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如何治疗【中医如何治疗眩晕】

来源:经济师 发布时间:2019-09-02 点击:

  眩晕是眩与晕的总称。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经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一、 治法治则
  
  眩晕之治法,以滋肾养肝、益气补血、健脾和胃为主。对于肝阳上亢、化火生风导致眩晕者,应用清、镇、潜、降的方法;痰浊上逆宜荡涤法;兼外感的用解表散;兼气郁则疏理。这些方法都是急则治标方法。由于眩晕多为本虚标实,应该标本兼顾,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不可一见眩晕,便投以天麻、菊花之类。
  
  二、 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涨且痛,面红目赤,易怒,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甚则眩晕欲仆,肢麻震颤,语言不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清火。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眩晕,遇劳发作或加剧,面色少华,神疲懒言,唇甲色淡,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色淡、质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八珍汤合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眩晕日久,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发脱;或见颧红咽干,形瘦,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或光剥苔,脉细数。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4.痰浊内蕴眩晕,头重昏蒙如裹,时吐痰涎,胸闷呕恶,身体困重,少食多寐,舌胖、苔浊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络眩晕,头痛,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血。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三、 常用中成药
  
  1.归芍地黄丸(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组成)
  大蜜丸,每丸重9克。1次1丸,1日2~3次。功效滋养肝肾,补益阴血。可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所致头晕目眩的治疗,临床多伴有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等症状。
  2. 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钩藤等组成)每袋1克。口服,1次1袋,1日3次。功效养血平肝、活血清脑。对于血虚肝亢所致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诸证具有较好疗效。
  3.脑立清丸(由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牛膝、薄荷冰等组成)口服,1次10粒,1日2次。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临床可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眩晕,伴见耳鸣、头目涨痛、急躁易怒、心烦口苦、难寐多梦等。
  4.牛黄降压丸(由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黄芪等组成)大蜜丸,口服,1次1~2丸,1日1次。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熄风。适用于治疗肝火旺盛之头晕目眩。
  
  四、 针灸疗法
  
  艾灸百会穴,可治各种虚证眩晕的急性发作;针刺太冲穴,用泻法,可治疗肝阳眩晕急性发作。至于气血亏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法;肝阳上亢者,可选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
  
  五、 预防与调摄
  
  眩晕患者在预防和调摄上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心态要保持平和、乐观,防止七情内伤;饮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平素要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这样可减少某些眩晕证的发生。在眩晕发病后要及时治疗,注意适当休息,症状严重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及有人陪伴或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并应特别注意生活起居上的调理和适当的辅助锻炼。这些措施对患者早日康复,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推荐访问:眩晕 中医 治疗
上一篇:饮食养生文摘_文摘饮食区
下一篇:过期妊娠分娩期最重要的观察是 准妈妈必读(21) 过期妊娠――分娩时间异常(二)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