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问题研究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09-06 点击:

  坦洲镇重点调研课题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随着坦洲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又逢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矛盾交织,如何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执政基础,保稳定、促发展,是我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根据市委组织部文件要求,我镇就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开展了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坦洲镇党委下辖29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社区)党支部14个,机关单位党支部2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26个,企业党支部47个,两新党组织172个,其他党组织13个。

 全镇共有党员2578人,其中,35岁及以下党员915人,占35.5%;36岁至45岁党员590人,占22.9%;46岁至54岁党员235人,占9.1%;55岁至59岁党员169人,占6.5%;60岁及以上党员669人,占26.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党员552人,占21.4%;大专学历党员589人,占22.8%;中专学历党员224人,占8.7%;高中、中技学历党员353人,占13.7%;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860人,占33.4%。

 近年来,坦洲镇坚持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统揽全镇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以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着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一)抓班子、建队伍,建设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的服务队伍。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的是群众,是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基于此,我镇始终坚持以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选优、提能两个环节,全面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了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源动力问题。一是抓村(社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功能定位、自然资源、产业优势以及中心任务的不同要求,因地用人,将具有农村工作经验、发展能力较强、工作实绩突出、服务群众有本领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不同类型的村(社区)领导岗位上,让各有所长的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担重担”、“挑大梁”。

 经2011年1月和4月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选举,我镇现有“两委”班子成员73人,其中村委成员40人,支委成员60 人,2名大学生村官为两委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3人,较上一届提高了14.6%;平均年龄39岁,最小28岁,主任中50周岁以下8人,占61%。共有27个村“两委”班子成员有交叉,其中有8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中,妇女干部有14人,占19%。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女干部配备均有了较大改善。一批综合素质较强、党员群众拥护的年轻党员进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从推动农村发展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出发,每年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组织镇机关公务员和各村(社区)书记、主任、政工副书记到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接受高端培训,参训人员达420人次。组织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助理、两新党组织书记参加村官大讲堂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就业技能以及创业知识等培训,加强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2010年以来,共举办“两委”干部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400多人次。全镇“两委”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不断改进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注重从农村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特别是妇女、高学历人才和35岁以下优秀青年和企业生产工作一线、新社会阶层及“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近三年来,我镇发展预备党员178名,平均年龄为36.3岁。大专以上文化的130名,占了73%,充分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二)建阵地、重利用,搭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服务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活动,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阵地,是更好服务群众的重要基础。一是推进服务阵地的基础建设。深化“2+8+N”模式,在我镇建立起多功能高标准的服务平台。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效整合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社区环境卫生监督站、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农技服务站、社区文体活动室、社区计生卫生室、社区治安警务室、社区法律服务室等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效力。二是建立不同领域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协作平台。联系坦洲实际,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对子女就学、就业培训等需求越来越突出,我镇建立了由各职能单位党组织、村(社区)、两新党组织三方组成的服务平台,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既提供了群众方便,又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党内信息互通平台、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三大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充分利用“坦洲政务微博”为善于使用网络工具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便利通道。同时也方便外出打工的群众针对村务公开信息发表观点,更广泛地收集各方、各地、各层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远程教育“党员示范户”活动,共引导39个党员示范户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商定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共同致富,使“能人效应”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村和社区加快发展。

 (三)建制度、立规范,建立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强化了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开展村两委干部“述职述廉”工作,提高了村级干部的履职水平。二是建立党代表任期制。根据《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粤发〔2008〕12号)和全省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现场会要求,在各村(社区)不断优化和完善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实现一村一个党代表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各级党代表作用,密切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的联系,深入推进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三是健全党内关怀制度。以创设党员服务中心为新平台,建立健全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帮扶机制的新载体。在村(社区)和村民组(片区)建成党员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合唱“一首歌”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坦洲镇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坦洲镇部分复退军人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坦洲镇年老及困难党员生活补贴暂行办法》,设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确保帮扶机制长期、规范、深入地开展,增强实效性。四是建立党组织规范运行制度。树立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新理念,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村级财务移交管理等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党务村务公开,在村级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效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向心力。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扎实推进驻村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推动党员干部定期拜访群众,加强沟通联系,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当前我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认识不够深刻,服务意识淡薄,在基层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为人民服务停留在口头上,忽略群众的想法,造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思考不深入,作风漂浮,缺乏耐性。

 (二)活力不足。一是部分党组织虽然党员数量不少(如永一村),但是外出党员多,党组织活动开展很难,经常碰到发展新党员时,到会党员未能达到规定人数而无法召开的窘境。二是虽建立起党员生活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党员对党支部的凝聚力不足。三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贫乏,开展活动较少,农村党员平时更专注于生产活动,没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三)服务渠道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意识的提高,群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相应地丰富党组织提供服务的方式,如组织党员深入村(社区)、农户、两新组织、出租屋开展实地走访,组织志愿服务等,而部分党组织的工作模式仍然是让群众主动上门表达诉求,大大制约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

  (四) 党员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部分农村党员文化水平低,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加强自身修养缺乏动力。年轻党员外出务工较多或部分年轻有为的青年才干没有吸收成为新党员,造成农村党员队伍中缺乏新鲜血液。我镇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党员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例如我镇开展村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人才引进的有效机制。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学历高、有干劲的群体。坦洲镇大学生村官人数累计有13名,由于各种原因,留任的比率较低。如何在基层党组织中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五)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服务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又不健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岗位的吸引力,加大了人才引进的难度;少数党支部活动阵地有限,影响正常办公,党建活动和党内民主生活也无法开展。总的来说,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我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牢固的自觉的服务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前提。应紧紧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培养服务型党员、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一是通过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读书会等活动,加强学习交流,使党员干部意识到服务群众的迫切性,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二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组织举办“书记培训班”、书记讲堂和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实施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党组织一把手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好基层“领头羊”的思想认识问题,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层党校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基层党校在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考学评学、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我镇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

 (二)主动服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将服务阵地前沿,积极创新,丰富我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机制,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下访、入户谈心活动,组织面向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或外来务工人员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将服务下沉,深挖群众需求,指导和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紧贴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服务内容。一是为基层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维权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依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坚决捍卫基层群众的合法权利和合理诉求,成为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协调者。二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服务。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三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服务。我镇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群众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当群众存在怨气和矛盾时,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应积极主动了解情况,通过热情贴心的服务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密切党群关系。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考核体系。一是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制定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制度,明确各单位联系人的职责和要求,明确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规范,明确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明确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措施。二是要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可在实施《坦洲镇机关单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考核指标体系,并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将干部和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考评结果作为党建目标管理、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干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广大干部和党员真正把服务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对党员组织考核,开展民主评议,把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对优秀党员给予表彰,对评议等次较低的党员,及时提醒教育,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使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履职尽责的意识,在监督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建立健全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 “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责任考核体系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加大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与坦洲镇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完善《关于对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离岗后进行一次性经济补偿暂行办法》,切实解决离任村干部的安置和生活保障问题,灵活安置办法,提高“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加基层党组织岗位的吸引力。

 8

推荐访问:巡视基层党建问题 党建 基层 研究
上一篇:2020党支部半年总结例文
下一篇:2017上半年机关单位党建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