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业园区助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路径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03-28 点击:

  探索工业园区助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 **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 (2018年11月8日)

 在市委组织部和党校的具体指导和推进下,我作为2018年第二期县级干部进修班学员认真参加了学习,本次进修班学习对我触动很大,影响很深,全面提升了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将全力以赴提能力、促工作,真正将终生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天4月份,组织将我由县委办调整到园区管委会任职,更使我压力倍增,园区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我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学习内容,现就工业园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工业园区的作用发挥和发展态势 在全球经济中,一国欲取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扎根于本土的工业园区。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的以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举步维艰,而众多中小企业以工业园区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却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力。从1985年第一个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成立至今的33年间,工业园区作为加速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强力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工业园区的发展不仅迅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县的经济发展也不能仅依靠本地一两家大企业来支撑,更多的还需要依靠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随着经济形势和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已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以我县为例,过去传统的能源经济逐渐在走下坡路,县城发展全靠下寺湾采油厂贡献税收的路子行不通,已不足以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如何促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摆脱能源经济束缚,工业园区作为重要发展载体,作用发挥尤为明显,必将成为创造县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和经济建设的战略性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建设工业园区的进程。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区域与城际竞争愈来愈激烈,工业园区的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发挥工业园区自身优势,促进同类企业的集聚和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区域特色经济,从而实现行业规模经济,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政府作为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增强工业园区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现代工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地方政府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有着政府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创新,我国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园区建设模式是园区成功的第一要素,但也正是由于政府的过度参与和干预又对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和问题。同时,园区自身建设的不到位也引发了相关问题。 (一)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我国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痕迹明显。目前,国内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由此还导致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同质化,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得不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产业结构雷同,资源大量浪费。不顾及产业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结果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定位脱离实际造成园区发展困难,固步不前,招商引资吸引力弱,但同时又迫于发展压力,在实际招商引资时,降低要求甚至没有要求,以致园区发展偏离规划定位,出现环境、就业、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诸多问题和矛盾,最终造成园区作用效果发挥不明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推力不够的结果。 (三)整体竞争力较弱。一是集聚优势不强。园区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不多不深,这除了企业之间在技术与产品方面相互提防外,客观上也由于入园企业从外部植入,相互关系较弱,产业链上的分工很少,每个企业都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由于缺乏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无法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园区也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二是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性不足。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性不足,没能形成很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的作用,产业链上的协作或者没有,或者只是在低层面、低水平上进行,那种相互需求、相互推动、相互渗透的局面尚未形成。三是招商引资无序竞争。全民招商和遍地招商给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带来了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各地工业园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国土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据招商通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产业园区整体空置率高达43.2%。即使在商务发达的上海,商务园区的空置率也超过10%,部分园区空置率超过20%。过高的空置率会挤压产业园区公司的盈利空间,影响其资金使用效率。四是缺少服务支撑体系。没有建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制度性联姻,缺少科研成果产业化正常通道;缺少中介服务机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发达。五是融资难、资金短缺。目前,国内工业园区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手段少,担保能力弱,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平台抵御风险能力有限。

  (四)投资软环境差。政府管理职能有待完善;工业园区的管理与服务亟待提高;工业园区缺乏地气和人气,生活配套较差。目前,处于“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园区中的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力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知识流动和积累速度慢,创新文化不足;甚至管理机构缺乏远见,易滋生官僚腐败,以上这些现象都亟待改变。 三、工业园区发展对策与思路 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集约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统一规划、配套服务,使某一产业能够相对集中起来,节约管理成本,产生规模效应。自我国第一个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成立33年来,全国各地工业园区陆续建成,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体制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推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发展与全球高度融合,区域与城际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迫使中国的工业园区及其所在城市必须慎重制定其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只关注园区内入驻企业家数、注册资金、投资额等规模性指标,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它要求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物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在财力资源的利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以追求财政收入增加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工业园区逐步摒弃了那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从世界加工中心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已经进入了企业集群的良性发展阶段,而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加工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和区域的竞争愈演愈烈,营建工业园区的风险性正在增加,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政策工具,其重要性受到质疑。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地方的区位要素更新替代了固有的垄断性,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通的障碍,标准化生产减少了对工人特殊技能的依赖。产业在全球转移、低成本的区位可以被替代。因此,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倡议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园区也注重内部产业联系的构建,争相把在全球流动着的生产要素留在本地。 长期以来,中国的很多企业在从事价值链的低增值环节,工业园区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受控制、被选择的地位,在进入WTO之后,还受制于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动摇,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工业园区面临着残酷的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空洞化的问题。随着我国各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各地工业园区积极融入到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当中,知识流动和积累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园区内企业也都相应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这也直接促使中国的工业园区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世界加工中心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过渡。 (三)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纯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它能够克服层级组织协调成本过高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和市场交易成本过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风险。工业园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追求范围经济的初衷。而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也通过产业集群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一般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设立工业园区的创意最早就是来源于人们对企业的地理性集群这种经济现象的观察,即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为局部集中的特征,区域经济学把这种产业集中现象称为“结点”。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利益,亦称集聚经济效益,这是经济工业园区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之一。 工业园区具有集聚优势,能够强化区域内部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网络联系,增加区域社会资本,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要素和资源。此外,园区发挥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工业园区的建设初期是一个极化的过程,通过集聚作用将大量要素集中到园区中来,利用园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充分发挥要素的作用,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又能够通过增强地方的经济实力、改善区域投资环境(金融资本)、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资本)、增强区域社会影响力(社会资本)等途径改善工业园区的资本拥有情况和社会网络关系,最后通过创新、市场和资源筹措能力三个方面促进工业园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工业园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工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动力新引擎作用,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等多种力量介入,政府作用尤其重要。我认为,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着力改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环境。在这方面,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将帮助政府重新定义和设计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建立工业园区就是政府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好机会。不过,政府只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还是不够的,政府应高度关注的是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并为园区内企业培育形成战略协同的软环境。 (一)完善政策措施。修订完善《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管理办法》《优惠政策》《行政审批程序》等政策措施,着力在企业投资环境、运营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明晰产业定位。工业园区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因此,要构建和发展工业园区,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关注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与集聚。园区应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 (三)合理规划发展。园区开发建设要立足于规划先行,要把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工业园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机构根据与经济发展局等经济部门共同研究、科学预测工业用地的需求状况,将工业用地划分为轻工业园区、普通工业园区、重工业园区和工业商业园区,充分体现出环境保护、合理用地和满足特殊项目用地需求的规划目标。 (四)严把用地市场。政府可在新的土地利用规划发布实施后,将大部分的工业用地按规定价格出让给专门机构,专门机构成立后,对项目的落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对于一般项目用地,实行只租不卖的办法,对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可以优惠的价格进行租售,牢牢控制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小项目、落后项目长期圈占土地,政府控制乏力的现象。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五)保增值强融资。专门机构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经开发建设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必然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这将大大增强专门机构的资产实力,使土地的增值收益不会无端流失,进一步增强开发建设的融资能力。 (六)创新管理体制。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逐渐从一级政府的形式转向企业经营模式,依靠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专门机构管理,通过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引进EPC、PPP等模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开发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驻园区,着力解决资金不足难题。 五、我县工业园区发展路径思考 **工业园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009年启动规划,同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2016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禽豆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区,2018年被列入2018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和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园区沿210国道及洛河两岸呈组团式分布,规划面积11.38平方公里,布局为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加工两个综合区。其中,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区规划面积5.37平方公里,精细化工加工综合区规划面积6.01平方公里。 (一)创新体制机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围绕“增强自主管理能力、自我发展功能”的目标,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园区管委会的工作职能和机构设置,加快工业园区行政审批中心成立工作进度,实现园区权限内的手续在园区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办结,园区权限外的手续在相关部门一趟式办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领导班子和机构建设,为园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政府部门推进园区发展的责任,在园区机构建设、行政审批、计划和项目安排、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向工业园倾斜,千方百计缓解园区用地供求矛盾。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积极争取上级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资产抵押、不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办法,化解园区融资难题。鼓励园区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鼓励劳动力就地转移机制,努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完善基础设施。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逐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依托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带动多元化投入,重点加快园区水、电、路、气及通讯、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为项目进驻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达到应储尽储,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储备保障。二是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兴建“多层式、通用式、定制式、单元式”的标准化厂房和集职工宿舍、餐厅、休闲运动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空间,切实提高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激发客商投资热情。 (三)加强招商引资。一是做好项目论证储备。委托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精心论证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大项目、好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库建设。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突出招商重点,明确主攻目标,以重大节会活动为载体,以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建立和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中介联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先进农副产品加工、石油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企业、央企和省内外知名大企业,引进和建设一批支撑作用强、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发展。突出优势聚集产业,实现产业向优势资源、优势条件、优势基础集聚。三是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工业园区营销策划力度,依托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平台,建立**工业园区网站,科学设置宣传展示板块,及时向外宣传工业园区产业政策、企业发展、建设发展动态等。积极组织园区参加西洽会、农高会、厦洽会等省内外各类重大节会活动,努力提高园区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是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要建立县级主要领导牵头包抓促进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夯实部门责任,定期督促跟进项目进度,千方百计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项目引进、落地、开工、投产的促进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落户园区发展。 (四)落实优惠政策。一是入园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并根据企业创造税收、就业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和补贴。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享受《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措施的意见》《**市促进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服务指南》等中省市出台的其它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给予落实,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二是努力协调经发、财政、农业、扶贫、商务、科技、中小企业促进等部门申报安排项目资金要优先支持园区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三是工业园区探索通过推行阶梯水价、争取电力直接交易量、建立直供气模式等途径,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 (五)严格节能减排。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将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到园区,并纳入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加快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确保园区企业达标,促进园区绿色发展。二是设立绿色门槛。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入园。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把好新上项目的安评、环评等审批关。加强环境保护监管,严格执行工业园区环境规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建设清洁园区、循环园区、生态园区,实现园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三是加强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对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逐步探索实行差别电价、水价等政策,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石油装备制造等行业污染排放量的有效削减,促进园区安全清洁发展。 (六)强化科技创新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园区发展从主要依靠土地、政策资源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园区“二次创业”,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发展。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研发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实施人才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端创新人才进入园区企业发展,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强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快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鼓励企业以“购买技术”、“并购企业”、“技术许可”等方式,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和再创新。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争牌创牌意识,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品牌体系的基础上,鼓励、引导企业培育新的品牌,争创省级、国家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力争到2021年,创建国家著名商标1件、名牌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3件、名牌产品2个。同时,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 经济发展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要务,园区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我县地处**城郊,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产业基础雄厚、生态植被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为园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激活人流、物流和产业流积蓄了巨大潜力。我们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发展载体等途径,积极发展豆腐干、鸡蛋干、糜子黄酒等产业,通过品牌延伸、文化内涵挖掘,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力争建成**地区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和供应集散地。同时,围绕石油、天然气等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加工业,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承接地。 本次进修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延安精神的伟大智慧,我将不遗余力地秉持共产主义信念,面对革命先烈、面对党旗拷问自己的党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促进发展。

 

推荐访问:助力 工业园区 县域经济
上一篇:【最新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试卷
下一篇:检察院道德讲堂主持词 检察院活动主持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