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多由痰作祟/早起不在鸡鸣前]百病多由痰作祟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

  百病多由痰作祟   文/张湖德      痰饮,是痰和饮的总称。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痰和饮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痰引起的病证较为广泛,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痰饮为水液停积引起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为广义痰饮中一个类型。痰饮症状多种多样,如心悸、眩晕、咳嗽、水肿、呕吐、卒然昏闷、口眼歪斜、骨节疼痛等。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水肿、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疾病。
  痰饮的形成,是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中医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液停留可由病邪所致,也可因虚而成。肺气虚,肃降失职,致水液留滞,脾不健运,或过食厚味致饮食水液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流聚于肺,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说法。肾阳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液聚而上泛。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再加寒、热、气、火的原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敷布和运行,使其聚而生湿,变化为痰为饮。《古今医鉴》曾指出:“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聚肠间,或流注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无处不到。其为病也,为喘为咳,为恶心呕吐,为痞膈壅塞,关格异病,为泄利,为眩晕,为嘈杂,为怔忡惊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为胸膈辘辘有声,或脊背一点常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
  痰饮的诊断,应以下述临床特征为依据:体重骤减,肠间辘辘有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渴不欲饮水,水入即吐;背部寒冷如掌大,头晕目眩,心悸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或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水饮流行归于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膈满,喘咳,呕吐,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动;舌苔白,脉弦。
  饮为阴邪,故其治疗以“温药和之”为原则,借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若饮邪壅盛,其证属实,可根据其停积之部位,分别利用发汗、攻逐、分利等法,至于阳虚而饮邪不盛之微饮,则以健脾温肾为主。痰证分虚实两类。痰之所生由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本于正虚;而痰之已成,停于体内,多现实证,故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多见。治痰也应遵照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因此,临诊当细查脉证,以定虚实。若但见其痰,治以攻之,或只虑其虚,治以补之,都不够全面。若痰在膈上,大满大实,也可用吐法,中病即止。另外,痰湿本为阴邪,治痰之药多偏温燥,用之不当,每易耗气伤阴,故痰之寒热,需要辨清。遵循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豁之,食痰则消之;在胸膈则吐之,在肠胃则下之;肺虚有痰者,宜保肺以输布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温,肾虚有痰者,宜补肾以引其下行。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蒙蔽心肺清窍,或流窜经络,变生诸症。前人有怪病多痰之说,某些疑难病的形成常与痰密切相关,而从痰进行论治,可获捷效。
  
  早起不在鸡鸣前
  文/牛铁柱
  
  巴马和桐原的老年人都有一种“顺乎自然的作息生活”。何谓“顺乎自然”?即是我国古籍《论语》中所记载的《击壤歌》的内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种自然质朴的生活节律对人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及生物钟的有序性都极为有益。
  “日出而作”,是天亮之后开始劳作,而不是在日出之前。近代研究表明:在山林地区,由于夜间无阳光照射,树木草丛本身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在草蔓丛中。如果在日出前,从事工作和运动,就会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严重时(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会引起中毒。经常接触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对身体有恶劣的影响。
  “日入而息”,这是睡眠问题。长寿老人基本上无失眠现象,甚至连“偶然中断”睡眠的现象也极少发生。众所周知,生物钟控制着生命机体的心率,任何一种生物的心率大致恒定。如果不正确的休息,经常性的夜生活等,会使心率加速,也会促使寿命缩短。有报告指出:睡眠可使窦性心律失常减少;一般而言,睡眠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白天的活动。故这种昼夜生理状态的平衡尽管简单,却不易维持,而巴马、桐原老年人的睡眠却很深沉,能很好地维持昼夜生理平衡。
  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少寐乃老年之大患。”显然,正确的科学的起居、正常的生活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荐访问:鸡鸣 作祟 早起 百病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心梗多不痛_心梗糖尿病患者能吃大蒜
下一篇:【维C银翘片为什么不安全/妈妈的拥抱能止痛/听音乐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喜欢收拾房间的人更健康】 拥抱止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