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心见性”了吗 明心见性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

  心上有无明烦恼时,称为染污心,就像有垢的铜器,心上去除无明,呈现光明时,称为不染心,就像去垢后呈现光泽的铜器。      心之明性      我们的“心”是不具备实体的,它就像是映照在静止湖面上的一轮明月,我们觉察到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心创造出来的。“心”之明性指的就是我们所觉知的现象的清晰显现。简单地说,我们的“心”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无法度量它的深广,但是它有觉知一切现象并将其清晰显现的能力,有认知色、声、香、味、触、法的功能。
  我们每个人的心的本性都能明白地认知对象,这就是心的明性。
  但是,我们的自我常常会被外界的事物所污染,失去光净的明性。比如,自我会基于一些既定的概念和自身的好恶,罗织出自己的看法,做出一些判断,如我很伟大、我的功课做的是最好的、这件事我是无法办成的、我特招人喜欢。这些想法还会加诸到其他事物之上,比如那个女子很丑、他是个坏蛋等。我们自然地以为这就是现象投射出的真实显现,并依照这些想法构筑出属于自己的现实图像,然后不加怀疑地按这个图像做出行动。事实上,这些图像都是以自我的概念和好恶为基础得来的,是非本质的。
  禅修心之明性指的就是要去除心之染污,让我们可以直接体验所有想法、感觉和观念的本质,那些清晰而短暂的图像将会像拭去铜器之上的尘垢一样被抹去,回归原本的光洁。虽然有时我们还是会生起烦恼,产生对事物的好恶分别,但我们会马上想到:这不过是我们的想法所得来的结论,就像是湖面泛起的水纹,很快就会平静下来,那事物并不是以我所看到的样子存在的。
  
  回归清明之性
  
  禅修之明性在于拂去自我的看法,我们意识中的负面能量也会如湖面之波一样消逝。原来性急的人通过修行,就可以平静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因为以往的过错而常常感到自卑的人,变得拥有自信;一再侵扰我们的愤怒、妒忌、自私、沮丧等问题,也随之解决。这些情绪都是因心之无明而来,是短暂的,是因为我们把这些心的状态当做了真实的图像,它们才会存在。一旦我们获得了认知,便可学着去除这些经验,让自己不再认同它们。
  修行者常常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变得谦和,待人接物处理事情时的态度发生变化就是缘于此。但也有人有这样的疑问,禅修者会不会变得六亲不认、感情淡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越是练功练得好的人,对老人越是尊重,对小辈越是爱护,但是他的心的负面能量是较少的,感情是有节制的,比较淡的。
  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心一直是光净的。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经历的是一个从光净而杂染到光净而解脱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心性本净,禅修就是一个去污的过程。
  
  开始练习
  
  以选好的姿势单盘成双盘坐定,做两次深呼吸,从鼻孔深深吸入,让气息经肺部进入腹部,稍稍屏住呼吸,然后再缓缓呼出。接着我们便以最自然的方式呼吸,不以思考和概念去观察呼吸。待觉知变得敏锐时,将注意力放在意识的清明上。
  我们的意识或心其实就是当下所经验的一切,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清明的、纯净的。将专注力集中在纯净的心性,也就是心之明性之上,刚开始可能不容易找到这个真正要注意的对象。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个代表心之明性的图像作为对像进行禅修。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观想空间,想象自己躺在高高的山顶之上,头顶是清澈光洁、空无一物的天空。我们抬头望去,将注意力放在这一广阔无垠而空空如也的空间上。然后,想象这个空间缓缓向下流动,把我们以及周遭的事物都包覆起来,最终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变得空明,便如无物的天空一般无形。专注于这个体验,感觉自心的本性就像这个清澈空虚的空间一样。
  在禅修过程中出现分心的时候,不要对其做出反应,不要追随也不要排斥。要记得这些事物在本质上都是清晰而没有实质的,是短暂的,只要看着它们,它们就会自然消失,然后注意力再回到对心之明性的觉知上。
  禅修时,不要做任何思考,不需猜想心究竟是何物。只要观察心清明光净的本性,就像无尽的虚空,这样就够了。禅修总是简单而自然的,并不特别。心之净化的过程就像光明战胜了黑暗,照亮了一切,觉知力就是内在的光,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事物,将见到事物样貌时的沉重感一扫而空,减轻我们对事物的执著或厌恶。
  先进行10到30分钟短时间的禅修就好,待专心度提升后再将修行的时间逐渐延长。你或许可以坐上一个小时以上,或者只要你能保持高度觉知,要坐多久都行。若禅修顺利,你会感觉轻盈而放松。
  禅修结束后,将禅修时所创造的正面能量回馈给众生,祈愿他们得到快乐幸福。

推荐访问:明心见性
上一篇:去眼袋妙方【盛夏除湿有妙方】
下一篇:40岁“不惑之年”掌纹与心理_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