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十大技巧ppt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护患沟通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9-04-21 点击:

  [关键词] 护理; 患者; 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8-01   
  沟通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情,而且能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较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患沟通是格外的重要,同时伴随着很多困难。少数民族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患者来自边远牧区,这些地区的文盲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有的连自己的语言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讲汉语。由于少数民族受教育少,文化习俗的不同,对医疗保健知识知之甚少,如果不熟悉当地的民族语言,不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治疗护理上的困难,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产生医患关系不和谐。因此给护患沟通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沟通,将我18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1 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最常用的服务性语言及口语 运用礼貌性语言,病人评价护士的服务态度,常与护士能否运用礼貌性语言有关,如“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等等。俗话说:“良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这充分体现了语言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礼貌用语能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口语能让他们感到亲切,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特别是当你用他们的母语问侯时,他们一定会有一种发自内心亲切感。在我以前工作的单位,有一个外科医生,因为他精通几个民族的语言,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不同民族的病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所有的患者不论疾病愈合如何,始终对这位医生敬仰有加。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他们的语言是多么的重要。
  2 各科室尽可能安排不同民族的护士上班 在少数民族地区每天都要接待不同民族的病人,病人入院后,由于角色及环境的改变,语言的沟通障碍,易产生恐惧情绪及防备心理,少数民族病人因为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尽量安排同民族的护士做为病人的主管护士,这样既可以方便交流,也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中一些常用的医学术语及生活用语以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应学会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要求护士平时多向少数民族护士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礼仪等,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化解因语言障碍引起的猜疑和误解。
  3 发挥本病区少数民族陪护的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语言沟通的障碍,因此给患者或家属做健康教育时,如何让他们听懂并能理解很重要,否着就达不到满足他们健康知识需要的目的。可以利用懂汉语的同病种、同病室患者相互之间沟通来进行宣教。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个老维族同胞,他是一个文盲,怎么也弄不懂他到底是哪里不舒服,结果我们请了几个维族陪护当翻译才了解到他的病情。其实在我们工作中我们经常请陪护或病人当“翻译”,在医院里,不同民族之间是很团结的,他们也愿意帮助生病的同胞。
  4 发挥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首先是微笑,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直接最准确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在护患沟通中,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对患者怀有真诚的感情才能笑德友善、自然。要善于倾听,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其说话,以示尊重,又能使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使沟通更加和谐。其次是恰当的运用手势可以提高交流的语言表现力,再次适当的触摸病人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护士,必须要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学问,要经常接受医德教育,培养医德修养,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各民族的病人服务。

推荐访问:浅谈 少数民族地区 沟通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及护理
下一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探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