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改地区有哪些【物理课改不能再徘徊】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0-03-17 点击:

  物理课改不能再徘徊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机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需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国防、提高综合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基础学科,物理在中小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物理课改中,有些教师徘徊在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如:课改以后,一位教教师积极尝试,学生变得爱问,喜欢独自实验,证明书上的结论正确,有时还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跟老师探讨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末,考试平均分低于其他班级,班主任发话了,学生玩物丧志,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家长说,比我孩子差的同学超过了他。 

 这位教师深知,现在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但面对中考,他纳闷,他迷茫,他深思。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深知,这种尝试和实践都是有益的可贵的。这就需要学校不能仅凭一次期末考试的不理想,就全盘否定教师的探索,考试是评价,但不是唯一的。新课改注重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成绩不如人”,只是暂时的,要经受住考验,认准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作为一线教师应从以下做起: 一、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结果不放心,又担心。害怕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又担心学生有理论,没能力,阻碍国家发展。可见,转变观念,是上好这套教材的前提。因此,只要我们在观念上正真由应试转向素质,跟上时代步伐,面向全体学生。 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即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物理。 1. 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物理课堂中重视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感到物理就 在身边,可提高学生学习且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十分重要的。例如 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2. 尽可能做独立实验。在理科教学中长期使用的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先直感,后概念;先实践,后结论”的新要求。独立实验的的物质基础是每个学生自备大部分观察、试验用的学具。这些学具的材料大都是俯拾可得的身边材料(饮料瓶、药瓶、瓶盖、乒乓球、竹筷、纸盒等)只要有心,是不难收集的。如我班的侯梦飞,他用纸筒、胶带、凸透镜自制成了相机,学校围墙边的树成像在白纸上,非常兴奋、自豪。 3.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使物理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切实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这样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增添了学生对物理的几份“亲近感”,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例如上到“流体与流速”这一课时,联想到自家的换气扇为什么能将油烟吸出窗外。这样学生不但能自己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而且使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使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作用。语言形象逼真能使学生欢畅乐学,如:讲短路时,实验虽做过,但电流的走向看不见,学生不易理解为何短路,所以我把电流比喻成水,水碰到大石头不会跳上石头向前,它会绕过石头,因此电流像水一样遇到阻碍也会绕过去,从无阻碍的地方走,所以电流有惰性。这样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作为一线物理教师,我们不再彷徨,给学生一片天,就是给自己 最大的快乐;我们不再变“人灌”为“电灌”,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应把青少年带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推荐访问:能再 课改 徘徊
上一篇:航模比赛比什么 航模机器人比赛方案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人教(PEP),含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