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颌平面角和低下颌平面角女性患者牙齿移动的观察分析】下颌关节紊乱如何矫正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摘要]目的:观察用相同方法,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的情况。方法:选择高角、低角女性患者各30名,组成两组:A组和B组(即高角组和低角组),采用相同方法关闭拔牙间隙,观察间隙关闭的速度,后牙前移的距离。结果:高角患者对力的反应要快于低角患者,牙齿开始稳定移动后,无论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情况是相似的,在一定距离内,两组患者支抗丢失都很小,当需关闭间隙过大时,就会出现支抗丢失情况。结论:牙齿移动速度可能与患者骨质情况有较大关系,选择支抗时要考虑患者面角、性别、年龄、种族和牙齿所需移动的距离。关闭拔牙间隙时,选择支抗除了要考虑面角的不同以外,牙齿所需移动距离也要考虑,当移动距离较大时,应选择较强支抗。
  [关键词]高角;低角;女性患者;牙齿移动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1204-02
  
  Observation of tooth movement In femal patients with high mandibular plane angle and low mandibular plane angle
  LUO Wei-min1,YANG Yu-ru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XiangFan Center Hospital,Xiangfan441021,Hubei,China;2.the health bureau of xiangfan)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ooth movement in femal patients with high mandibular plane angle (high angle)and low mandibular plane angle(low angle),when closing extraction space by the same way.MethodsPut 30 femal patients with high mandibular plane angle into group A (high angle),and Put 30 femal patients with low mandibular plane angle into group B(low angle) .Closing their extraction space by the same way and record the speed of tooth movement and the forward-going distance of maxillar first molar.ResultsThe tooth of patients in group Awas moved ealerer than that of group Bin a certain times, but after that, there was no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The speed of tooth movement correlate with alveolar bone, so when selecting anchorage to close extraction space,we shoud pay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mandibular plane angle,sex,age,race and the distance of tooth movement.
  Key words:high mandibular plane angle;low mandibular plane angle;femal patient;tooth movement
  
  笔者自2007~2009年,选择高下颌平面角(高角)和低下颌平面角(低角)女性患者各30例,全部采用滑动法中的一步法来关闭间隙。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定期测量间隙关闭量,统计关闭拔牙间隙所耗时间、后牙前移距离,计算牙齿移动的速度。观察分析在相同条件下,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速度的差别,以及后牙前移的情况,探讨临床上选择支抗大小的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采用拔牙矫治牙列畸形的患者60例,其中高下颌平面角患者30例,低下颌平面角患者30例,为方便比较,本研究只选择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只研究上颌的情况,患者年龄12~24岁,12岁患者2例,12~15岁患者57例,24岁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无颞下颌关节疾病,牙周情况良好。患者第二磨牙均已萌出,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开始矫治。
  1.2材料:全部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托槽为杭州新亚公司生产的全程式化直丝托槽,带环为新亚公司生产的直丝带环,镍钛弓丝为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镍钛牙弓丝,澳丝为澳大利亚A.J.WILCOCK 0.018"(0.45mm) 园丝,结扎丝为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正畸结扎丝(0.20mm、0.25mm),弹力橡皮链为美国3M Unitek公司Alastik Chain密链(closed space)橡皮链。Lance弓由笔者自制,使用1.2mm不锈钢丝。藻酸盐印模材(贺利氏公司)。测量工具:0.02mm精度游标卡尺,0.5mm精度钢尺。
  1.3方法:首先排齐整平牙列,然后在上颌第二磨牙上使用lance弓,上下牙列更换0.018"(0.45mm)圆澳丝,使用滑动法中的一步法来关闭拔牙间隙。此时在上颌,只依靠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来关闭间隙,下颌依靠两个磨牙和前磨牙来关闭拔牙间隙。关闭间隙使用主动结扎法,力值150g。最后,对于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出现间隙的病例,再用弹力橡皮链回拉第一磨牙和前磨牙,关闭该间隙后将3牙连扎,再一起关闭重新出现的拔牙间隙。
  患者每4周复诊1次,测量以下数值:①第二前磨牙近中面与尖牙远中面的距离;②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出现的间隙的大小。计算拔牙间隙缩小的速度以及第一磨牙前移的速度,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方法如下:首先使用外科缝合线来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出现的缝隙,如果缝线能通过牙间隙(有轻度阻力),则表示两牙间出现了该缝线直径大小的间隙。随着间隙的进一步加大,就要使用印模材测量,先用印模材充满牙间隙,材料干化后取出,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印模材厚度即得出牙间隙的大小。第二前磨牙近中面与尖牙远中面的距离,先用钢尺测量,当距离过小不能使用钢尺时,再用前述方法测量。
  将所取得的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角、低角两组患者之间在以下两方面的区别:拔牙间隙关闭速度,磨牙前移速度。
  
  2结果
  更换0.018"圆澳丝后4周开始关闭拔牙间隙,加力前测量拔牙间隙大小,以后患者每4周复诊1次,每次复诊时,测量拔牙间隙大小,以及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间隙大小。
  第1个4周后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0.4~0.6mm,平均0.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出现平均0.1mm间隙(5-0外科缝合线可通过),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0.2~0.4mm,平均0.3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无间隙出现(5-0 外科缝合线不能自由通过),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又缩小1.0~1.5mm,平均1.2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3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也再缩小1.0~1.5mm,平均1.2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无间隙出现,两者在拔牙间隙关闭速度上无统计学差别。第3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4mm,平均1.2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出现平均0.5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5mm,平均1.2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1mm间隙。第4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2mm,平均1.1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出现平均0.7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3mm,平均1.1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3mm间隙。第5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2mm,平均1.1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9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3mm,平均1.1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5mm间隙。第6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2mm,平均1.1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1.1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2mm,平均1.1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7mm间隙。第7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1mm,平均1.0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1.3mm间隙,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1mm,平均1.05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0.9mm间隙。第8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全部关闭,低角患者拔牙间隙缩小1.0~1.1mm,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平均1.1mm间隙。8次复诊后,所有患者拔牙间隙全部关闭。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出现间隙的,再用链状橡皮回拉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关闭间隙后将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和第一前磨牙“8”字结扎,然后一起关闭新出现的间隙,完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发现,第1次复诊时,高角患者拔牙间隙关闭速度和磨牙前移速度均高于低角患者。从第2次复诊开始,高低角患者在拔牙间隙关闭速度上就没有统计学差异了,但在磨牙前移速度上,高角患者还是高于低角患者,直到第6次复诊时,两组患者在磨牙前移速度上的差别才没有了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复诊5次后拔牙间隙全部关闭,最长的病例复诊8次关闭间隙(低角患者),最短的复诊4次关闭间隙。
  
  3讨论
  近年来,直丝弓矫治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矫治技术,在使用直丝弓技术关闭间隙时,间隙关闭速度是患者最关心的事情,但是医师除了要关心间隙关闭的速度以外,还要考虑支抗控制问题。在治疗开始之前,需要拍摄患者头影测量片,以了解患者垂直骨面型,这是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1],眶耳下颌平面角32°的定为高角患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正角患者。通常认为[2]:高角患者咀嚼力弱,颌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于前移,拔牙间隙容易关闭;低角患者相反,咀嚼力强,颌骨密度高,支抗磨牙不易前移,拔牙间隙关闭较难。因此,在临床上,当需要前牙后移关闭间隙时,高下颌平面角型患者需要较强支抗,以防止后牙前移。
  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到,在关闭间隙阶段,刚开始时牙齿移动的很慢,支抗牙前移也不明显,第2次加力后牙齿移动明显加快,而且达到最高速度(1.25mm/4周),以后复诊中,牙齿移动速度又逐渐下降到一个稳定的数值(1.0mm/4周),无论是高角还是低角患者情况相差都不大,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随着拔牙间隙的进一步关闭,后牙开始逐渐前移,以高角患者首先出现,但前移速度稳定(约0.1mm/4周),在第3次加力后,低角患者也开始发生后牙前移,情况与高角患者相似,速度和高角患者的差别不大,到第6次复诊时两组患者在后牙前移速度上的差别已无统计学上无意义。
  由此看来,高角、低角患者在对力的响应上有差别,高角患者反应快些,低角患者反应稍慢,一旦两者牙齿都开始稳定移动后,她们在间隙关闭的速度上的差别就没有统计学意义了。在后牙前移速度上高角患者在早期快于低角患者,有统计学差异,从第3次复诊加力后(牙齿移动稳定期)两者速度趋于相同,到第6次复诊时两者在统计学上逐渐无差别,而拔牙间隙较小时,后牙前移情况几乎可以忽略。这说明,牙齿移动速度可能与骨质相关,同类型的人骨质相差不大,故而牙齿移动情况相似。那么,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支抗的选择,我们考虑的因素应该包括下颌平面角、性别、年龄、种族以及牙齿移动的距离。
  本研究为排除其他因素干扰,采用了简化方案进行,只选取了性别相同、年龄相似的患者,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之间牙齿移动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邹冰爽,曾祥龙,傅民魁.高角和低角病例的诊断、临床特征及正畸治疗特点[J].口腔正畸学,1999,6(1):39-42.
  [2]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0.
  
  [收稿日期]2010-05-05[修回日期]2010-06-09
  编辑/何志斌

推荐访问:平面角 下颌 牙齿 患者
上一篇:【Cyclin,D1和p16在肥大乳房腺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腺体p16+
下一篇:荔枝果皮中的美白剂根皮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_荔枝果皮提取物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