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义-第十课,传统文化-“围绕中心记事”习作专题,部编版

来源:银行从业 发布时间:2021-01-11 点击:

习作 第十课 传统文化 ——“围绕中心记事”习作专题 【习作要点】 本次习作是写中华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按顺序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搜集到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理一理,写一篇习作。

【读写联通】 课文回放 校外阅读文 写法回顾 孔子拜师 文章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描写,特别孔子和项橐相互的一问一答,突出了项橐的聪明机智。也抓住了孔子的感情变化叙述:吃惊-赞赏-敬佩-拜师。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行。

后羿射日 故事想象丰富,叙述了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文 中把天空一个太阳时,人们的幸福生活与十个太阳时,大地悲惨的场景进行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后羿射日时抓住了其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了后羿射术精湛、英勇果敢。

观秦兵马俑 (节选)
本文从陈列整齐、数量巨大、神态各异等几个方面描述了秦兵马俑,文章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排比句把兵马俑的神态描述得形象逼真,突出了秦兵马俑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歌颂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的敬佩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风筝的历史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资料说明了中国的风筝有悠久的历史。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风筝的发展过程,突出了风筝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选材献计】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
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
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辞旧迎新的春节,合家团圆的中秋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只要我们留心,一定能搜集到不少资料,下面给你几个题目作为参考,如《划龙舟比赛》、《元宵节观灯》、《齐白石的画》、《王羲之的字》、《月饼情结》、《中华第一诗人》等。

【读中悟法】 壶之瑰宝——紫砂壶 我的老家在宜兴,宜兴的特产就是紫砂壶。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爷爷对紫砂壶的喜爱之情丝毫不减。①(①爷爷非常喜爱紫砂壶。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爷爷家中收藏了几十把紫砂壶。记得小的时候,爱我的爷爷什么都让我玩,就是不让我动这些壶。慢慢长大了,我对这些宝贝也产生了兴趣,从爷爷那里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紫砂壶的知识。②(②回忆小时候爷爷不让我碰紫砂壶,越发显出其珍贵。)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用它来泡茶,不但香气浓郁,而且茶不变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易坏。紫砂壶身的雕刻汇集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壶身的造型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形体丰满,光润亮泽。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壶,更是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③(③具体描写紫砂壶,就是为了突出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
看到爷爷平时喝茶也用紫砂壶,我说:“这么贵重的壶,爷爷怎么舍得用呢?”爷爷笑了,说:“傻孩子,我这是在养壶呢!我不光要用,而且要轮换着用呢。”原来烧成后的紫砂壶具有很好的保温性和透气性,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放茶叶只倒入开水也有茶香,而且便于洗涤。长时间不用的壶会有点异味,但用水泡烫两三遍,然后把水倒掉,再泡茶原味也不变。我边喝茶,边用敬佩的目光望着爷爷和这些壶,心想:没想到一把小小的壶也有这么多学问。④(④通过爷爷的讲述介绍了茶具紫砂壶的特点及泡茶的学问,方法很巧妙,这样读起来更通俗易懂。)
我爱这汇聚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紫砂壶!⑤(⑤表达自己的感情,词句精致,有韵味。总结全文。)
【写法支招】 抓住重点,突出文化 书画建筑、诗词名著、节日习俗、纸艺名曲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了解最具体的方面做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选择切近自己生活的材料是习作的关键。就说 “节日习俗”这个材料吧,它包括“春节来历、春联来历、吃水饺的习俗以及不同的庆祝方式”、“清明踏青”、端午节粽子的制作与来历”、“仲秋赏月与月饼”等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某个传统文化,才会对它有全面的认识,才会产生热爱它的欲望,才最想把你的了解与别人分享。

确立一个具体的“节日材料”后,要先向别人介绍一下你要写的节日是什么?然后大体写写家家户户如何忙碌欢乐的过节,过节过程中,大人在忙什么节日物品?怎么忙碌的?你是怎么帮助大人的?每个节日习俗会有几个的,你再确立一个小的习俗(如吃年夜饭)去细致的写写,这个吃年夜饭的过程中你们说的话、做的动作和过节的气氛要细致写出来,同时把你搜集到的该习俗的传说简单地写在你的文章里,最后别忘记写写自己过节的心情哟! ·构思导图· 【例文引路】 踩高跷 我最喜欢看踩高跷了。

从远而近,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传来。我飞奔出门,挤在人群中间向远处观望,只见一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敲锣打鼓的人们神气地走在最前头,很夸张地敲打着。

踩高跷的来了。他们穿着艳丽,打扮成京戏中小姐、书生的模样,浓妆艳抹,踩着一人多高的高跷。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彩色的扇子,有的手里拿着大刀、长矛等古代兵器,踏着节奏,甩开两只胳膊,摇头晃脑,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那股神气劲,把我们这些孩子都吸引进队伍里去钻来转去的凑热闹。

最有意思的是踩高跷的队伍中,还有唐僧师徒,老汉推车、小媳妇骑驴等有趣的形象。你看“老猪”不停地摸着胖胖的肚皮,伸着舌头,摇着大耳朵,眼睛四处张望。演员们随着锣鼓敲打的节奏,做着各种各样的滑稽动作,惹得观众哈哈大笑。

踩高跷的队伍扭扭摆摆地过去了。我跟出去很远很远,一路追着看着。

·亮点评说· 踩高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悠久的传统习俗,本文展示的就是踩高跷的一个动人情景。短文对踩高跷的情景描写惟妙惟肖,特别是“我”看踩高跷时的心情、举动地描写更符合孩子的特点。整篇短文洋溢着节日的热烈欢快气氛。

推荐访问:
上一篇:县委书记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讲话发言
下一篇:严格控制农村地区聚集性活动具体措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