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与实践转型研究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0-09-12 点击:

 1

 “ “ 互联网 +”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转型研究

 [ [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社会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中,让互联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课堂形态,推进线上-课堂-实践三大教学空间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凝练教学重点难点的“微”教学,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

 [ [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新性、碎片化的特征,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元化,学习场合从传统校园和教室不断向智慧校园和虚拟校园拓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连接一切、跨界参与、创新驱动、个性化定制、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2016 年 6 月 7 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推进教育的信息化。由此可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推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瓶颈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集中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满足了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批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求。但这种教学模式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

 1.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较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懒惰性。

 2. 教学目标单一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教学目标难点问题的掌握,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淡化,虽然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破除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践行道德素养的综合能力, 推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3. 教学结构固定,评价单一模式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削弱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教学服务意识淡薄,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在评价方式上,往往以期末笔试成绩或课程论文成绩为主,结合平时表现对学生做出定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极为单调,只能收集到碎片化的评价信息,过于依赖教师的经验判断或主观判断,往往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评价缺乏针对性。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3

 目前,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开展完全的 MOOC 建设,还是开展混合式教学 模式、微课教学等,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大胆创新,是对“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积极应对,各个高校的改革与实践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 信息网络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要素相脱节 “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未能实现一体化协作,因而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淡化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而且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关注度不高。

 2. 思政课教师仍扮演着权威角色,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开展的线上教学只不过将讲授内容从线下搬到线上,教师从讲台讲授换成了在视频里讲授,学生从坐在课堂听课变成了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听课,师生之间缺乏真正平等的交流、交锋和交融。

 3. 教学内容难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线上教学内容缺少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景的设置,课堂教学活动又缺少师生和生生互动,不利于情感教学的实施,难以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4. 没有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结束后,往往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认知,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也难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主张改变原有的教学格局,引进数字化

 4

 信息网络技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根据大学生的不同 学习需求,把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重新划分,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使教学功能更加丰富,教学覆盖面更为宽广,最大化的体现教学优势,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多种教学理论的混合、多种学习环境的混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多种教学风格的混合、多种学习评价的混合等。本文倾向于认为混合式教学侧重于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起到引导、支 持、监督、控制的作用,学生充分利用教师创建的环境,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 ①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巨大变革,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且更重视教学内容的革新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线上-课堂-实践三大教学空间的优势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延伸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的优势,又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讲解、思维训练、价值引导、答疑解惑等充分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多渠道学习的现实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②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 学模式的路径探索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逻辑,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努力提升教学效

 ①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②

  杨志超.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63-68

 5

 果。结合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和各高校的探索实践,基于“线上教学”、“课堂教学” 和“实践教学”三大教学空间的建设与改革,因其能较好整合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更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较好的“教学相长”模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尝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路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 加强网络教学的平台建设,顺应思政课发展的时代潮流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是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感官体验,不受传统思政课的时空束缚,大大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率。思政课教学网站、MOOC 教学平台和移动课堂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应用比较广泛的网络教学手段。通过搭建和完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使思政课网络教学体系更完善、技术更先进、功能更齐全, 既迎合了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发展实际,又符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

 1.加强思政课教学网站建设 进入“互联网+”时代,优化高校信息化的思政教学环境,必须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教育功能。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思政课教学网站,通过设置形势政策、理想信念、社会实践、红色视频等专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网站的设置开放,点ft率并不高,并没有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以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导向,着力在内容选取,功能扩展上下功夫, 首先要优化思政课网站的风格,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创意感;其次在网站信息发布、资源共享、视频观摩、在线互动等专栏中为了凸显教学功能,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管理系统、成果展示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和在线考评系统,便于向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同时做好教学资源更新和系统维护工作,保持网站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运行,满足学生通过网站

 6

 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需求。

 2.推动思政课 MOOC 平台建设 近些年来,MOOC 以“开放”、“在线”、“大规模”的特征日益凸显。如今国内高校教学资源尚未达到较高的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在线受众数量多,当前的网络资源无法有效地满足开放式选课的需要。虽然 MOOC 教学降低了主讲教师的授课工作量,然而对网络教学队伍而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来提供网络考 核、辅导以及答疑,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选课者的数量。最近若干年来,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限制性小规模在线课程)越来越为人们接受,变成了 MOOC 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适当控制选修思政课程的学生数 量,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修完课程规定课时的比例,有助于结合各位学生的知识背景与专业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3.探索思政课移动课堂建设 “互联网+”时代,很多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平台,开始探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互联教学平台,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由于技术和体系不完备等原因,思政课移动教学平台还处于起步阶 段。但是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要全面认识到移动课堂对传统课堂带来的挑战以及移动课堂的发展潜力,可以根据所讲授课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微博、 微信等学生喜欢的交流平台,来建设“微课堂”、专题教学、教学调研、师生互动和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在移动课堂上来集中体现,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交互,高效自主地、不受时空束缚地、随时随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在开设移动课堂时,一定要对移动课堂的信息进行收集与

 7

 甄别,使学生有组织的学习,同时还要做好移动课堂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信 息传递的随意性和学生学习组织的涣散性,使移动课堂出现不良信息和学习过程虚化等问题。发挥移动课堂传播正能量的教学平台作用,为思政理论课教学做好服务。

 (二)推进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打造思政课建设的坚强阵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线上教学对传统课堂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一定要把握传统课堂的功能定位,即教学内容、讲授方式、考评机制等方面对传统课堂进行全面改革,使课堂教学切实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上,力求由“教材式教学向专题式教学”转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统编教材,教材中的理论抽象、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政课教学也试图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充实教学资源,这就对传统的教材式教学带来了巨大冲ft。第一,线上教学空间的引入,使大学生获取思政课基础知识的渠道更便捷,方式更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第二,传统课堂天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比如教学方式单一、讲授内容枯燥、照本宣科等问题严重,丧失了思政课原本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探讨由教材式教学向专题式教学转变,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线上教学中体现专题式教学的优势, 教师需要在专题式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并对其进行解码和重构,将意识形态话语或者理论话语转换成更生动、更直观、更接地气的话语,并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使其减少与大学生的疏离感。其次,在专题式教学

 8

 中,要根据教材的前后逻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对每一个模块的重点内容和难 度内容进行“微化”处理,录制时间长度在 15 分钟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学生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需求。以此拓宽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和广 度,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讲授方式上,力求由“灌输式讲授向研讨式讲授”转变 思政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灌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具体阐释,将思想灌注和输送给大学生,促使其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提高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早已不满足于简单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不断尝试对各种信息进行内部重构的自我认知。因 此,思政课单纯靠“说教式”、“填鸭式”的灌输已很难促使大学生真正接受讲授内容,自觉提高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需要积极探索更有助于促发大学生进行生命对话、精神抚慰和心灵沟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探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政课互动的方式有很多,开展课堂研讨式教学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深度互动交流,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所谓研讨式教学是用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不是知道既定的结论即可,而是要在学习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锻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自己得出结 论,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考评机制上,力求由“结果式考评向过程式考评”转变

 9

 在思政课中采取混合式教学,不宜再采取期末成绩+考勤成绩的结果式评价 机制,要结合线上、线下两个学习过程的具体状况,如:线上成绩涵盖了在线学习(学习笔记、单元测试、观看视频进度)+见面课(互动+考勤)+论坛得分(回帖量以及发贴量)+在线期末考试成绩;线下成绩涵盖了课堂表现(抢答、讨论及考勤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相关作品与成果展示)+线下期末笔试成绩,累计涵盖了十二个学习行为指标,以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结合他们学习行为的具体难易程度和在学习时间总量中的比重,独立地确定相关模块的分值比重。

 对思政课而言,它具备了从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与认知体系的独特属性,传统的“一考评价制”只考核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注重外化与内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实践”,适宜于采取混合教学模式,让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形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构建“课前准备”+“在线学习”+ “课堂表现”+“实践学习”+“课后巩固”+“期末考核”等以过程价值为主导的学习评价机制。在该评价机制中,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判断与评估他们的学习状况。“全过程”的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体系,对调节与诊断学生的学习行 为,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与思想素质,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 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知行合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大力拓展实践育人渠道,改变实践育人方式方法,加强实践育人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突出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轻视思政

 10

 课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导致很多高校将实践教学弱化为 学生活动,没有统一的实践形式和教学安排;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导致的;部分高校在理论课安排上和实践课相脱节,不能较好的实现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诸如此类问题严重制约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所以,“互联网+”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连接一切、开放、自由的特征,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实现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知行合一。

 1.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可结合所在地独特的革命文化和地方文化等资源加以利用,如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革命博物馆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教学基地。所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方面,首先要对高校所在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评估, 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定要明确这些资源在哪里,利用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专门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网罗资源,达到辐射示范的良好效果。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就是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场所选择的不受限性。在实践教学的创新上,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学生的求知诉 求,着力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加强教师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心准 备、策划和组织安排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感触社会、感知时代发展的人生舞台,从中更能深刻地体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11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基于“互联网+”时 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来破除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必将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政课教学改革转型要运用好“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在教学中积极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9):35-37. 2.东秀萍,张淑东.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06):148-152 3.杨志超.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63-68.

推荐访问:互联网 政治理论 转型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消防安全,从我做起
下一篇: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例文800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