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11-19 点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2019- -0 2020 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 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 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 错误; D、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者 RNA,因此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遗传物质,D 正确。

 故选 D。

 2.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

  )

 A. 1 种 B. 5 种 C. 4 种 D. 8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分为 DNA 和 RNA 两种,其基本组成单位均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组成。

 2.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中与脱氧核糖相连的碱基有 A、T、G、C 四种;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中与核糖相连的碱基有 A、U、G、C 四种。

 【详解】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DNA 中的含氮碱基有 A、T、G、C 四种,RNA 中的含氮碱基有 A、U、G、C 四种,DNA 和 RNA 中的含氮碱基中有三种(A、G、C)是相同

 的,因此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 4+4-3=5 种。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的知识,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的记忆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 A. 主动吸水 B. 主动运输 C.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D. 自由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分子的运输方式以及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

 【详解】

 萎蔫的菜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放入清水中,细胞重新吸水,恢复挺拔,水分出入细胞膜为自由扩散,故 D 正确。

 故选 D。

 4.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淀粉 C. 糖原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

 【详解】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D 正确。

 故选 D。

 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 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C. 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构成了一个群落 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故不属于一个种群,A 错误; 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不包括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群落,B 错误; C、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包括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C 正确;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 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6.下面关于水绵和颤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绵有核膜、核仁,而颤藻没有 B. 水绵和颤藻合成蛋白质 场所都是核糖体 C. 水绵和颤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D. 水绵和颤藻的大暴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水绵属于真核生物,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A、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核仁,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核膜、核仁,A 正确; B、水绵属于真核生物,颤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通过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B 正确; C、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 错误; D、水绵和颤藻的大暴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D 正确。

 故选 C。

 7.下列是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镜 B. 换用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体积变大,视野亮度变大 C. 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脂肪鉴定 D. 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后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详解】A、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镜,A 正确; B、换用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体积变大,视野亮度变小,B 错误; C、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脂肪鉴定,C 正确; D、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后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上,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简单题。

 8.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两层膜结构 B. 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C. 含有一定量的 DNA D. 线粒体中的嵴增加了膜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

 【详解】A、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 正确; B、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错误; C、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一定量的 DNA,C 正确; D、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D 正确。

 故选 B。

 【点睛】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及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淀粉、脂肪、血红蛋白和 DNA 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N、P D. C、H、O、N、P、S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N 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 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 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 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 C、H、O。

 【详解】(1)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多糖,组成元素为 C、H、O; (2)脂肪的组成元素是 C、H、O; (2)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 C、H、O、N、Fe; (3)DNA 的组成元素有 C、H、O、N、P。

 因此,淀粉、脂肪、血红蛋白、DNA 共有的化学元素 C、H、O。

 故选 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相应的元素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三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0.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

 A. 缺 Mg 时叶片变黄 B. 油菜缺 B 时只开花不结果 C. 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缺 P 会导致作物植株矮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包括 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包括 Fe、Mn、B、Zn、Cu、Mo 等。

 【详解】A、Mg 属于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 错误; B、B 属于微量元素,且 B 能促进花粉管伸长和萌发进而影响受精作用,油菜缺 B 只开花不结果,B 正确; C、Ca 属于大量元素,C 错误; D、P 属于大量元素,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人体氨基酸的是(

 )

 A.

 B.

 C. CH 2 -CH 2 -CH 2 OH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 ,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构成生物体的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 A 是构成人体的氨基酸,BCD 都不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特点,能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其各选项中的分子是否属于氨基酸;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该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列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ARS 病毒中的 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B. 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 DNA 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 原核细胞的 DNA 存在于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中 D. 人体细胞中的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拟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 DNA 或者 RNA一种核酸。

 【详解】A、SARS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 RNA 分布在其蛋白质外壳内部,A 错误; B、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 DNA 存在于线粒体中,B 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 DNA 主要分布在拟核,C 错误;

 D、人体细胞的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生物核酸的分布,知识点单一,属于基础题。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的功能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某些蛋白质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D.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的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其中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蛋白质功能丧失,但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起着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2、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 正确; B、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蛋白质功能丧失,但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 正确; C、某些蛋白质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功能,但磷脂双分子层起着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C 错误; D、由分析可知: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 正确。

 故选 C。

 14.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呈透明的胶质状态 B.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D. 含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酶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基质:

 (1)成分: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2)功能: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A、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态,A 正确; B、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正确; C、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不断流动,不是呈静止状态,C 错误; D、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D 正确。

 故选 C。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 B. 所有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无生物膜就无法代谢 C. 细胞膜、核膜和所有细胞器构成生物膜系统 D. 生物膜将细胞器分隔开,使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生物膜系统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不仅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在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

 【详解】A.、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 错误; B、并非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如无氧呼吸酶在细胞质基质,暗反应酶在叶绿体基质,并非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B 错误; C、细胞膜、核膜与细胞器膜组成生物膜系统, C 错误; D、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

 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D 正确。

 故选 D。

 16.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具有选择透过性 B. 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 ④是核质间某些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 D. ③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为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③为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①为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选择透过性,A 正确; B、②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 DNA 的主要载体,B 正确; C、④为核孔,是核质间某些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C 正确; D、③为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17. 下列有关细胞内部囊泡相关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 核糖体通过囊泡把肽链转移到内质网

 C. 内质网加工的消化酶借助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 D. 胰岛素的外排需要囊泡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囊泡膜来源与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或者细胞膜等生物膜,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 正确。

 B、由于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不能形成囊泡把肽链转移到内质网,B 错误。

 CD、消化酶和胰岛素都是分泌蛋白,所以需要借助囊泡的运输有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所以 C、D 正确。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等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8.如图为用同一种酶进行的不同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是研究温度对该酶的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酶失活 B. 根据丙图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酶是蔗糖酶 C. 实验结果表明,30℃最接近该酶的最适温度,该酶的最适 pH 是 7 D. 酶作用的原理是能够为反应提供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RNA 不含肽键,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2.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起催化作用; 3.酶分子结构在低温条件下只是活性下降,结构不会受到破坏,温度适宜时活性还可恢复。

 4.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图甲中,温度过高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而温度过低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恢复,A 错误; B、根据丙图可知麦芽糖含量不断的减少,故本实验研究的酶是麦芽糖酶,B 错误; C、图甲中,温度由 20℃到 30℃,酶的活性逐渐加强,温度由 30℃到 40℃时,酶的活性逐渐下降,说明最适温度是 30℃,图乙可以看出最适 pH 是 7,C 正确; D、酶作用的原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够分析相关曲线图,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

 19.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B. 适当降低温度会影响培养液中气泡的产生速率 C. 该实验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空白对照组 D. 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有氧呼吸:C 6 H 12 O 6 +6H 2 O+O 2 6CO 2 +12H 2 O+能量;无氧呼吸:C 6 H 12 O 6 2C 2 H 5 OH+2CO 2 +能量;CO 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 CO 2 的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所以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 正确; B、适当降低温度会影响酵母菌呼吸酶的活性,使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二氧化碳减少,故培养液中气泡的产生速率将减小,B 正确; C、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呼吸方式的区别,

 这两组实验都作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一组需要通过不断通气创造有氧环境,另一组需要对锥形瓶加以密闭创造缺氧环境,根据对比实验的概念可知,有氧组与无氧组均属于实验组,C 错误; D、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②或过程①③ B.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能进行过程① C. 低温下苹果细胞中过程①②的速率降低 D. 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④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苹果果实能进行过程①和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详解】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③,A 正确;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即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B 错误;

 C、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使细胞呼吸强度降低,所以①②的速率降低,C 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又将丙酮酸和[H]转化成乳酸,即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④,D 正确。

 故选 B。

 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进出细胞一般是通过自由扩散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绝大多数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保持该特性。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 2 、O 2 、甘油、乙醇、苯等。②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力:浓度差。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 K+ 、Na + 、Ca 2+ 、氨基酸等。动力:能量(ATP 提供)。

 【详解】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这是由于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A 错误; B、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B 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 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 D、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属于简单题。

 22.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夜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 3 个试管中,并向 3 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CO 2 和 H 2 O 的试管是:(

  )

 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详解】甲试管只含有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时,只能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只能产生丙酮酸和[H];试管乙只含有细胞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试管丙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综上所述,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23.胰岛素分子有 A、B 两条肽链,A 链有 21 个氨基酸,B 链有 30 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的肽键的数目是 A. 49 个 B. 48 个 C. 50 个 D. 51 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详解】胰岛素合成时,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30)-2=49 个,A 正确。

 故选 A。

 24.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元素(或化合物)

 相关叙述 A O 脂质分子中氧含量远远多于糖类 B C 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 淀粉 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 磷脂 只要是细胞就一定含有磷脂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C、H、O、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Mo、Cu),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的氧含量低于糖类,A 错误; B、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B 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 正确; D、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因此只要是细胞就一定含有磷脂,D 正确。

 故选 A。

 25.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C.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 D. 大量排汗后要多喝纯净水,以补充足够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 Mg、血红蛋白中的 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

 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镁离子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

 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 Ca2+ 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 错误; B、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 错误; C、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C 正确; D、大量排汗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因此要同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应该喝淡盐水,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掌握无机盐功能实例分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不需要细胞保持活性的条件下,就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A. 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 B. 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C.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洋葱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D. 用洋葱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环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实验,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时,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需要细胞保持活性,A 正确; B、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时,要保持细胞活性,B 正确;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洋葱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时,要用盐酸处理,细胞已经失活,C 错误; D、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因此用洋葱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7.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和胞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详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质,因此协助扩散。

 故选 B。

 28.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最可能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小鼠的体细胞 D. 乳酸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成熟的红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蛙的红细胞、小鼠体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据此答题。

 【详解】蛙的红细胞、小鼠体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除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ABC 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细胞,该类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29.某同学打算进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取 3 支试管并编号,接着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向各试管注入 2mL 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 1mL 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加

 人碘液;④将 3 支试管分别放在 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②→④→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 3 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

 【详解】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该实验中需要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最后鉴定和观察,所以操作步骤为:②取 3 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 lmL 淀粉酶溶液;④将 3 支试管分别放在 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 5min;①向各试管注入 2mL 淀粉溶液,并继续维持原先温度;③向各试管滴 l 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实验要先设置相应的条件(本实验中是温度),再加入酶,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30.概念图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概念之间的正确关系,下列集合图形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生物概念之间的模型图的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概念,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构相关概念之间的模型图,针对想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蔗糖属于非还原糖,果糖属于单糖,A 错误; B、核糖体是没有膜的细胞器,B 错误; C、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C 错误; D、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特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的异同点,脂质的种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结合相关的概念模型进行分类。

 31.如图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⑤、⑥构成原生质层 B. 液泡体积缩小,细胞吸水能力在逐渐变强 C. 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有伸缩性,而细胞壁没有 D. 若⑤处为蔗糖溶液,则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细胞质,⑤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外界溶液,⑥表示液泡膜。

 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图中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②细胞膜、⑥液泡膜和④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A 错误;

 B、液泡体积缩小,失水增多,细胞液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吸水能力在逐渐变强,B 正确; C、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C 错误; D、若⑤处为蔗糖溶液,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所以一段时间后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别图中细胞各部分结构,掌握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识记原生质层的组成。

 32.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 B. ATP 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C. 剧烈运动时 ATP 水解大于合成 D. ATP-ADP 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 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 正确; B、ATP 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B 错误; C、剧烈运动时 ATP 水解等于合成,C 错误; D、ATP−ADP 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 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 的化学结构,掌握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场所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以下呼吸作用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 酸奶“涨袋”是由于乳酸菌呼吸产生大量气体

 B. 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 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淀粉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可生产味精 D. 松土可避免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产生过多 CO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不会产生气体,A 错误; B、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B 错误; C、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淀粉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可生产味精,C 正确; D、中耕松士可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矿质离子的吸收,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等基础知识,掌握影响细胞呼吸强度的原理及应用实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水和产生水的阶段分别是(

 )

 A. 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B.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C. 第三阶段、第二阶段 D.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然后根据题意进行判断,属于简单题。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因此,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水和产生水的阶段分别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故选 B。

 35.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装置测量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气压计读数的变化能反映种子的无氧呼吸速率 B. 实验中,种子贮存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C. 实验开始后,装置内气压逐渐降低直至稳定,此时气压计的读数保持不变 D. 若要测量种子的无氧呼吸速率,则应将 NaOH 溶液替换为等量的清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装置中产生的 CO 2 都被 NaOH 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会因 O 2 的消耗,而导致气压的下降,所以液滴会向左移动,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的多少。

 【详解】A、由于 NaOH 溶液能吸收 CO 2 ,所以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A 错误; B、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有机物总量减少,B 正确; C. 实验开始后,装置内 NaOH 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使装置中的气压逐渐降低,直至稳定,此时气压计的读数保持不变,C 正确; D、由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若将 NaOH 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D 正确。

 故选 A。

 二、填空题

 36.原文填空。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2)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_____________。

 (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_____。

 (4)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

 (1). 代谢和遗传

 (2). 多聚体

 (3). 糖被

 (4). 细胞代谢

 (5).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单体与多聚体(生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小分子脱水缩合生成大分子,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肽键相连。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以糖苷键相连。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核酸,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详解】(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3)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4)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核、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质基质和多聚体概念等,意在考生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三、简答题

 3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 中细胞取自牛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A、E 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3)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该系统的边界为_____________。

 (4)D 图细胞能否作为检测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材料_____________(填“是”或者“否”)。

 【答案】

 (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核糖体

 (3). BE

 (4). 细胞膜

 (5). 否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 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适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B 是蓝藻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 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D 是血细胞;E 是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1)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A 为真核细胞,E 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3)C 为植物细胞,其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图中 B 和 E 为单细胞生物,它们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是细胞膜。

 (4)红细胞有颜色,会产生颜色干扰,且牛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 DNA 和 RNA,因此 D 图细胞不能作为检测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材料。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结构,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细胞的名称或种类;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

 38.荔枝果皮鲜红诱人,但是采后保鲜时间短,贮藏时易褐变。果色变化引起果品价值降低,

 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荔枝果皮颜色的褐变原理包括如图变化。请回答问题:

 (1)花色素苷是一类可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中_____________内的细胞液中。

 (2)植物产生 POD(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愈创木酚、H 2 O 2 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酶活性受_____________和 pH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科研人员采摘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的荔枝鲜果,定期测定果皮中 POD 活性,结果如图:

 由图中数据可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_____________。

 (4)依据题目信息,请你为荔枝的保鲜提供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

 (2). 蛋白质

 (3). 温度

 (4). 紫娘喜

 (5). 保持适宜的温度、pH 等环境因素,抑制 POD 的活性 【解析】

 【分析】

 模式图分析:荔枝颜色的褐变,与两种物质有关,一是愈创木酚,二是花色素苷;其前者可以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褐色的多聚色素,后者当 pH 升高时会导致花色素苷变为无色的查尔酮。

 曲线分析:对比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采摘后果皮中 POD 活性,紫娘喜前期紫娘喜的 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并且持续低活性时间最长,所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

 【详解】(1)花色素苷是一类可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2)植物产生的 POD(过氧化物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愈创木酚、H 2 O 2 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温度和 pH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分析曲线可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紫娘喜,理由是前期紫娘喜的 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并且持续低活性时间最长。

 (4)荔枝保鲜合理建议:保持适宜的温度、pH 等环境因素,抑制 POD 的活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能力、分析图示得出结论能力。

 39.如图甲是物质 A 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物质 A 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 B 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

 (3)由图甲可知,物质 A 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4)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乙中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5)若图乙曲线②表示番茄吸收 Mg2+ 的速率,曲线不再上升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 Ⅱ→Ⅰ

 (2). 载体蛋白

 (3). 主动运输

 (4). ②

 (5). 载体、能量的限制 【解析】

 【分析】

 1.据图甲分析,物质 A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 B 物质表示载体蛋白;Ⅰ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

 2.根据图乙分析,①曲线图表示细胞外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曲线

 图②表示物质运输可逆浓度进行,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1)物质 A 物质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 A进入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

 (2)图甲中物质 B 在膜上可以重复利用,说明图中物质 B 是载体蛋白。

 (3)物质 A 物质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图乙中的②。

 (5)若图乙曲线②表示番茄吸收 Mg2+ 的速率,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力,因此 Q 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0.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

推荐访问:长沙市 湖南省 考试题
上一篇:抗肿瘤生物类似药停用指征汇总
下一篇:好校长、好班主任、好教师标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