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论文地质环境质量煤矿农村河道水

来源:三年级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地质环境质量环境治理论文煤矿环境治理论文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论文

 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1.地质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地质环境质量的标准是地质环境恶性功能的易发程度和良1国内采空区采煤沉陷及火烧隐患治理经验多年来,国内很多煤矿和建设工程开展了煤矿采空区治理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相关经验。20世纪60年代,辽宁抚1陆良县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1.1河道清淤慢于淤积速度陆良县的河道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部份河道两岸都存在严重的岸坡垦种现象,加

  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

 (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1.地质环境质量标准

 确定地质环境质量的标准是地质环境恶性功能的易发程度和良性功能的易开发程度两个方面。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潜水位埋深、富水性、煤层埋深、植被覆盖率、沙漠化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和水质,划分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四个等级。

 2.地质环境质量结果

 该区内,上部主采4-1煤层埋深211.58m-589.20m之间,以良好型为主;潜水位埋深恶化型为主,富水性以恶化型为主;植被覆盖率25%~70%,以较好~良好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土地沙漠化类型及水土流失强度以中等-较好为主,因此,评价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总体以中等至较好类型为主。

 (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防治措施

 防治环境恶化必须以开发煤炭资源为核心,“防”和“治”相结合,以“防”为主。

 1.水土流失

 施工前编好水土保持方案;固定施工便道,减少对沙土植被破坏;煤炭开发造成的开挖面、取土面、施工场地等破坏原有地表植被,用完后及时种草,合理规划煤矿弃土堆放、排渣等,充分利用天然洼地铺放弃渣,植树种草。对工业场地、居住区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缩小风蚀水蚀面。在防治重点上基建阶段适当加大治理力度,生产阶段侧重于管理维护,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渐形成坡林草、沟坝堤防护体系。煤层开采时,增多增大预留保安柱,以减少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使地下水不受到较大影响;使用井下排水灌溉农田和人工草林地,以弥补由地裂缝潜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长造成的影响;建议采用水砂胶料充填法采煤或留设相应的安全煤柱,以减少甚至不发生地表变形为目的,保证区内的水源地不受到破坏。

 2.矸石堆放

 矸石尽可能放置于未有地下水存在的低洼处。谨防矸石自燃,减少残煤量,在排矸石过程中及时洒水以免扬尘,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积极做到矸石再利用和资源化。据西安煤研院《煤矸石肥料研制试验报告》和国外资料介绍,适宜研制肥料的煤矸石为炭质泥岩、粉岩和页岩类,在这类岩石中,一般有机质含量为20%-39%,pH值5.7-7.1,氮含量为0.20%-0.33%,并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B、Cu、Zu、Mn、Mo、CO等),这些含量要比矿区相对贫瘠的土壤含量高得多;作为公路、铁路筑路路基铺垫材料,国内鹤壁矿区利用煤矸石修筑专线铁路路基17km效果好,公路路基在各矿区都曾采用过;作为水泥、制砖的原料、燃料,代替黏土和燃煤;利用煤矸石提取和生产化工产品;煤矸石中的热能资源(矸石发热量6.7MJ/kg-8.39MJ/kg),可作为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等。

 3.水质污染

 把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生活垃圾、矿坑水等建立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及净化后的污水,加强人口比较集中地区污染源的控制,压缩污水排放量。

 4.煤炭洗选废水的防治

 对于井筒及矿坑中的较为洁净的水另行修仓储存,作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饮用及工业用水;对生活废水及井下排水投加混凝剂沉淀或采用系统工艺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回用或排放,既做到水资源化,也避免了水循环污染。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积沙,它不仅具有透水能力,且具有吸附性的作用,故可利用它实现对污染水的净化。

 二、结语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其他国内及陕北其他矿山水资源及环境治理措施,通过类比分析,研究该勘查区环境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本区地质及水文条件﹐对本区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做出分析评价﹐并提出环境治理的初步措施,为建设“绿色矿山”提供较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湖渊 白保国 任福建 单位:陕西煤田地质局 一八五队

 

  1国内采空区采煤沉陷及火烧隐患治理经验

 多年来,国内很多煤矿和建设工程开展了煤矿采空区治理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相关经验。20世纪6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采用伪倾斜上行水砂充填长壁采煤法成功地开采了保护煤柱,同时对采空区进行了治理。山东新汶矿务局孙村、良庄、协庄等矿也开展过水砂充填试验。阜新、辽源、鹤岗、鸡西、淮南等矿区都曾使用水力充填法成功解决了“三下”采煤问题。1978—1979年山东新汶矿务局对张庄煤矿进行了高浓度粉煤灰胶结充填随采随充试验,解决了粉煤灰脱水、流失、压缩沉降等关键问题,系统充填能力与河沙充填相比提高50%,且无堵漏事故。2008年,河北冀中能源集团进行集中技术攻关,成功创造出两种充填开采技术方法。一种是利用原地面矸石回填井下。如邢台矿就是按照“以矸石换煤炭,以体积换体积”的思路,将矸石和粉煤灰进行合理配比,投放到井下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另一种是矸石不升井直接充填。如对邢东矿通过在建筑物下挖掘充填巷道,把地下开采产生的矸石直接充填到建筑物下的永久煤柱里,以实现矸石不升井,同时置换出原来用常规方法不可能采出的煤炭资源。目前,河北省已大力推广煤矿采空区充填技术。2001—2002年,河南郑少高速公路采用注浆充填法对下伏采空区进行了治理。2002年,江苏省京福国道主干线徐州东绕城公路东段煤矿采空区,釆用注浆工艺进行采空区治理,治理后采空区路基能满足公路工程建设要求。2005年建成的山西太长高速公路采用注浆法对下伏采空区进行了治理。2009年,徐州市贾汪区江南科技创新中心采用加固注浆施工工艺对地下采空区进行治理,通过采用新型注浆材料,节约成本35%,充填效果良好。内蒙古是我国煤炭探明储量最大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小煤矿大量无序开采,形成众多采空区和老塘火。目前全区共有着火区235处,火点600多处,燃烧面积达70多平方千米。由于煤层自燃,不仅严重影响和污染了环境,而且对煤矿安全生产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浅表火区的存在影响着下部煤层的开采,形成资源呆滞,每年烧损资源量约2000多万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面对严峻的形势,内蒙古各地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施治、分类治理的原则,对煤矿火区采取以下措施:由业主限期治理;对煤田火区由政府统一组织招标,明确主体,集中治理;对具备连片治理条件的,采取集中连片治理。在具体的灭火方法上,煤层露头火区主要以剥离挖除火源为主,煤层深部火区则采取灌浆、隔离、沙土覆盖碾压、井下密闭等综合治理方法进行灭火,以达到肃清火源、杜绝复燃、标本兼治的目标。如鄂托克旗宏斌煤矿,采用火区剥离坑分层回填、碾压平整、表层进行黄土覆盖、治理区植树绿化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经过自治区煤炭工业局组织国土资源、环保、水利、林业、煤监等部门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煤炭局及有关专家组织验收,认为灭火效果符合《煤田火灾灭火规范》熄灭标准,火区治理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治理区复垦的土地将纳入当地政府土地开发使用规划,永续利用。截至2011年9月,内蒙古全区已基本完成煤矿火区治理102处,正在施工治理的107处,完成治理面积约42km2,其中复垦绿化面积达21km2,完成火区治理总工程量的60%。到2011年年底,内蒙古除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之外各盟市将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到2012年末,内蒙古将全面完成自治区政府确定的煤田、煤矿火区治理任务。

 2采煤沉陷及火烧隐患治理技术进展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充填法、注浆法和剥采法及复垦绿化是我国煤矿目前采取最多的采空区、火烧区治理方法。

 2.1充填法

 传统的煤矿采空区充填工艺有水力充填、粉煤灰充填、风力充填、矸石自溜充填、矸石带状充填等。

 (1)水力充填。是采用水力输送方式,通过充填管路将充填料浆送入采空区进行充填的方法。其是特厚煤层开采、"三下”开采、极易自燃煤层开采的较好方法,其地表减沉效果好于风力充填和矸石自溜充填,可以减轻煤炭开采对地面建筑和设施的损害。但由于水力充填需要有专门的充填设备及足够的充填材料,从而使井下回采工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及吨煤成本增高。

 (2)粉煤灰充填。存在强度低、井下脱水、粉煤灰压缩率较大、井下排水污染环境等问题。

 (3)风力充填。是利用压缩空气的风压,将充填材料通过垂直管路输送到井下贮料仓,然后由普通输送机输送到采空区风力充填机,风力充填机利用风压,通过充填管道将充填材料输送到采空区进行充填的方法。其充填系统较为简单,没有排水、排泥系统,利用矿井掘进矸石充填,可做到矸石不出井。但要求设备费用高,管路磨损快,耗电量大,充填密度不及水力充填,地表减沉效果不如水力充填。

 (4)矸石自溜充填。是当煤层倾角较大时适用的一种充填方法。其充填设备简单,不需要专用设备,对充填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可就地取材,一般可将井下矸石或地面砂石材料直接送人采空区。充填后,采场压力降低,工作面可不采用密集支柱和木垛支护,可不留护煤柱、采空区隔离煤柱,并且不因煤厚变化而丢煤。但增加了采、运矸石系统和设备,充填成本高、降低回采工效,充填能力低,减沉效果不明显。

 (5)矸石带状充填。是沿工作面开切眼或推进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垒砌一个矸石带来支撑顶板,以达到减少地表下沉的目的。其适用于采用炮采工艺的薄煤层工作面、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及缺煤地区或煤层小于0.8m的缓倾斜煤层以及不稳定煤层。但其在充填过程中如遇矸石料不足的情况,需要挑顶取料,会减弱顶板岩层稳定性,易造成直接顶、老顶离层下沉。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广的原地面矸石回填井下及矸石不升井直接充填,是一种废石干式充填采空区的方法。通过将矸石和粉煤灰迸行合理配比,把地下开采产生的矸石直接充填到采空区或建筑物下的永久煤柱里,以实现矸石不升井,同时置换出原来用常规方法不可能采出的煤炭资源,还治理采空区的目的。

 2.2注浆法

 注浆法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人到土层、岩层的裂隙或孔洞中,使浆液和岩层一起固化凝为一体,从而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强地基承载力,确保采空区上建筑物整体稳定。采空区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注浆法。利用注浆法对采空区地基进行处理可起到防渗、防漏、加固和纠偏等作用。注浆法具有施工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易于管理的特点,但缺点是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过程中注浆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大小,更关系到治理效果的好坏,必须严格控制注浆量。同时,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空区冒落带经沉降挤压,造成地层破碎、塌陷。钻进中部分钻孔卡钻、缩径现象十分严重。最后,由于采煤区地面沉陷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等破坏严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理后,采空区沉陷灾害及隐患得到防治,但其对地面的影响破坏还需利用复垦绿化等生物措施进行治理,使采空区地质环境得到恢复

 2.3剥离回填法

 就是揭开覆盖土层和岩层,把着火源挖出来,浇灭,之后进行回填、复垦和绿化。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彻底治理煤矿存在的采煤沉陷及火烧隐患,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并使煤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其缺点在于治理所需水源和地表恢复所需土壤量大。该方法适用于浅部开采的中小型煤矿沉陷区及火区治理。

 2.4生态恢复措施

 复垦绿化生物措施是实现破坏土地植被恢复的关键环节,适用于全部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可结合神木县当地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山水田林路一体化建设。直接利用法即对大面积的塌陷特别是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体以及未稳定塌陷地或暂难复垦的塌陷地,常根据塌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等。采空塌陷地复垦利用方向可以为:“耕地+水产养殖用地”复垦模式、“建设用地+养殖用地”复垦模式或“养殖用地+林地”复垦模式。兴建矿山公园。矿山公园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国家鼓励开发的以展示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等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空间地域。

 3结语

 采煤沉陷及煤层自燃是一个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是当前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煤炭作为我省主要的能源是不会改变的,煤炭的大量开采还将继续,因此,加强科学研究,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提高采煤技术水平,完善采煤沉陷及煤层自燃的治理技术,并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是今后防治的主要途径。

 作者:王宁 王明海 单位: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1陆良县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

 1.1河道清淤慢于淤积速度

 陆良县的河道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部份河道两岸都存在严重的岸坡垦种现象,加上建筑物和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河道淤积非常严重,虽然每年都投入一定的劳力清淤,但是由于是任务繁重,清淤不彻底,淤积仍然十分严重。

 1.2河道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产业的转移,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向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相应的用水和污水排放相应的加大,农村河道面临着用水量和排污量加大的矛盾,各个利益部门又都是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难站在全流域和长远的角度进行决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凸显,缺乏必要的利益协调机制。陆良县目前除了县城的城市的生活污水采用管道收集到陆良县污水处理厂外,其余的所有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农村河道河内,,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无法有效控制,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不配套,雨水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城市餐饮业、洗车、洗浴业浪费水现象较为普遍,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水习惯还未形成,生活用水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节水意识有待增强,污水资源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杜公河、魏白河、老盘江等河道。

 1.3河道被占用和堵塞严重,畅通工程任务艰巨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系被打散打乱,在发展交通道路,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对河道的有效保护,随意占用调蓄水面、填堵引排河道、侵占河湖水面事件时有发生;大量泥沙和有害物质的沉积加快了河道淤积和污染;以畅通河道为主的河网水系恢复工程任务艰巨,想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河网水系和水质状况需要付出几倍的物业、材力,如护城东河、护城西河、月牙江、魏白河等河道。

 1.4传统的河道治理,破坏了水环境生态系统,导致水灾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

 传统的河道管治理主要是考虑防洪和排涝,从水力学角度通过改善河道的水力性能,达到行洪排涝的目地,在局部范围内能对减轻水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忽视了洪水的不可消除性,反而使水灾向下游转移,使下游洪水频发,加剧了防汛薄弱地带的水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除险加固后的河道大都是裁弯改直,增加了河岸水力性能,使水流流速加快,水体动能增加,水流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另一方面,防洪堤建造与河床的深挖严重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结构,使大面积河滩、河岸植被、洼地等消失,导致了河道内在滞洪功能消失,加剧了流域水灾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此外,传统的河道治理大部份采用的是浆砌块石和埋石砼,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结构,使河岸的植被带被隔断,使水、土、植物、生物等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不仅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且使生物生态环境破坏,许多生物无处安身,物种随之消失,自然河道形态弯曲,河床起伏,水流有缓有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组合,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浆砌块石和砼的挡墙和护坡的建设,室息了土壤的呼吸,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和鱼类的生存,减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了河流的环境容量,加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用水和污染物的增加,导致了河流水质恶化。

 1.5河道管理权限和责任不清,管理体制不明确

 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行业较多,任务繁重,河道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多龙管水,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河道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各环节之间协调困难,目前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只有大一点的河道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且水行政执法地位不高,权威尚未树立起来,在部份的农村河道都是由乡镇、村级等机构管理,管理体制不顺,个别地区作为主管部门的水利站管理职责被弱化,甚至已排出在河道管理主体之外,造成条线管理不顺,很难将一些管理要求贯彻下去,依法治水的难度较大,致使不少侵占河道、污染河水等违法行为无法得到及时严肃的查处,助长了涉水违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同时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还不够明确,制约了长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1.6河道管理和投入的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河道除几条大一点的河道由县和乡镇主要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大部份农村的河道由村社管理,绝大部份的河道没有人管理和只是向征性招聘几个60多岁以上的老人看管,每年的待遇不足1000多元钱跟不上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风险较大,同时每次的清淤和除障资金不配套,村级资金十分困难无法配套工程中,导致于每次的清淤和除障不彻底,建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清淤除障经费由乡镇以上财政支出承担。

 2陆良县农村河道的对策建议

 2.1更新设计理论

 实行河道治理与河道的多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治理后的河道生态平衡分析河道的生态破坏机理,认识到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忽视了河道的整体性,是导致河道生态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因而运用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原理和方法,结合河道的多功能要求,合理规划河道的空间结构,使河水、河岸、河滩、河槽等景观要素构成有机的整体,不仅要符合生态学原理,还要有一定的景观价值。由此一方面应该维护河道的自然特征,减少人为干拢和破坏,改善水文过程,控制河道污染;另一方面运用协调设计方法,缓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与河道的不协调关系,改善河道景观生态,建立修复和补偿系统。因而河道功能不仅仅是灌溉和防洪和唯一目标,而且还是一个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体系。

 2.1.1改变过去传统的硬性治理方法,改为半自然型的柔性河岸治理设计一方面通过对已建和除险加固的河道治理与水灾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关系分析,河岸应该采用设计成柔性(如采用泥土、干砌块石、卵石、有孔砼预制块、植被),所建工程在运行中可以吸改水分并慢慢的释放,恢复自然河岸及具有自然可渗性、有利于生物栖息的多孔隙、孔洞的半自然的生态河岸,以满足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功能调节以及防涝等要求。目地在于维护河道的生态过程,有利于水边植物生长和鱼类栖息,恢复河岸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河道自然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具有缓冲消能、防洪减灾、水质净化等功能。另一方面,河岸是人们接近河流水体的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美的主要场所,为了维护人们与河道之间的天然关系,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河岸设计中应考虑河道景观特征,根据河道的位置和水量、流速、水位、水质、河宽等情况,在河岸设置亲近水体的台阶、阁楼、浅水踏步等设施,河岸边种植适合的水生生物,这沿程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的河道景观和休闲场所。

 2.1.2河道沿程两岸增加可渗下垫面,扩大滞水空间和雨水的综合利用河道沿程两岸增加绿化、植被,路面尽量采用可渗路面,河道两岸区域保存沼泽、池塘、湿地等滞水空间,并结合沿程两岸居民生活区域的绿化和雨水的综合利用,综合考虑雨水的滞留、渗透与开发利用,根据雨水的流径场地,采用屋顶花园,村镇的绿化,水池和水景建造等方法,以增加地表透水面积增加地下径流,缓减河道径流,同时也可增添自然气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在雨水综合利用方面,将雨水利用和居民用水结合起来,通过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处理、储存、使用雨水,形成生态居住区雨水利用系统起到节约水资源和减缓洪灾作用,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和水文系统,也缓减了河道水灾的发生。

 2.1.3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建立生态补偿系统

 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是指受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干拢而退化的河道恢复到某种合适的状态,(如老盘江的上游月牙江段),通过恢复原有河道的自然结构形态,发挥河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逐步修复和增强河道系统,达到改善河道景观生态功能;修建生态河堤,复原河道形态,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如板桥河治理、中源泽治理),强调生态、环境、水文、及景观美学方面的统一、协调,还给原有河道的空间,恢复以前的洪泛区以满足蓄洪的需要,同时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过程,把过去从滩涂地围垦的土地重新恢复起来,通过恢复河道系统的形态变化多样性来改善生物多样性,综合考虑河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水利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格局和水、土、气、生物、能源、化学循环的复合生态过程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对于已经遭到破坏而无法恢复的河道,应该通过景观生态技术,建立相应的补偿系统(如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改善水质,调节河道系统。

 2.2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进市场化管理体制

 2.2.1加快乡镇水务体系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河道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必须抓紧完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实践证明,由水务所管理河道明显好于其他部门管理。因此,应尽快明确河道管理的长效管理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他部门应该给予密切配合。

 2.2.2尽快划清交界河道的责任范围,明确河道的责任主体要打破行政分割,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个以主管部门为主,多个相关部门为辅多层次协调与协商机制。必须及早对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交界河道按照殊地的严则进行责任划界,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分清责权利,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档案制度,对有关区域性及行业性利益的相关政策进行协调和相互制约,使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行业性法规与国家的基本法律相一致,形成衔接流畅、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避免推诿扯皮,制定农村河道管理办法,明确每条河道的管理人员,制定年度考核机制,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工作程序,考核指标,奖罚制度等明细内容,每年必须进行认真考核。

 2.2.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想建设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人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只有让人产生生态文明意识,我们才可能管理和保护好我们的河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加强四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人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二是加强生态文明世界观的培养;三是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水利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2.2.4加快探索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结合水务体制改革,加快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市场化管理体制,结合的农村用水户协会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测算资金,逐年增加投入,积极探索“谁受益,谁负担”“以水养河”“以水管河”的方式,在河道疏浚的同时管理好河道,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2.3认真摸清污水口的数量,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水质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想获得稳定的健康的自然水环境,修复已退化的水生态系统,必须首先改善水质,对水质进行还清,特别是南盘江、杜公河等河道。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认真摸清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和地点,根据污水排放口的分布特点修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污水,从源头上控制好污水的排放工作。

 2.4联合多个执法部门,形成新水环境管理体制

 加强水利部门和环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厘清相关部门职责,理清相关法规的不协调性,形成“多部门职责明确,多龙合力治污,社会公众参与”的新水环境管理体制。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河道的破坏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只有认识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导致河道水灾加剧、水文失衡、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及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当前的建设中,应该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原理,认识发展与河道,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在维护河道景观生态特征基础之上,加强开发建设与管理,改善河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经过治理后的河道要实现生态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的整治目标。积极发挥河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共赢。

 作者:吴德平 单位:云南省陆良县水务局总工办

 

推荐访问:农村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 河道 地质
上一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下一篇:派出所上半年队伍状况分析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