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来源:银行从业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第一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1.

 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生物体; 农业生产的目的:获取动植物产品。

 (1)

 农业的分类

  (2)

 农业的本质

 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2.

 农业的特性 (1)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农业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的生产,是生命物质的再生产,因而也是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者直接干预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2)

 农业生产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农业生产者在特定的社会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以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经济的模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农业生产经济模型图 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及通过交换获得的其他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还可以不断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保持农业生产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3)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如表1-1所示。表1-1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生产 自然再生产过程 经济再生产过程

 过程 生态循环过程 农业生产 内容 生物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要素 物质、能量交换 生物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人类的劳动 人类有意识地干预自然再生产过程

 (4)

 农业再生产的引申特性 由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根本特性派生出了农业中运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结合 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联合生产、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特性。

 3.

 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1)

 农业的地位 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a.

 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b.

 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②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a.

 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 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b.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 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2)

 农业的作用 ①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a.

 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大量进口食品具有较大的风险或者要具备更为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第一,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

 用P a 表示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P n 表示非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则由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可得:

 P=P a +P n

 式中:P a 的大小直接影响着P的大小,P a 即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总贡献;P a /P为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故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相对贡献。

 农业产值份额下降规律是指农业产值份额下降的普遍性,原因是农产品尤其是谷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非农产品。

 恩格尔定律: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第二,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用G代表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G a 代表农业的增长速度,P n 代表非农产业的增长速度,W A 和w n 分别代表农业和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则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表达为:

 G=G a ×W a +G n ×W n

 式中:G×Wa表示国民经济增长中来源农业的百分点。

 δ a =G a ×W a /G 式中:δ a 为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幅度,即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农业对国民经济原料贡献——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由于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大于原料本身的收入弹性,所以,如果考虑到工业的发展,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速度就缓慢得多。中间商产业间联系,产业间联系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质。

 产业间联系的类型及衡量方法等如表1-2所示。表1-2 产业间联系的分类 联系 衡量方法 联系的内容和强度 类型 后向 以这种产业从其他产业购买的中间产品投入 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存在着一定 联系 占其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的 的后向联系,而且有愈益增强的趋势 前向 以这种产业卖给其他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占特 农业对其他产业的联系并非微不足道联系 定产业生产总值来衡量 总联 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之和系

 b.

 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

 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使得农业劳动力能够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农业与非农业在劳动力上的问题:来自农业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即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供给过剩, 而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却供给不足。

 农业部门的资本要向非农部门转移。主要原因有:

 第一,即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资本/产出率完全相同,但通常非农业部门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因而对非农业部门增加投资的倾向就更高一些;

 第二,在许多情况下,农业新增资本的资本/产出比率事实上要低于非农产业,资金总是流向能获得更多收益的部门;

 第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唯一来源;对非农部门的投资往往也会使农民和农业受益。

 转移农业部门资金的方式如表1-3所示。表1-3 转移农业部门资金的方式 转移农业部门资金方式 存在的问题 依靠市场机制、价格信号对资金进行转移和分配 凭借行政力量,强制进行资金的转移 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转移农业资金,将难以满足工业化的发展需要。

 完全依靠行政的力量来转移农业的资金,必然会降低经济效率, 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提供土地。非农产业对需求的土地多在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如果农民具有完全的土地产权,农地非农化将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将不利于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满足非农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加以适度的宏观调控。

 c.

 市场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

 第二,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会提高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会满足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d.

 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能够赚取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一般会下降。

 ②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a.

 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作物轮作和肥料施用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弹性等。

 农业对生态系统和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具有负面影响:农用化学品、灌溉和机械耕作的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影响。

 b.

 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c.

 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粮食安全的四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

 好。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一是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二是依赖进口;三是二者结合。

 进口粮食的优点: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能够产生贸易利益,提高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从而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进口粮食的缺点:粮食进口大国具有拉动世界粮价上涨的能力;与粮食出口国存在现实或潜在政治冲突的国家,更缺乏依赖国际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信心。

 d.

 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农业的经济缓冲作用是指:农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适时释放和吸纳劳动力,为减缓经济危机和加速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e.

 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二、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1)

 古代希腊、罗马的农业经济思想 产生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 存在体系——夹杂在一般论述政治、哲学、经济问题、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著作中 内容体系——古代希腊、罗马对农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析,对农产品价格功能的理解等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农业经济思想、理论发展的源头。

 (2)

 西欧中世纪的农业经济思想 ①中世纪前期——维护封建秩序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正统思想 国王与领主——采用强制手段并以法令的形式迫使封建秩序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正统思想贯彻实施,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活也能够逐步规范化。

 领主 —— 有权处置庄园内的一切财产,还拥有统治庄园内一切居民的政治管辖权。

 教会——利用宗教与政治特权占有大量地产;神职人员不仅用蓄意编造的神话来欺骗一般人民,还通过精巧构思的神学体系来论证私有制的合理,并竭力宣扬忍耐与服从的必要与益处。

 ②中世纪后期——主张财产公有并消灭等级特权的异端思想 基本内容——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思想,如14世纪以后的农民起义的纲领,宗教改革运动中异端先驱者宣扬的教义,空想共产主义者对其理想社会的描述等。

 思想家——多以宗教外衣为掩护 劳苦大众——愿意奋斗,因为它寄托了自己的希望与理想 ③中世纪时期——强调公平忽视效益的重农抑商思想 从神学的观点来解释经济现象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培养品德可冲淡物欲而倍加赞扬 商业等交换行为——企图通过购买的不公正原则来谋财致富的,因而加以谴责 ④封建社会全盛时期——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农业经营思想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强化监督与开展核算 《亨利农书》——提出了不违农时是保证生产和提高效益的首要前提,推行会计制度来改进粗放的管理方式,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来强化监督,推行以货币为手段的计算活动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民内部也发生分化,用合理的经营思想来指导生产,便构成当时风行的农书主题而备受关注。

 2.

 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7—19世纪30年代)

 (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如表1-4所示。表1-4 古典政治经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威廉·配第 《赋税论》

 法国 布阿吉尔贝尔 李嘉图

  ①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唯 ①“土地为财富之母,而 ①批判重商主义,认为重商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 主义对于财富的认识是根本动的要素”;②财富的最 错误的;②财富的源泉是农 ①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最完备的地租理 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

 内目的就是获取金银;②除容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

 源泉,只有在流通领域中

 后源泉是土地和劳动, 课税的对象应是土地地租及其派生的收入;③ 劳动创造价值 业生产,重商主义政策使农业破产,从而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危机;③把经济研究和分析转入农业生产中 论;②把地租看 成是利润的派生形式,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才能得到增加的货币量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遵循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施的原则,使货币尽可能地 流向国内。

 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意展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义在 17 世纪以后,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17—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注意到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几个环节来分析社会生产,注意到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或规律。发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切赋税征收,只有加在地租及其他派生收入上,才能使农业生产不受阻碍地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探讨了地租理论、农产品价格理论、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间的关系以及有关农业的各种政策,从而真正进入了农业经济的理论探讨。

 (2)

 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体系的产生 18世纪的农业经济理论如表1-5所示。表1-5 18世纪的农业经济理论 人 著作 内容 意义 物

 阿 ①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生产费用和经营收益的 瑟· 《农业经济学》扬 戈特洛 关系;②资本主义大农场具有比传统小农经济更大的优越农业经济学的性,主张按追求利润的原则,建立大型的以雇佣农业工人创始人 为主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 第一次特别为

 ①提出了改革农业的方案,主张废除耕作强制,瓜分公有 高等院校所写

 布· 《论欣欣向荣的农业所遇 土地,合并分散耕地地块,消除农民的杂役负担;②旧有 的农业教科

 书,被认为是

 冯·

 到的障碍》 的农业制度存在许多缺点,建议采用英国农业中发展起来当时最好和最 尤斯蒂 约翰· 贝 《德国农业原理》克 曼

 阿尔 布 《英国农业概论》、《农雷 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 的技术革新,彻底变革德国农业。

 ①讲述植物栽培、家畜饲养和集中矿物的开采;②论述了农场利用、农地评价、农场主教育和农场簿记等。

 受欢迎的著作之一

  德国农业经营 希 年鉴》、《合理的农业原 ①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原理;②提出了农业静 学的创始人,

 特· 理》(四卷)、《农业经 力学原理丹 营学概论》、《农业职业 尼 概论》、《农业职业理尔· 论》 泰尔 约

 当时欧洲大陆农业学界的泰斗 翰• ①推翻了泰尔轮栽制绝对优越论,建立了他自己的各种农为以后的农业

 海

 业形式相对优越的理论;②用抽象法假定了一个孤立国, 经济思想发展因 《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 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和四周的农村;③使用了边际分析 奠定了基础,

 里 济的关系》(简称《孤立 的方法,建立了农业经济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 形成了相对独

 希• 国》)

 理论和农业圈境说(或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④指出 立的农业经济

 冯• 孤立国同现实的种种差别,进一步说明他的基本理论。屠 能

 思想理论体系。

 3.

 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

 (1)

 一般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与理论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一般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与理论如表1-6所示。表1-6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一般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与理论 人物 内容 意义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 马克思 ①提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②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例 如,庞巴维①放弃了劳动价值论,用效用价值理论来说明农产品的价值或价格;②重 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克、克拉克、马歇尔)

 新解释地租理论以及基于其上的农业赋税理论等

  ①纯农业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②要使工业发展,需要高 弗里德里希 度发展的农业,只有建立和发展工业,农业本身才能进一步发展;④纯农 极大地丰富了农

 ·

 李斯特 业国资源利用程度低,纯农业国分工协作发展程度低,纯农业国农业常处 业经济学的内容于残缺状态;⑤纯农业国贸易常使其处于对发达国家的从属地位,纯农业 国普遍存在分散、保守、迟钝,缺乏文化、繁荣和自由

 (2)

 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如表1-7所示。

 表1-7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人物 著作 内容 意义 特奥 多· 冯· 《农业经营学》戈尔 兹

 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 弗里 《农业经济学说论德里 文集》、《农场与希· 农地评价学》、 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 是农业经营学著作中发行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 的差别;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 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

 艾瑞 《农业经营学概保 论》 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 名著

 特奥 《农业经营经济 多· 学》、《农业经营 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 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 布林 学说之演变》克曼 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

 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4.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初以后)

 (1)

 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①农业生物科学;②农业环境科学;③农业工程科学;④农业经济科学三大农业研究领域:①农业经济、管理科学;②农业机械、工程科学;③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2)

 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3)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如表1-8所示。表1-8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人 应用理论 著作 意义物 布 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莱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克

  《生产经济学 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概论》 海 微观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地 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 新成果 《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了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20世纪50年达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如表1-9所示。表1-9 20世纪50年达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人 物 方法 研究内容 黑兹 农家访问韩德 法、个案法 研究农场管理;

 华伦 调查方法 研究农场经营成败的原因司皮 统计方法 分析农场资料 邦特 “农场预算达波 法”计划霍莫 兹

 舒尔茨 预测农场的生产费用和收入

  研究农场生产与外部的关系

 主张将动态经济理论应用于农场管理;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不断应用计量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分析研究。

 农业生产布局学建立在屠能《孤立国》理论基础之上。

 20世纪50年达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中农业布局研究的发展如表1-10所示。表1-10 20世纪50年达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中农业布局研究的发展 人物 著作 主要内容 艾瑞保、布林克曼 奥托林巴、杜恩 发展了屠能的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从动态多因素分析方面继续进行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 伊利、莫尔豪 《土地经济学原理》 论述了涉及土地经济学的各种问题是最早和影响最广泛的土地 斯

 泰勒 《农业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著作之一 博伊尔 《农业经济学》 20世纪20年代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著 作

 约翰·W·戈德温 《农业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流行和有代表性的著作 英国M·厄普顿 《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 利用》

 (4)在发展经济学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思想 20世纪初以后发展经济学当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如表1-11所示。表1-11 20世纪初以后发展经济学当中的农业经济思想 人物 著作 基本内容 W·A· 《劳动无限 ①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②采用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 刘易斯 费景汉、G·拉尼 舒尔茨

 乔根森 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 展》 《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

 《改造传统农业》 《剩余农业劳动和二元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特点;③强调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农业部门以低廉的粮食和劳力支持工业,用转移农业剩余到工业的方式实现现代化

  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一步扩展为更为严密的宏观总体发展理论

 ①提出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系列建议;②反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于零、农业只能向工业输出资源而自身没有吸收投资能力、传统农民对经济刺激不会做出反应等观点;③强调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相当程度的发展为前提 ①提出了与舒尔茨含义相同的新二元经济模型,这种模型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 础,假设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正,不存在多余劳动,假设实际工业随生产率而变化; ②强调农业剩余因而农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更重视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对外开放、最优增长、多部门和各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农业经济思想理论。

 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对农业经济学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美国的约翰·W·戈德温:关于各种有限资源在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用途方面进行分配的社会科学。

 ②美国的盖尔·克拉默: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纤维以供社会各种成员消费。

 ③朱道华: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客体是农业,所以它不仅是经济学中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也是农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科学。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

 a.

 广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更选和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

 b.

 狭义:农业经济学是以研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或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

 (2)

 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变化的特征 ①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如图1-2所示。

  图1-2 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细化示意图 ②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二战以后,农业经济学实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a.

 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确定经济变量,并把有关的经济变量联结成方程式、方程组,然后根据经验统计资料,用统计和数学方法估算参数,利用参数估计值来验证模型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否正确,最后利用修订的参数值来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使农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b.

 农业经济学紧跟政府直接干预农业、国际国内农业贸易日益扩大的发展步伐,加强了农业宏观经济的研究,同时注意同农业微观经济研究的配合。

 c.

 农业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比较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开展。

 ③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二战以后,国际国内市场、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都结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种与农业经济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都被纳入了农业经济的研究范围。

 (3)

 本书关于农业经济学的定义 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 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

 农产品市场

 ①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②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与决定; ③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④农产品国际贸易及相关政策等。

 (2)

 农业生产要素 主要研究内容:关注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性,容易形成卖方或买方垄断,这也成为政府管理与扶持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理由之一。

 (3)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家庭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它成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基础。面对大市场,农户必须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合同制和一体化等产业化组织形式联合起来,才有利于农业家庭经营的生存与发展。

 (4)

 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 研究市场在农业的哪些方面表现出失灵、为什么会失灵。

 1.2

 课后习题详解 1.

 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答:(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 动。

 (2)农业的根本特性 ①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农业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的生产,是生命物质的再生产,因而也是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者直接干预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②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农业生产者在特定的社会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以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及通过交换获得的其他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还可以不断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保持农业生产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由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根本特性派生出了农业中运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结合 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联合生产、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特性。

 2.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 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 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3.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

 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 求。不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一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4.

 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特奥多·冯·戈尔兹: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营学》。

 弗里德里希·艾瑞保: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济学说论文集》、《农场与农地评价学》、《农业经营学概论》。

 特奥多·布林克曼: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其代表著作是特奥多·布林克曼。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2)20世纪初以后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三大农业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农业机械、工程科学;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②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布莱克: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

 海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20世纪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了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5.

 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征:

 (1)

 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2)

 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二战以后,农业经济学实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二战以后,国际国内市场、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都结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种与农业经济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都被纳入了农业经济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2.1

 复习笔记 一、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1.

 农产品供给 (1)

 农产品供给的含义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供给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 ②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

 (2)

 农产品供给函数 ①农产品供给函数表达式

 农产品供给是农产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技术条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多元函数,用Q s 表示农产品供给,用a 1 ,a 2 ,a 3 ,……,a n 表示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

 Q s =f(a 1 ,a 2 ,a 3 ,…,a n )

 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只考虑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若用P代表价格,则供给函数简化为:

 Q s =f(P)

 供给函数表现农产品供给量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②农产品供给表 供给表是在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表。农产品供给量随着价格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③农产品供给曲线

 农产品的供给曲线是指以横轴代表农产品供给量,纵轴代表农产品价格,表示农产品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的坐标图。

 农产品供给的相关概念如表2-1所示。表2-1 农产品供给的相关概念 类 别 定义 表示方法 变动情况 农产 指在某一特殊价格上 由既定的供给曲 当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格的 品的 为销售而提供的具体 线的某一点来表 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移动, 供给 的农产品量 示量 这种变动称作供给量的变动 农产 指在每个价格下供给 供给是由整个供 农产品供给的变动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 品的 量的全部关系 给表和供给曲线 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 供给 来表述的 动,这种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3)

 农产品供给规律 ①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一般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

 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农产品供给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

 农产品供给曲线和农产品供给的变动如图2-1和图2-2所示。

 图2-1 农产品供给曲线图2-2 农产品供给变动示意图 农产品供给量与价格间之所以呈同方向变化,主要是因为:

 a.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带来新的生产者,从而使生产和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增加。b.当农产品价格上升,可使原来的生产者增加生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供给量。

 ②农产品供给规律的特殊情况:有些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反而减少,当价格降低时,供给量却增加。

 产生此类现象主要是因为:

 a.

 农业资源的专用性较强,生产用途范围狭窄,不能顺利地实现资源转移和流动。当生产者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后,为了维持正常收入水平,反而会努力增加产量,形成现实供给量。

 b.

 由于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预期的不确定性,当预计未来某种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为了将来获得高额收益,即使当前价格较高,也会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4)

 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如表2-2所示。表2-2 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策略

 提高价格

 向

 降低成本

 (5)

 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 ①价格变动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在有限范围内,价格的提高促进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

 ②价格变动的周期性

  农产品生产必须完成一个自然周期才能实现,如果农产品突然供给不足,无论价格多高,都无法在短期内刺激供给的增加。

 ③农产品供给不稳定性

 农产品生产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的再生产过程,与动植物再生产相关的众多因素,直接制约农产品的供给量,给农产品的供给带来了较多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

 ④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由于农产品的供给涉及国计民生,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进行调控是必要的。否则,农产品供给的不稳定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

 农产品需求 (1)

 农产品需求的含义 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构成农产品需求的两个必备条件:

 ①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 ②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2)

 农产品需求函数 ①农产品需求函数表达式

 农产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偏好、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多元函数。用Q D 表示农产品需求,用b 1 ,b 2 ,b 3 ,……,b n 表示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则需求函数为:

 Q D =f(b1,b 2 ,b 3 ,…,b n )

 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只考虑农产品需求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用P代表价格,则需求函数改写为:

 P D =f(P)

 需求函数所表现的是农产品需求量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②农产品需求表。需求表是指某农产品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表。

 ③农产品需求曲线

 农产品的需求曲线是指以横轴代表农产品供给量,纵轴代表农产品价格,表示农产品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的坐标图。需求图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这表明农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

 农产品需求的相关概念如表2-3所示。表2-3 农产品需求的相关概念 类别 定义 表示方法 变动情况 农产品的需求 指消费者在某一特殊价格 由既定的需求上为获得该农产品而消费 曲线的某一点 当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 量 的具体的商品量 表示 曲线上移动,这种变动称作需求量的变动 农产品 指在每个价格下需求量的 由整个需求表

 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 的需求 全部关系 和需求曲线表述的 起的消费者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农产品需求曲线和农产品需求的变动如图2-3和图2-4所示。

 图2-3 农产品需求曲线图2-4 需求的变动示意图 (3)

 农产品需求规律 ①农产品需求规律的一般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a.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而效用相同的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未变,那么,其他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即下降了, 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农产品来替代这种农产品,从而会减少这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b.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增加这种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农产品。如果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将增加,从而也将增加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②农产品需求规律的例外情况:有些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其需求量反而增加,当价格降低时,需求量却减少。

 a.

 炫耀性农产品的高价格显示了消费者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常常在价格下降时消费量反而减少, 消费者转而去购买价格更高的农产品。

 b.

 吉芬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时,农产品消费者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压低生活标准,就增加低档农产品的需求。

 (4)

 需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如表2-4所示。表2-4 需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消费者 收入 其他农产品价

 人口 数量 因素 价

 格 中间 需求 结构 消费 者对 价 消费 者偏 好 文化 政府 格 正常 劣 等 替 代性 互补性 变化

 数 结 构 格预期 和观念 习俗 政策 产 品 产 品 产品 产品 量 对需求 反 同 向 反 向 同向 反向 同向 同 不尽的影响 向

  向 相同 同向 不尽相同

 3.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1)

 农产品供求均衡图

 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不能单...

推荐访问:知识点 课后 经济学
上一篇:2012年度经营及计划--人力资源保障计划部分(1)
下一篇:乡镇纪委书记述职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