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1 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摘要:科技企业孵化器一直承担着促进湖北科技创新及中小企业就业的重大职责。在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下,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疫情同时折射出湖北科技孵化体系近年来的发展短板。要推动湖北孵化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以构建全产业链孵化体系的方式实现企业孵化向产业孵化的转变。

 关键词:疫情;企业孵化器;产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的摇篮———“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于 1987 年6 月正式在湖北武汉诞生,首开风气之先的湖北从此拉开了中国创业孵化的改革大幕。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长为培育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其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截止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全省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56 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六、中部排名第一;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5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6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65 家、省级众创空间 222 家,总体数量位居中部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始终承担着促进湖北科技创新及中小企业就业的双重职责。但 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湖北省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济活动基本陷于停顿,省内各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在此期间运营停摆。现阶段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相对于省外其他地区而言,作为疫情中心的湖北中小企业复工和投资的重启进程严重滞后。在此逆境中,省内众多企业孵

  2 化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了减免房租等举措支持在孵中小企业发展,但除了房租减免这一行为外,能为在孵企业提供其他高层次配套服务的举动并不多见,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折射出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在孵企业增值成长服务手段上的普遍缺失。考虑到疫情后的经济恢复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湖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设施”,能否借重此次疫情冲击浴火重生,实现高水平的转型升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省 18000 余家在孵企业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湖北经济的回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疫情对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实冲击

 自 2014 年湖北开始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以来,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政策及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孵化绩效。同时,随着国家层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深化,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长为推动区域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力量,为培育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省内加速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产业园区四级孵化体系已初步构建形成,孵化器投资主体也由早期的政府出资为主导发展为政府、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独立或合作建立的公益型及营利性孵化器多元共存的发展局面。孵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逐步增强,在孵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质量同步提升。总体来说,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孵化功能近年来得到了明显拓展和大幅提升,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冲击,面对 2020 年一季度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8%,疫情“震中”湖北 2 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98.5%的困难局面;面对国内疫情已渐趋稳定,而国际疫情正大幅蔓延,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加剧的困难局面。孵化器扶持的对象———在孵中小

  3 企业因自身资金及经营的脆弱性,成为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群体。如何在保障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给予在孵企业最大程度的支持,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巩固疫情控制成果,检验科研孵化能力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中欧商业评论》于 2020 年 2 月 5 日发布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 995 家中小企业”报告对全国范围内 995 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9.58%的企业 2020 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将超过 50%,58.05%的企业将下降 20%以上。而创业孵化研究机构“韵网”同期对全国范围内 744 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了线上调查,调查显示:近一半孵化器的运营资金维持不到三个月,整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在重大疫情冲击下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生存危机。作为本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数量众多的在孵企业受疫情冲击带来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远大于省外地区,疫情对省内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冲击和影响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在孵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方面。省内在孵企业大多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企业本身资金及经营规模偏小,且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大部分在孵企业本身面临着较大的场地租金及员工成本支出压力,疫情期间的管控措施又导致企业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创业活动长时间停止,企业生存遭遇空前困难。国家及湖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及成本补贴等手段,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但上述措施,有利于企业降低各项成本支出,却无法解决因需求下降、供应链受阻导致的企业经营现金流缺乏的现实困境。为帮助在孵企业缓解生存压力,实现困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充分发挥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疏通供应链渠道,大力优化融资服务模式,从而

  4 缓解疫情对在孵企业经营的影响。(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因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具体措施的通知》要求,减免在孵科技企业房屋租金,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收入下降明显,生存压力显著增加。受疫情影响,以租金收入为主要收入方式的传统综合型企业孵化器压力尤其巨大,而省内的部分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受租金影响情况明显小于传统孵化器,相比传统孵化器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疫情防控影响下,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经营活动明显减少,超 9 成的孵化器已基本停止开展培训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常规性活动。但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相当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速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水平,开展业务协同化、数字化、线上化的进程,将传统孵化载体的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型,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孵化器开放水平,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协同。

 三、疫情凸显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短板

 疫情的冲击,客观上也折射与凸显了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发展的短板。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数量的扩张与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创”的政策性推动,在孵化器产业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一)孵化产业链架构不够完整,发展后劲不足。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全产业链布局的孵化体系亟待完善。所谓全产业链孵化体系是将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内的各类孵化资源和服务有效集成,形成适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从而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全产业链孵化体系已有不少成功范例,如广东东莞松山湖生态园区在建设中贯彻全产业链孵化理念,依托中国科技开发院建设中科

  5 创新广场孵化生态综合体、依托招科创新基金建设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孵化并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取得了很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反观湖北,现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业链架构大多尚不完整,难以对不同经营业态、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创业孵化的差异化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较少围绕某一细分行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提供专业化服务,也较少主动推动在孵企业与具有强大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使得科技企业孵化器较难形成创新集聚效应。另一方面,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空间布局上并不均衡,全省 60%左右的孵化器资源集中在武汉市,其他地市科技孵化器发展相对滞后,在地域空间上未能形成不同区域的联动效应。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创新产业集聚效应上的发展动力。(二)功能孵化不明显,特色化、专业化建设滞后。拥有完善的科技服务配套体系和高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是弥补在孵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家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支撑。但从总体上看,湖北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化、专业化建设能力明显滞后,部分孵化器虽在发展战略上明确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导向,但尚未配置足够资源投入建设耗资较大的专业技术检测及实验平台,不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功能的增值服务,因此难以形成创新型在孵企业集群。加之适应全产业链孵化体系发展的配套中介服务机构也未能形成有效集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效率有待提高,专业功能孵化不明显的弊端有可能使湖北在区域高端人才竞争与优质项目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因此,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全产业链条有待完善,大力建设专业型孵化器已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模式单一。

  6 不可否认,湖北地区尚有相当数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停留在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初级模式阶段,仅仅能提供物业出租、工商注册、政府协调、会计、法律等一般服务,而不能提供诸如创新要素整合、供应链资源、人才和技术支撑、创业投资等增值服务,其运营结构趋同,商业模式不健全、盈利模式单一。加上新近转向创业孵化领域的部分企业或单位,尚未把握创业孵化的运营精髓,往往重资产、轻服务;重建设、轻培育;资金链、产业链及创新链等社会资源的注入及整合不足,存在着商业模式及经营管理上的严重路径依赖。一方面,自身能力不足,难以对在孵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孵化服务,使得孵化器的市场影响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房租与政府补贴收入,增值服务特别是对在孵企业的有效培育及投融资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事实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传统服务功能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培育高质量创业项目和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深层次需求,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外延及内涵必须进一步实现大的拓展。

 四、疫情倒逼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转型升级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已出台或即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帮助湖北解决财政、融资及供应链等实际困难,支持湖北疫后重振。政策的支持是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摆脱现实困境的有效手段,但真正要推动湖北孵化器产业实现未来高质量发展,则必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提高湖北科技孵化体系对在孵企业培育上的产业匹配度和精准度,以构建全产业链孵化体系的方式实现企业孵化向产业孵化的转变。具体举措有:(一)产业专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发展。有条件的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必要围绕创新产业链的布局,积极构建全产业链孵化体系,

  7 全面提升孵化体系的创业服务及创新转化能力。积极支持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进行规划布局,围绕该行业发展建设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配套服务体系及相应基础设施,从而推进同类型产业、同类型环节的在孵企业、服务机构以及各项创新型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以产业集聚与创新资源集聚的方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与经营交流活动,强化孵化体系内在孵企业的合作意识,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省内科技孵化体系相对成熟的地区如武汉可积极利用高校、研发机构众多的有利条件,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学习并借鉴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广东东莞松湖华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及各研究院所等创新源头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组建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延伸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并按照“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思路创立并完善创新孵化链条。(二)优化布局,加强省内科技孵化体系服务联动。湖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不同地市之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位与发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优势产业而形成,部分地区则主要由孵化器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而建立。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联动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创新孵化资源的高效流动,从而因地制宜,在利用不同地区政策优势和区域资源稟赋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孵化效率。具体而言,省内武汉、襄阳等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相对良好,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孵化器发展新动能,可进一步突出政府引导作用,深度整合社会资源和创新孵化资源,以发展自主创新成果来促进产业升级,让科技企业孵化器真正实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8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的本质功能。同时,也要重视省内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推动省内行业排名领先的孵化器企业以“传帮带”的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支持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市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体系,突出当地优势产业及优质资源,合理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并积极开拓市场,以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为杠杆,发掘该地区的创新资源,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三)龙头带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身孵化体系建设。湖北省及各地市要积极鼓励和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甚至是全球行业领先企业投身当地孵化体系建设,利用龙头企业自身的品牌、技术、市场、资金及行业经验等优势,对本行业内的小微企业进行培育孵化,以产业及创新资源集聚的形式推动大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形成与龙头企业自身核心业务能相互依托、同生共赢的企业培育孵化生态圈。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资源,如研发平台、生产制造能力、营销渠道、完善的产业链、高素质人才等,可以给在孵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投身孵化体系建设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提供给在孵企业项目发展必需的各项资源要素,促使在孵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壮大,甚至一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培育出一个产业集群。例如 2004 年 8 月,九州通医药集团依托其在北京投资的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及电子商务等医药实体为载体成立了九州通科技孵化器,围绕生物医药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开展孵化培育。截至 2016 年 12 月,九州通孵化器已累计毕业企业 81 家,获得专利 92 项,已上市企业 4 家,拟上市企业 2 家。2018 年 10 月,该孵化器荣获北京市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平台”授牌,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孵化成效及行业成就。这种孵化模式的优势在于行业龙头企业的

  9 发展优势容易辐射到在孵企业,其引导孵化的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便于快速形成产值及利润,有利于减轻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极大提升孵化成功率。(四)明确定位,打造专业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引导湖北科技企业孵化器逐步摆脱以场租及政府补贴为主要收入形式的传统孵化运营模式,加快建设相关专业孵化器。支持孵化器引进专业人士,拥有专业化、职业化的运营团队,能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多精细化的服务。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布局招商之前会统筹考虑孵化器自身行业特征和入孵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有效提高入孵企业经营效率,要积极鼓励专业孵化器建设本专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检测和实验平台,能为企业提供基本的研发、产品制造、检测及工艺设计等增值服务,能有效做到软件、数据、技术装备、工艺设施等资源共享;能推动在孵企业与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为在孵企业提供小规模产品试制、中试开发及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除了提供共性的硬件设施服务及相关技术服务外,还能够在本行业领域的咨询、培训及产业链构建上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帮助在孵企业节约经营成本,提升技术含量,提高在孵企业成功率。另外,专业孵化器中培育孵化的都是同行业企业,孵化器作为在孵企业发展平台,能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不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效促进在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提质增效,创新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模式。全产业链孵化体系的创新服务模式,与传统企业孵化器有所不同。与传统企业孵化器孤立的个别项目招商模式相比,全产业链孵化体系从全产业链布局规划出发,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选商,能让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相互扶持,以产业集聚的方式共同抱团开展业务和拓展市场。全产业链孵化体系采取“边

  10 规划、边招商、边建设、边出效益”思路,在制定产业链规划中系统引入企业,在项目孵化中培育企业,用精准招商与个性化孵化相融合的方式,与在孵企业共同成长。孵化器与在孵企业通过项目间的深度合作,共同研究探讨企业发展定位、策划企业发展方案,并为在孵企业提供财务、法律、金融等专业、系统的一站式孵化服务。全产业链孵化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强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功能。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机制,可以通过推进孵化专项风险资金模式,增强在孵企业的可持续融资能力。争取科技金融专业机构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时向高成长企业群体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创新,推进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贷款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新型融资模式,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便于为在孵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促进技术和金融资本有机对接。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应探索新型的孵化模式,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手段,以期实现以全产业链孵化体系建设为导向,孵化器为发展载体,金融资本助推的产投融服模式,帮助孵化器所在区域完成核心产业创新生态的集聚。

 总之,以疫情防控为发展机遇,推进湖北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转型升级,构建全产业链孵化体系,有助于建立健全湖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接力促进机制,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围绕湖北中小微企业高成长发展阶段的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开拓、技术研发、资本运营、上市并购、国际合作等加速服务,形成湖北特色的多元孵化、协同促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1 [1]朱武祥,刘军,魏炜.995 家中小企业调研:85%的企业撑不过 3 个月[J],中欧商业评论,2020,(2).

 [2]夏梁,杨韫韬,黎舒圆.湖北科技创业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031(007).

 [3]吴崇明,于源,孟宇,etal.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转型升级之路刍议[J].科学与管理,2018,(4).

 [4]邱坤烘.《湖北省科技孵化器发展报告》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7,(11).

 [5]王思倩.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7,(24).

 作者:唐翔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推荐访问:孵化器 转型 路径
上一篇:「x人事部年终工作总结及x工作计划」x年工作计划
下一篇:贵州电子制造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