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党课教案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09-07 点击:

  庆七一党课教案

  庆七一党课教案

  一、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四、 教学时间:3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

 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结果,同时也注重过程;不仅要搞清楚“什么是”,更要积极探索“怎么建”,以“怎么建”的经验积累深化对“什么是”的认识,逐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

 以和谐的观念、和谐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和谐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二、党章修正案增写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自然段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xx大报告明确地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xx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所有这些,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党的xx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孝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节 关于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矗

 一、什么是和谐校园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3、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4、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目标内容:要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实践的激励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要着力建设能够体现正确办学方向、体现本校鲜明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形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和谐校园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核心

 构建和谐学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1、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2、依靠人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1) 首先要依靠教职工办学

 (2)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依靠学生

 (3)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务实态度

 3、提高人是办学的目标

 (1)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2)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

 (3)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人际关系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1、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

 (2)教职员工之间要和谐

 (3)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4)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2、学校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周围社区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维护。所以学校要实现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 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和谐

 (2). 学校和周边社区的关系要和谐

 (3). 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要和谐

 (三)、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的准绳

 1、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

 2、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

 (四)、公平公正是学校和谐的凝聚力

 (五)、文明整洁是学校和谐的形象

 (六)、创新诚信是学校和谐的品牌

 (七)、充满活力是学校和谐的动力

 (八)、爱护自然是学校和谐的本色

 (九)、安定有序是学校和谐的保障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浦东新区的品牌学校而共同奋斗!

  庆七一党课教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首先非常的感谢各位党员老师能在百忙当中来听我的党课,同时也欢迎业余党校的学员来学习,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这个话题。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团体的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章对党的性质作出”两个先锋队”的规定,表明我们党,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二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而这两个先锋队的统一,就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加强党建和探索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呢?

 首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

 《共产党宣言》解释了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声明工人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党,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无私性和彻底性,表明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因此,作为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政党是历史上最先进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后建立起来、为拯救中华民族与水深火热之中的政党。我们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更谈不上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坚持的理论和纲领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优势。

 当然,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看到,150年后的今天,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国情、党情、民情等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了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实践作为检验一切的标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保持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需要。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又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如何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而没有其他任何政党能够作到这一点。

 再次,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不论是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还是二者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工人阶级利益同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惟一宗旨。毛泽东曾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行动准则。十七大党章提出:发展为了人民,也鲜明的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了人民谋利益,团结领导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执政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使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额根本标志。

 第三,在执政的条件下,更要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执政后,党处于执政地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为谁掌权,怎样对待权力,怎样使用权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当官做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那么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性质,党就会蜕化变质,以致丧失执政地位。只有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才能巩固和保持执政地位,才能从根本上代表民的利益。

 (二)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是一个统一整体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概念,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前者着眼于党的阶级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着眼于党的群众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本质关系。它们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紧密相联。如果不坚持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不具备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基本素质要求,就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反之,如果不集中全民族的先进分子,不代表全民族的利益,不站在民族解放和振兴中华事业的前列,成为全民族的先锋队,党就元法壮大,党的历史使命就不可能完成。所以,从根本上讲,”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都是对我们党的性质的科学定位。

 另外,把握两个先锋队之间的一致性,也是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以充分体现。工人阶级政党之所以是最先进的政党,就在于它丝毫不带有剥削阶级政党的政治狭隘性,始终能以工人阶级争取整个人类彻底解放的胸怀,不断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所处的客观环境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出发,只有向全民族各个阶层优秀分子敞开组织大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我们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也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结和依靠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完成自己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所肩负的伟大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概括了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

 翻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工人阶级运动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完成的,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政党能够担负的。”在新时期,邓小平针对党内外一些削弱或取消党的领导的思潮坚定的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员这是不能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新形式下,我们要把一个13亿人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负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接待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因为阶级特征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这样一来,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便历史性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一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共产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她代表了中国广大被压迫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时代前进方向,因此最有战斗力,最富于牺牲精神,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也最虚心接受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并用于自己的事业。这是中国其他任何阶级政党和政治集团无法比拟和元可替代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业绩,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进入新世纪,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妥善处理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义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党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中国在东欧剧变十年之后,不但没有瓦解,反而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我们党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取得了各民主党派人士及其他革命团体的信任,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国。面对这样一个地大物博,资源富饶,历经沧桑,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虽曾遭受帝国主义蹂躏,而今已经崛起的大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不可想象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且是一个已经执政59年大党,具有极大的权威,这种权威是必须的,如果执政党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失去了权威,这个党必将是一盘散沙,这个国家也将是一蹶不振。其次,党是由工人阶级和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他们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员的先进性定着党的命运。要八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加强核心,关键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再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重任,对我们党来说,党的领导历来是与党的性质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确立的。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首要任务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我们还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致力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键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从根本上冲破当时缚束生产力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先进政党。党87年来的经验也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作为先进的政党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根本的一条就是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

 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在87年的奋斗中屡经磨难而不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与社会进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今天中华民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关系到党的执政的全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四、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最合理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这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人类有意识地追求理想社会的历史可从一些奴隶社会的思想家说起,一些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一批资产阶级的启蒙者都声称找到了人类最美好的社会。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合实际和难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的合理成分,抛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就意味着党所从事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理想都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根据马克思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要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信,这是一条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揭示了一条客观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一定会起来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它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胜利,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特性出发,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所证明。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元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给世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希望。尽管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错综复杂的情况,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的历史总趋势。

 (三)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

 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党的最终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目标统一起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它既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想,又是符合、代表全人类利益的美好追求。共产党人就是为着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社会先进战士,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根本职责。

 作为党员和入党者要从完整的意义上理解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共产主义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积极成果,经过革命性的变革,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揭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事实真理的角度说,共产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从人类利益追求的价值角度说,共产主义是代表人类最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二是共产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运动。它既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运动,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作为现实的历史运动,它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现阶段,我们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必经历史阶段,也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现实展现;三是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同样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相继存在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历史规律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五、党现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差,起点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使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否则我国不可能发展成为成熟的社会主义。.

 第二,从我国社会的现实国情来看,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然而,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未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原有的生产力水平越落后,经济越不发达,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有密切关系。当今的时代同时并存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时刻进行着比较和竞争。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全面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的时候,才是实现了现代化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同时,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的概念,它的内容和标准随各个时代经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这种时代特点决定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初级阶段。过早宣布已经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必然导致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葬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程。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现实状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庆七一党课教案]

推荐访问:庆七一党课材料 党课 教案 庆七一
上一篇:2018年度社区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报告
下一篇:党支部“七一”安排党课材料.doc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