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来源:四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目

 录 录 1.0 导论 ........................................................................................................... 2 2.0 发展背景 ................................................................................................... 6 3.0 发展机遇与挑战 ..................................................................................... 18 4.0 现实问题 ................................................................................................. 24 5.0 战略定位 ................................................................................................. 30 6.0 空间发展战略 ......................................................................................... 41 7.0 主题空间策略 ......................................................................................... 53 8.0 旗舰工程和都市营销 ............................................................................. 66

  1.0 导论 1.1 规划背景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一场革命性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技术发展如骏马奔腾,思想文化之活跃另人瞩目。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城建设活动正在中国发生;由于城市变迁的速度加快,无文化、无历史、无环境的“速生城市”随处可见,城市资源迅速消耗,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涉及对资本、企业、人才、旅游者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城市就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和识别性,从而超越其他竞争对手,更大程度的满足资本投资的要求、企业经营的要求、人才居住的要求和旅游者观光的要求。

 目前 XXX 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正面临重大选择的机会。XXX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重新审视、挖掘自身潜力、更全面的整合资源、因应市场变化,从而使 XXX 在变动的区域经济发展之中脱颖而出。

 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问题:是什么给城市带来价值?是什么使居民、旅游者和投资者感到满意?如何发挥城市的潜能并使之活跃化和协调化?如何创造有特色和有吸引力的城市? 好的城市环境本身并不能给城市带来价值,而只有居民、旅游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价值才会产生。

  1.2 规划方法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向市场经济转换。全球化和中国重返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市场经济下,行政手段已无法决定人口,产业的空间流动。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区域规划方法已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

 传统的城市形体规划注重物质层面,是一种“供给导向”(Supply-Oriented)的规划方式,是一种“产品分送”的体系 ( product delivery system)。其注意力集中在解决现有环境中的各种功能性问题。,这种蓝图式的规划往往忽略市场的动态性和不可控制性。

 本研究运用“需求导向”(Demand-Oriented)的规划方式,即在物质规划之前先依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城市的竞争性战略位置即城市价值观。围绕城市的价值观,拟定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空间战略和规划政策。面向市场和战略目标的城市空间规划是前瞻的,但必须现实的。现实性来源于对城市发展趋势的认识。城市规划无法逆转城市发展的趋势,但通过空间载体策略可以促进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价值观是基于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众利益而确定。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胜出,为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必须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目标市场,即居民,投资者和旅游者的要求,从而确定城市的竞争性战略位

  置和价值观。

 强调价值导向的战略规划旨在协调各部门的开发建设活动,从而创造统一的、鲜明的战略定位和形象,并避免城市各部门之间由于各自为政所造成的战略定位不明甚至冲突以及在城市形象推广过程中的信息不清、形象不明。

 本报告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城市如文化城市、传统工业城市、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发展经验,针对 XXX 的城市发展实际,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

 1.3 规划依据  XXX 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 X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

  XXX 省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XXX 市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4 报告结构 咨询报告共包括 8 章。首先,即第二章检讨 XXX 市发展的地域,社会文化和空间背景,以明确 XXX 市发展的竞争性位置和竞争性资源。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 XXX 市发展的宏观环境,明确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城市发展的现状,明确城市规划所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第五章提出 XXX 市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城市规划所须面对的人口和产业发展趋势;第六章在整体层面上确定XXX 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策略。第七章明确城市的分项

  空间策略。

 最后,第八章提出实现城市战略目标的实施建议和旗舰工程。

  2.0 发展背景 2.1 地域背景 2.1.1 国际北方圈中的重要城市

 “光明必将来自北方”——冬季气候会议,札幌

 “冬季城市”(Winter City)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按“冬城论坛”(Winter City Forum)的观点,冬季城市是指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 0℃,一般位于北纬 45℃以北地区的城市,这种特定的划分将把许多著名冬城如美国的盐湖城、日本的札幌等排除在外,而且也不包括伊朗、阿富汗高原地区;蒙古高原的部分地区及部分阿尔卑斯山高山地区。另外的矛盾比如,以纬度而论,哥本哈根和莫斯科同位于北纬 56°,虽然莫斯科是世界上最冷的城市之一,但哥本哈根却实际上并不认为是北方城市。(郭恩章,1991)。为了解决这个矛盾,ECE 提出了冬季城市的五项基本气候特征:

  气温低于 0℃;  以雪的形式降水;  日照较少; 北方圈(NICC)

 冰雪圈——亚洲北部(美国航天局)

   前三项持续时间长;  季节变化明显。

 美国航天局(NASA)的卫星图片显示了亚洲北部地区冬季冰雪覆盖的情况。另外,日本札幌 NICC 设定的北方圈范围包括了三个层次:北极地区、北方地区和泛北方地区,北方圈包括了中国、日本、朝鲜的北部地区、俄罗斯及独联体的大部分地区、伊朗、阿富汗、蒙古高原地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冰岛、格陵兰及阿尔卑斯山高山地区;美国北部及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

 以往,由于受阳光地带温暖气候的吸引,许多人从北方地区迁移到南方,许多北方传统产业城市走向衰败。这些北方城市为了恢复生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以提高北方城市的价值,重建舒适的生活环境。

 如果从全球角度来比较的话,北方圈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富裕程度及人均寿命均处于世界各地区前列。近 10 年间,人们对“冬城”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该地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方圈城市的合作得到了发展。北方城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在北方圈中的地位。为了 1982 年日本札幌市召开了首届北方城市市长会议。1986 年,加拿大的埃德蒙顿举行了首届“北方城市论坛”,它的成功,使 1988 年的埃德蒙顿北方城市市长会议实际上扩展成了一个“冬城发展陈列柜”。该陈列柜的主题是“冬城企业”。

 许多北方传统产业城市走向衰落

  许多冬季城市已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如日本的北方省份北海道目前拥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数目,国立公园的数目,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的数目均为日本第一。加拿大的冬季城市多伦多曾经是发展停滞的城市,在建设北方可居住城市的雄心下,多伦多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更新计划,使城市得到复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北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北方城市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中,北方城市在传统产业转换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创造适合国际水准的可居住的城市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文化创造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XXX 是北方圈中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北部最大的城市,是中国最具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之一,是中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的著名冬城,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1998 年,XXX 主办了“国际北方城市会议”,该会议包括了第八届国际北方城市市长会议、第六届国际北方城市展览会和第七届国际北方城市论坛。会议主题是:“让我们共北方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创造多姿多彩的北方世界”,会议的目的是在“冬季是资源和财富”的口号下,促进“冬季城市运动”的发展。多个北方国家的市长和学者前来聚商大事。它的活动还包括了冬城贸易展销会和冰雪节艺术展览活动。XXX 在全球化的今天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努力成为连接北方圈、亚太地区与中国北部的文化和经济据点。

 2.1.2 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XXX 市是中国东北部的 4 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即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和 XXX 市,以下简称东北 4 市)。市区总人口在东北地区仅低于沈阳,而居于第二位。

 在东北 4 市中,XXX 市与中国内地的距离最远,然而 XXX 市是中国最临近俄罗斯的特大城市,是对俄交流的门户。在对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XXX 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XXX 是东北地区及中国纬度最高的特大城市,寒地资源丰富,其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最具影响力。XXX 是东北地区唯一举行过大型国际冬季运动会,如亚冬会的城市 经济上看,XXX 市是北方重要城市,然而却是相对落后的重要城市。2000 年 XXX 市国内生产总值在东北地区位于第四位,落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对外经济发展也较为落后, 2000 年国XXX 市是北方圈 中的重要城市

  际旅游收入和外商实际投资仅居于第 3 位。

 2.2 社会文化背景 2.2.1 冰雪文化名城 XXX 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资源。冰灯,冰雕和雪塑艺术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冰灯原是我国北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1963 年,XXX 举行了第一次冰灯游园会,使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复兴。XXX 冰雪节创办于 1985 年。冰雪节是 XXX 人特有的节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为主要内容并命名的节日。亚布力拥有中国最好的冰雪运动资源,曾成功地举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

 由于大量人文因素的渗入,冰雪文化的发展已远远超越了冰雪艺术的范围。它已成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活动融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冰雪艺术不过是其载体或外壳,人文的因素、文化经济的内容才是其实质与核心。物质的载体被深深地烙上了文化印记。冰雪节使 XXX 名扬国内外。冰雪文化已成为 XXX 物质文化中最富有地方特色、最有吸引力的文化形态。

 2.2.2 北国江城 松花江是中国前 5 位的通航河流之一。松花江岸线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 XXX 发展的早期,松花江就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滨江开放空间体系。沿江建成了斯大林公园等许多的休闲场所,还有许多历史性建筑坐落于此。

 松花江也是冰雪文化的重要载体。XXX 的冬季冰上运动普及较早,当年,XXX 游艇俱乐部还曾举办过冬季泳装滑冰比赛。现在,XXX 冰雪节的主要娱乐活动也集中于此。

 松花江记载着东北地区的发展史,抗日战争期间,随着东北流亡学生的一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而闻名中国。解放以后,松花江与英雄的抗洪纪念碑紧密相连,再次被赋予了深层的内涵。

 一首优美的歌曲《太阳岛上》,将太阳岛的美名传遍神州大地。据《XXX 大观》介绍,夏日太阳岛每天有上万人登岛,逢星期日、晴天则达一二十万人。强烈的欧式生活方式在滨江文化中得了充分体现。“XXX 人会生活”不能不说与滨江文化有关系。

 高耸的纪念塔、帆艇泳者汇集的松花江、典雅野趣的太阳岛构成了XXX 滨江文化的载体。滨江文化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松花江畔和太阳岛的秀丽景色已成为 XXX 市的象征之一。

 2.2.3 多元文化 在一千多年前,XXX 就是唐朝的辖区。十一世纪辽金时代 XXX 东南现在的城高子附近形成了“阿勒锦”村。金朝建立前后,XXX 地区的

  社会经济有过空前的发展。清朝中叶,山东等地人口大批移入。在原金源文化的基础上,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也影响到 XXX 地区。

 19 世纪末,沙俄在中国境内修筑中东铁路,将 XXX 确定为中东铁路的管理中心,揭开了 XXX城市发展的序幕。1907 年后随着XXX 对各帝国主义国家开放,有19 个国家相继在 XXX 建立领事馆,外国侨民来自 20 多个国家。1930年外侨占全市总人口的 21.4%。至 20 年代末,XXX 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业中心与物资集散中心,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集贸城市。30 年代,XXX 成为了日本扶持伪满洲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日本不断向 XXX 输入资本,并大批向 XXX 移民。

 1946年XXX解放以后,随着国家对 XXX市城市重工业发展的支持,出现了内地人口移民 XXX 的热潮。

 XXX 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XXX 是人类即将迈进二十世纪的前夜兴起的一座具有国际化特质的文化名城。XXX 的发展主要借助于移民的力量。来自国内外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创造了在中国北方城市中最具多样性,包容性的地方文化。

 2.2.4 著名的工商业都会 XXX 包含着许多有别于中国其它城市历史和人生的信息。在上世纪 20 年代,XXX 曾一度是远东

  著名的商贸城,工业先进,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中西文化合壁构成这座典型移民城市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城市的建筑景观,还是市民的生活习俗都杂糅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和本土气息。当时巴黎时兴的新潮服饰,不出半月就能传到 XXX。这种与欧洲紧密相连的通商使 XXX 有了全国最早的铁路车辆工厂、第一家啤酒厂、全国最早的电影院。

 XXX 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中国著名的装备工业基地。闻名全国的“动力之乡”(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为我国生产了第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和高压锅炉,生产的发电设备目前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如轴承轻合金加工,量具刃具飞机制造,电表仪器,林业机械,工程机械,木材加工,电影机械,亚麻纺织,涤绵纺织,电碳,毛纺,食品等工业也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一度的 XXX 经济贸易洽谈会有较高的知名度 XXX 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之间里程最短的大陆桥枢纽,是中国东北北部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商业贸易中心。XXX 火车站是我国集结铁路干线最多的车站之一。哈大、滨绥、滨州、滨亲、拉滨5条铁路在此并轨,并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公路呈辐射状通往全国各地。松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XXX 港则是这条江上的最大中心港。是我国八大内陆港之一,可沿松花江通往俄罗斯进入日本海。XXX 机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港之一。

 2.2.5 艺术之都 全国 99 个“历史文化名城”中,XXX 是最年轻的城市。由于早期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

  的多样性,其内容之一便是建筑的多样化。上个世纪初开埠的 XXX,在不到 30 年的短短时间,奇迹般地荟萃了包括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新艺术运动式及中国式在内的中西方各种建筑形式。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城市,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没有的。XXX 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世界建筑博物馆”。

 西方音乐文化进入了 XXXXXX 是音乐艺术之都。早期 XXX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并形成了广泛的基础。XXX 因此成为欧洲音乐传入我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解放后,延安工作者的到来,更为 XXX 音乐文化注入了革命的精神。正式创始于 1961 年,但萌芽于 1958 年的 “XXX 之夏”音乐会,至今已举办 26 次,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音乐盛会之一。自举办 XXX 之夏音乐会以来,XXX 涌现出近千名活跃在当今乐坛上的歌唱家、演奏家,创作了大批久演不衰的音乐精品。可以说,XXX 之夏音乐会活动为推动和繁荣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XXX 是北大荒文学、版画、绘画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涌现出一大批北大荒艺术家,如北大荒文学家梁晓生、北大荒作家梅济民(台湾)、冰雪画家于志学等。

 2.2.6 教育之都 XXX 的教育历史上具有中西合璧、国际色彩浓厚的特点,早年外国在 XXX 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达 100 多所,实属全国罕见的文化现象。在这里学习的青年学生得天独厚,不似出国,胜似出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教育整整影响了几代 XXX 人。

 犹太人曾在 XXX 建立了包括小学、中学、专业学校在内的完整的教XXX 之夏音乐会

  育体系。XXX 曾是近代犹太人在东亚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是犹太人的一个传统。由于犹太教和犹太传统文化的维系,犹太人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教育。开办了犹太侨民小学校和犹太中学,此外,犹太人在 XXX 还建立了经学院、商业会计、音乐艺术等专业学校,为犹太社区和 XXX 市培养了诸多人才。

 早年 XXX 职业教育也极为发达,其门类有医科、商科、工艺、音乐、美术、按摩、整容、药剂、制花、打字、簿记、俄文、英文、法文、日文等不胜枚举,这些职业学校大部分都属于私立或教堂所设。有些学校还附设夜班,对于那些因家贫无力求学者,凡年在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皆可入学授课,不收学费,书籍纸笔免费使用,以期推广义务教育。正是由于哈埠外国办学、中外联合办学、官府办学、社会团体办学、教会办学、私人办学等多渠道办学,故教育异常发达,人材格外雄厚,为 XXX 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XXX 有独立科研机构 123 所,高等学校 20 所,居全国大城市中的第六位。XXX 工业大学、XXX 船舶工程学院、XXX 农业大学、XXX 中医学院在国内均享有盛名。特别是 XXX工业大学综合实力目前居全国重点高校的前列,

  居东北地区高校的榜首。XXX 工业大学始建于 1920 年,历史上是一所对外开放的学校,曾以俄、日教育模式办学。1950 年苏联政府移交中长铁路的同时,将 XXX 工业大学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哈工大自 1954年成为国家首批确定的全国 6 所重点大学之一;1999 年哈工大成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建设的 9 所大学之一。

 2.3 空间发展背景 2.3.1 XXX 城市空间历史演变 城市起源(1898 年以前) XXX 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先祖肃慎居住地; 清康熙时为皇家禁地 1796-1820 年,“封禁政策”解除,“京旗移垦”拉开移民序幕 至 19 世纪末,XXX 一带,已形成近百个村屯和鱼村,手工业作坊和集镇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初期城市发展(1898—1945) 1898 年沙俄以中东铁路正式开工兴建为契机,揭开了 XXX 城市建设的序幕。到 1905 年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多中心分布的城市基本框架。

 1907 年,XXX 被迫向各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外来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外国侨民来自 20 多个国家,至1920 年已形成较规整紧凑的城市形态。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XXX 成为日本扶持下的伪满洲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城市。

 1932 年,日伪开始编制“大 XXX 都邑计划”,1936 年完成。基本确定了 XXX 市的主要结构性道路网。

 “一五”、“二五”- 二 OOO 解放后后,XXX 成为全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一五”、“二五”期间,国家 156 项重点工程 13 项落在 XXX,形成了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平房工业区等几大工业区。工业区的建设拓展了 XXX 市的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城市向外围空间发展。

 文革期间,城市发展停滞,历史空间遭受巨大浩劫、城市发展呈无序状态 80 年代—2000,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再度出现繁荣,城市经济活动趋于活跃,多中心分级结构得到加强。旧城改造的速度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急剧膨胀,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历史街区遭到进一步破坏。

 2.3.2 西方城市规划范型与 XXX 的城市空间形态 和结构 XXX 是有规划的城市。早期的规划受欧洲巴洛克城市规划思想影响,南岗中心地区的方格网加大尺度对角线形的林荫大道模式即为例证,该规划模式与中国传统城市模式有较大不同。

 XXX 的早期规划虽然受欧洲传统规划思想影响,但其表现已不明显,交通等现代功能因素在规划中开始受到重视;

  日本人编制的“大 XXX 都市总体规划”,使 XXX 进一步表现出现代都市结构的特点,该规划从区域着手,综合研究城市与郊区土地利用问题以及江北的发展问题。,采用绿带控制城市的蔓延;在中心城区周围设置卫星城;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城市规划思想。

 交通格局对 XXX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作用,使之呈现出沿主要交通道路向外延伸的轴向扩展特点。并且这种空间发展趋势还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城市用地空间主要沿哈双南线、哈五公路、哈阿公路、哈同公路、哈成公路向周边地区延伸,形成了“指状”空间发展格局。

 3.0

 发展机遇与挑战 3.1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资本,劳动力,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财富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在全球经济的体系中,中国市场以 7%以上的 GDP 年增长速度,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待开发市场吸引着海外资金和跨国公司的关注。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企业的商业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加入世日本人编制的“大 XXX 都市规划”

  贸以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一些非关税壁垒。外商在金融保险、电信、汽车和商品批发等领域的投资限制也将逐渐放宽,这一切将促进外商在华投资。此外,中国加入世贸也将引起国内对专业咨询服务,例如法律、财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预期,3-5 年后,随着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逐步熟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外商投资,国际交流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长。新一轮外商投资的注入,将可能改变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格局。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的机遇。

 然而,全球化推动的资金的国际流动和重返世贸所促成的中国城市的全面开放,必将加剧中国城市之间争夺投资的竞争。在这一轮城市的竞争中,投资回报而非优惠政策在决定着资金的空间流动,谁能提供最具吸引力的商务环境,投资环境,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实力。XXX 市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决定:XXX 必须拥有超越一般的,且不能模仿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3.2 新技术冲击 以知识密集型为特色的高新技术正在兴起,工业产业正在重新洗牌。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了新经济——知识经济的主导权。新经济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几乎都来自以智力为基础的服务。到 2000 年,美国 85%和欧洲 80%的就业机会都将是以知识、软件或技术为基础的。XXX 市拥有东北地区最好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新技术为

  XXX 市现代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然而,在新技术冲击下,传统产业工人知识变得陈旧而落伍,需要通过学习,培训,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在信息社会中,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城市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在挑战城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新技术间接的影响则是为城市的会展业,旅游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技术缩短了人与人沟通的距离,交流变的快捷和轻松。商务联系将更加广泛,旅游安排将更简单而轻松。从普通的商务会谈至大规模的专业年会将因此而频繁。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将得到促进。研究表明,会展业一元的收入能够带动 10 元的区域经济收入。

 然而,目前许多城市都在筹建会展设施,未来,会展业的竞争将是激烈的。这种竞争将在整个城市的层面上展开,而不仅限于会展设施本身。城市综合的竞争力,即城市的文化环境,商务环境,绿色环境,旅游环境将影响着未来会展消费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全球范围的流动,而非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

 3.3 后工业转型 随着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社会形式与文化形式也君临城市:后工业文明。昔日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工业城市来说,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到来,工业文明的优势迅速崩溃,衰落的工业文明使城市文化走向衰落。20 世纪 80 年代,一位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预言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宽泛的概括,在经济上表现为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在职业分布上表现为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

  于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大规模的兴起,如银行业和金融业、房地产、保险业、商店、汽车修理以及教育产业、研究机构的扩张等等,使城市的产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大工厂”式城市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为 XXX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契机,但是也是在加速 XXX 市传统工业的衰落。是否可以顺利地实现向后工业的转换是 XXX 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

 3.4 体验 经济兴起 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的全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个人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以提供个性化,值得记忆的事件为主体的体验经济进入了现代经济的视野。

 体验经济是从服务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当人们购买一种服务时,他购买的是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但是当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在花费时间享受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体验是消遣娱乐的中心所在,从戏剧和音乐会,到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是在提供一种体验。传统的服务行业,如餐厅,商场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事件提供消费消遣娱乐。娱乐是最古老的体验之一,而且是最普通,最亲切的体验。但体验决不局限于娱乐本身,一旦体验的提供者有意识地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

  体验是高附加值的商品,体验在被提供的同时即消失,但体验的价值——难忘的经历却经久不衰。正如人们曾在产品上减少开支,而把更多的钱花在服务上一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在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便将其中一部分用于更加难忘的,也是更有价值的体验上。体验经济提供了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如果寻求持续的经济繁荣,就必须展示体验,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变是一次价值升级的发展过程。

 XXX 市如能成功地利用这个契机,推动高附加值的体验经济的发展,如文化,休闲和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如能创造积极的城市体验,增强城市的可居住,可工作性,可享受性,则将通过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体验吸引,留住居民,特别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高素质的人才。

 3.5 文化竞争 随着社会生产、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价值观念是从生存、经济到文化,文化时代的人不同于生存时代和经济时代的人,他更重视精神、感情和文化的价值。

 许多城市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主办重大国际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文化”代言人的地位,以获得“文化营销”的话语权并由此吸引投资者、居住者和旅游者及会展活动。

 上海建设了大剧院,投资千万元引进了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悲惨

  世界》。

 维也纳金色大厅早已成为这座音乐城的金色招牌与象征。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那里四度登台,看中的正是世界对其历史的认同;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更把打入欧洲市场的首要硬件指标定为要拥有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履历。

 悉尼歌剧院以其在全球乐坛的地位及其优越功能,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团体,在那里上演威尔弟、比才等音乐大师各种版本的传世之作。

 日本札幌市为了扩大其影响力,曾发起召开了首届北方城市市长会议,札幌还主办了 1972 年的冬季奥运会,札幌的“雪节”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加拿大的冬季城市多伦多在建设北方可居住城市的雄心下,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更新计划,使城市得到复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北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是 XXX 因应经济形式变化和文化竞争的重大举措。XXX 汇集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景观,北方的风情、娱乐和美食,以文化经济导向的城市战略将引领 XXX 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并向北方魅力城市的目标迈进。

 3.6 绿色价值观

  60 年代末,西方“八大公害事件”引发了一场社会运动,人们走上街头,抗议、声讨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政府和企业行为,要求政府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以此为契机,生态学开始越出学科门槛,促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生态运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绿色运动,如绿色和平运动、生态女权运动、绿党等。这场运动使环境问题成为一个社会中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改革、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等广泛领域。“生态”成为我们理解我们生活世界和文化的崭新尺度。它使得那些被我们摈弃的或者说被现代技术扰乱的传统,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了被重新构造的可能。

 4.0 现实问题 战略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规划,是前瞻的,但是又必须是立足于现实的。前瞻性来源于对未来趋势的变动的预期,现实性来源于对 XXX 社会经济发展变动趋势和现实问题的认识。

 4.1 区域问题 XXX 市是东北地区所辖市县最多的地区。2000 年 XXX 市辖区总人口达 934.64 万,其中约 1/3 的人口集中在 XXX 市区。城市的首位度较

  高。XXX 市市区总人口在 2000 年末是位于第二位的城市阿城市的 14 倍。

 XXX 市区经济在市域经济中占居绝对主导地位。2000 年,XXX 市区国内生产总值 550 亿,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54%,近 8 倍于第二位城市双城市。经济规模居于第二级的市县包括五常、阿城,双城、呼兰、尚志、巴彦和宾县,国内生产总值在 35-20 亿之间。第三级城市即依兰县、木兰县、延寿、通河县和方正县,国内生产总值低于 20 亿元。第二级城市除尚志市以外,均为 XXX 附近的县市。

 2000年市辖县(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0.020.040.060.080.0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巴彦县呼兰县宾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值得注意的是,XXX 市区虽然在市域表现突出,但是,与北方 4 市相比,XXX 市区人口居于第 2 位,而经济实力仅位于第 4 位。XXX 市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极化效应,目前,回波能力较弱。XXX市经济目前主要辐射范围局限于周边市县。尚志市是唯一远离XXX市区的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

 在未来如何有效地强化 XXX 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促进周边市县的发展,推动远郊市县的经济起步将是 XXX 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4.2 产业问题 过去的十年来,XXX 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1-2000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11.7%。第三产业比重接近 50%,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增加值(亿元)050010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第二 产业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

 XXX 市经济统计年鉴

  医药,汽车,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 XXX 市的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1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 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6%,其中,医药,汽车工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 15.8%和 13.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 50%,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增长 20%,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长 40%,环保产业增长 22.4%。

 然而,传统产业在 XXX 市比重较大。到 2001 年末,XXX 市传统产业资产总额 454.1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 44.2%),实现工业增加值47.7 亿元(占全市 32.9%)。职工总数 24.2 万人(占全市 50.3%),因此,传统工业仍是工业的主体之一,但是,经济效益较低。

 未来,传统产业将涉及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调整传统产业生产力布局,将部分企业迁离市区;关闭传统产业中落后

  的或过剩的企业。传统工业聚集区将因此面临更新,大量的产业工人将面临就业再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和提升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更新传统工业聚集区,促进产业工人再就业将是 XXX 市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4.3 空间问题 作为传统的工业区,以及近年来,受房地产开发利益的驱动,XXX 市市区空间格局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 人口密度过高:2000 年 XXX 市区人居建设用地仅为 74 平方米。在东北 4 市中,XXX 市市区人口密度为 1832 人/平方公里,远高于沈阳(1388 人/平方公里),大连(1109 人/平方公里)和长春(813 人/平方公里)。

  居住用地密度较高。2000 年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7.4%. 人居居住用地面积 20.3 平方米,人居居住用地面积已处于城市用地分配的低线。在东北 4 市中,XXX 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为 12.64 平方米,低于长春(14.38),大连(14.24)和沈阳(13.07)

  工业用地比重较大。2000 年,工业用地比重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5.3%,与 XXX 市作为综合性城市的地位不相当。

  开放空间匮乏。XXX 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9.6%,人均 7.1平方米。低于国家人均 9 米的标准。

   商务空间严重不足。XXX 市目前办公空间主要表现为政府办公楼宇和大企业的办公楼。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市场化的办公空间的严重缺乏。许多商务企业不得不租用酒店办公,办公环境恶劣。市区尚未形成明确的商务中心区。

 因此,XXX 市目前可居住性,可投资性较差。规划期内,城市将面临疏解城市人口,调整空间结构的一系列问题。满足城市居住,生产,办公的要求。

 4.4 文化问题 XXX 市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建设比较薄弱。现有文化设施品质较低,规模较小,一方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文化设施由于缺乏综合开发和运做,难以创造经济效益。维持生存已成为部分文化设施的主要问题。

 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设施,英国著名的文化城市格拉斯哥不仅拥有11 个市立博物馆,而且还设有开放博物馆,将展品带至社区,向不能前往博物馆的居民展出,从而推动全民的文化建设。然而 XXX 市博物馆设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仅数量少,而且部分展览面积已被出租,改做零售功能。

 缺乏高品质的文化设施已严重影响了 XXX 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从1996 年开始“XXX 之夏”改由文化部和 XXX 市政府共同主办,“XXX

  之夏”音乐会早已成为国家的文化品牌之一。

 “哈夏”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级赛事逐年增多,但文化场所除个别做过改造外,数量仍停留在1996年的水平。大型的演出不得不借用其他城市的剧院。

 4.5 环境问题 XXX 市的城市环境已得到改善,马家沟河的改造已推动了城市环境更新的步伐,城市绿地广场的建设也已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启动。但是环境问题依然是 XXX 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 人均绿地面积较低,城市空气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 城市在边缘地区蔓延,农田受到侵蚀;  小汽车交通增长,尾气污染加剧;  新开发活动忽视绿色景观建设,建筑密度大,加剧热岛效应;  寒地气候的地域特点考虑不足,能源浪费现象存在。

 未来,如何在旧城更新,新城建设中,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多样化是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问题。

  5.0 战略定位 5.1 定位原则 基于 XXX 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和面临的发展的机遇。XXX市的定位,需要符合以下几点:

  明确 在竞争的时代,城市需要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鲜明的识别性,即城市的形象。城市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有利于塑造和增强城市统一的形象。

  积极 城市形象传递的是城市的信息。目标的客户是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因此,传递的信息须是积极和乐观的,以表明城市是可居住,可投资,和可访问的。

  现实 城市的形象须是可塑造的,是立足于现实的。城市形象是基于城市的特色,实力和在目标客户中已形成的初步印象而提炼形成的,决非凭空想象。

  前瞻 城市的形象不仅须反映现实,而且须有激励性的,须反映城市发展的机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2 战略定位 基于以上原则,和 XXX 市的发展实力和机遇,战略规划将 XXX 市

  定位为中国北部中心城市,北方文化魅力之都。以上预期,中国北方文化魅力之都的塑造将对 XXX 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 文化是价值观,以文化定位可以整合城市资源的利用,向外界明确地传达城市的价值取向;  文化是 XXX 最具竞争优势的方面,以文化定位可以充分利用XXX 市的已形成的文化资源和声望;  文化的追求是现代主流生活方式的核心。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体验经济,将推动休闲业,旅游业的发展;  文化是城市品味的表现,丰富,多元的文化有助于形成居民对于城市的认知,加强城市的凝聚力,提高城市的可居住性和可娱乐性,有助于城市吸引,留住人才;  有文化的城市是有创造力的城市,多元文化的激荡,是创新的源泉;  有人才的城市,有创新动力的城市,将是最适合资金进入的地方,是有着经济发展潜力的地方 文化经济 经济“重新文化化”,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对经济的理解从物质——技术导向向象征——文化导向转变。大量重大的经济行为是文化决定的。消费决定、投资决定总是带有文化的倾向。

 当代消费文化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充满审美和文化意义要求的消费过渡。文化的观念在商品的价值评估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产品的威信不是由物质的质量(如汽车的马力数)、而是由象征——文化质量(如汽车

  的设计)所决定。如今,休闲、娱乐与文化已交织在一起,文化活动与娱乐活动已不再被完全分离开,同时,商品消费与文化消费也融合在一起。业余时间被视为文化、消费与娱乐合而为一的时间。对文化含量高、精美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曾经限于富裕阶层的文化——审美的消费行为,如今已普遍化,成为广泛的消费需求。

 在城市营销中,文化成了一个经济要素,城市经营目标是“文化经营”。在投资的竞争中,一个城市的文化决定着这个城市的休闲时间的价值,以及它对劳动力是否有吸引力。提高城市及社区的文化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文化产品比物质产品具有更少的规模经济的特性。因为文化经济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并且减少失业。

 文化的附加值在产品进口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意大利的名牌,法国的时装)。一个国家的经济品牌可以从对外文化品牌上得到支持,一些北方国家如挪威,已经使它们的出口政策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促进出口的口号为:卖的是文化!这就强调了出口产品中文化与经济成分的共同作用。

 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从强调经济量的方面转向强调经济质的方面。大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在经济中失去其意义。劳动条件与生产条件的文化因素在供应一方受到注意,产品和品牌的文化含量以及生产者的“法人身份”、“形象”中的文化意义在需求一方受到关注。

  文化被视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关键一环。文化使新技术的引入以及对它的社会“承认”变得容易起来,而且文化促进着国际的交往与理解。可以说,文化是在一切社会增长标志之上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尤其对于 XXX 这个在经济转型期的城市,文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城市文化必须将其活力注入和资源、环境相融合的生活形式中。

 5.3 规划目标 重拾城市历史中的自然和文化情结,以文化经济为依托,按北方城市、文化城市、绿色城市的环境模式和情感氛围,营造富有亲合力和人情味并具国内外影响力的可识别性的北方文化魅力都市。

 目标为:

 (1)

 复兴城市文化 (2)

 提升城市艺术 (3)

 推进冰雪运动 (4)

 重塑城市形象 (5)

 建设绿色城市 (6)

 创造江城特色 (7)

 繁荣城市经济 文化目标之树 文化经济之树

  (8)

 关注弱势群体 (9)

 促进产业转换 (10)

 强化价值营销 上述目标意在使 XXX 建立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城市目标价值体系。创造一种有机生长的价值结构。

 打破硬性功能定位方法,强调竞争定位和价值定位。竞争定位和价值定位注重城市核心价值的强化。强调生活方式的导引。这样可以使城市有效发挥其优势资源。使城市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战略规划旨在创造可持续的城市,这一原则将指导城市空间政策的各个方面。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参与。

 目标实现的策略重点应为如下三方面:

  在城市形象魅力的创造方面强调人性化环境、主题化空间和标志性建筑;  在城市文化活力的营造方面强调市场化导向、多元化组合及精品化意识;  在城市营销策略方面强调价值性定位、独特性识别及品牌化包装。

 5.4 增长的预测 城市增长的预测主要是人口的预测和经济的预测。人口预测确定未来城市需要服务的居民;经济预测确定未来经济增长的规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从空间上,支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就业。人口和经济的预测决定了城市未来总体发展战略,未来的城市用地和基

  础设施的建设。

 预测的基础是历史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程度主要依赖于城市发展的稳定性。XXX 市目前正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 经济结构正在变动期,新兴产业的增长规模和就业机会的增长难以通过历史数据来体现。

  历史人口增长不能反映未来人口的变动,特别是机械人口的变动。

  传统的通过基本人口与服务人口比例的方式预测城市人口的方式,亦因就业人口的难以预测而失去相当的准确性。

 因此。以下我们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预测,只能是基于 XXX 市目前发展状况,和我们根据未来发展战略而进行的适当调整后的估计。

 5.4.1 人口的增长 XXX 市 1999 年批复的 XXX1996-2010 年总体规划,1995 年市域总人口 937.27 万人,2000 年预测为 990 万人,2010 年为 1100 万,预测城市化水平为 2000 年 55%,2010 年 60%。按照以上预测,规划期内年均人口增长率约为 1%,但是 1999 年 XXX 市域实际人口仅为 968.61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0.8%。1999 年实际城镇化率为 46.3%,比 1995 年城市化水平 46.9%还要略低。

 考虑到目前城市较高的下岗比例,我们认为,未来城市的增长,对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吸纳力较弱。

 规划期内,预测市域人口维持 0.8%的增长,2020 年市域总人口约为 950 万-980 万,城市化水平为 50%。城镇人口 20 年内增长 15-45 万,平均每年增长 1-2 万。

  2000年XXX市区实际居住人口由1995的272万人增长为285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 0.94%。考虑到未来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完成和文化城市的塑造,城市吸引力上升,人口的增长将加快,我们预测规划期内人口以增长 1-1.2%的速度增长,至 2020 年,达到 347-360 万,增长 62-75万。平均每年增长 3-4 万。

 规划要确保城市新增人口有充足的住房,原有人口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确保 XXX 市民有获得新增就业机会的技能,弱势人群的要求得到满足和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按照人均 100 平方米的用地标准,新增人口将需要 62-75 平方公里的用地。现状建设用地按人均 15 平方米调整,城市须新增 43 平方公里的用地。因此,为容纳未来新增的人口,同时改善现状用地条件,XXX市在规划期内,城市用地须增长 105-118 平方公里。

 以上预测是基于人口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增长而确定。基于 XXX 目前发展的不稳定。未来用地的提供须保持灵活性和增加备用地以适应城市人口增长的减慢或加快。

 5.4.2 经济增长 1995-2000 年间 XXX 市年经济增长 11.8%。依据 XXX 市十五规划,在未来 5 年,XXX 经济实现年均 13%的增长速度。基于以上产业发展态势,这一指标是有望实现的。战略规划将从空间上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既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

  高新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时期,XXX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

  了重大进展,目前正在由初创时期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初步基础已经确立。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九五"时期,XXX 市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43.4%。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

推荐访问:战略规划 报告 城市
上一篇:诏安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规划简本
下一篇:科技托起强国梦优秀作文2020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