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压疗法:鼻吸疗法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19-04-02 点击:

  鼻压疗法是压迫鼻区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它与耳压祛疾疗法、唇压祛痰疗法等方法一样,同为五官全息疗法之一,并与这些疗法一起,共同组成经络排痰疗法。   鼻是呼吸通道,嗅觉器官,又是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途径。利用鼻部进行诊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医学文献中,就有望鼻的色泽、形态、动态;闻鼻息、鼻鸣、鼻臭;问鼻的嗅觉、鼻塞、鼻痒、鼻酸、鼻痛等多方面的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今人多有继承和发展应用,如根据鼻部五色来诊病,根据鼻部形态变化诊病,望鼻诊断体部伤情,按摸鼻质软硬,预测动脉硬化、胆固醇高低等方法。
  
  在鼻的表面,也和耳廓一样,有着人体全身各脏腑肢节的投影。在这一基础上,我国的针灸疗法中,逐步发展出了鼻针疗法。
  在治疗方面,鼻针麻醉、鼻针治疗均有一些成功的报道。鼻针治疗疼痛性疾病疗效较好,病例也较多,如头晕、头痛、胃腹痛、腰腿痛等等,治疗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疗效。
  鼻压疗法就是在鼻针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鼻压疗法无痛苦,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压穴时间短,不影响外观。适应症广,疗效好,应用方便。患者经过一定的学习,可以进行自我医疗。
  
  鼻通脏腑
  
  在中医理论中,鼻不仅是呼吸器官,它与人体的内在脏腑之间,还存在着紧密的有机联系。说明这一联系的,就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藏象学说。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表现于外,包括各个官窍的生理、病理现象。人体内在脏腑与外在五官七窍之间,都存在着相互间的内外归属关系,如肺与鼻、脾与口、肝与目等。这一理论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已确立。
  按藏象学说,五官中,鼻为肺之外窍,是肺气出入的门户,其功能助肺司呼吸,主嗅觉,助发音。《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通过这种将外在器官的功能归附于内部脏腑的认识,中医建立了从外在器官来观察内部脏腑状况的诊疗方法。
  
  鼻通经络
  
  鼻与人体经络系统的联系,是中医学的又一独特内容。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气血通道。十四正经中,有五条阳经的本经,及其中两条阳经的经别、经筋通于鼻。同时,鼻穴的分布,不仅只在鼻部,还分布于面颊上颧骨内侧,鼻部双侧外沿的狭长区域,上接目内眦。
  这样,在人体六条阳经中,除了没有实体脏腑络属的手少阳三焦经外,其他五条阳经均与鼻区相关。六条阴经中,也有一条通于鼻区。其余阴经,则通过与阳经的表里连属,也与鼻区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奇经八脉中,督脉循经鼻部,阴阳跷也在鼻区相会。督脉是十二经脉的主干,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这样更加强了鼻区与全身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
  
  鼻压疗法除痰饮
  
  鼻压疗法是五官经络排痰法的一个分支疗法,在中医理论中,它尤其重视有关气血痰饮的论说。
  经络阻滞的原因之一是痰饮。痰饮,是中医学中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它既包括通常所称的呼吸道分泌物,是指人体内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所谓“行则为液,聚则为痰”。若其停聚体内,阻滞经络,则可能逐渐形成多种疾患。
  通过压穴,振奋人体经络之气,排出阻滞经络的广义痰―――体内代谢糟粕,是鼻压治病的一个根本措施。在治疗中,按照排痰的要求,以不同的穴位组合,从不同的途径(经口、鼻或随大便排出),排出这些体内糟粕,是鼻压疗法选穴用穴的基本着眼点。
  
  鼻部穴位
  
  鼻区穴位有24个,分为三线。第一线在中间,为单线。第二、三线分布在中线两侧,为双线。共为三线五列。见下图:
  
  鼻压有指压法、贴压法两种。
  (1)指压法:是用食指的指甲探压穴位,随时随地均可施压。
  (2)压穴法:用探棒或仪器探压。探捧用圆钝形木棒或塑料棒均可,仪器可用耳穴探测仪。
  用具说明:
  (1)胶布宜用肤色胶布,透明胶布亦可。因鼻穴相互间距离大,压穴不多,互不干扰,大小尽量不影响外观即可。
  (2)压穴的籽也没有严格限定,可用王不留行子,也可用菜籽,或其他小颗粒(耳压时间长,为防发软,需用王不留行子),鼻压时间短,各种颗粒均可。
  操作方法
  指压法适用于自我医疗,治疗时有坐式和卧式两种:
  坐式――患者端坐,为防止穴位处移位,以肘抵桌,用食指按压穴位。
  卧式――患者仰卧,用食指自然垂直于鼻部即可,无须有意识加强刺激量。
  准确取穴是治疗的关键。可将四指并拢,齐眉放鼻梁,由食指上缘起,每隔一指为一个穴位。上为肺,下为肾,上方三指与四穴距离基本相仿。小指较细,肾穴仍以小指为准,稍下外方空余位置正好是外阴、卵巢或睾丸的位置。
  压穴时间通常3~5分钟即可。
  鼻穴的适应症既广泛,又有重点。肺开窍于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快又能治本。
  还可治神经系统的嗜睡、失眠,以及脑血栓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等。
  
  (通讯地址:210000 南京市中医院)
  责编:张宝盈

推荐访问:疗法
上一篇:火疗真的能治病吗 [我有妙方能治病]
下一篇:密切关注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分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