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好高等教育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20-09-27 点击:

  Word 版 本 的 资 料 ,下 载 后 可 随 意 编 辑!

 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好高等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也必须大力发展好高等教育。

 创新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科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上竞争激烈,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国家生产力先进与否,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大小,更要看科技水平高低。以色列国虽小但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国家经济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世界超级大国地位,除经济实力强大更重要的是拥有很多世界顶级大学和先进的科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强。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正在向普及化迈进,为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力量较为薄弱,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强化产教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教育经济结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才能夯实创新驱动的基础。“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殷切期望。

 协调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三方面。其中,区域不平衡主要是指东中西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平衡。通常来说,发达地区往往高校林立、资源众多,比如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和地区的高校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本科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少,办学水平相对较低,本地优质高分生源大多报考了外地大学,导致人才外流严重。高校在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不仅应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平衡问题,也应该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注重解决好区域高校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引领。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高等教育必须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能源的清洁开发和综合高效利用、生物、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研究开发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推动引领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充分履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职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继2011年将文化传承创新确定为高校第四项职能之后,国家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第五项职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双一流高校”的重要遴选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在国际化格局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思维。

 只有提高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能够深度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参加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才能为我国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坚持共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了大量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迈进,我们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特别要通过各种政策支持,为更多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

 新发展理念既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治本之策,又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高校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阵地,更为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支撑和引领。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需要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全社会应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高校也应该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对标一流、扬鞭奋进,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烦。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推荐访问:坚定不移贯彻发展理念 高等教育 新发展 贯彻
上一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优秀】
下一篇:(可修改)新教育生命叙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