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引导作用

来源:银行从业 发布时间:2020-10-17 点击:

 内容提要:社会主要矛盾是特定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人民需要与社会发展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并有效解决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并获得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而且还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需要变化而努力的认同和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推动社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而推动需要变化和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民需要;社会发展;引导行动; “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关键环节才能够掌握群众,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如果说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与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是党和国家在我国某个历史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等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中心工作,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正确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自身需要和发展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为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迈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广大人民

 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与发展之间产生的主要矛盾之科学判断及其解决策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推动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一、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不同历史阶段需要的巨变来之不易

 人类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历史。人类“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原有的需要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滋生出新的需要。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完全不同,且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并呈现出阶段性提高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变化及其满足的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给予正确引导,使广大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有正确、充分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对执政党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作为己任的努力和奋斗的认同,增强他们对新的需要一定会在党的领导和努力下得到实现的信心。

 1.人民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呈现出巨大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民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原有需要在得到充分满足后会不断滋生出的新需要,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一旦满足了的需要又会生长出新的需要。正如马克斯、恩格斯所説,“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的需要就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自身的解放,翻身作主人。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华民族获得了民族独立,我国广大人民获得了解放,实现了翻身做主人的基本需要。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党的八大确定:“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由于“左”倾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广大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停滞不前,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八大关于当时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提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了进一步完善,即“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迈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人民开始对生活滋生出新的、更高层次、更加多样、更加广泛的美好需要。

 四十年改革开放使人民需要发生翻天地覆的历史性巨变。我国人均 GDP 从 1978 年的 156 美元跃升至 2016 年的 8000 多美元;广大人民不仅吃饱穿暖了,而且不少家庭还有了小轿车;出国旅游等也成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产品短缺已成为历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复存在,部分行业、领域产品甚至出现过剩现象;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部分产业的产量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甚至世界领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得到充分有效满足以后,逐渐退回到历史舞台的背后,而人民对“非基本生存性”美好生活的需要则与日剧增并已成为广大人民的新期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且不断突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难以涵盖今天中国人民日益增长需求的全部内容,更难以反映当今中国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重点、轨迹和趋势。“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

 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文化这些“硬性需要”,还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尊严、权利、全面发展等“软性需要”。这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沧桑巨变和辉煌的历史画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相对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言,广大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则更加突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等新提法、新概念涵盖面更广,也更加符合实际。人民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层次更高,更加复杂多样,满足也更加困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广大人民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2.人民生活需要要切合时代发展的实际且科学合理

 无论是马克斯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基本层次,还是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基本层次,都说明人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且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人类历史发展也表明,人与动物的距离越大,人的本能性需要的作用就越小,而文化性需要的作用就越大。“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 物质享受主要是人类的肉体本能需要的满足,当人不再受肉体需要完全支配时,创造精神文化和追求精神充实就会成为主导力量。社会越是充分发展,人们的需要层次就会越高级且复杂,这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每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总是与该阶段的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宜,即能通过该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和人们的共同努力而得满足。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的需要是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而不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改革开放时期,广大人民的需要则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推翻三座大山或以精神需要为重要内容美好生活。伴随 40 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需要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历史表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总体上呈现出从温饱到小康向富裕不断升级的态势,即人民从最初渴望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着力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到越来越多地生长出对精神文化生活、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诉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并突显。思想政

 治工作不仅要引导人民看到自己需要的历史巨变,更要引导人民形成科学合理的、正当且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生活需要。

 广大人民需要的形成不仅要切合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而且还要科学合理,而不能超越社会生产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变化,更要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阶级(层)结构已经发生的剧烈分化,产生出了许多新兴阶层、群体。这些来自不同区域、行业、单位、阶级(层)、群体及其内部成员的个体,由于居住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水平、思想觉悟、生活态度、接受能力等参差不齐,相互间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不一样,形成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状况也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差异很大。他们的需要,有的是理性、正当、科学、合理的,如渴望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等,而有的则是不理性、不正当、不科学,也不合理,需要加以引导和抵制,有的甚至还是不健康或对社会健康发展不利的,需要坚决消除,如奢侈浪费、比阔斗富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为此,针对人民不同的美好生活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正确引导,不能把不正当、不科学、不合理的非理性欲望等同于理性、正当、科学、合理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不是过度过多地超出必需的需要,而是与环境生态保护、文明程度、道德素质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需要。在人口众多且人均资源占有量排名靠后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更要提倡勤俭朴素,避免奢侈浪

 费;提倡切合实际的理性需要,避免好高骛远的超前消费。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理性、科学、合理对待需要及其满足,并把需要控制在理性、科学、合理、正当的范围之内,不能为了自己的不正当、不合理、不科学的非理性需要而肆意牺牲他人的合理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公共资源和利益等。面对各种不理性、不正当、不科学、不合理的需要时,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更要敢于亮剑,引导人民树立科学合理的各种需要,反对各种不切实际的不合理、不正当、不科学的非理性需要,反对各种奢侈浪费、奢华享受,显摆斗阔、炫富,引导人民拒绝和抵制各种低级、庸俗、低俗或腐朽堕落的需要、“攀比性”消费需要、及时行乐、寻欢猎奇等不合理需求,抑制过度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不能让非理性的精神文化消费倾向在颓废中蔓延,促使人民的需要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使“光盘”、“净桌”、“打包”、“拼车”等也成为美好生活需求的应有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引导人民对自由、民主、法治、环境等的美好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实际和历史发展阶段,引导人民自觉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遵循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反对照搬西式民主、宪政民主、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和私有化,弄清争论党大还是法大、炒作公民伦理、普世价值等西方政治理念的阴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和引导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向上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档次、格调上积极有为。

 3.执政党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当作奋斗目标而努力 广大人民从渴望解放到翻身做主人,再到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有效满足后,再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努力密不可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丰富内涵与外延并形成科学合理的需要,同时还要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相信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自己的需要一定能够实现。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渴望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奋斗目标,经过流血牺牲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翻身作了主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使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目标提前实现,正在迈向全成建成小康的伟大征途。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到充分满足而转向美好生活的需要来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带来的辉煌巨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容易满足的低层次需要而言,不仅多元多样,而且质量更高,阶层化、群体化、个性化更加突出,满足的难度也更大。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牢记初心,勇敢地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公开宣战。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更是其站在新时代向广大人民和全世界所作的公开宣称和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满足人民的两大“期待”,在十个“更”上努力圆人民美好生活之梦。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不仅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吃得放心”“让人民监督权力”等。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我们历经了近半个世纪。在小康基础上,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是一个可以不断实现至今尚未完成的长期过程。广大人民在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之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

 民解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问题,也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解决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庄严宣称,“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广大人民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不断实现。

 二、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民利发展的初心未改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需要为方向和旗帜而谋发展的初心自建党以来始终未改。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引导人民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的历史巨变及日益美好的生活需要,同时还要引导人民正确认识

 执政党始终谋求发展以满足人民需要,为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未改,从而增强对执政党的信任。

 1.执政党为满足人民需要解决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化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不断谋求发展,满足人民需要。人民的幸福源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并翻身做主人。这得益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惜流血牺牲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28 年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供给难以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始终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了显著提升,综合国力也因此显著增强。从 1978 年到 2016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提高到33616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提高到 12363 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 1978 年的 57.5%和 67.7%下降到 2016 年的 29.3%和

 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多层次消费上。居民预期寿命从 1981 年的 67.8 岁提高到 2014 年的75 岁。中国从贫穷落后到 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的名义GDP 翻了 200 多倍,许多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领域赶英超美,可圈可点之处数不胜数。这些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表明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是正确的。这不仅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了有效满足,而且还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变化。四十年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使我国为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解决了落后社会生产,而且使中国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人民在吃穿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很好满足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需要,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反过来又呼唤和要求更新更好的发展,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或出现的各种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断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满足。中国人民也因此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开始迈向强起来的新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生产,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落后社会生产的问题,使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有效满足,而且还科学认识和判断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人民日益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正在根据人民的需要变化大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对广大人民在新时代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而正确、科学的领导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仍然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实。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谋求最广大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党史、党建的主线。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智而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质的根本性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落后的社会生产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已转变成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解决不平衡问题,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

 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发展。“不平衡”不仅指指经济不平衡、社会不平衡、制度不平衡等重要领域的不平衡,而且还指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阶层的收入不平衡。“不充分”不仅指公平不充分(包括共享发展不充分、公平分配不充分、司法公正不充分、公共服务不充分等)、正义不充分、安全不充分、环境不充分等方面,而且还指创新发展不充分、协调发展不充分、绿色发展不充分、开放发展不充分、共享发展不充分。中国共产党顺应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增强“四个意识”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大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力求使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仅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且还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换言之,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但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没有变化。我们要牢牢地坚持这两个“没有变”,使广大中

 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决了落后社会生产以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后,还要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大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然会始终牢牢坚持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努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以更好地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3.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执政党在新时代的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甚至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大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面对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广大人民从站

 起来到富起来,而且还要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向广大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在新时代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比过去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任务更加艰巨,困难会更多更大。如果说在追求“温饱”的欠发达阶段,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是比较单一的,只要保证基本的物质供给和一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通过政府粗放的管理就能实现,那么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时代,随着需求层次从简单地填饱肚子向更高层次、更多样化发展,政府必须在生产力的均衡发展、创新发展、充分发展、国家治理、政府管理等方面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要不断拓展、丰富和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衡量标尺。离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抽象地谈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大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具体问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和信心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

 阶段要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的能力,提高实体经济水平,加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大力解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难题;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落实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面对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任何游移、懈怠、观望都是对人民的失责。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采取的战略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工作,相信中国共产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相信中国共产党永远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奋斗目标,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而增强广大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和认同。

 三、引导人民正确认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需要凝心聚力

  每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总有其特定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当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不同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艰苦努力,而且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1.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动力及目标,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没有需要,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发展,则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新的需要。需要与发展的矛盾双方不仅相互矛盾和对立,而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要不断拓展、丰富和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衡量标尺。离开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抽象地谈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该分层次、求精准,就是就针对具体人群的具体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重实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譬如,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国际大都市、大中城市和农村,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中的专职研究人员,如此等等。这些人群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首要期待其实是差异很大的:一般说来,低收入人群最需要的是增加经济收入,高收入人群肯定把收入看得淡一点;一个中高收入者,如果他/她是专职研究人员,其优先关注的可能是言论出版自由;如果他/她收入不低,一家人在大城市有房但户籍不在居住地,其优先关注的可能是儿童或少年在当地的平等受教育权。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活动或生存条件与这项自由或权利联系最密切。” 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构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意味着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会得到有力解决,而且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不断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有赖于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而充分的发展,有赖于不断提高和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严感。我们要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相互对立而又相辅相存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矛盾的解决,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并形成相互促进,不仅有利于其他矛盾的解决,而且对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人民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有助于推动发展的平衡和充分,发展越是平衡、越是充分就越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是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和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我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牢牢抓住并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繁荣发展并日益走近伟大复兴。

 2.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赖于齐心协力 需要的满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马克思说过:“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 人民的需要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其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生产方式和社会的文明状况,更取决于广大人民齐心形成合力。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

 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计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为此,广大人民只有形成共识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自近代以来,饱受外敌入侵和屈辱的广大中国人民,正是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而获得解放,实现了翻身做主人的夙愿,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站了起来。“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广大人民劳动生产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和调动及发挥,八大正确认识和确定的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不仅没有很好地得到有效解决和发展,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后,十一届六中全会准确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重心工作因此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团结一致并以前所未有的饱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生产,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显著成就。如果没有齐心协力,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人民不仅吃饱了、穿暖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之日益广泛、多样和多层次。如果没有齐心协力的拼搏奋斗,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的需要就难于得到有效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仍然需要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共识而齐心合力,大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广大人民要积极主动参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既彰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突显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未来的美好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为了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朝着美好的未来社会发展,我们要大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共建才能共享,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和被满足是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理解为单向供给。共同分享不是同时享有同量同质的社会发展成果,而是通过统筹协调,有针对性的使所有的国人都能够分享相对于过去更好的发展成果并不断遏制和消除不断拉大的差距。人民既是提出美好生活需求的主体,也是参与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美好生活需求的客体,在自己日益增长的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互惠互利,而不是单向索取。不能为他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建设性工作的人,最终也无法享受自己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作为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必须是他人美好生活的提供者。大众要享乐,更应该主动参与创新创业。”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有赖于全体国人的共建、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就是要正确引导广大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就是要正确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引导人民更好地满足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能逐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够一步步变为现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荐访问:主要矛盾 化解 思想政治工作
上一篇:某市领导干部观看总书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2020年度教学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