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抓好云南省中小学管理及发展工作

来源:经济师 发布时间:2020-09-27 点击:

  坚定不移地抓好云南省中小学管理及发展工作

  编者按:8月30日,云南省中小学管理和发展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何金平在会上就全面加强我省中小学管理和发展工作作重要讲话。为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本刊摘要刊发何厅长的讲话。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做出了特色和亮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实现了“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学校安全工作全面加强。

  一、全省中小学教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与2008年相比,2011年全省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小学由5.54平方米增加到5.86平方米,中学由8.42平方米增加到9.55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小学从1.82平方米增加到2.08平方米,初中从1.96平方米增加到2.38平方米。教学仪器、图书、体育场等设施设备的配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向标准化建设方向迈进。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通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与区域布局调整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中小学闲置资源的共享,各地利用小学闲置校舍开办附属幼儿园,或改建成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不仅提升和丰富了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功能,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校舍信息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校舍档案管理制度,校舍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基本完成,为充分发挥校舍信息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校安工程经受住地震考验。近3年来,我省发生了3次5.0级以上地震。几次地震,灾区学校的校舍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坏,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安然无恙。2012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以《云南宁蒗5.7级地震中师生无一人受伤,校安工程新建校舍经受住地震考验》为题进行了报道,得到全国校安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成效明显

  一是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共有18 424所中小学校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惠及全省534.9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21.7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7.23亿元,省级资金1.76亿元,州(市)投入资金2.8亿元,全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有效保障了全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是学生就餐条件有新改善。为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我省已下达中央和省级食堂建设及设备购置资金共20.6亿元,加快了学生食堂建设步伐。今年1至6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新增食堂面积60.03万平方米,其中:临时性食堂面积44.78万平方米,永久性食堂面积15.25万平方米,学生就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工勤人员逐步得到补充。按照每50名就餐学生配备1名工勤人员测算,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缺配工勤人员7万多人。为解决食堂工勤人员紧缺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投入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性岗位等方式,逐步为中小学配备了工勤人员,今年3至6月,全省共增加学校工勤人员14 005人,其中: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13 533人,共投入工勤人员经费5 631.22万元。

  四是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根据国家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等有关部委下发的相关管理制度,省级成立了专家组,积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业务指导。省卫生厅出台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参考食谱》,省教育厅完成了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供餐准入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将于今年9月份下发全省执行,使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五是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目前,全省逐步建立了营养改善计划主任办公会、月报通报、简报快报、监督举报、分州(市)包干、专项督查督办、信息公开、专项调查、专家组工作等工作制度,促进了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序开展。设立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经济收益显著,“两基”攻坚亮点纷呈。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成为“两基”工作亮点,得到了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共有10 827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基地达到9 173个,面积10.6万亩。基地纯收入达到3.87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学校创造了收益,家庭减轻了负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较好地巩固了“两基”成果。

  二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动手能力。中小学生通过参与勤工俭学活动,接受劳动实践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是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各地坚持“政府统筹、社会支持、师生参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方法。勤工俭学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谋求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以政府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按既定路线图、时间表正在稳步推进。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大幅增加。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投入从2006年的18.69亿元增加到2011年95.33亿元,“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有效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状况,缓解了经济困难家庭的上学压力。

  三是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校点布局调整、教育信息化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义务教育师资得到优化。按照“全省统一考试、县级统筹管理、学校自主聘用”的办法,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确保义务教育教职工基本数量和质量需求。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计划,有效提升了全省义务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0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系统推进了初中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三位一体的初中教育评价制度。目前,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各地各学校基本开齐了国家要求的所有课程,基本开足了课标规定的课时,扭转了“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群体性偏科现象,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校现代管理。出台了《云南省普通中小学现代管理办法》、《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学校现代管理奠定基础,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完善教育惠民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而辍学,受教育权益得到了保障。

  (五)学校安全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目前,全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各州、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园安全保卫科室或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同时,明确了学校相应部门的安全职责,各部门协调作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去年评选出首批135所省级“平安校园”的基础上,今年计划评选150所省级“平安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教育系统对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了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三是排查化解矛盾,周边环境得到整治。今年省教育厅下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系统校园安全隐患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排查整治的通知》。通过加强排查整治,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省共检查学校、幼儿园2 8241个次,发现隐患11 660处,并及时督促整改。

  四是妥善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各州市教育局、高等学校今年共处置校园安全事故78起,较大事故4起。同时,主动与媒体沟通,提供及时、真实的信息,防止人为炒作或不真实的报道影响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认知与判断,为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是及时排查整治隐患,学生交通车辆监督得到强化。我厅高度重视学生交通车辆和校车安全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抽调专门人员,配合公安交警、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了道路交通和校车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通过集中排查,学校道路交通和校车安全隐患得到了整治,有效防范了学校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是强化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以消防、地震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疏散演练,明确疏散引导人员,使师生职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线路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确定疏散引导员5.9万名,每年开展自救安全疏散演练3.3万次,参加演练师生达830多万人次。

  二、中小学管理和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方面

  一是危房存量多,资金需求大。目前,全省还需改造不安全校舍1 986.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重建627.4万平方米,加固改造1 359.1万平方米),危房存量多,资金需求大。

  二是推进困难。由于我省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加固改造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支撑,工程施工技术力量难于保证,加之不安全校舍数量大,各地工程任务完成率较低,加固改造推进困难。民办和非教育系统办学校、中职学校工程实施难度大。

  三是进展不平衡。部分州市的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工程项目未能如期完成,特别是还有少数2009年和2010年的项目到目前还未能够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及时发挥。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发生了7起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昭通市4起、普洱市1起、红河州2起,《人民日报》还刊发了题为《营养餐就这样成了“闹心餐”》的文章。这些事件和报道,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机制上还存在漏洞,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学校供餐条件不足。我省寄宿制学校虽然都有学生食堂,但很难满足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需求,非寄宿制学校几乎都没有学生食堂。尽管各地通过搭建临时伙房、改造利用原有校舍等方式暂时缓解了供餐条件不足的困难,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学校食堂现有硬件条件不足、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

  三是学校后勤人员缺口大。我省寄宿制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尚缺口5.6万人,绝大部分学校只能让任课教师承担相应工作,以暂时缓解学校食堂后勤人员不足的困难。

  四是部门协调联动和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营部门协调联动进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还未建立,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整合。

  (三)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方面

  我省在勤工俭学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省勤工俭学工作与实际发展要求还有差距,表现在:一是随着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勤工俭学基地随之减少。二是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勤工俭学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较差,基地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开展勤工俭学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勤工俭学基地闲置。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

  一是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困难;二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明显,短期内无法改变;三是农村学校音体美器材缺乏,开齐开足课时质量无法保证;四是由于财政困难,各地教育系统教职工总编制多年来未增加,每年均在总编范围内对部分学校编制进行调整,教师编制较为紧缺。

  (五)学校安全工作方面

  我省校园安全事故、事件主要表现在:学生交通事故,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涉校矛盾,校外人员进校滋事,校内学生的群殴事件,师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学校周边不安定因素引发的安全事件,网络信息引发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就业不畅引发的事件等方面。

  三、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坚定不移地抓好中小学管理和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一是坚定信心,全力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省政府确定的今年全省拆除重建235万平方米、加固改造1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要确保完成。同时,在年底前要完成前3年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要进一步统筹各项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校舍安全工程收费减免政策的执行力度,通过收费减免、建设“绿色通道”等方式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加大D级危房拆除力度,加快加固改造步伐。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校安办关于停止使用D级危房的要求,坚决停止使用D级危房,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好广大师生,尽快拆除重建。要进一步加大加固改造工作的力度,及时总结全省不同地区的加固改造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确保2012年加固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是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认真总结前3年的校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制订2012~2015年实施规划,细化每个项目、每栋建筑,按年度、按项目合理制定实施进度,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加大对已竣工项目验收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规范竣工验收工作,切实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校舍安全形势研判、趋势分析、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确保信息准确、全面,不断提高校舍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督促和指导,确保工程同步推进。因地制宜,着力提高学校的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二)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现有组织机构基础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落实省、州、县三级责任,明确校长作为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第一责任人,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二是进一步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各地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的各项建设工作。要合理使用公用经费,逐步添置学生食堂设备,使全省中小学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要通过财政购买服务性岗位、中小学优化布局后富余教师转岗等方式逐步增加食堂后勤人员配备,逐步解决食堂后勤人员不足问题。

  三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制定规范和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堂要凭证营业,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范;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原材料采购要索要票据;进货要查验;食品要留样,确保各个环节安全。确保补助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或家长。要依法健全学校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要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系统,防止冒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学校在进货采购、选择供餐单位时,要确认采购食品、供餐企业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要充分发挥营养改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专家工作组的作用和优势,制定肉、蛋、奶、油、面、糕点等大宗食品的准入标准。

  四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要逐级逐校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实施细则,明确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事故信息报告、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切实提高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注意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加强正面宣传报道,为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是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各地各校要继续利用课堂教学、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在用餐的同时,掌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养成科学营养膳食的好习惯。

  (三)全面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确保勤工俭学工作有效开展。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引进、减免税费、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照农村学校小学不低于5亩、中学不低于10亩的标准,就近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生产劳动基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农村中小学要把勤工俭学的发展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措施并纳入考核管理。同时,要建立学校勤工俭学启动经费的补助机制。

  二是科学管理,提高勤工俭学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着力培训一批校长和管理干部,指导当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帮助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稳定产出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食堂部分菜肉的供给问题。

  三是管好用好财政安排的勤工俭学专项资金。今年,省财政安排了7 600万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支持各地农村学校建设勤工俭学生产实践基地。各地要做好勤工俭学资金使用计划和方案,我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后,尽快下拨资金。同时,我厅将加强资金的跟踪管理,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学校进行检查、抽查。

  四是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育人功能。多年来,我省许多学校在利用基地育人中,已探索出成功的管理办法。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中接受劳动锻炼,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互助合作能力,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激发学以致用的精神。

  五是抓好勤工俭学工作,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把勤工俭学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出有云南特点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要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切实为学校食堂提供部分蔬菜和肉等食材,降低学生生活成本。要适度有效地开展好勤工俭学,增加勤工俭学的成果和收入,让全体师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决不能让贫困学生因学校生活艰苦而辍学。

  (四)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在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普及质量的基础上,以推进学校优化布局和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经费等资源,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以缩小学校、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为重点,着力化解义务教育阶段难点热点问题,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的义务教育质量,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化义务教育领域各项改革,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努力打造创新型、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校人才团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二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负总责,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今年,要确保全省38个县(市、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均衡。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教职工配置标准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化、课程实施规范化、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等八项工作。

  三要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并严格实行省政府对县(市、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像推进“两基”攻坚一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要重点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情况,主要集中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四个方面。在评估标准上,只能高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标准。

  (五)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

  一是深入开展涉校矛盾纠纷和问题排查,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各地要组织专门工作人员对涉校矛盾纠纷和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问题,尤其对因教职工福利待遇、学生就业、学校劳动用工、宿舍管理、伙食管理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和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等重点区域的各类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排查。排查工作要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问题,要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加强分析研判,努力做到预知、预警、预防。对于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要形成工作报告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坚决防止处置不当、矛盾化解不及时而引发事端。

  二是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做好校园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要加强学校日常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对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将消防安全常识纳入课堂教育,定期举行消防疏散、逃生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严格门卫管理,强化校园巡逻,严防极端人员暴力冲击校园和别有用心人员混入校园串联滋事。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本辖区学校周边治安重点问题,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确保校园周边治安、刑事案件第一时间得到稳妥处置,有效防止事态扩大。要完善校园重大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一步充实应急预案,增强可操作性,强化演练。一旦突发情况,要做到反应迅速、靠前指挥、及时处置,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三是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学生上下学安全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当地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和校车运营情况,认真排查使用校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校车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协调解决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确保校车安全。各地要在秋季开学后开展一次专项治理。省里将于2012年秋季组织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四是切实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指导,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及时整改,不留隐患。省教育厅将于9月中旬组织督查组赴16个州市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综合治理专项督查。

  (六)着力抓好新学期开学前的几项工作

  一要完善招生和入学程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的精神,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招生政策,实行以学生户籍地和居住地相结合的办法,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的制度,确保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保证六年级学生全部升入七年级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严禁私自跨范围、跨区域、跨学校、跨年级组织招生;对因迁移、流动等原因无法在本校入学的,要依规办理转学手续。严禁各民办学校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严禁扰乱招生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特别重视外来务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工作,切实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要严格控制班额,提倡小班额教学。新生报到入学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监督辖区内学校做好学生学籍注册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工作。

  二要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各地各校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原则,逐乡、逐村、逐户、逐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核对,做到底数清楚、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为新学期开学“控辍保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地要抓住新学年开学的关键时期,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工作。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弱势家庭学生纳入控辍重点。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动员辍学学生及时返校,尤其是做好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和劝返工作。

  三要统筹谋划学校新学期管理工作。要根据义务教育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依法规范义务教育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安保措施,提高广大师生预防灾害、自我防护、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配齐义务教育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在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上下工夫,在学校发展、制度创新和办学特色上求实效,找准切入点,选准增长点,突破关键点,力求有亮点,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普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因地、因校制宜,深入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1

推荐访问: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 中小学 坚定不移
上一篇:水文局8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
下一篇:党日活动实施方案(共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