛇神的迷信崇拜、对佛主神灵的企盼等。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地方的一些农民很在意一些奇怪的声音和动物的行为诸如午夜鸡鸣、半夜怪异鸟类的呻吟、狗上屋顶、遇见蛇脱皮或大蛇等,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往往会请当地道公、天师、巫婆等“求神”或“扫鬼”等。此外,赌博活动也十分普遍,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麻将、扑克、象棋、围棋、六合彩等,其中六合彩危害最甚,在1:40的利益驱使下,一些村民深受蒙骗,不断做着“一觉醒来变成百万富翁”的美梦,痴迷于六合彩赌博,导致家破人亡、妻儿离散。值得指出的是,以上这些落后的亚文化还具有跨民族性和跨地区性,正和我们的先进文化争夺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先进文化与落后的亚文化之间的角逐还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落后的亚文化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疑还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的绊脚石

  (三)外来不良文化与敌对势力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消极影响

  近几年,外来不良文化对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据中央电视台XX年8月21日“焦点访谈”节目报道,如今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一些农户在办丧事的时候,竟然也引进了以前只有在城市色情行业才能看得见的低俗不堪的脱衣舞,其裸露与色情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文化生活。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外来不良文化就更容易占领当地文化市场。六合彩赌博之风的普遍盛行其实也是外来不良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来不良文化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却对当地农村纯朴的民风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破坏,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现代性变革的重要障碍

  此外,农村的稳定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农村文化的现代性变革还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会给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带来许多的负面作用。目前,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时有出现,与“流亡国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国内分裂主义分子遥相呼应,伺机制造事端,企图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们无视历史和现实,勾结国际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和人权旗帜,捏造种种虚妄不实之词,欺骗不明真相的人们和国际社会,企图使民族问题国际化,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这些不稳定因素目前虽然还不至于动摇大局,但始终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现代性变革的一种干扰力量,要使这种变革偏离正确的轨道。这对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整合无疑也是十分有害的 三、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现代性变革的对策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多角度、多层次推进农村文化的现代性,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乡村特质,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或民族性道德的地方性知识传流,即使其绵延生长发生了某种根本异质性的转型和更新,其延伸的过程仍然是不可截然割裂的”。农村文化传统最根本的就是能够彰显农村特质,文化传统的重塑要求以一种新的理念传承传统文化。扬弃农村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向度,最主要的是实现民族宗教文化、民族风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现代性变革,重塑农村文化传统

  1.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宗教文化的现代性变革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宗教教义是宗教文化的核心,因此,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性变革首先应该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宗教教义的现代化,使其体现出时代性特征,贴近民族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时代要求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要求相适应。能够反映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文明成果,引导信教群众树立健康的心态、文明的道德风范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理念。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功能,积极服务于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在农村积极开展反邪教迷信活动,使信教群众能够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及迷信文化,自觉抵制邪教及迷信文化的影响。农村宗教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农村反邪教迷信的重要途径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风俗习惯的现代性变革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风俗习惯是“反映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市化、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广大乡村,农村风俗文化面临被历史遗忘的危险,如何对待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农村风俗文化,如何转化、扬弃和创新民风习俗已经成为农村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话语。例如,在居住文化方面,农村居住文化内涵丰富,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侗族乡村,就有最能体现其民族特质的鼓楼、风雨桥、凉亭等,其民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和灵魂,是侗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综合体,是全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当然,农村居住文化的现代性变革首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在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推动乡村居住文化的健康发展;在乡村民风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乡村民风显得极为珍贵,要继续弘扬执礼好客、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心公益、淳朴自然、勤劳勇敢、积极进取的乡村民风,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着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民风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风风貌建设,促进民风民俗的现代性转化,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新农村的乡风乡貌等

  (二)把握时代脉搏。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一种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健康、科学、向上的文化。农村文化的创新不是简单地保留传统的乡村文化,或者机械地添加某些外来文化因

  素,更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同化。这种创新应该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辩证分析,用积极的态度对其进行“瘦身”,摒弃其退步的、颓废的、腐朽的文化要素,实现“文化健身”。任何健康文化都是开放的,都有吸取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诉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农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2.大力发展特色文化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首先是要抢救和保护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甚至遭到破坏。为此,要“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建立健全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给予保证、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坚决制止、惩罚、谴责任何蓄意破坏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行为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必然要传承优秀文化,要在广大乡村积极开展“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民族特色艺术之乡”等命名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唤醒、激活民族优秀文化;开展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推动农村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得到发扬光大。保护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发展是价值向度。唯有发展才能实现农村文化的与时俱进,凸显地方特色。因此,发展农村文化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把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3.大力发展数字文化

  农村发展数字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不同民族多元文化互动的需要和农村优秀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考量农村优秀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农村发展数字文化,应着重加强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级文化站、广播站和村文化室等提供数字文化信息的能力;推进网络进乡、进村工程,使农民能够享受网络信息的文化权益,把农村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一起,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新

  (三)厘清文化脉络,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多样性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则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表征,因而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此,厘清文化发展脉络,深刻认识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现代性变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毫无疑问,强化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现代性变革的重要途径。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多元文化互补。在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社会里,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吸收其他文化的愿望,这本身既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现代性变革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因子,旧的文化才能脱胎换骨,新的文化才能应运而生。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这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极为不利的。唯有努力创造条件,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才能早日实现自身的现代性变革

  为此,我们要建构多元文化交流的和谐环境和平台,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实效性。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和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除了政府与政府组织开展的那些正式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之外,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仅仅停留在民间自发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政府应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要营造民族友好型的和谐合作环境;架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长廊,为多民族的民间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创新文化交流与互动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走上国际交流舞台并向互动的纵深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制度保障等。只有这样,全方位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实效性才有可能不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霁 月]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注解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现代性 传统文化 变革
上一篇:度常务副县长述职述廉述效报告
下一篇:事迹材料:职高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