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老人囤积癖/老人不妨改改“口头禅”/家人要和气,不要客气|囤积癖

来源:四年级 发布时间:2019-05-03 点击:

  聊聊老人囤积癖   文/李海清   最近,《物尽其用》这本书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是一本讲述北京老太太刘湘源将囤积的老物件,在艺术家儿子宋冬的帮助下,在国内外办展览的真实故事。
  让老人公开展示自己的囤积物,是治疗囤积癖的最佳方式吗?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北京某医院心理测评中心主任张东。
  张东认为,对于老人的“囤积”问题,要及时就医,帮助分辨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还是普通的怀旧行为。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囤积物的做法,可能只适合他们这个家庭,很难被一般家庭推广。
  其实,老人出现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就应该重视,这不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很可能是老年疾病的早期症状。一个健康心态的人,应该活在对未来的期待之中,反之,如果总陷入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之中,就严重影响对新生活的适应。
  年轻人有义务帮助老人矫正这个行为,首先要接纳老人的怀旧愿望,在精神上分享年轻时美好的记忆。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帮老人对旧物进行分类,淘汰旧物,比如主动问老人,这个东西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仅是为了回忆,一两件就可以了,其余的要及早处理掉。囤积没有使用价值的旧物,是会成瘾的。岁数越大,这种行为模式越严重,无论是不是老年痴呆的表现,都导致老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缺少新事物的刺激,会加剧衰老,而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老人不妨改改“口头禅”
  文/赵长银
  很多老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陷入做人没信心,想爱没心情的处境,很有可能被“必须”或“应该”所困扰。
  “必须”或“应该”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成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某某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我生活就应该如何如何”。
  因为“应该”让我们失去了感恩的心情,恋爱的时期,两个人会充满激情和美好,因为一切都不是“必须”或“应该”的,所以对方给予的都是一种感激。一旦结婚了,几十年后成为老夫老妻了,“必须”或“应该”就开始滋生扎根,而我们却并不会发现,因为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和“应该”的,这个“必须”或那个“应该”导致了我们没有意识感谢对方,失去快乐的人生。
  怀有绝对化要求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在心理层面上,一切“应该”都不是绝对的,这似乎“应该”成为一个真理。建议老夫老妻变换一下角度,多用一些亲切的词语:能否,是不是可以,我看你那样可能更好。
  
  家人要和气,不要客气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段艳平
  中国人讲究客气、有礼,可这“客气”也得分地方。家人之间太客气,反而可能不自在。
  老王就是这样,他在儿子媳妇的邀请下来到儿子的新家。刚踏进家门,拖鞋放在门前、饭菜摆在桌上,儿女们毕恭毕敬,就像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一样。看到这架势,老王也小心翼翼地当好这个“客人”,东西不敢轻易动、话不敢随便说,看电视都恨不得“汇报”一下。客客气气的家里,总觉得少点什么。
  一方面,父母辛苦半辈子,儿女们想让他们享福;另一方面,父母体谅孩子生活工作辛苦,不想给他们添丝毫麻烦,双方的心意都值得理解。但事实上,关爱是彼此互动的过程,只有单方面的付出,心灵距离反而会疏远。
  因此,家人之间要和气,但没必要太客气。有话就说、有事商量,每个人都出点力,像划船一样共同经营家庭。此外,儿女们还要理解,父母需要一些活动来填充时间,得到认同感。作为老人,也要适当提醒自己,孩子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有什么心事主动跟孩子说说。

推荐访问:老人 囤积 改改 和气
上一篇:古人赌博都玩些什么?/纹身原来是民间习俗/“快刀斩乱麻”的由来
下一篇:[人名中的文史知识/烧香的历史/中国纸币之最/慈禧太后给“玉米”命名]文史知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